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像鸟一样生活作文范文(像小鸟一样生活作文600字以上)

像鸟一样生活作文范文(像小鸟一样生活作文6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4-05-25 04:49:23
像鸟一样生活作文范文(像小鸟一样生活作文600字以上)

像鸟一样生活作文范文【一】

我避免了解任何背景资料,用完整且空白的心态读完这本书。每一次不由自主地收紧内心,每一次毫无意识地攥紧十指,是在读到塔拉一次次地遭受暴力和胁迫,一次次地被重新拽回到巴克峰,一次次地形成内心极大的落差以及无数次的被否认。

塔拉在开始接受教育后的很多年里获得的那些光环和知识依然无法覆盖和治愈原生家庭的痛,所以,令我们受到震撼的不是那些熠熠生辉的光亮,也不是原生家庭的荒诞与戏剧。是一次又一次的争取、无法理解、失败,见证了她不凡的勇气,不懈的坚持。这些词,在她身上有了光环。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荒诞不代表冷漠和无情,这也是塔拉一直相信并且坚持的—爱,“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这份爱在很长时间里被所谓的“信仰”打败了,最终它还是出现了,但是要在战胜自己之后。

主题是“教育”,教育给了塔拉生命无限的.可能性。但这不是我们被要求去学些什么,也不是被要求去明白的理论和定义,是“一千个哈姆雷特”般的理解,是感知和思考的无限循环。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像鸟一样生活作文范文【二】

在赛道旁和同学一起呐喊助威的我突然愣住了——他怎么动作慢下来了,可是只剩下一圈了?我绕过人群跑到了他的身边,焦急地喊:“速度怎么慢下来了,只有一圈了,坚持一下。”我感觉自己的语气中增添了一丝责备。他没有任何回应,只是自顾自地继续慢跑着,我也只好陪着跑,刚想责骂他一番,话到了嘴边,却发现,他的手一直不自觉得靠着腿,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问道:“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需不需要换一个人上场?”他摆了摆头,渐渐停了下来,半蹲着,手紧紧的握着膝盖。这时又有跑来几个同学嘘寒问暖,都劝他休息,换别人上场,但都被他拒绝了,只是勉强的伸出一只手,作拳头状,示意我们——他能行。

看着他一个人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也悬了起来,他会不会是最后一名,他继续下去会不会因为身体的原因而昏倒。他只是咬着牙关,向前挪移着,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团队意识在此刻被发掘,是团队意识支撑着他。

我们默默地注视着他,注视着他早已被汗水浸湿的衬衣,注视着他前后摆动的手臂,注视着他移动的脚步。我们都相信他能跑完全程,他执着的背影更给了我们信心

看着他跑入终点的人群中,许多双手拿着水和毛巾的人拥了上去,大家都站了起来,高举着双手,呐喊着。都为这位归来的勇士欢呼。

这场精彩的比赛已经过去了,但是不一样的你,给了我同样的精彩。

像鸟一样生活作文范文【三】

人们总是喜欢把某种详实的过程称为历史,尤其是那种比较稀奇并且独特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总能让人心生稀奇,并且充满对其发展历史的兴味和渴望——有一些东西我们本人永远无法拥有,有一些过程我们永远无法经历。所以,对这一切,只能以幻想和期盼来缓释某种情绪。毕竟,我们只是普通的个人,而不是什么具有神奇能力的神。我们不能回溯过去,但是可以回顾历史,并且冀望将来。

这是一种有点悲观但是完全客观的叙述。人的聪明智慧之所以值得称颂赞叹,是因为它可以给人们提供很多借鉴,这是经验之谈,是财富和历史,真理和宿命。有时候我们不理解,但是我们却在认真地看。所以在这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书中,我们看的更加真切和生动,它给人们带来的刺激和冲击,有些惊世骇俗,完全震惊人的眼球和心脏。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宗教家庭的生存历史,也是讲述一个女孩的个人成长历史。宗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而神秘的。与全世界许许多多的本土宗教一样,它的信奉者也是局部性的,而它遵行的教义,当然也就不为人所知和理解。正因为其局域性的特点,它的封闭性也就可想而知。我们看到这个家庭的生存状态:父亲母亲和七个孩子,倚靠父亲的劳动力赚取生产资料。更多时候,他们都处在自给自足的状态。

