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旧我与新我作文议论(新与旧的议论文800字)

旧我与新我作文议论(新与旧的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4-23 16:28:09
旧我与新我作文议论(新与旧的议论文800字)

旧我与新我作文议论【一】

其一,新版与旧版的差别在于它们给人的感受,旧版很注重细节,像老版的《红楼梦》中,贾母携带女眷去道观上香,行的是正宗道家抱拳礼。旧版能成为经典,跟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也有关,老版的四大名著身处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中国经济刚改革开放,人们的心思纯朴少杂念,拍摄的古装剧能更尊重和还原文学作品本身。那时国人的思想还较传统,更能理解中国五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注重每一个人物的形态和神韵,并且那时的演员都很用心去拍,更显自然。古装古装,要的便是前一个字,那个字体现不出来,便失去了古的韵味。

而现在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投资商赞助电视剧拍摄更关心的是它所能带来的价值,去迎合观众的口味。现代作品也能称为商业作品,所以现在更多的翻拍失去了对历史的感悟和认识,硬生生的加入言情内容更是破坏了历史的原貌。

谁还能理解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超脱世俗的追求?完美的生命,也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其二,一个好的演员,他的面部表情会让观众尽可能感受到更多的信息,也许是情绪表达,也可能是眼前发生了什么事。而只能通过对白,才能知道他的表演,很难让观众有情绪上的代入。恰巧的是,近年来翻拍的古装剧,都没有很好的视觉体验。

其三,原版是它的第一次,大家都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再翻拍也是无法超越。可是你想到老版的《西游记》,六小龄童饰演的悟空,真的难有人超越。他的家族被称为猴王世家,从小就开始演猴戏,各种逼真的模仿。他在《西游记》中所扮演的孙悟空,不仅是经典的艺术形象,是中国几代人的经典记忆,更是传递了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的中华灵魂。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缺的,更是我们难以超越的艺术形象。

翻拍的古装剧很多,能超越经典的却几乎没有,不是你一人不好,而是大家的心境和所处环境都变了。不过,既然阻止不了翻拍,那就希望能更认真、用心去拍,甚至超越原版。

旧我与新我作文议论【二】

二十年前的这里,生活水平还很低。人们是没有多少心思去享乐的,每天都在为生活而卖力。午饭后一个短暂的歇息,便又要奔向地头劳动。我比较有印象的活计是两个,一个是拾麦穗,另一个是拾黄豆。那时候,人们挎上一个小篮子或是带上一个口袋,蹲在地上,一片地一片地的寻找遗落下来的粮食。午后的日头比较足,人们头上一般都捂上一块毛巾,既能挡点烈烈阳光,又能偶尔擦擦汗。小孩子们是不喜欢捂毛巾的,他们更喜欢戴上爷爷的草帽,大大的帽檐下面,是一片不小的荫凉。童年小小的我就跟在这些劳动人民的身后,俯身捡拾着颗粒。然后,拿着自己的成果去和别人比较,拾得多的人会因为得到大家的夸赞而格外兴奋。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那时候人们好像是不大在意被晒黑的,因为出来的人们,没有几个像现在这样全副武装,抹完防晒仍不够,还要披上防晒衣。话说,这种打扮,也没法去地里干活啦。那会,孩子们是自由的。不像现在这样被长辈们看的那么紧,这不让去那不让去的。在安全许可的范围内,我们有更多的乐趣。比如,第一件,寻蝉蜕。薄薄的黄褐色的蝉蜕挂在高高的树干上,我们要用长竹竿轻轻往下打,(打这个字用的真不好,不过我们这的口语还真不知道用哪个字来写。)这是很有技术的,力气小,蝉蜕扒在树皮上下不来,力气太大,又容易把蝉蜕弄碎。所以,真的很考验小伙伴们的智力。

