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宋词300首鉴赏的作文(关于唐诗宋词的作文举例)

宋词300首鉴赏的作文(关于唐诗宋词的作文举例)

更新时间:2024-05-30 12:18:52
宋词300首鉴赏的作文(关于唐诗宋词的作文举例)

宋词300首鉴赏的作文【一】

这首词是陈亮为吕祖谦而写。祖谦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曾任职礼部郎官,故称“郎中”,同年四月后因病辞官归故乡金华。据叶適《龙川集序》,陈亮曾去看望吕祖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到夜半。吕对他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并引用《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执政子皮把政权交给子产时的话说:虎(子皮自称)率领全家族的人听从您的话,谁敢触犯您?表示支持。陈亮听了大为快慰。吕祖谦为学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与陈亮为同调。一夕交心,更相投契,故陈亮作此词,托木樨而抒感,就关于用世与忤世的问题,借物言志,即以“寄吕郎中”。词或即作于此年秋天。

题中“木樨”为桂花的一种,逢秋开放,花小香浓。全词就从这个特点生发,写自己胸次感慨。

皓月当空,天穹如洗,正是秋天月夜景象。世传月中有桂树,宋之问衍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故发端即点“天”、“月”,为下文“散落人间”张本。接着又化用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金铜仙人辞汉歌》)诗意,把汉代长安的.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引入天空,悬拟出天宫收储桂花已经盈满,己乃散落人间一层意思。“不辞”二字代花言志,实则词人自道其愿为人世作些事业的初衷,立意已高。此桂花既是天国殊英,群花与之相并,当然显得凡俗。足见词人自视之高。但又不径指群花凡俗,而说“群花自嫌凡俗”,命意更高一层。复用一“怕”字为转折,意思是我唯恐群花自惭,故不欲竞放于百花争艳的春天,更翻进一层。但我之所以不竞放于三春者,也不是故矜高洁,自远于人。我吐放在这秋天的夜晚,意在唤回已去的春意,把温暖重新撒向人间。我方深情眷注人世,又何曾自甘幽独呢?这就进一步展示出更高的、晶莹澄沏的内心世界。词人抓住桂花不开在春天却放于秋节这个特点,想落天外,分几个层次写出此花一片高洁心志,满腔似火热忱;又显得不矜不伐,亦花亦人,深得咏物词“取神题外,设境意中”(《蕙风词话》)之妙。细味“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八字,似有辛弃疾《摸鱼儿》惜春、留春之微妙,其意盖感国事艰危,欲力挽狂澜于将倾,命意更深,这在吕祖谦对他说的几句话中亦可反映出来。

上片借花言志,词旨高远,层层转进,曲折深沉。

下片以“是天上余香剩馥”换头,遥承上片“不辞散落人间”,意脉流贯。但上片用拟人手法,代花述怀;下片改为词人自己出面评说,构局一变。“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的“怪”字,即“难怪”之意。难怪此花香飘十里,原来它本是天上余香散落人间。

这一层赞桂花幽香。后两句一层则赞花颜色——其色金黄,花小如粟。“坐对”一语,无限旖旎亲切,花、人神交,几欲融为一体。而“对”字究竟保有距离,此即“不即不离”之境。初闻其幽香,复对此殊色,乃想到其他种种秋花,由此类推,宕开词意,转出柳暗花明境界。秋日,木芙蓉盛开,未尝不美,但一想起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的诗句,只能令我顿添愁思,又怎能“唤回春意”呢?菊花自是秋节名花,然而,东篱黄菊,不过助人凄凉,加深秋意,哪里比得上“向他秋晚,唤回春意”的桂花呢?窥词人之心,“芙容”句隐然有边关烽火之忧:“东篱”句则暗寓渊明遗世高蹈不足取法之深意,与上片“几曾幽独”呼应,见出他积极用世的热忱。无怪当时听了吕祖谦鼓励他的“未可以世为不能用”而大感快慰了。歇拍三句。为词人对此花的评骘:可惜你易开易落,“入时太浅”;开在深秋,且无艳色,“背时太远”;而你的心志又过于高洁,“爱寻高躅”(躅,足迹。“爱寻高躅”即爱踵先贤之高迹)。但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意思。实质上这都是词人自慨平生。人方靦颜事仇,苟安为计,我独怀此恢复大志,唤春热忱,致使“当路见憎”,“以为狂怪”(《宋史。陈亮传》),岂非不谙人情世敌,“入时太浅”吗?而且,举世滔滔,我则独清独醒,与时代风习远相背离,岂非“背时太远”?再加上我孤标自许,欲追高风于末世,不能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足证这“爱寻高躅”也是平生一病。词人在这里以抑为扬,正言反出,结出无限幽愤,无穷牢。