他们遵守教义,以上帝的名义解释周遭的一切事物。也按照教义来维持生活的各种秩序。但是,这样古老的秩序和现代型社会是有着一定的冲突的,比如医疗问题,教育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你再封闭保守,只要大环境处在现代社会的境态下,那么你就无法与之脱离而自成孤立的系统。那么,它和这个社会的冲突也就会显现出来。

书中女主人公的母亲成为一个女巫式的接生婆和治疗师,完全就是这种冲突和影响后的结果。因为不接触现代医疗,没有医生,所以不得不逐渐接受接生的事实,这一方面是条件所限,一方面也是经济制约。在这种影响之下的改变,其实也是一种古老传统向现代化社会过度的过程,从不接触到逐步接受,需要时间和观念的改变。这种改变自然也会深切影响到女主人公的一切。她从一个小孩成长到少女,从未接受学校的现代教育,到认识到现代教育的重要性,这其中是慢慢发展变化的。

书中三部曲,可以定义为少年的成长时代,青年的求学时代,以及逐渐走入社会取得更多学位和认同的社会创业时代。女主人公对自己的成长经历的描写和叙述是认真而深刻的。所有观念的改变,都是自我心灵的成长和进化。而这个过程也见证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这是个自由的社会,但是永远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规则,坚持或者改变,最后都会找到自己的清晰坐标。

女主人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她的父亲母亲也一样,虽然最后导致观念和行为的冲突很难全部化解,可是因为亲情,人类之间最崇高美好的感情的缘故,一切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缘联系着个体之间的亲情,思想却隔膜了人们的观念。可是他们并不彻底矛盾。人世间是美好的,尽管有着艰难困苦。而且正因为有了它们,才使我们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并且充满前进的力量。

像鸟一样生活作文范文【四】

松树,大自然中随处可见。它不像玫瑰那样鲜艳,不像牡丹那样婀娜多姿,也不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那样亭亭玉立,但它却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松树四季青葱翠绿、挺拔苍劲,看到松树,心情就会情不自禁地有所好转。

去年冬天,期末考试失利,我的心情就像一块重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里。房间门被打开了,哦,原来是爸爸。他轻轻走进来说:“振作点,只要你不怕吃苦,持之以恒地学习,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儿。走,我们去爬爬山,散散心”。

大雪纷飞,白雪皑皑,小草枯萎,花儿凋零,人鸟声俱绝,远处棵棵挺立的松树吸引了我的注意。松树的枝条上落满了雪花,好像披了一层白色的棉被,松树却依旧苍劲挺直。不觉间便想起了一首小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松树虽承受着厚重的雪,可它却仍然坚强地屹立在风雪之中,虽然有些枝叶折断,但它们不惧挫折,重新长出新的枝叶。爸爸耐心地开导我说:“你看,松树也有它的.困境。你也一样,一次考试失利没有关系的,只要你能够不被学习路上的困难吓倒。专心学习,细心答题,成功定会属于你。”

这就让我想起了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她在一岁半时就丧失了视觉和听觉,面对这个不可忍受的痛苦,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凭借坚强毅力战胜了病残,;贝多芬小时不幸失去了听觉,她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霍金诊断患有渐冻症,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完成了《时间简史》著作,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们,不在苦难面前退缩,迎难而上顽强生长,不正向风雪中的松树吗?

考试失败在所难免,我经常在学习中遇到挫折,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学习。我站在松树下,静静的反思着,我想只要每次考试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弥补自己的不足,总有一天,我会成为那束最闪耀的光。

晚上回到家,我坐在书桌前,点亮台灯,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我拿出错题本一道题一道题重新修正总结。

我要像松树一样,凭借坚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松树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像鸟一样生活作文范文【五】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

而我称之为:教育。作者塔拉在书的末尾这样写道。

这个拥有拗口书名的故事,英文版只有一个英文单词极简题目:Educated。在我看来,英文版书名是术,中文版书名则是道。走出去接受教育,塔拉才飞往自己的山。

所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影响一个人?