一开始,我只是寻着玩,过后就不知道扔哪了,直到有一天,听人说,蝉蜕是一种中药,可以收集多一点然后卖钱。那时的我听后立马就兴奋了,随后的几天里就和姐姐一起去寻蝉蜕。我到现在仍记得到最后收集了一小塑料袋。是那种小卖部常见的小型塑料袋。到最后蝉蜕碎了不少,不过听家里说是给我卖了两块钱。我觉得,估计是安慰我才这么说的吧。(那会两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枝牛奶味的冰棍,算是冷饮里的中上等了)寻蝉蜕的过程才有趣呢,我们只在村里的树上找,村外我们是不敢去的。有时候,到树比较多的地方,那里地面上都是一些碎转头或是其他被扔掉的小物件。这里的昆虫很多,包括飞檐走壁的壁虎。一次,我只顾仰头看树干,一只褐色的壁虎嗖嗖的从我的\'脚面上爬到裤子上都到了腰那里,吓的我一个激灵。估计壁虎也被吓得不轻,被我抖落下来后惊慌的逃走了。第二件趣事,就是串门。小孩子们是不喜欢午睡的,所以午后便聚在一家玩游戏,基本上玩的就是角色扮演,如果服装道具齐全的话,就和现在流行的cosplay差不多了。动画片里的人物,那会播放的基本是日本的动漫。《美少女战士》《圣斗士星矢》《百变小花仙》等等,我们都热衷于扮演貌美法力高的角色,摆几个武术造型,在院子里斗法,玩的不亦乐乎。有时也会来一段后宫戏,皇后,贵妃,丫鬟之类的,比较可笑的是,我们为了演的尽量像点,手里还会抖落着手绢,有时手绢不够,就直接拿枕巾来替,一步一甩,在我们当时的审美里,估计也凑合着认为是摇曳生姿了吧。其实对村里的了解大多都是建立在童年时期的游戏上的。我们一伙小孩结伴从这条街走到那条胡同,从东走到西,从这个犄角旮旯到那个犄角旮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几个小毛孩在信息交流中获得更多的认知。那个人叫什么,外号是啥,家住哪里…我们就在诸如此类的八卦中对村里的人家有了多一些的认识。后来专注于学业,少了游戏,也少了与童年伙伴的来往,她们早早的嫁作人妇,开始抚养着下一代。有时在街头碰见了,也只剩下几句寒暄。时光已经改变了我们当初的模样,我们再也不是无忧无虑的孩童了。比较感伤的是,儿时积累起来的对村里人的认知开始模糊,有些已经忘记他们的名字。一次,我从街头骑车而过,胡同里走出一个白发苍苍的人,第一眼我以为是不认识的某个人,第二眼,我才知道那是印象里颇有精气神的中年人,如今已步入老年的行列了。

心里是莫名的感伤,感伤对光阴的无能为力,有谁能唤回青春,让时光走的慢一些呢?越是如此,越是不爱出门了。人世已改,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那些旧日时光,我已把它们深藏。各奔东西的人们啊,你们可曾也想起了属于你们的旧日时光?

旧我与新我作文议论【三】

告别了远去的2011,又把一篇历史保存在档案之中,但不变的是梦想,2012用梦想去铸就辉煌。

过去的2016,过去的汨罗江;到来的2017,永恒的梦想。窗边,我似乎看见了身披白袍的屈原,嗅到了兰草的芳香。他的纵身一跃,没有任何浪花,静静地、静静地,随着他得梦想,随着悠悠的国殇,淡淡的离,一起沉默在无底的水中。此刻,浪花击打着浪花,梦想点亮了下一个梦想。

过去的2016,过去的茅草房;到来的2017,不变的梦想。烟雨朦胧中,雨打湿了我的衣襟,打湿了将来的芳香。四边都垂着稻草,垂的是主人的`期望。向前望去,杜甫,离我并不遥远,但梦想使我觉得遥不可及。全身浸在雨中,不去想妻子的哀怨,不去想孩子的啼哭,不去想寒冷的布衾,不去想几十年的忙碌。心系天下,将梦想留在下一个十字街口,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能点亮期望,梦想让后人去实现。

