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文(做一个向阳而生的孩子作文)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文(做一个向阳而生的孩子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7 00:10:23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文(做一个向阳而生的孩子作文)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文【一】

现在,

过去了再不回来。

昨天,

令人玖念的时间。

红红,

落叶,

长埋尘土内。

开始终结,

但却,

没变改

天边的你飘泊,

在——

白云外

……

离别后,

永远再不回来。

再长久的.爱情,

也经受不知岁月的折磨。

无言独坐,

放眼尘世外

鲜花虽会凋谢,

但会再开

一生所爱,

隐约在白云外

苦海,

翻起爱与恨

在人世间,

难逃避命运

相亲,

竟不可,

接近

或我应该,

相信,

是缘分,

让我们,

再次相遇吧

四年级:xxxx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文【二】

还真让奶奶说对了。星期天回家,我总将它捡起,摆弄一番,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

它是我的宝贝,是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玩“家家酒”游戏的“家当”。玩“家家酒”可是我们游戏中的家常便饭了。

那时我六七岁,村上同龄孩子中数我生日最大,他们都听我的。

“玩‘家家酒’啦!”只要我一喊,不一会儿,不管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泥鳅娃还是连小虫子都怕的细妞儿,都会从四面八方钻出来,集合到一块儿。

我们七手八脚地搬来砖头,选一个背风的墙角,搭起一个小小的椭圆形的灶,上面搁两根废弃的电焊棒,用来放烧饭锅——就是那只圆形铁罐。每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这是有约在先的)。那一次,只见小花脸——男孩中最顽皮的一个,急急地翻着自己的口袋,掏呀掏呀,只掏出几粒米,还从口袋一角中伸出手指来,弯呀曲的,还不时扮鬼脸,逗得我们都笑了。原来他一边跑一边用手指抠那装米的口袋,抠穿了,米全漏了。不管他,我把收集起来的米洗也不洗就放进铁罐子,加进适量的水,又从自留地里拔几棵菜,洗了洗,用手拧断同米搅在一起,加上盐——别看我年纪小,做饭技术还是很不错的。义捡来一块完整无缺的瓦片权当锅盖。我又让小伙伴去捡干柴,而我则掌火。砖堆旁边有的是枯草、枯丝瓜藤。我抓一把草塞进灶膛,点着火,几个顽皮男孩你一把干柴、我一把枯枝也轮番地往里塞。火越烧越旺,火苗舔着锅底升到锅沿,又沿着“锅盖”向四周乱窜。那红色的火苗忽高忽低不断跳跃。不一会儿,“锅”里就嗞嗞作响。饭开了,我择了根光滑而稍直的树枝,伸进去搅拌几下,盖上瓦片,继续用小火烧一会儿,饭差不多熟了。然后吩咐小伙伴们各自去找个碗——瓦砾堆中去捡几片破碗片,到河里一洗,白白净净的。每人一个,排放着,我把饭一小撮一小撮分放在他们“碗”里。又让大毛吊来一桶井水,算是打来的“白酒”。一声“开宴啦”,他们三步并作两步地向我飞奔而来,端起“碗”围坐在一起,喝起甘甜甘甜的“美酒”,吃起喷香喷香的“手抓菜饭”,还边吃边嚷“真香,真好吃”。

我捧着铁罐,忘情地嚷着:“真香,真好吃。”“吃什么呀?疯丫头,快,吃饭了。”妈妈的'催促才使我走出那吃手抓饭的回忆……

“家家饭香,家家酒醇”。童年的“家家酒”随着天真幼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已进入16岁花季的我该为今后烧煮更香的“家家饭”,酿造更醇的“家家酒”,学好知识,练好本领。

让香甜的“家家饭”香飘家家,让醇美的“家家酒”家家醇和。

点评: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最难忘的事。本文撷取了作者童年玩“家家酒”这一独特的往事,以细腻的文笔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极富童趣。本文的特点是对细节的描写十分到位和传神,可见这段生活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是十分深刻的。选材难忘,感悟又多,所以在细节描写上才这样成功。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文【三】

本想用信纸给你写信,那样会更正式一些,然而到最后还是决定给你发个邮件。武汉离大连太过于遥远,一是怕你收不到,二是路上耽搁的时间太长,而我又缺乏等待的耐心。

这是我第一次给女生写信,未免显得有点扭扭捏捏,婆婆妈妈,啰啰嗦嗦,唧唧歪歪,甚至还有点肉麻,不过还是希望你能耐心地看下去。看完之后是什么反应,我就不知道了。

从我们认识到现在,正好十年。在这十年里,我们好像都没说过几句话。我们对于彼此,仿佛只是匆匆而来的过客,偶尔的“狭路相逢”,也只是点头示意,随后便形同陌路。请原谅我的自作多情,不知道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给我的感觉是如此深刻,如此强烈,如此震撼。

说起来有点搞笑,我第一次真正地认识你,是你刚转学到我们班而我却要离开的.时候。那次在袁佳家,我很意外地碰到了你,当时确实有点尴尬。在你低头喝水的那一刹那,我发现你在偷笑,嘴角还露出了一颗很可爱的虎牙。随后我便走了。

到新学校报道的那天,我很意外地发现了你。你也来了,而且就住在我的隔壁。但给我的感觉却是,你我之间相隔千山万水,仿佛从来就不曾认识。随后便是一片空白,如同秋风扫落叶,所有的记忆全都烟消云散。

