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幸福与团圆800字作文(幸福是团圆作文600字)

幸福与团圆800字作文(幸福是团圆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3-10 08:01:20
幸福与团圆800字作文(幸福是团圆作文600字)

幸福与团圆800字作文【一】

拥有爱她的机会,你很幸福。

——题记

还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天气很冷,空中零零散散的飘着雪花。

我打着伞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啊——”我一个不留意便踏进水坑里。我的脚像触电般的缩回,寒冷以光速从我的脚掌直达大脑神经——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我怎样这么倒霉啊?”无奈,我踉踉跄跄的回家。

最后到家了,我赶紧换上我干净的棉拖鞋,便悠哉悠哉地躺到沙发上看电视,谁知正享受着呢,“咔哧”一声,电视光一闪便停电了。“我怎样还这么倒霉啊!”更加无奈的,我不情愿的去写作业。

我不明白如何开口,更不明白开口要说些什么。无奈的,我静静的回屋,更加认真的写我的作业。

每次写完作业,妈妈都要检查。尽管,尽管她不懂什么数学公式,尽管她不懂什么欧姆定律。可是她唯一懂得的就是,这是一份谁也无法替代的爱。

母亲双手在蓝围裙上使劲擦拭着,一双红肿的手拿起作业,认真的看了起来。我仔细的看着妈妈,仔仔细细的看着。我发现我已经好久都没这么认真的看妈妈了,妈妈的爱化作白色的游丝布在鬓旁,调皮的鱼游上眼角,还有那双原本好看的手如今也布满老茧……不觉的,数颗晶体从我眼中落下,重重的砸在地上,砸在我那颗忽略母亲的心上,狠狠地,毫不留情。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久久的,无法入睡。我相信此刻还不晚,还不晚去爱我的母亲,还不晚享受我所拥有的母爱。

不能忽视你所拥有的幸福……

幸福与团圆800字作文【二】

内尔。诺丁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她曾经在美国公立学校任职15年,后从事教学、行政和课程开发工作。她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自20世纪末期以来,人类步入了一个理性至上、意义缺失、精神危机、社会生态失衡的特殊历史时期,价值观漂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的生活意问题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挑衅人的幸福感在下降,人际间的亲密感在消失,人的精神支柱在微倾……为此,人们渴望找回一种积极的生存体验,期待在情感、关系、以及共同的生活场址中重建人类共同栖身、依寓的精神家园。内尔。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一书,她以雄浑的关怀理论为基础,对人类世代关注的生活问题幸福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省视,对教育事业的幸福使命及其实践方略进行了廊清和探究,从而为学者探讨幸福,言说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参照点和地平线,为教育工作者实践关怀、理解关怀提供了稳健的行动起点和实践路径。可以说,以此书为依托来洞悉诺丁思的关怀理论的精髓,品鉴诺丁思的幸福教育观的深邃见解,堪称一次富有韵味的学术旅程。总而观之,诺丁思的幸福教育观是由为了幸福的教育目的论、多元开放的幸福内涵论、基于生活的幸福来源论、崇尚选择的幸福教育论四个环节互相链接而成的有机整体。

诺丁思认为,“幸福的首要特征就是没有痛苦或苦难,尽管幸福不是教育或生活的唯一目的,但它是教育的核心目的,好教育就是应该极大的促进个人或集体的幸福。”为了幸福的教育目的与其它目的之间是核心与外围的关系。诺丁思提出:“当我企图把促进幸福作为教育的一个目的时,我必须提出一种有说服力的对幸福的解释:它是怎样和人类需要联系起来的,在我们所栖居的社会中它意味着什么,幸福怎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幸福怎样与其它合理的目的相适应。”她把幸福和社会联系起来,不是狭隘的个人的享受。

幸福的内涵,诺丁思认为,“幸福没有规定性的定义,我们不必主张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幸福观”。幸福概念的外延有:苦难、需要、道德、钱、智慧、社会压力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幸福与困难、需要、美德间的关系。诺丁思认为幸福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没有痛苦或苦难。她认为受难没有意义,但她指出与人分享苦难也是一种幸福,“真正的幸福需要有分享不幸的能力”,这儿我感到她的思想有些有些矛盾。

