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识人才的人物事例作文(积极有为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识人才的人物事例作文(积极有为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更新时间:2024-03-19 15:30:44
识人才的人物事例作文(积极有为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识人才的人物事例作文【一】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不求回报;父爱是深沉的,严峻的;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父亲已年过五十,额头上的道道皱纹是他饱经风霜的见证,微陷的眼珠不难令人看出他的辛劳。父亲的话不多,也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但是他给予我的爱却是无处不在,十分细腻。

每天清晨,父亲总是五点多就起了床。等我六点多醒来时,桌上已放着热乎乎的早饭。

学校不允许初一学生骑自行车,公交车又太慢。如果我要乘公交车就意味着要提早起床。于是父亲决定骑车载我去上学。骑车载人是很难的,要掌握平衡还要控制好方向,所用的力气也是一人骑的两倍。父亲总是尽量把车骑得稳一些,让坐在后面的我坐得舒服。

有时不巧下雨,父亲会说:“把伞往你自己那里撑点吧,我淋不到的。”下车后却发现父亲的'脸上在滴水,身前的衣服也都被打湿了。

每天,父亲总要载着我骑过那座高高的桥。哪怕是冬天,我也能看见父亲脸颊上挂着一层细密的汗珠。我曾在上桥时问过父亲:“要不要我下车自己走上桥?这样你也省力一点。”他微微地喘气,道:“不用,我力气大着呢!这小小一座桥算什么?一点也不累。”

到了学校,我总是在父亲刚减速,还没停时就跳下了车。父亲就会板着脸教育我,说不安全。

父亲虽然工作辛苦,但从不抱怨,照样整天乐呵呵的,一心为了我好,为了家好。我为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识人才的人物事例作文【二】

我有一个可爱的妹妹,她有一个圆圆的脑袋,古代娘娘们的双眉,一双笑起来眯成一线的水汪汪的晶莹剔透的小眼睛,那荔枝一般的小眼珠在眼眶里打转。眼睛下是一个平的但却不缺乏可爱的鼻子。一张樱桃小嘴挂在鼻子的下方。在这圆圆的脑袋上是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我的妹妹属猴,所以她总是柔中带钢,刚中带柔。文静而不是风度,淘气而不是有趣。

一次我在玩电脑,她跑过来问我抢,我活不干,于是她采取了她的必技:一,讲和;二,装哭;三,告诉爸妈。“哥,要不我们一人玩一会儿,好不好,好不好”我不作回答,目不转静的盯着电脑,她见我不作回答,扑比扑比,两对睫毛一闪一闪,“呜呜呜”随着哭声的来临,两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落了下来。时间一分一秒的失去,我还是一直看着我的电脑,不理她。终于,她的终极必技使出来了。

“妈,妈,我哥欺负我,不让我玩电脑。”随着话语的出现,她的脚也一跺一跺的朝妈妈走去,‘’家豪,下来,别玩了,让你妹妹玩。”唉,可悲,可悲。听话男终究斗不过女人!

怎么样,她是不是有点鬼灵精呀,所以我送给了她一个外号——“猴小鬼”!

识人才的人物事例作文【三】

达尔文是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进化论的创始者,他生前常说,他的《物种起源》等著作和学说是“集体的产物”。在一封信中他曾这样写道:“我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那些可钦佩的观察者所搜集的大量材料,我决写不出那本书来。”事实上,他和华莱士的交往便是科学家这种谦虚无私精神的体现。

华莱士是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旅行家,比达尔文小14岁,他和达尔文一样,进行着科学考察的活动,曾到南美的巴西、马来半岛等地做生物考察,采取动植物标本,在同一个课题上进行研究和写作。其间,他读过达尔文的《一个植物学家的航行》,也和达尔文有过几次通信,讨论交流研究心得,不过两人都没有提及他们各自的独立研究和正在写作的具体内容。

1858年6月18日,正在努力撰写《物种起源》一书的达尔文,收到了华莱士寄来的一篇关于进化论的手稿----《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达尔文惊诧得目瞪口呆,他说:“我从从未见过有这种更加令人惊奇的偶然巧合。......他现在采用的学术名词,甚至也和我的书稿中各章题名相同......”

如果是这样的话,进化论的优先权将归于华莱士了,达尔文再发表著作,就有抄袭和剽窃之嫌达尔文这时思想斗争十分激烈。要知道达尔文已经从事20多年的研究了,当他环绕全球作科学考察时,华莱士还是一个刚入学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达尔文由于旧病复发,加上孩子们身体不好,使得写作时断时续,进度很慢,才让华莱士后来居上。但他不愧是品德高尚的人,他决定退避三舍,成人之美,建议华莱士赶快将论文发表出来,同时为了避嫌,他打算中断自己的写作,让华莱士独享荣誉。

但是,华莱士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不仅果断地放弃了优先权,而且满怀敬意地对人说:“当我还是一个匆忙急躁的少年时,达尔文已经是一个耐心的、刻苦的研究者了,他勤勤恳恳地搜集证据,来证明他发现的真理,却不肯为争名而提早发表他的理论。”