过去的2016,过去的雨巷;到来的2012,不懈的梦想。小雨飘洒的小巷,远方飘来一个丁香般的姑娘。我伸出手,却总是抓不到,我想错她,任其在烟雨中走过这雨巷。远方的戴望舒,是否能够抓住这梦想,看她,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努力吧,你有一个梦想,抓住,寻找,相信我,你会抓住这梦想。而我的梦想,留在原地,任其打湿,任其飘零,任其静静地,静静地等待绽放。但我不会放弃这梦想,紧紧将其握住不让它发光,埋在未来的前方,努力去寻找,走过这雨巷。

人生中,无论是战沙场,还是谏朝堂,都是祖辈的荣耀,万世的荣光。无论是受胯下之辱,还是行乞一日,只为有朝一日,来日方长。无论是科举为官,还是纵横商场,都可以光宗耀祖,恩荫永长。无论是沉尸逝水,还是马革裹尸,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

一切的一切,都伴随着2016而过去,一切的一切,都伴随着2012而有了新的开始。

站在时光的前厅,彷徨着空中的飞鹰,远去的身影,时光已逝,流水已做寒冰。我的方向是远帆的星,轻装上阵,徒手攀登,挥剑斩荆。我有什么?决心、痴心与信心。我为什么不怕,因为2012我与梦想同行。

旧我与新我作文议论【四】

“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这句话形容得极为贴切。思想,能让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伟大和渺小。单个生命的脆弱迫使人们以集体的方式生活,而独立的思想又使精神的交流成为必需。人与人之间最初的关系,大抵由此产生。

彼此逐渐地亲近,感情似乎就随之愈发地亲密、牢固。但在现实生活中,过近的距离却往往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人与人之间还应蕴藏着更深奥的智慧,除去亲近,我想,人际间的交往,还需要一种节制。

盛极必衰,艳极则败,过于极致的事物必会走向泯灭。“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人与人间的关系亦然。如胶似漆,如影随形,不断拉近双方距离才得以维系的情感,往往破灭得最快。纵然是马丁·布伯这般重视人际交往的哲学家,在论证“我与你”时也曾提出:“人无法永远存在于你我不分的‘你’之世界”。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在肉身上独立的个体,最切实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最隐秘的思绪也只有自身才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管多么亲密、多么热情,心中总要有一个宁静的、冷寂的世界,它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节制所要求的,即是自始至终不丧失自我与他人的界限,不去惊扰,也不让别人惊扰自己这片宁静的天地。这样一种节制,并非所谓看破红尘,一味逃离,而是对对方的珍惜。像菟丝子一样依附于别人,只会失掉自我,整日活在对现存关系的惶惶然而不可完全掌控的痛苦中。

我想,自我的节制是对双方的尊重。在这样一种能够彼此尊重的距离下,人才能从中感到轻松、愉悦,才能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发觉对方更深层的闪光点。如此看来,节制,是一门人生的智慧,是理性与感性的相互制约,从而上升到的一种平衡。

在你和我的\'精神世界中,都有这样一片寒潭,静谧、冷清。水雾弥漫,静静守护着心灵的净土。一个节制的人,即使感知得到它的存在,也不会妄图窥探一二。他是如此深刻地明白:贸然地闯入,只会扰乱其原有的宁静,这是对我与你最大的伤害。

(编辑:李跃)

评点:黄向君

新颖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标题新,以“我与你”为题,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切入角度新,从人与人交往的角度切入,阐述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思想深刻,开头引用帕斯卡尔的提出论点,中间列举了马丁·布伯的事例,引用《红楼梦》中的诗句,紧扣论点来说理,最后一句点题升华,并与题目照应。事例典型充分,说理富有条理,思维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