诺丁思提出的幸福与需要的关系我比较赞同。诺丁思指出,幸福就是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需要的满足。这儿她和马斯诺的思想接近。“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某些需要没法满足,我们怎样才能过上一种幸福生活,故需要的满足是幸福的主要因素。”诺丁思所说的重要的需要主要是指那些求助于社会来满足的需要,即认同、认可或归属的需要,如在大家庭中被认可,随之获得了一个身份。在幸福与需要的关系上,她提出了“明示的的需要”与“推断的.需要”。所谓的“明示的的需要”就是指“那些在需要者内心产生的需要”,可以用孩子的语言来表达是其关键的特征;所谓的“推断的需要”是指“那些从外部引发出的需要”,是外人强加到说有这种需要的人身上的需要。对孩子而言,这类需要一般是成人推想出来的,是成人强加给孩子的需要。由于这两类需要的表达主体不同,故两者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幸福就来自两种需要之间的协调与转化,幸福教育的一个特征就是在明示的需要与推断的需要之间建立一种基于持续协商的平衡。成人应该通过管理需要、需求,限制那些不当的明示的需要,鼓励将推断的需要转化为明示的需要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们获得幸福。

在这里,我想到人与人、亲人、爱人之间的误会和不理解,你给我的不是我想要的,借用一句歌词“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所谓“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给对方最想要的,对方幸福,你也幸福。了解、理解、尊重、给予,让学生在学习上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激发孩子的内在需要,享受学习的幸福。关于幸福的来源论,诺丁思认为有三大领域:私人生活领域、公共(社群)生活领域和职业(或工作)领域,其中私人生活领域是幸福的主要生发之所。

私人生活领域,幸福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持家、为人父母、住所、惬意的品质和人际关系。其中,家构成了幸福的主要居所。诺丁斯非常重视家的幸福功能。她认为,幸福离家更近些。“持家的知识和经验是个人获得幸福的基础,而这恰恰是现代教育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想到我国传统教育中对于女子的教育,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好,对于怎样为人媳妇为人母怎样和小姑小叔子婶婶等相处怎样持家都有具体的指导,而现代的学校教育则没有,都是靠家庭教育或者自己自学完成。对于做家务做饭等,我们80后90后00后的孩子们都很不擅长,对于今后的家庭生活都会或多或少会有影响。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来说,是否应该真正有家政课?

在公共生活领域,主要包括民主生活、社区生活、学校生活等。她主要分析了志愿者为什么常常会获得幸福。“志愿者能感受到他人的需要并对之发出回应的人,尤其对服务对象不幸的容忍力和对减轻这种不幸的责任承担方面,志愿者更能从中领略到幸福。”她认为追求个人的幸福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奉献社会,关怀他人,努力用行动实践关怀的精神。

职业生活,人的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工作岗位上度过,职业生活也是获得幸福的领域之一。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是迈向幸福的一个基石。所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容易获得幸福。对于孩子的工作,让他们选择自己所爱的工作。在当代,许多孩童感到幸福缺失,我们需要一种为了幸福、面向幸福的教育,应该从哪里入手呢?诺丁思认为:理解、关怀、育德、学习、暴露式教学这些都是必须的。

诺丁思认为,“教育的使命是把人培养成为具有令人羡慕的才能,有益、满意的职业,自我理解能力,健全品格,一系列鉴赏能力和不断学习充满热忱的人。”“对幸福而言,教育活动要担负的理解任务是:通过理解自己和我们所归属的群体来逃避对生活意义的众多焦虑感,通过对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主题,如对艺术、我们的需求和其他伟大文化成就的理解来引导学生作出理智的判断等等。”“自我理解对于公民资格和个人幸福的获得来说都是必要的。”

所谓关怀,它是指基于对关怀对象“在意”的一个人对他人“融人于己”式的关怀和呵护,真诚的关怀是“帮助他人实现自我”,它始终存在于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共同构成的“关怀回应链节中。”教育活动要帮助学生成就幸福的追求,帮助孩子发展关怀能力。诺丁思认为学校为了孩子面向幸福,还应该开设诸如烹饪、艺术、宗教、传记和化学等学科,它们可以为学生的幸福生活提供知识上的保障。开展服务性学习,提升服务学习的地位。

她还崇尚伴随性学习、非正式学习。伴随学习是伴随一生,也就是古人的“活到老,学到老。”但是这样的学习是无意识的,常伴随幸福感,学校尽可能丰富这样的学习,比如参观、游玩等形式。暴露式的教学是她具有创意的景观,所谓“暴露”,是指那种与以强迫学生去学习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方式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策略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接近这些学习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的学习活动。暴露式教学活动三个特点:一是自然性,二是自主性,三是挑战性。暴露式的教学活动是教育活动成就学生幸福的必然要求。

幸福与团圆800字作文【三】

毛毛虫经历了黑暗的磨难,孤独的挣扎,才有破茧成蝶、翩翩起舞的幸福。

沉睡的种子经历了生命的炼狱,孤独的奋斗,才有破土而出,沐浴光明的幸福。

未绽的花朵经历了一秋的涵养,一冬的酝酿,才有绽放有春明媚的幸福。

孤独,纵然难耐,它是人生的坎,生活的山,越过它,要摒弃声色,要消除,要专心致志。而孤独后的幸福,是人生更为宁静的体味,是细细咀嚼生活无穷的回味——孤独后,才有真幸福!

