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我的担当的作文书信(以担当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初三手写)

我的担当的作文书信(以担当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初三手写)

更新时间:2024-06-17 07:58:14
我的担当的作文书信(以担当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初三手写)

我的担当的作文书信【一】

小学时,我学到了于谦的《石灰吟》,那时的我,对他不了解,因而只是按老师的要求背诵它。

入了中学,在一本书中再次了解到他,读完后只记得一句评价他的话:这位曾经写下“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吟》作者就这样在一场政变中被了。但就是因为这,我激起了兴奋,想看看关于他的视频介绍,于是便看到了《中国通史》里的《北京保卫战》。

土木堡之变,英宗成了瓦剌军俘虏,50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明王朝精锐尽失。瓦剌大军挥师南下,京师守卫空虚,大明岌岌可危。于谦在这生攸关的紧急时刻,拥立新皇登基,调河南山东等地的常用兵和备倭兵前来戍守京师。他临危受命,加封兵部尚书,统筹北京保卫战。于谦有武将的冲锋陷阵精神和文人舍身取义精神。面对凶狠的瓦剌敌军,他将最危险的德胜门交给自己守卫。最终,在于谦的领导下,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大明王朝没有重蹈宋室的靖康之耻。

可是,后来发生了夺门之变,明英宗二次登基,他忘记了保住他朱家江山的最大功臣,将于谦抄了家,并把他害了。我坚定,走向断头台的那一刻,他是浑然无惧的。

我相信,每一个有性的人都会为他的感到义愤填膺。但也因为这样,他更加伟大,会激励更多的铁骨铮铮的中国人为家国大义而前仆后继、舍生忘。他的担当精神,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人的脊梁。

我的担当的作文书信【二】

担当是烈日下朵朵鲜花头上的那棵参天大树;担当是洪流肆虐时那道隆起的高高堤坝;担当是寒风刺骨时天空中那轮灼灼红日;担当是风雨中海岸边那座熠熠灯塔。

担当是对责任的担负,是伟岸人格的表现。

担当家庭的重担,也可以演绎精彩人生。家庭是人们的避风港,是人们心灵的暖房。但当灾难袭来,这家庭的重担有谁来担?坚强少年洪战辉以自己的经历为人们讲述了一段关于承担与责任的故事。家徒四壁他不沮丧,父病妹弱他不逃避,一双稚嫩的肩膀担起家庭重担,走出了一条曲折的人生小道,在他的身后却留下了灿烂的人性之光。相对于如今多少成年人,面对生病家人不管不问,面对家庭重担一走了之,这一位少年的担当,怎能不令人钦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便是社会对他的肯定。

家庭构成社会,为社会勇挑重担之人更加令人称赞。一个人不仅看到“小我”,更看到了大“我”,眼光透过小“家庭”而看到大“家庭”,这不能不说是到了另一种境界。狮子山下的愚公,湘江边上的夫子,投身教育,散尽家财,为了学生,牛马也做,那一声声敲打地基的“当当”声,一响就是九年,随之一对教育界的伉俪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日益高大起来。胡鸿烈,钟期荣,香港界的“教育明星”,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偏偏固执的投身于毫无商机可言的教育界,担当教育者树仁立德的重任。金钱的投入并没有换回金钱,但他们得到的更多——一批批优秀学子从树仁学院脱颖而出,这是远比金钱更珍贵的。这对伉俪的故事必将永远传颂于湘江之涘。

担当国家重担的人,必将永载史册,千古流芳。国之重担,非常人可担,那必须具备一种坚定的信念,以天下为己任。担国之重担,是诸葛武侯的“鞠躬尽瘁,而后已”,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董存瑞的“为了新中国,前进”,是朱镕基的“反贪腐,给我留一口棺材”,是钱学森勇挑重担铸造科学阶梯,是闵恩泽埋首研究做祖国的催化剂。他们都有为国家贡献的热心,都有勇于承担的气概。

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意识到肩头的沉重。作为家庭的一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作为国家的公民,你担当了吗,你准备担当些什么?

我们知道,当社会上所有人都勇于担当之时,一个个神圣的灵魂都将受到人们的赞颂,一个和谐,美满的世界即将出现!

我的担当的作文书信【三】

星辰不畏夜的包裹,用勇气担当起指路的重任,闪烁于夜幕之下,指引行路之人。

太阳不惧夜的阻挠,凭信念担当起普照大地之任,周而复始,送来光明与温暖。

中华自古便有众多为民请命、为国捐躯之人,他们用毅力与智慧撑起中华的晴空而我们,只有拥有勇气、信念和智慧,方能担当起家国重任。

担当,需要勇气。

是谁在国家尴尬之时挺身而出?是谁丝毫不怕“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寂寞?是谁带着车马粮奴告别绿柳夹河而列,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的长安,甘赴寒风与沙石吹打的大漠?是她,那个名唤昭君的绝美女子正是她用勇气击败对西域的`畏惧,用勇气担当起为国家减免战火的重任,替大汉朝撑起一片安定平和的天空!

担当,需要信念。

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有多少人迷失了自我的方向,终得碌碌无为的一生而鲁迅伫立于风雨之中,化为时代永恒的坐标!他深知作为中华儿女,理应担当唤醒民众之任,为了担当,他坚定信念,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厮出一条通往期望的路他的信念,感染了千万迷惘的青年,最后,这坚定不移的信念为他赢得了千古英名;也正是因这信念,那个刚毅的男子为中国担起了一条指向期望的通途。

担当,亦需要智慧。

自古为国为利赴汤蹈火的人不胜枚举,而最终能够担当重任的却屈指可数,空有一腔热而无智慧为羽,终一无所获,自然担当不起家国重任不禁遥想墨子,那个坚持为民请命的男子,奔波四十余天,应对已在赶制武器的敌国,赤手空拳的他该怎样应对才能担当百姓付与他的期望?墨子自不是莽撞之人,他用智慧与公输盘设战,九守而无一败;用智慧与君王相谈,终打消了攻宋的企图,是智慧使墨子成就了一世美名,更是智慧使墨子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为担当,她鼓足勇气,终撑起一片安定的晴空。

为担当,他信念不移,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为担当,他以智慧为兵,拼出一方百姓的安宁。

当我们也拥有勇气、信念和智慧时,我相信,我们定能为国担当,使中华于今世闪耀无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