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达尔文同意和华莱士的论文合并,以合著的名义提交林奈学会宣读。达尔文非常感谢华莱士,他写信致意,并说:“如果有着可钦佩的热情和精力的人应该得到成功的话,那么您就是最应该得到成功的人。”

在华莱士的鼓励下,达尔文在1859年11月24日这一天,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巨著,1250册书在当天销售一空。华莱士高兴地喝彩,称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并将进化学说这一理论称之为“达尔文学说”。

识人才的人物事例作文【四】

大多数为生存忙碌的人是不相信奇迹的。那是只存在于书本或者遥远梦想中的奇葩,当年天真的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便不再做梦。如果人们看不见奇迹,他们便不再留有梦想。就像瞎了眼睛的金丝雀便不再歌唱一样。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剧本的改编弱化了弗兰克•史雷德中校的缺点、压抑和阴暗的一面,他虽然险些败给生活,却仍旧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他对女人的喜爱与对气味超越常人的判断力让他更像个魔术师,创造奇迹的人。他对世界的仇视与热爱同在。而他的原型,意大利作家乔瓦尼•阿尔皮诺笔下的上尉法乌斯托,更加真实、平凡。他没有对气味的敏锐,整天躲在一副厚重的墨镜下,最大的兴趣是用恶毒的方式让自己高兴。他用尖刻的语言让身边人的痛苦昭然若揭。这是他对生活的态度:暴风雨比阳光更好,因为阳光只能制造寂静和安宁的假象,而暴雨让你知道身在何处。

跟着法乌斯托游历罗马和那波利的大学生是典型的迷失的年轻人。他不喝酒,不玩女人,从没有任何想法,也从不作什么决定。他反而更像在黑暗中摸索踌躇不前的盲人。他像大多数人那样,对生活从不做过多思考,逆来顺受地忍受着痛苦,却不知道如何摆脱。

九年前军事演习的一次意外让法乌斯托失去了视力和一只手。这让他的负伤没有任何英雄主义色彩,也谈不上什么荣誉奖章。仿佛刚刚还走在阳光普照的大街上,下一秒却突然掉进了一个无底深渊。不过,他仍旧不同于普通的盲人,不同于和他处境相似的温琴佐中尉(他们是战友,温琴佐中尉也双目失明,因为他像“一张底片上的影像,突出于世间万物之外,以讥讽世间万物,使它们更显平庸,更显遥远”。防御外壳下,他心中的世界不断被摧毁着,剩下了断壁残垣。不过,他仍旧向世间万物开炮。不管你喜欢他与否,都得承认他让人心生畏惧。

法乌斯托凶狠、刻薄的诅咒常常让人咬牙切齿,觉得他简直就是魔鬼的化身。对此,他自有一套观点来回击——奇迹是伴随着魔鬼的。世界正因为惧怕魔鬼,才分好坏、善恶,奇迹是因为苦难而存在的。没有了制造苦难的魔鬼,自然也就没有了奇迹。有人认为犹大背叛了耶稣,是因为他等不及奇迹的出现,借此来帮助耶稣加快制造神迹的步伐。当然,很少人愿意以苦难换得奇迹,却有很多人因为内心的残疾和痛苦去追寻苦难,进行苦修。就像法乌斯托的堂兄弟一样,他没有选择待在条件不错的学校,而是做了教堂的神甫。他把那里当做自己的非洲,安慰不安心灵的栖息地。他甚至羡慕法乌斯托变成了瞎子,因为痛苦与他时时相伴,敦促他前进。这也成为了法乌斯托口中所谓的“魔鬼般的优势”。是的,他偶尔会从失明中体会一点点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极其微弱、稍纵即逝。

他就是一只瞎了眼睛的金丝雀,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仍然坚持唱歌,也许声音嘶哑、找不准调子,却比大多数人的歌喉都动听。

识人才的人物事例作文【五】

走在寒风呼啸的路上,鼻尖也被冻得通红,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虽然身上穿着几十层衣服,但也被这鬼天气冻的够呛。

正在这时,我在菜市场门口看见了一个身着单衣的人——乞丐,他正在菜市场门口睡觉呢!我想:他一地冻坏了,你想呀,我穿着这么多的衣服都受不了这鬼天气的折腾,何况他呢?正当我想这些的时候,正当我想这些的时候,菜市场的老板看见这个身上都发着臭味的乞丐在菜市场那个门口睡大觉,堵住了去菜市场买菜的人,便张口一个滚,闭口一个滚得骂了起来。老板的叫骂声引来许多人,老板和他们说米明了事情的缘因,周围的人不但不帮助乞丐说几公道话,反而帮老板骂这个可怜的乞丐。而这个可怜的乞丐因为害怕躲在了冰冷的角落里。直到第二天黎明!

