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西安城墙之旅作文五年级(西安城墙作文三年级)

西安城墙之旅作文五年级(西安城墙作文三年级)

更新时间:2024-03-31 09:46:07
西安城墙之旅作文五年级(西安城墙作文三年级)

西安城墙之旅作文五年级【一】

今天一大早起来,我连阅兵仪式都没来得及看,就飞奔到车里,一脚油门踩到底,不过一会儿,我们这个大团队就到了这个拥有南北两地风光的地方沙湖。

一下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辽阔无际的沙漠,也不是波光粼粼的湖水,而是那见头不见尾的队伍。今天的人可真多啊!听旁边的一个叔叔说,今天至少也来了三四万人吧。听见这句话,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心想:这小小的一个景区竟可以容下这么多人,真是不可思议。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拥挤,我们终于踏上了轮船,向沙漠地带进军。我们坐在船里,透过玻璃欣赏着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不时会有几只调皮的'小鱼跃出水面向我们问好,还有那成群结队的鸭子在湖面上嬉戏,并发出嘎嘎的叫声。很快,我们就下了船,走在沙漠的大道上。

这里的人真是太多了,在金黄的沙子上全是黑压压的人群。我们选择了一块最佳的休息点。大人们坐在软和的沙子上聊天,吃东西,而我们则像老鼠一样在旁边打洞。最后,因为我们的齐心协力,我们把一个微小的洞挖的可以让一个人钻进去,不过,因为土质太松,所以我刚把腿放进去洞就塌了,最后,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的腿挖出来。不过最搞笑的是在我们返程回去的时候,在庞大的人群中,我们费了好大得劲才出来。可是,我们尽然找不到车了。因为天黑的原因,周围黑乎乎的,我们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车。

我们今天玩了一天,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回到家里,我的脑海里还浮现出今天那人山人海的情景。它真让我感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西安城墙之旅作文五年级【二】

八百里秦川,养育了三秦儿女,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岁月留下了太多的痕迹。从女娲补天、仓颉造字,到周礼秦制、汉唐风韵,这块土地上无数的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址,都诉说着它的辉煌与沧桑。而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当属屹立千年西安古城墙。

西安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西安古城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而且以古城墙为主体,辅之以环城林带、护城河、环城路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公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使这个十三朝古都,更加光彩照人。

公元582年,隋文帝任命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都城建设总设计师,开始修建宫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继之营筑郭城。唐王朝建立后,仍以大兴城为首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彼时的唐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五凤来仪,俨然世界文明中心;公元1370年,大明王朝在唐皇城的旧址上,开始大规模地建造秦王府和西安城墙——西安城墙出世,从此他便扎根于这座城市,稳健如同父亲坚实的臂膀,成为华夏儿女们靠不到岸时的最好依偎。

30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辉煌的历史成就了西安今天的多姿神韵。而千百年来,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的古城墙则比斗转星移的岁月更令人感动和感慨,也无疑成为这座帝王之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保护住了包括城墙在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就保住了我们的根。西安城墙是固化的历史,更是鲜活的人文,不仅仅是生活在这里的.西安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中外游人来西安,大都要登临古城墙。

唐初僧人玄奘西天取经。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他从古印度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取经归来玄奘受到皇城百万臣民的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迎接玄奘。迎接仪式在朱雀门举行。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

十三朝岁月更替,上千年的日日夜夜孕育了古城墙的威严肃穆,厚重的历史泛着褐色见证时代的盛衰。巍巍城楼,并非固若金汤,晨钟暮鼓,往事终将远去。

登临古城墙,俯视城下,环城林带,滴红流翠;护城河里,碧波荡漾,飞舟点点……耳畔,还有风吟唱的声音,是一种令人沉醉的声音。因为这样的声音,能将人轻易吹入历史之中,是足以收慑人的心魂的吟唱。历史刹那间无可言说,惟有敬畏。俯瞰古城内外,遥望巍巍雁塔,聆听钟楼钟声,抚摸城墙垛口留下的炮眼枪痕……那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历史似乎再度上演。而古老的城墙,此时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我们安详地叙述着从古到今的历史。可是瞬间的感慨过后,我便明白,那历史其实已永远地留在过去。曾经的气势磅礴凝成了此刻的永恒,而现在的古城墙留给我的,更多的是平和与安详,仿佛一条在历史长河里游泳的鱼,从远古一路游来。

徜徉城墙,那坚实的根基、厚重的城门、雄伟的城楼凝重庄严,绵延的形体与岁月染上的青灰色调古朴大气,别具风骨。

行走在尘封已久的古道,脚下的青砖传来隐隐战鼓声,城楼上,灰瓦朱漆显得庄重严肃,飞檐滴水,红灯高挑,远可观敌嘹阵,近可闻马嘶云啸,倏然就把人带去了那个战鼓雷雷的久远年代……