这首词以花寄意,用浪漫主义手法,展开联想,天上人间,神行万里。词中咏叹桂花的雅量高致,光明磊落胸怀,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表现出词人人格光采四照,肝胆相照。因此,这首词在内容上具有一种高尚美,读之使人肃然起敬。

张炎在他所著的《词源》一书中论咏物词,多有胜义。他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这里提出的不能“稍真”,不欲“差远”,也就是“不粘不脱”“在神情离合间”的意思。陈亮这阕《桂枝香》,句句写桂花,所咏了然在目,无“晦而不明”之病;但全词除“一树香风”、“色浮金粟”外,句句只写此花高标远致,遗貌取神,又无“拘而不畅”之嫌。进一步看,全词处处摄花之魂,处处见我风骨,却又通篇无一字直诉我胸怀处,所谓若即若离,深得咏物神髓。结处暗寓平生意气,感慨遥深,然“入时”、“背时”,又是从此花出处行藏一意流转下来,正得“一段意思,全在结句”的妙谛。以此词此心,寄吕郎中以求印可,亦可见二人相知之乐。

陈亮惯以文为词,以词评政;词风素称横放、恣肆,甚者讥其粗豪。读此阕,然后知他在横放之外,别人一段情趣。这阕《桂枝香》,就其语言论,句句当行本色;观其前后两结,语意尤其高远,逸响可歌,何尝有一句粗豪语?就其风格论,高华端凝,不仅远在“横肆”之外,抑且别具典雅幽秀之美。但这种“秀”,是其秀在神,秀而有骨,故终不失龙川气度。

宋词300首鉴赏的作文【二】

经过上次与孩子共读古诗词以后,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于是这次又安排孩子读《宋词三百首》。虽然孩子年纪小,一时不能理解很多宋词的含义,但是古诗词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首词描写相思,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一起身便急问收拾房屋,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这样一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运用对仗手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希望孩子通过大量诵读古诗词,积累着诗词的语言,感受着诗词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行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宋词300首鉴赏的作文【三】

日暮斜阳,十里荷花,正值豆寇年华的少女,外出游玩喝醉了酒,脸颊上还泛着红晕,正兴奋地划着船,你追我赶,却不小心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左右晃动的小船、哗啦哗啦向后退去的湖水,夹杂着银铃般的笑声,惊飞了栖息的鹭鸟,纷纷展翅高飞……

读惯了整齐严谨的诗句,第一次吟这长短不一、参次不齐的句子,竟然有种说不出的惊喜,在反复吟诵中,仿佛窥见到宋词隐隐约约的美,但又无法说个清清楚楚。如同遇见一位蒙着面纱的女子,神秘又富有魔力,想去揭开它,细细端详那绝世的容颜,陶醉在梦一般的意境中。

可是,繁忙的学业和应试的压力,使得这一切成了一个虚无飘渺的梦,暂时搁浅在青春岁月里。

高考后,因各种阴差阳错,未能进入中文系,离古典文学也越来越远。后来身处象牙塔,手执教鞭站在三尺讲坛上,为生计而默默地耕耘。衣食饱足之余,那个旧时的梦却不停地在召唤。

及至中年,终于再次捧起宋词,掬一缕床前的月光,和着一首首或柔美婉约或清遒豪放的曲调,一幅幅绮丽多姿的人生画卷辅陈开来:

闺阁绣楼里的如花美眷,面对绿肥红瘦,感叹似水流年;

深深庭院里的豪门贵妇,独倚阑杆,望断明月高楼,问云中谁寄锦书来;

秦楼歌馆里的红粉佳人,恋恋不舍地看着金鞭美少年,跃上青骢马飞奔而去,从此绝了音尘,空留玉楼人、琵琶弦上诉相思;

科举不顺的士子,见榜上无名,满腹牢,想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官场受挫的落魄文人,沉醉于美酒红颜,在温柔乡里暗自销魂,用短暂的欢娱,对抗失意的人生;

驰骋疆场的热男儿,面对壮志难酬,连梦里都在沙场秋点兵;

