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拗九节作文700字

拗九节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31 16:10:04
拗九节作文700字

拗九节作文700字【一】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这节日源于“目莲救母”的传说。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之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或是九的倍数,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拗九粥”,以求平安、健康。

记得我在温泉幼儿园的时候学校还专门组织家长来学校喝粥。起初,因为我讨厌吃桂圆,一口也不吃,可因为我生日里有“9”,老妈以买恐龙书为诱惑,硬逼着我吃。正好那天很冷,一口热乎乎的粥下肚,顿时觉得暖暖的。从此那香喷喷的“拗九粥”就让我念念不忘。

每当想到这,我就想起父母的辛苦,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们。

拗九节作文700字【二】

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生前悍恶,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送的食物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骗过看守送去给母亲。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因为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世人赞叹目连的孝心,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演绎出“拗九节”这个民俗,流传至今。

拗九节作文700字【三】

一年一度的拗九节又到了,福州的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熬拗九粥甜甜的味道,洋溢着浓浓的感恩气息。

为了表达对家人的爱,我决定煮一锅拗九粥和家人一起分享。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开始准备拗九粥需要的材料,有荸荠、干桂圆肉、红糖、葡萄干、芝麻、花生……一切准备就绪,我就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了。

我先把一些事先要浸泡的东西放入水中。大约三十分钟后,我把糯米放上蒸笼蒸起来。十分钟过去了,只见蒸笼里的糯米越来越软,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小珍珠。糯米蒸好了,我就开始开火熬煮,只见蓝色的火焰欢快地舔着锅底,我心里默默地祈祷着,快点吧,快点吧……这时,锅里的`水开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泡就像一朵朵小喷泉,争先恐后拥挤着,向上喷涌。我急忙把准备好的东西放进去,只见它们在锅里上下翻滚着,快活极了。锅里的粥越来越黏,眼看着一锅香喷喷的拗九粥就煮好了。

我先舀一碗给奶奶吃,奶奶笑眯眯地说:“真是孝顺的好孙子。”看着奶奶高兴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得意。

拗九节作文700字【四】

今天是三月十四日,也是一年一度的传统———拗九节!今天上午,我与弟弟一起帮助妈妈包咸,刚开始,我和弟弟一直认为:包咸时一定就好像包饺子一样容易,出乎意料的是:制作咸时的皮就把我们难倒了!

要把一个圆变成一个空心的半圆是非常难的,尽管我与弟弟非常努力,可饺子皮还是被我们捏得不像模不像样,真的好难啊!然而,妈妈却轻而易举地捏出了一个咸时的皮:先在圆的周围捏出一小条凸出的薄片,再向里面慢慢靠近,最后,就捏出了一又圆又美观的咸时皮了。我们刚开始捏得不怎么样,但是渐渐地,我们也明显地有进步了,也逐渐顺手了。

接下来就要包馅了,妈妈刚刚给我们做示范了,我们马上开始包了,弟弟刚开始就左捍右露,怎么也做不好,他要么馅包得太多都满出来了,要么包得太少就不像模不像样,怎么说我也包过饺子,虽然馅刚好包下,但在包起来的时候由于太过用力,所以,就把皮给捏破了,我们只好再次向妈妈请教,妈妈又耐心地指导着我们哥俩包咸时的重要技巧,我与弟弟的悟性还算高,连续看了两三遍就学会了。

……最后,我们把时来运转与天长地久放进锅里煮,过了一会儿,热藤藤的美餐煮开了,厨房内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们细细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充满着美滋滋的甜蜜!

拗九节作文700字【五】

发黄的灯光,流露着几分单薄,如同一缕残风。屋檐上的蜘蛛,牵着一丝白线,在编织着生活的幸福。黑夜在外面,慢慢地向万家灯火,伸手。万籁俱寂,几次低沉的狗吠声,悠悠然。一堆番薯藤,两个萝筐,母亲的一双膝盖。

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一篇《“抢”奶奶》的文章,“勾”住了他的视线,停止了他的手。文章叙述了一位奶奶生病了,害怕没有人到病床前嘘寒问暖而忧心冲冲,可意想不到的是子女们都抢着要把奶奶留在自己家里,令奶奶热泪盈眶。看着,看着,他思绪万千,抬起头,望着灯下两鬓斑白的母亲,只见她的双手,还在捋着番薯叶。明天就是“拗九节”了!可明天他又要去玩……这时,犹如一块块尖锐的刀片插在他的心间,百般绞痛,仿佛有哽在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决定明天一定要尽一尽当儿子的孝心,他失“约”了。

为了报达母亲阳光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决定“当”一次家。

第二天,母亲由于过度地劳累,辛苦地忙碌,居然爬不起床来了!他顿时大惊失色,脸型慢慢扭曲,手忙脚乱地给母亲喂饭,他的脸上写满了焦急,心中“容纳”了难受,今天本来是他尽孝心的机会,可怎么会……只好这样做了。他忙里忙外,任劳任怨,却毫无怨言。母亲不能自理,所以大事小事、点点滴滴,全靠他来料理,全靠他来“支撑”。他一面给母亲捶背,一面还要叠被子,他的时间表填得比明星还忙:为母亲洗脸穿衣,帮母亲喂饭喂药,接着倒痰盂,然后搞按摩……一滴滴、一串串豆大的汗珠接二连三地从他的头里冒出来。

中午,他要做中饭;饭后,他要给母亲量体温,他忙得大汗淋漓。就是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说小草能“归还”得了阳光的巨大恩赐?谁说儿女能报达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儿子的手指没有停下过。到了傍晚,母亲竟然径自从床上爬了起来,这一系列举动着实令儿子大吃一惊!儿子恍然大悟,原来,这只是一次考验……我们都赤裸裸而来,没有谁天生富有,没有谁天生贫穷,人生的旅途中,是攫取是放弃,是拒绝是接受,全在父母的指引,心灵的抉择。

有人信奉“百善孝为先”,有人格守“一闯教义生关”。有人善待父母,有人拒绝赡老,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系于一瞬。为父母,为自己,捧出一颗清纯、孝敬之心吧!