再次和你近距离接触是在临近中考的时候,当时我就坐在你后面。每次上课的时候,我总是盯着你的背影发呆。我在想,前面那个女生为什么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却依然精神抖擞,她现在在干嘛,是不是在打瞌睡。你可曾注意到,在你身后,总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尽管他没有说一句话。令我郁闷的是,你有一次问我一道英语选择题,我是多么希望那是一道数学题。我一直很惊异,如此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何等坚毅的心,平静的表情中透露出的是怎样的自尊。

之后便是高中。令我吃惊的是,一共是24个班,我们的教室居然挨在一起。不知你还记不记得,有一次我在走廊上等你,当时我是如此紧张,连说话都语无伦次,结结巴巴。那是我和一个同学定下的赌局,最终以你的不辞而别无疾而终。我为我的幼稚和鲁莽向你道歉。

高二时,我们班被迫解散,我被分到你们班。那是一段痛苦的时光,甚至让我产生了对自我的否定。与此同时,我开始发现你变了,也许是我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你居然和刘文龙那种混蛋在一起。那天是你的生日,你因为座次问题在教室发脾气,连礼物都扔了,随后便冲出了教室。

此后又是一片空白,一直到现在。你我天各一方,仅有的联系也只是偶尔可有可无的几条短信。难道我们之间真的就无话可说吗?

你是否意识到,我们之间所有的接触全是一些片段的累积,然而却无法将其连缀成篇。对于时间冲刷遗留下来的断点,我无能为力。

我始终相信,我们之间是有些缘分的,不然不会一次次让我们离得如此之近。然而命运却是残酷的,它让我感觉到,我们之间本就十分遥远的距离正在与日俱增。

这本生就是一个笑话,你也不需要太过在意。不过你要知道,在你身后,始终会有一双眼睛在默默关注着你,把你看腻,看够,看到风干,老了拿来下酒。

自作多情,胡说八道,信口开河,还望见谅。

2009-10-4星期日下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文【四】

书中在第二章第13页中写道:从现在开始,我将用“正念”这个词来指称“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其实我也是一开始不理解“正念”这个词,以为是什么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坚定的信念之类的意思。后来我慢慢地了解了,举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与大家分享:

洗碗就是洗碗: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进一步来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完全不到生命的奇迹。

如果我们不懂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这个例子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念》一章中,很有意思,很通俗易懂。放下书,转念想想自己现在读书的状态,顿时面红耳赤:现在读书,看到一些好的句子要么马上找出手机拍下来,要么折个边角留印记,有时候还会突然翻到最后一页,看看还要多久才能读完这本书,原来,这些都是为了读完后可以写!(捂脸!)

基于这样的认识,促使我在后来的'读书过程中努力保持一种“不要为了赶任务做事”的状态,而是以一种放松的状态,全神贯注地读书,享受读书的过程,与它合一。

关于“呼吸”:

书本的序言二(英译者序言)中讲到了一个事件,是一行禅师对一名美国男子尖刻嘲讽的回应。让我印象深刻的文字描述是“做完回应后,一行禅师快步走了出去,站在教堂停车场边的人行道上。他就快喘不过气来——像是一个潜入深水,很久没有浮出水面换气的人。我第一次了解人的呼吸方式与他如何回应周遭世界存在着某种关联。”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当你准备上台表演时、当你即将主持一场大型会议时、当你要和领导或是你崇拜的偶像面对面交流时、当你面对挑衅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时“,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经历。

我们会在这样的场合”深呼吸“,是因为在这种境遇下,只有“深呼吸”可以让我们的心逐渐平静。这应当是大多数人的认知,而且也是很有效的。

书中第二章《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中这样描述到:

有觉知地呼吸:

“呼吸可以防止心念散乱,是一个自然且极为有效的方法,因此你需要知道如何呼吸以保持正念。呼吸是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你的身心合一。不论何时,心念一旦游离不定,都可以用呼吸做工具,重新看好你的心。在佛教寺院里,每个人都要学习以呼吸m.simayi.net为法,止住心念的散乱,以此修持定力。定力是藉由修习正念获得的能量,能够助人开悟。当一个普通人有知觉地呼吸时,他就已经开悟了。”

在书中第八章《32个正念的练习》中,每个练习都提到了“呼吸”。

如果你的心散乱了,就要先看好自己的呼吸!

这让我想到,两年前我开始请私教健身时,第一节课教练就叫我如何“腹式呼吸”,并告诉我它的重要性。这个很好,每次做完后就会觉得浑身很放松,很舒服,建议大家可以试试。

其实,书中围绕正念、当下、呼吸,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生问题”:生和是生命的两面,没有它们,生命不可能存在,就像一个铜板必须有两面才能存在一样。只有在当下,我们才可能超越生,才可能知道怎样去活,怎样去。又比如“圣人出,河水清,草木绿”,有一座花园,由一个活在正念中的僧人照管。那里的花儿总是清新翠绿,僧人从正念涌出的平和与喜悦滋养着它们。再比如,我们谈论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人类服务、为远方的人服务、为世界和平尽力。但是我们常常忘记:我们首先要为身边的人而活。

今天的读书笔记引用了很多书中的原话,只能说是我自己悟得还不够深刻,无法将体会转化成自己的文字来呈现给大家,只能摘抄书中的一些段落了(都是我自己非常有感触,有强烈的意愿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在留言区里留言,共同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