我记起一位“狂人才子”,有人这样评价他:“不是宽容社会的产物,而是不宽容社会的见证。”他与政府为敌,抨击专政,两次入狱仍振臂高呼——他是孤独的,但作为知识分子领袖,他不忘己责,宣传“自由民主科学”,有谁能在他的脸上读出一丝失望?李敖又是幸福的。

叔本华说:年轻人,应学会孤独。

丁俊晖,便从孤独中走来,而如今满载幸福,在一个台球弱国里,他执著自己的梦想,8岁为打球远涉重洋,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有父亲陪他苦练,拉赞助,打比赛,一场场下来,其中滋味只能自己体会。“神童”不是偶然,因为耐住了生命的孤独!

霍金曾说过,“是剑桥大学安谧的环境给了我创作的灵感”,是的,沉浸在孤独之中,并发现它的乐趣,若非如此,又怎得《时间简史》?人类又怎能向自然再近一步?

孤独,是一种生存状态。耐得住孤独,更需要我们的好心态。《菜根谭》中有句话:苦中乐真,动中静真。那我可不可以说,孤独中有真幸福呢?在人生的难耐处不灰心,在浮躁喧嚷的场所心不浮,那么在享受了孤独之后的生命,是不是也更充实,更丰满呢?

大动的终结,不过是个静字,万变的道理,不过是个零字。孤独,是杯苦茶,入道后才知其醇香悠久;孤独,是掬清水,无欲无求,才容纳天地,登峰造极。品味孤独,享受孤独,之后,才有心灵的真幸福!

幸福与团圆800字作文【四】

孤独向来是以贬义的身份出现的,然而当你看到烟波钓徒披着绿蓑衣,顶着青箬笠,雨点中独自垂钓桃花流水中的鳜鱼时那孤独的身影,你又会向往这一份祥和的宁静,对孤独背后的花天酒地,官场阿谀,礼节往来等一切的不孤独有一个新的认识。

人是需要孤独的,只有孤独可以屏蔽外界的喧嚣杂乱,滚滚红尘,使你在静夜空山中守得住心灵的那一方净土,淡泊而明志,宁静而志远。夜幕上一轮孤独的明月,月光下一只孤独的身影,相互慰籍,相互倾诉,东篱下举杯相邀,尽情发泄“仕途失意”的怨气,尽情抨击“买官鬻爵”的时政,尽情摒弃“尔虞我诈”的世俗。学着庄子,宁可曳屋于涂中,成为一棵守着心灵月亮的树。这样,孤独便是看得见嗅得出的幸福。

孤独并不等于消极,它是先哲们为“窃国者诸侯”的社会所不容时选择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达则兼济天下”的背面必然是“穷则独善其身”。屈原选择了孤独,留下了“唯昭质其犹未亏”的美名,张良选择了孤独,留下了“如同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一般的功业,再远一点,伯夷选择了孤独,成就了“首阳山采薇而食”的美谈,范大夫选择了孤独,避免了“兔狗烹”的下场,所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选择孤独实在是追求幸福的明智之举。

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捏准了它,幸福便如泉涌,“不择地而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闲逸的幸福,“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是自在的幸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是神秘的幸福,“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是守着节操时得意的幸福,这么多幸福拥着,谁还能把孤独推向痛苦的边缘!只要有灵有性,就应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挣脱,体会一下管宁隐士割席断交,追求孤独的幸福之原因。

当污浊的空气,庸俗的尘垢遮蔽着你的心灵时,试试走向孤独吧!远离酒肉朋友的豪华宴会,远离歌舞厅里映着红唇印的酒杯,远离一切一切的樊笼,也许开始你会受不了寂寞,忍不住无聊,但你终究会后悔当初“误落坚网中”。而且“一去三十年”,你终究会明白为什么“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为的就是那一份可贵的“孤独”!

孤独像一杯茶,第一口苦得你嘴皮涩,第二口就能咂出一丝清香,第三口就舍不得放下,再往后,就像陈年的老窖,愈掏愈香醇了。“此时幽趣,末易与俗人言者”!两个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