第二天,一位极瘦的老奶奶慢吞吞的走在热闹的菜市场,看见了这个可怜的乞丐,一问路人的原因,便知道了乞丐昨日受到的耻辱,替乞丐打抱不平,又给了乞丐许多钱,还安慰他那受伤的心灵。这时,那些爱看热闹的人又被老奶奶的话吸引了过来,有的人竟被老奶奶的一番话给感动的留下了一串串晶莹的泪珠!便立刻跑回家里,给乞丐拿了许多温暖又舒适的衣服,还捐钱等帮助这个乞丐度过难关。

我向别人打听了一下,那位可敬的老人已经七十一岁了,并且知道了她家的住处。

傍晚,我终于到了这位老人的家,来到了屋子里,屋子里的光线及其昏暗,但火炉烧得旺旺的,食具在桌子上闪闪发光,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这位老人在孤独与寂寞中与世长辞了,不,不应该说在孤独与寂寞中,因为她曾经帮助过许多生活困难的人,其中又乞丐!

动过这件事,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恶可以传恶,善可以传善,如果我们多做些善事,那么这个世界就太美好了!

识人才的人物事例作文【六】

阿尔•帕西诺的表演是电影成功的保证。不论叫弗兰克•史雷德还是法乌托斯,这个男人都很难用笔墨形容。他是一种精神,一种难以名状的激情和痛苦的混合。他会突然大笑,仿佛是一种宣告又像是一种嘲弄,在你还没回过神的时候这笑容便立刻消失在空气里。喜欢他的人会非常爱他,讨厌他的人也会对他不屑一顾。

弗兰克在阿尔•帕西诺的演绎下魅力逼人,这种魅力几乎盖过了人物的痛苦,这种魅力让痛苦都变得甜蜜。他对于女人的吸引力就像唐璜,只不过他不用傻兮兮的在人家窗下唱小夜曲,只需要动动鼻子,她们就会像蝴蝶一样飞过来。他还赋予人物标志性的大喊:“Hu-Ah!”这就是他对生活开炮的子弹。不同时刻,这句大喊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是一种嘲讽,也可以是一声哀鸣,更可以是一句欢呼。简单的词汇都被帕西诺诠释的丰富感人。至于那场酒店大堂的探戈舞更是电影的神来之笔,也让电影更像一个人人都向往的美梦。虽然这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感,但这并不会减弱电影带给人的启迪和震撼。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影片传达的一种精神。

乔瓦尼•阿尔皮诺在书的结尾这样写道:“尽管周围是一片黑暗,在今后的年代中他不得不在这片黑暗中点燃打火机照亮,不得不伸出竹竿探路,他在这样的黑暗中嘲笑人、冒犯人,他在这样的黑暗中依然喝酒,那么,即使是最困难的生活也依然是生活,依然是他的生活,是我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是所有那些能够承认生活、接受生活和经营生活的人的生活。”

无论生活的面目是温顺还是狰狞,我们都需要为我们的选择、要走的道路,想要追求的目标做出努力。而亡永远不能成为逃避的借口和途径,活着需要有比选择亡更大的勇气,承担责任的勇气。

识人才的人物事例作文【七】

东汉末年,神医华佗的美名在民间传开了,这引起了东汉朝廷的注意。朝廷于是举华佗为“孝廉”。通常被举为孝廉的人,都出身名门贵族,被举为孝廉, 就有希望做官。像华佗这样的平民百姓能够被举为孝廉,实在是难得。

乡亲们得知华佗被举为孝廉时,不禁喜忧参半。喜的是华佗可以做官了,可以了却父母的心愿,光宗耀祖了;忧的是如果华佗做了官,谁来为乡亲们看病呢?

可是很多天过去了,却不见华佗有丝毫离开的意思。“难道消息是假的吗?”有乡亲问华佗。

“不,是真的。”华佗说,“但我拒绝了。举孝廉,对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来说,也许是做官发财的阶梯,但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哪里有我为乡亲们治病更有意义呢!”

几年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而这次不再是徒有虚名的“孝廉”,而是来自都城洛阳太尉府的征辟信,只要被应征到都城的太尉府,马上就可以成为朝廷的正式官员。这次乡亲们仍然舍不得华佗走,但他们还是打心眼里为华佗髙兴。

“这回你可不能再拒绝了。”有乡亲说,“这可是真正的官,你会有府邸、奴仆、家丁,有权有势……总而言之,好处多着呢!吃了这么多年苦,你也该享受一下了。”

“是啊,别再拒绝了,你父亲临终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能做官,为华家光宗耀祖,你可别再让他失望了。”

华佗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谢谢乡亲们的好意,但我还是决定不做这个官。做官不适合我。况且,我最擅长的是医术,如果周旋于宫场,那便是民间少了位良医,官场多了个庸才,于国于民都不是件好事。至于光宗耀祖,我多救几条性命不是更有意义,更对得起华家的列祖列宗吗?”

于是,华佗再次拒绝人朝做官,坚持做一个平民百姓,钻研医术,救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