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正月十六走姥姥家作文(春节去姥姥家600字作文)

正月十六走姥姥家作文(春节去姥姥家6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6 12:08:43
正月十六走姥姥家作文(春节去姥姥家600字作文)

正月十六走姥姥家作文【一】

这在鲁西南一带很盛行。年味已远,早春来临。庄稼人正处农忙咋闲时候,窝憋一冬的妇女儿童是该走出去踏踏青、健健身了。“走出门庭,心灵手灵”,在济宁地区,早年她们多到孔庙、孟庙、曾庙去烧香许愿,母亲们祝愿儿女成龙成凤、心灵手巧。不过这是说在过去,现在这些景点收费了,老百姓改成了攀岭登山望景了,走百灵实为走百岭了。更有人在这一天进行走亲访友,相互交流了。

在北方一些地方还有烤百灵的,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一些柴和柏树枝,玉米桔梗,和百灵,等到晚饭之后,全家人便聚集在自家门前将物质点燃,家人围在火堆前,老人们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让全家都烤烤自己胳膊和腿,拍打拍打身体上不舒服的部位,最后全家人都迈过火堆,以求得来年的健康,每家每户都燃放烟花爆竹,爆竹声声响彻大地,以求一个好的开始。还有的在火里烤一些馒头或年糕,烤过后分而食之。传说吃过这种火里烤过的馒头或年糕,可以防百病。也有的燃起柏树枝,在自家的灶台上扫一下,意思是扫尽所有的蝎子和蚰蜒,不让蝎子和蚰蜒进自家的灶台。最后,每家留有一老人守着火堆,其他人便一家一户之间川流不息地奔走着烤火。直到烤完百家为止。

正月十六走姥姥家作文【二】

??姥家的“小可爱”

听姥姥说,家里的`那只母狗生狗娃儿了,我高兴极了,催妈妈星期天赶紧回姥姥家去。

星期天我们早早来到姥姥家,一进门,看到门口有个小箱子,走过去,发现里面有只小狗,我抱起小狗问姥姥:“姥姥,这只小狗叫什么啊?”“你给它起一个名字吧!”姥姥笑着说到。我想了一会儿说:“嗯——就叫‘小可爱’吧!”因为它长着玻璃球形的眼睛,肉嘟嘟的鼻子,和一个灵巧的嘴巴,可爱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它了。

下午,我带“小可爱”出去玩。突然,“小可爱”发现了“猎物”——骨头,它狂奔过去,不知什么时候跑来了一只小黄狗,也发现了“猎物”,两个家伙都认为骨头是自己的,于是,这两个家伙打了起来,结果,“小可爱”输了,它很不甘心,于是,又跑过去和那只小黄狗过招,当一只大灰狗趁它俩打得热火朝天时,偷偷地叼走骨头,正好被它们发现了,它俩赶紧追上去,可大灰狗的速度太快了,一会儿就跑得没影儿了,它俩气得汪汪大叫!

这就是我姥姥家的“小可爱”,一只淘气的小灰狗!

正月十六走姥姥家作文【三】

蓬莱当地旧传,阴历十六为海神天后的生日,当地百姓当作节日庆祝。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蓬莱阁天后宫,进香膜拜,求签许愿,捐香火钱,香火甚盛。当地百姓纷纷组织戏班、秧歌队到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上给娘娘唱戏,献演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娘娘进香后,多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在阁下广场购买个人喜爱的小商品,直至尽兴而还,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称为“庙会”。

实际上,逛庙会已在全国普及开了,也已不局限在正月十六这一天了。

正月十六走姥姥家作文【四】

我们到了姥姥家,我跟我两个妹妹玩了起来,我爸爸在那里生产泡沫做复合板,我们想上泡沫里去玩,可是,妈妈不让,我就只好不在那里玩了。

我们碰到了小东东,我们来捉秘藏,先发现的谁,谁就找。

我的妹妹发现了小东东,结果是小东东找,我的第一个妹妹藏在沙滩里,第二个妹妹藏在草丛里,我却藏在爸爸的房间里,他们先找到的我第一个妹妹,叫作雨晴,再找到的雨函,他找了很长时间还没找到我,我只好出来看看,我找到了小东东,我说:“我自己出来的不算!”,小东东说:“不算也不是你找,是雨晴找”,我们玩了半天,在我姥姥家吃完饭,在厂子里帮我爸爸干活,干得我湿透了衣裳,我很渴,喝了喝水。

我们明天走的时候,姥姥叫也叫不醒我,因为晚上睡得太晚了,叫醒我之后,我吃完饭,准备出发。

正月十六走姥姥家作文【五】

“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资兴一带则在屋角、过道遍插蜡烛,意思是将老鼠娶亲途经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四川绵竹印制的《老鼠嫁女》年画,表现一伙老鼠掮旗打伞,敲锣吹喇叭,抬着花轿迎亲。骑在癞蛤蟆背上的是“新郎”,头戴清朝的官帽,手摇折扇,双目注视着一只大金箱,显出一副贪婪的样子。正当这伙丑类大摇大摆,招摇过市之时,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头大黄猫。前面鸣锣开道的一对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猫的利爪抓住,另一只则咬在猫的嘴上。此时,坐在花轿里的“新娘”,自知末日来临、泪流满面。这幅年画反映了人民鲜明的爱憎。

正月十六走姥姥家作文【六】

舞旗花的准备工作须提前几天进行,到坟林山坡拾扫柏颗,寻找来废锅用石臼捣碎,选街面中央刨冻土、修地臼。做这几样很辛苦费力,此外,还要准备好麦秸、锯末、旗杆、拴羊的铁索和凿好眼的废铁桶。

我小时候,来金是我们村的孩子头。旗花的事都是他领着我们做。天不黑就闹着叫大人烧汤,吃饱喝足了,拿着家伙到宽阔点的街面上集合。旗型铁桶里表层装的是豆秸,然后锯末,靠中心和底部便是柏颗和锅硝。旗杆约丈高,用铁索把上头和铁桶连结实后,先将豆秸点着了,来金迅速把旗杆下头插在地臼里,开始转动。随着火势,慢慢加快速度,一条吐着火舌的游龙便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四周的人们的呐喊声,转动者越发卖力,直到汗流浃背被换掉为止。当碎锅硝烧红之时,正是最精彩之处,火红球变成了白炽球,四射的金星噼啪作响,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速度再快点,铁索拉平成水平状,迸发出的锅铁打到石墙上,再反射回来,围观人群生怕飞到自己身上,不由得往后撤了再撤。伙伴们不怕疲劳,轮番上阵,这一旗烧完了再装第二桶,把舞旗的都热成了光脊梁。一直把伙伴们累得不能再玩了为止。

明末崇祯年间,我村有个叫张大力的,力大无穷,他年青时就舞过这个,传说他一口气就能把一旗舞完,而且把整个旗杆举起来舞,拿在半空划大圈,这是咱常人难做到的,几百年了,人们只说他一人。

舞旗花,源于何年?大概是源于明朝洪永年间。大量的士兵转业到苏鲁豫皖,垦农安家。为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把军队的火药成份改过了,装在铁桶里摇,后来便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在我们嘉祥农村,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上演。这是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夜晚,是孩子们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