拗九节作文700字【六】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或甜饭,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拗九节作文700字【七】

这天,我正在做作业,忽然,从厨房飘出一股好闻的香味,我坐不住了,跳起来向厨房跑去。哈,原来老妈正在煮稀饭给我当点心吃呢。“老妈,这稀饭是不是给我吃的啊?”“你这小馋猫,就知道吃,今天是拗九节,这里头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一听到有故事,就开心得跳了起来。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生前凶悍险恶,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目连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是都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目连想了一个办法,用葡萄干、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日子,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这么说来,我以后也要送拗九粥给你们?”“嗯,按理说,的确是这样。”“哦,明白了,老妈,我做作业去了啊。”

一会儿,老妈出去给外公外婆送拗九粥去了,我不禁昂天长叹:今天,是农历的正月二十九,中国传统的拗九节,是咱们的敬老节!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呼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让我们从小懂得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为老人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会老的时候!

拗九节作文700字【八】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孝九节”。每年的这一天总会让福州人心底泛起甜蜜、绵长的思绪。

拗九节故事清人施鸿保《闽杂记》记载,来源于“目连僧救母之遗,故亦称孝子粥”。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青提生前凶恶,凶悍的赶走登门化缘的僧尼,后被关在地狱里受刑,变成饿鬼。目连探监时送给母亲的食物,均被狱卒吃掉。无奈之下他想了个办法,用荸荠、红糖、花生、糯米等混合起来煮成甜粥,比撒上黑芝麻。狱卒看到这一碗黑乎乎的东西,以为非常脏,便不再阻挠,青提才吃到儿子送来的粥。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乡人感叹目连孝心,仿其孝行,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相沿成俗。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回想起一次下雨天妈妈带病冒雨送伞的事……

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天里的一个上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正在吃早饭的我的,想:今天太阳挺大的,把书包里的伞放在家里吧。于是,我便按想的做了。老天偏偏与我对着干,选在我放学时请乌云弟弟来做客。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没带伞的我开始有些后悔了。

此时,妈妈的身影缓缓地挪进我的眼帘,我想:这不会是做梦吧!妈妈发高烧了,怎么可能出门呢!便有意识地捏了一下自己,呀!真疼!这不是做梦!我急忙跑至妈妈跟前,接过伞,妈妈的额头上显然又多了几条皱纹,一股暖流涌进我心窝。

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什么,拔腿朝办公室跑去,向老师请了个假,老师问我为什么,我说:“照顾妈妈,爸爸不在家,妈妈生病了,还来接我。”老师微笑的点了点头说:“涌涛,你长大了!”老师的话意味深长。当时我并不理解,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老师到底想说什么,她想说:“涌涛,你学会感恩了!其实感恩非常简单,但是同时它也不简单!”老师的话,我至今难忘。

闽中本地人迷信认为,人的一生中逢九难过,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或是九的倍数: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遇到这些岁数,这一年隐含坎坷,为此家人给他们煮太平面吃,以冲晦气,期冀顺利过九。晚辈“送九”,祝长辈太平长寿。

如果说,在历史的那一头,一个人,一件物,一则故事,成就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习俗;那么也可以说,在拗九节正式推广后,一种文化的源头,一群志愿者,千万儿女诠释了榕城崭新的表情——和谐欢聚,让我们在正月廿九这一天,放飞感恩吧!

于是,我盼着这一天的到来,盼啊盼,终于让我盼来了!今天是正月廿九“拗九节”,我心里早打起了主意:妈妈过一会儿会出门办事,趁着她出门不在家时……呵呵。不一会儿,妈妈悄悄的出门了,我目送妈妈走远后,便急急忙忙穿上鞋,跑到超市,买了荸荠、红糖、花生、糯米、桂圆、莲子、芝麻、红枣这八宝。再加上马蹄、红豆、栗子这些干果,煮成香甜可口的拗九粥……回到家,便学起妈妈的样子开始煮粥。正要开始煮时,我突然想起妈妈的方法:花生要去皮,桂圆要去壳,莲子要用水泡一会儿,泡的过程中要去苦芯,芝麻要放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或放在锅里炒一炒,才会香,糯米要用淘米碗洗一洗、泡一泡,红糖要刺成丝,红枣要切成三瓣,然后去壳。我便按妈妈的方法做了,在做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麻烦:莲子剥不开,红糖不容易刺成丝。不过,为了这一天,孝敬母亲的`这一天,这些困难是难不倒我的感恩之心的!莲子用水果刀刨开,红糖用刨刀挂成丝。

一切困难都被我迎刃而解后,我开始煮粥了,先加上半锅水,然后把糯米、花生、莲子、红豆、马蹄倒入锅里,盖上锅盖,等50分钟左右,打开锅盖,用锅铲来回翻滚,避免黏在锅底,翻滚15分钟后,加入荸荠、红枣和栗子,在翻滚。接下来,把火关了,加入红糖跟桂圆,再翻滚5分钟。最后,出锅!撒上黑芝麻,一锅粥就煮好了。这时妈妈恰恰好回来了。她闻到了粥香,说:“啊,好香!”我立马盛了一碗,端至妈妈跟前,妈妈喝了一口粥说:“孩子,你懂事了!这粥真好喝!你从哪儿学会的?”我神秘地说:“不告诉你!”看着妈妈那灿烂的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原来,感恩如此“简单”。

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