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作文春节习俗260字(春节的习俗 作文)

作文春节习俗260字(春节的习俗 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07 06:32:48
作文春节习俗260字(春节的习俗 作文)

作文春节习俗260字【一】

盼啊!盼啊,眼看湖南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湖南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湖南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湖南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湖南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湖南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忘情地玩个痛快!

作文春节习俗260字【二】

作文春节习俗260字【三】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过年风俗。而我的老家湖南岳阳,也有它的独特之处,下面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初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年货了,吃、喝、用、穿,样样俱备,一样不落。最具年味的非“熏腊味”莫属了。大人要选几块不肥不瘦的猪肉与鲜肥的活鱼,用食盐和酒腌三四天,让鱼肉入盐味。接下来风干后,挂于火灶房中,用炭火和柴火熏烤,火候要刚好,慢慢熏烤,待鱼肉沥油呈金黄色后,贮存在干燥处,腊菜便制作完成啦!这一定会成为年夜饭的两道美味佳肴。但小孩子们要控制食欲,这是因为这两道菜是要过年才能开动的。除此之外,还要打糍粑。就是几家人把当年自家收获的糯米蒸煮好,倒入一个器皿中,大人们每人都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杵,围着器皿中的糯米使劲搅拌使其成为粘粘的糊团,然后放到案板上,由资历最老的长者做成又大又圆的饼状,意为团团圆圆。

而除夕,照例是最欢乐的一天了。每家每户的大人们都赶着做年夜饭,菜必然是非常丰盛的。贴对联,也是年三十必不可少的项目。大人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如意对联,搭把椅子,抹上浆糊,再将对联贴上去,就大功告成了。当对联贴起后,显示出隆重、喜气、焕然一新的景象。大人忙碌了一天,小孩淘气了一天。到了傍晚,年夜饭开动了。大人们互相敬酒、敬菜,小孩也向长辈拜年,讨得一大叠压岁钱。大家一起团团围坐庆祝新一年的到来。一桌丰盛的菜,充分刺激着我们每个人的味蕾,让每个人都觉得现在的生活有多幸福。吃完饭,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在笑语中、团圆中,送走劳累、忙碌的旧年,迎接幸福、快乐、美好的新年。

正月初一,大人们带着自家小孩互相串串门,打打小牌、搓搓麻将,或是嗑嗑瓜子、聊聊家常,增进一下睦邻感情,畅想一下新年的美好生活。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也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大家又回到平时工作、学习的生活状态。这个独特而又热闹的春节真让人回味无穷。

作文春节习俗260字【四】

新春佳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新春佳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春佳节。新春佳节是中国农历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新春佳节的习惯大概是从原始社会的时代‘腊祭’演变而来的。

新春佳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

每年的新春佳节都一样。过年这天我们穿好新衣服去跟长辈拜年,要说好话祝福语。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小孩子都喜欢过新春佳节。

新春佳节是我们太仓地区一个传统的节日。

每年新春佳节,人们都要欢欢喜喜地庆祝一番。新春佳节将至,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希望来年生活节节高。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放烟火,守岁到深夜。爆竹声声,从黄昏一直响到天明。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百岁圆”,还有菠菜和黄萝卜丝,“百岁圆”寓意长命百岁,永远健康;菠菜希望人们勤俭节约,生活“把把细细”,吃黄萝卜丝表示祝人们财源滚滚,收入越来越多。

奶奶告诉我,年初一不能扫地,据说初一扫地要扫走财运的,到初三才扫地,而且要把扫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头,这叫“发田财”。初五早上“接财神”,要放爆竹把财神迎进家门。到了正月十五圆宵节,家家吃圆宵,吃馄饨。吃完晚饭,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去田头“旺田财”,预祝来年粮食大丰收。

啊,新春佳节的习俗真多,让我搞也搞不清。

作文春节习俗260字【五】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与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非常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非常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非常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与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与漏壶亭,并且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