失去江山社稷的一代君王,在艰难屈辱的流亡岁月里,以泪书写亡国之痛……

只要心中有情,那怕无关风花雪月,都可以借词来抒发、来吟唱。宋词的世界里,有诉不尽的相思闺怨,吟不完的离愁别绪,道不尽的人间沧桑。

一首首词、一段段感情,一种种人生,令人感慨万千,迫不及待地想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于是有了这部《宋词中的娱乐圈》。

之所以凸显娱乐,是为了还原词的最初功用,它依附于酒宴音乐,为花天酒地、醉生梦的宾客助兴而唱。可以说,词应歌而生,因娱乐而兴。

宋朝是一个讲究及时行乐的年代。盛世汴京,繁华似锦,处处烟花柳巷,罗绮飘香,莺歌燕舞。人生如梦,恨欢娱太少,岂能辜负眼前的诗酒与锦绣年华。邀三五知己,捧起玉液琼浆,听十七八妙龄女子,手执红牙板,唱“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的人生,何等逍遥!

故到了宋代,词有幸遇到了最肥沃的`土壤。这颗前朝遗留的种子,迅速落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开出最绚丽灿烂的花朵,以一种自信柔媚的姿态绽放在文学百花园,并且拥有了一个更为鲜明响亮的名字----宋词,与雍容外放的唐诗一起争奇斗艳。

该作品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名人的佚闻趣事为素材,通过对两宋二十六位词家的重要作品进行赏析和解读,勾勒出一条宋词发展的轨迹,完整地再现了大宋王朝音乐文学的发展与历史的兴衰。

与宋词的相遇,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如果愿意,请从俗世红尘中抽出些宁静的时光,让《宋词中的娱乐圈》带您穿越回大宋,去感受那个醉生梦的时代,在余音袅袅的曲调中,忘记流年,忘记伤痛。

宋词300首鉴赏的作文【四】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在《宋词三百首》中,有许多我从未听过的词人,像时彦、周紫芝、袁去华,但他们的词句仍让我陶醉:“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梧桐叶上三更语,叶叶声声是别离。”“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宋词,它不用像唐诗,每一行的字都一样多,但却有一定的词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恰当名字,只要有词牌名就足够了,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秋天,还有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或许,一个几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也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绝句。一个人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时,他就像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如果想让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声背一遍岳飞的《满江红》吧:“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里面的语句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鼓起勇气。

宋词就是这样,它不但可以描写各种景色,而且能抒发各时的心情,可谓是“文学大家之绝唱”。我很喜欢这本《宋词三百首》,而且会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长。

宋词300首鉴赏的作文【五】

宋诗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我喜欢苏轼、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秦观等。

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豁达大度、不拘小节,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心胸宽广、性情洒脱、才华横溢,诗作令人叹惊。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艳词当时比苏轼还火,哪里都有他诗的印记。什么青楼舞女,饮酒,仕途不顺,躲在那里尽情挥笔纸墨,大街小巷传的到处都是。

集豪放与婉约与一体的李清照,有名的叹乌江自刎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

周邦彦的格律严谨、词风清丽。语言曲丽精雅,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为后来格律派所宗。

秦观的词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下面把我喜欢的诗句列举一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好多喜欢的词就不一一列举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柳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9年电视剧非常火的电视剧、歌曲。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有空再作详写,。现在心中异常悲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来忽视,何来秋风悲画扇梦醒来,一身轻舞,醉了谁的`年华,雨水一滴一滴滴到天明,可是你又在哪里呢?爱是相思的痛,爱是前世相遇、今生相忘的债。

爱是彼此欢喜又相负的平衡又怎能、怎么可以平衡的幻象……

仅以此诗慰我。

《纷飞燕》·馨儿

雨过江南烟,荷飘美人姿。

蜻蜓点水俏,蝴蝶醉花舞。

青山怜草香,明月笑眼眉。

诗酒叹年华,何来慰我

忽至暗香来,何人懂我情

思君不见君,但闻空无音。

本可以再写再构思的,实在没心情,哈哈勉强笑一个就说我很美,我是采莲女,

一瓣莲花一瓣,

一声佛音一声思。

我的莲心在哪里?

这盛夏的燥热也 抵不过

一丝寒凉,一句无声。

花儿一片一片地落在手心

飘下 碾落成泥

苦作尘。

何来情深

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