16岁之前,塔拉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缺位的。或者说,家庭给她带来的伤害多于温暖,禁锢多于自由。

“我开始明白,我们为一种话语发生,这种话语的目的是丧失人性和残酷地对待他人——因为培养这种话语更容易,因为保有权力总是让人感觉在前进。”

塔拉所面对的是令人绝望的境况: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父亲病态地、暴君般统治着整个家族。不上学、不就医,他和所有现代文明主动截断联系,一切行为准则都来自于自己的信仰。

从几个孩子的情况也可以看到,凡是留在这个家庭的,则被吞噬,走出去则获新生。父母出于不同的认知水平、社会背景为自己的孩子引路。对自我的认识总是存在盲区,父母过早将孩子的道路切割,这种的人生到底是得到得多还是失去的多呢?各种自觉抑或不自觉的“为你好”难道不是一种“统治的”吗?

只有一种声音,这无疑是偏见。为了对抗学校、社会的偏见,却进入另一个偏见的漩涡。即使是真理在握,没有“伪”又何来对照。存在正确的生活吗?底线至少是不违背人性。

“所有台词我都烂熟于心。但排练时,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假装研究我的黑色活页夹。轮到我上台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大声背诵台词。这给了我自信,如果我无话可说,至少安妮有的说。”

十岁,塔拉借安妮的灵魂发声。她开始发现,和废料场有一点点不一样的生活,即使那是安妮的生活。

在和父母权利极不对等的状况下,命运把塔拉压得透不过来气的时候,还是给了塔拉一点点缝隙。勇气哪里是凭空而来的。如果没有泰利的先驱,没有查尔斯的不断提点,塔拉又怎知自己生活在“楚门的世界”,生命还有另一种书写的可能。母亲和塔拉,两个女性的生命轨迹相观照,母亲由年轻时的活力、好奇到暮年与父亲的一致轨迹,塔拉则由幼时的弱小无助到成年后的自我救赎。母亲早已消磨反抗的勇气,塔拉则慢慢盔甲傍身。

你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勇气?开始自我发现的时候。什么是时候愈战愈勇?当你发现能够自我实现的时候。出发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能走多远。塔拉最初的想法也只是在镇上当个售货员,只要不在收解废料就好。

“现在回想起来,偷报税单的那天是否意味着我首次为了离家回到巴克峰。那天晚上,我以一个入侵者的身份进入父亲的家。这是一种心理语言的转变,是我对家乡的放弃。”

塔拉“背叛”家乡,“背叛”命运。这种负罪感一直折磨着她。即使她早就拥有了“靠自己胜算大”的直觉,但是她即使飞到大洋彼岸也逃不出巴克峰的风。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他说,“斯坦伯格教授说这是《卖花女》。想想那个故事吧,塔拉。”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如炬,声音洪亮,“她只是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伦敦人。直到她相信自己。那时,她穿什么衣服已经无关紧要了。”

还好塔拉最终与自己和解。

我不想把塔拉的故事描述成一个“娜拉出走”式的女性解放的故事,更不想把它渲染成“风雨哈佛路”式的励志案例,我无意拔高作者自己的精神内在,我看到通篇是不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纠结、折磨、进步、退步、痛苦、解放,一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实在太轻飘飘了。

只能庆幸强大的精神控制,没让塔拉崩溃,塔拉家族还有三个人逃出这个天罗地网。所以重新回到那个中心问题,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教育或许让人能对抗偏见,让人有走另一条路的可能,让人有机会自我发现,让人有打开更多扇看世界的窗子。

我想,比较理想的教育的根本在于,作为父母,我告诉你我践行生命的道路,而除此之外,亦有其他的选择。

回到那个经典的话题“父母皆祸害”。

记得小学时我特别喜欢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送给考第一名的同学的礼物是:《哈佛女孩刘亦婷》。带着强烈的自尊心,我自己买了一本来看。深入我父母心的就是用扑克牌练口算,也如此操练了我一番。还有一些什么抓冰训练注意力之类的。现在回想起来,刘亦婷有一个“处心积虑”的人生。她的父母可以说是步步为营,铺排好她的道路。当时还有个特别有名的小作家(非蒋方舟),将自己的日记出版成书,尚在小学的我只能哀叹,默默祈祷爸妈可千万别让我写日记啊。以及通话郑渊洁把自己的孩子郑亚旗留着家里自己教。

我无意去贬斥刘亦婷或者小神童的父母,只是,家长的一意孤行,很有可能是偏执的伤害。可能走进学校的第一重意义在于对抗偏见。

我讨厌那种背后自带高光与庞大资源的心机成功学——明明只有非常丰厚的学识与经历才能在与社会教育观念的碰撞中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而多少人只看到“带回家,自己教”这个最直观的手段。我讨厌那种将小几率的成功不断加持大光圈,仿佛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鸡汤成功学——成功本来就是个动态标准,又如何去评价教育的成功呢?比如郑亚旗,基本上事业的核心还是围绕着其父亲的资源。