漫步在青灰色的城墙上,脚下的每一片砖都刻着字。难怪西安人说,在西安,每一块砖都是历史。夕阳的光芒照射着古老而斑驳的城墙,那份大气和凝重,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环顾周围,满眼都是飘扬的旗帜,与同样青灰的垛口相比,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唯留徐徐清风与幽静。城墙外,野草蔓生;城墙内,喧哗一片。城墙内外虽隔一墙,却是两个世界。静静地站在城墙上,世界静止在这里,突然有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远观,华丽的钟鼓楼上华灯初上,近处,墙角下来往的人们似乎都在为各自的生活奔忙。

西安古城墙屡经劫难,历经战事苍桑,一任风雨的剥蚀,却安然无恙地保存了下来。而今,古城墙沧桑、古朴,千百年来默然无声,但它却并不孤独,它早已与古城人民融为一体。

西安城墙之旅作文五年级【三】

每到西安,总是去登雁塔,观碑林,游秦陵,看兵马俑……。

从未想过要去理会那堵古城墙,自从发行《西安古城墙》邮票以后,情形就不一样了,也许集邮人都有这样怪癖吧,无论什么事物只要一出现在邮票上,不管原来印象如何,感觉一下亲近了许多。再后来每年到西安,就爱到那西安古城墙下走走看看:这里是“瓮城”,那是“箭楼”,如“敌台”那枚邮票的画面角度再仰一点,那“角台”是否有些呆板等等,这就是集邮情结,再看古城墙似乎就有一种特殊的魅力。细细一想,那还是邮票的魅力。其实对于诸多事物的了解,我都是通过邮票认识的。

我国各地古城墙很多,保存至今的大多是明代建造或重修的。许多的古城墙,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大部分已是残垣败壁,仅存片瓦块石了。还有许多城墙遇到人为拆毁。唯有这西安古城墙屡经劫难,历经战事苍桑,一任风雨的剥蚀,却安然无恙地保存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是一件幸事。

据说西安城墙汉唐时期就有了,现在的城墙是明代建造的。至今已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霜雨雪。还据说它既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城堡式军事建筑,又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西安城墙的东城墙长2886米,西城墙长270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总长度达13912米。令人惊奇的是西安城墙不是正方形。在建筑风格十分讲究规矩的古代这倒是一个特例。

人类社会究竟从何时开始出现城墙这类建筑,史学界至今尚未有统一确凿的定论。然而,不难定论的是在人类漫长的原始社会是可以肯定没有城垣的。城垣就其功能来说,是一种防御性建筑。作为防御性建筑的城墙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西安市效的我国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半坡村,有一种防御外来人,兽袭击的壕沟,从功能上讲,应属于城墙的原始雏形,只不过它是凹于地面,而城墙则是凸于地面的。据历史书籍记载,早在夏朝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城市城垣这种建筑形式。夏王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那些奴隶主们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建造了“堂”、“室”等组成的宫殿,并在周围建造了我国最早的“城郭沟池”。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发现,这种“城郭沟池”、“城垣”、“城墙”也会不断被发现。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由于战争的频繁,城墙作为一种防御性工具,各交战国都对其寄予极大期望。一些具有军事和经济意义的要地无一例外地筑起高大的城墙。史载,汉唐时期的长安城周围的城墙就有数十里长。除了外城墙,还有里城、宫城等。

站在西安古城墙上,我的思绪就会随着古城墙的蜿蜒伸延而去到远方,去到古代。我仿佛看到这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座城垛都在诉说着不同寻常的历史。古代的人们为了夺取每一座城池,都要发动多少次残酷的战争,有多少无辜鲜活的生命在那激烈的搏中去。战争为什么总是伴随着人类呢?

再看人类的发展史,再看古代的战争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古代战争中城墙作为一种防御性军事工程,实际上并不能给那些对城墙寄予厚望的人带来多少安全感。北宋时期的汴梁城可谓坚不可催,最终也未能抵御匈奴的入侵。被认为功守具备的南京城,也没有能够阻止太平军进功的步伐。就是固若金汤的北京紫禁城,也没能挽救清王朝。中国人引为骄傲的万里长城,应是一道保卫中原的防御工程,历史上的入侵者不也是屡屡越过长城吗。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作为战争或防御工程的古城墙的概念已十分淡漠了。用于军事上的先进技术,如远程打击,定点轰炸等,在现代战争中大显神威。人们甚至会为古人竟想用一堵高墙就能拒敌于国门、城门之外的做法而发笑,并觉得不可思议。当然我们不能用今天现代人的思维和眼光去责备和嘲笑古人。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城市周围再也不会出现城墙之类的建筑物了。但是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作为一种古代建筑艺术,古城墙不但向我们讲述了它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还向我们讲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向人们讲述了古人非凡的创造才华。古城墙是一部历史,也是一位老师。