也算是从事教育事业几年,越发感受到无力,想要改变一个人多难。我只希望他们头脑中能够常常自省,觉察自己的偏见。而无论生活以何种面目展现,你要相信你有你的山。

像鸟一样生活作文范文【六】

这是一本很接地气的哲学读物,书中内容主要聚焦在斯多葛哲学的实践方面,通过运用各种心理技巧,比如消极想象、控制三分法、过去现在的宿命论等,让我们能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反思自己,更好的找到焦虑的根源,避免各种消极情感,真正体验生命的安宁。

作者威廉·B.欧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斯多葛主义的起源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斯多葛派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及作者本人践行的体会和故事,属于比较“好读”的哲学书籍。

作者认为哲学应该指导人们过上一种幸福、充实的生活,而不是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使人望而生畏。

作者在书中强调践行斯多葛主义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幸福和安宁,让我们在健康情绪的引导下在生活中不会显得焦虑、痛苦、愤怒、贪婪和我们活着的社会义务(热爱我们的同类并积极予以协助)。

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诠释了斯多葛主义实际应用,比如采用消极想象法,把那些有可能发生的不利事情通过消极想象而达到对现存状态的满足,享受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把精力和时间放在那些能够控制的事情;对于可控制部分的事情要合理内化策略;没有必要在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浪费时间,那样只会徒增烦恼、焦虑、痛苦。

所谓人生哲学,就是告诉你生命中什么事情是值得拥有的`,什么事情是不值得拥有的,以及如何去获得那些值得拥有的。采纳一种人生哲学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指引并修正你的行为,为你提供选择的标准,让生活简单化。如果缺乏人生哲学,我们就会有错误生活的危险——浪费生命去实现那些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者以愚蠢的方式去追求那些值得实现的目标但是却无法实现它。

活着的最好状态,不是快乐,而是心灵的平静。没有内在的平静,就没有外在的安宁。按照斯多葛主义的建议,我们可以确定哪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然后利用理性能力来消除自身对于这些事情的担忧,增加获得安宁的机会。

关于如何获得安宁,作者提出了几个建议:

1.要有自我意识,观察日常生活,定期反思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方式;

2.运用理性来克服消极情感(焦虑、愤怒、悲伤……)和控制(名声、权力、财富……);

3.在不刻意追求的前提下,获得了名声、权力和财富,可以享受它们(这一点与犬儒主义的“禁欲”不同),但要随时做好失去的准备;

4.人是社会动物,必须与其他人保持联系,但要避免受到价值观腐坏的人的影响,并且要运用斯多葛学派的技巧来避免让其他人破坏自己的安宁(比如应对侮辱,采用幽默或不回应的方式,应多愤怒,采用幽默或退后一步思考等方式);

5.不幸福的根源在于贪得无厌和杞人忧天;

6.应对贪得无厌,运用消极想象的方式,想象自己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刻意给自己制造小的苦难从而对苦难产生免疫等;

7.应对杞人忧天,即焦虑超出自己控制的事物,则应该学会将事物分类:完全可控、完全不可控、部分可控;

8.对于部分可控的事物,采用目标内在化的策略(比如,把赢得一场比赛的目标改成享受一场比赛)

9.对于外部世界持有宿命论的观点,即过去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无法改变,因而不需要焦虑。

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用容易掌握的方法和技巧,穿越喧嚣浮躁的世界,到达幸福与安宁。

哲学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发现自己,更清醒理智地去面对世界。

本书虽是哲学读物,却没有学究气息,没有高言大志,没有玄思幻想,有的是简洁、明晰、流畅。因为建基于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之上。先贤们所提出的疗治之法,简单明了,直要害,代价微而功效巨,如消极想象、控制的两分法、宿命论等技巧,虽称为技巧,其实植根于深厚的人类心理,一见之下,便豁然朗、永难忘怀。读本书的最大收获,就是教会读者如何成为自己生命的观察者。在生命的历程中观察并反思自己,就能更好地找到焦虑的源头,避免种种痛苦,真正找回生命的快乐。

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书。从历史,方法技巧,理论,自身实践过程等等方面阐述了一种生活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