西安城墙之旅作文五年级【四】

西安,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的都城皆选在西安。就连我们大家熟知的牡丹花城——河南洛阳,也比不过西安的底蕴和文化。因此,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举世闻名的西安。我们一家已经在这里游玩了三天,许多著名的.景点都已经参观过了,比如回民街、秦始皇兵马俑、钟鼓楼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等等,都十分有趣。今天,我们来到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前身,碑林博物馆。

碑林,名碑如林。这里是陕西最早的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087年,馆藏有134件国宝级文物。一进景区就看到了“碑林”二字,我们经过了大门先进入第一展厅。这里主要陈列着开成石经,上面刻着周易、尚书开成石经、诗经、礼记等十二部经书。在清代时期,又刻了一部孟子,加起来一共有十三部,因此,也叫十三经。石碑上有60多万字,用了114块方石,当时立于长安城供文人学士们校对,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第二展厅,有著名书法家苏轼、王羲之、张旭、柳公权等大家的书迹,有千字文、玄秘塔碑、唐三藏序碑和颜家庙碑等等,无一不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参观完六个展厅,我们来到了石刻艺术馆。门口是两只如虎似狮的神兽,名叫走兽。一进去,里面就是一扇四神墓门,象征着对墓主人四面八方的守护。接着向里面走有3匹汗宝马的石雕,这些石雕活灵活现,肌肉丰满,鬓毛飞扬,很是生动。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古代工匠的手法精妙。

走出了碑林博物馆,我的心还在那一个个刻在石碑上的字中。让我更深的意识到写好书法的重要性。厉害了,我们的古都!厉害了,西安!

西安城墙之旅作文五年级【五】

开始,我们从山底下向半山腰爬。一路上走走停停,累了就休息一会儿。经过我们的努力,在爬上半山腰之后,我们又开始向着光明顶出发。好在我们不怕辛苦终于来到了山顶。我站在山顶上感叹到:“黄山的山真高啊,像一把利剑直插云宵。黄山的风真柔啊,像母亲温暖的怀抱。黄山的水真甜啊,像甘甜的乳汁。过了一会儿,起风了,黄山的云雾千变万化,一会儿像一条腾空而起的龙;一会儿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会儿像一朵盛开的荷花,美丽极了。

在下山的时候,我看到了盼望已久的迎客松,迎客松真名不虚传。这株举世闻名的松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经过无数的风吹雨打,依然纹丝不动,挺拔的屹立在黄山山顶。这株松树有笔直的树干,有翠绿的,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全部集中在两根一高一低的树枝上,从远处看,松树像个专业的服务员在欢迎游客的到来。从迎客松的树枝上垂直向下看,树枝正好对着上山的石梯,这样一来,就更像服务员在招呼游客了。

后来,我们又看了黄山著名的奇石。我的眼睛最尖,看见“梦笔生花的旁边还有一个石老人,手里握着一根渔竿,这就是“姜太公钓鱼了,“姜太公还回头看我们,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再左右一瞧,忽然间又发现姜太公的旁边有另一座山峰,上面有一对夫妻,正在面对面谈天。在听过导游的仔细解说后,我才了解到,原来这就是“夫妻谈心石,心里不禁感叹到黄山的奇石可真有趣呢!

一天下来,登山过程的确实让我们感到很疲惫,可一路上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忘记了疲劳,我们看了黄山的迎客松、光明顶、奇石……看到了黄山的雄伟,黄山的秀丽。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发现了它不同于寻常的美,真是移步换景,风光无限。黄山确实是名不虚传啊!

西安城墙之旅作文五年级【六】

今年暑假,我到西安旅游,游览了城墙。西安城墙是长方形的,东西长4256米,南北长2708米,走一圈是13。74公里。西安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皇城城墙的基础上扩建的,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最壮观的古代城墙。

我是从南城墙的“永宁门”上去的。城墙上很宽,有12到14米呢!沿着外墙挂着一串又一串的红灯笼,非常壮观。

妈妈给我租了一辆大人骑的自行车,坐位可高啦!要妈妈扶着车我才能上去。我就从城墙的中段开始向东骑。城墙的路面是用一块块青砖铺成的.,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因为车扶手太大,掌握不住,有时我明明看见一个坑,可就是躲不过去,只好大叫着冲进坑里,“哎哟!我的屁!”我骑着、喊着、笑着,冲过大大小小的坑,自行车颠得叮当作响,好像快要散架了。我骑得开心极了!

夕阳的余晖给我披上了金色的衣服,把我开心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