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家乡节日习俗客家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客家人)

家乡节日习俗客家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客家人)

更新时间:2024-06-10 15:50:32
家乡节日习俗客家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客家人)

家乡节日习俗客家作文【一】

大家好!我们现在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在我们面前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在我面前是一个个营垒式的住宅,这里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查,惊讶的发现在我国福建省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不明建筑,或圆或方,经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直到美方和中国建交后,美国人才知道那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民居。怎么样,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想去了解了解这个“导弹发射基地”呢?

那就一起到客家的\'民居看一看,这里的民居呢,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蚀却依旧安然无恙,说到房子的构造,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这里墙壁的材料既然是用糯米饭、鸡蛋清、黄土、石灰掺和而成的材料,以竹片、木条做筋骨。这样民居的房子大多数是三至六层楼,一间间房子是按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客家民居是圆形,认为圆形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它的房屋是按八卦图来分配的。

当然,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几个方面可不比我们差。他们 房屋门前贴的可都是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他们房间可不像我们不等分,一间间都像尺子量过一样,大小相等。这体现了客家人 不分贫富贵贱的良好品德,两三百人聚居一楼,又热闹,他们都是统一一楼厨房和饭堂,二楼当仓库,三楼以上住人,秩序井然,一点也不乱。

怎么样!处处都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美德吧!

家乡节日习俗客家作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王安石之作。每当读到它,我就会不由地想到春节。它可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各地的习俗也都不一样。今年我来到了我的家乡——浙江丽水港口村过年。

在瓯江边,座落着一个美丽宁静的小村庄。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山绿得发青,像一块块碧玉。对了,还有一座大桥耸立在大江之上。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港口村!

腊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随着爸爸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回老家过年。一推门,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面而来。一看,啊,原来是爷爷奶奶,正在做我最爱的美食——冻米糖呢!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帮忙了!首先我们把糖浆倒入大锅中,等到糖浆变得粘稠时,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面条、熟芝麻等食材放进糖浆里,继续翻炒,等到一锅的东西都融为一体时,就把火关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脑儿倒进撒满了黑芝麻的模具里,然后用滚轮把糖浆滚平,再静等一些时间,等到糖浆变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后,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状。冻米糖制作起来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两只小馋猫一口气吃了四、五块,停都停不下来。“别吃了,要不,年夜饭该吃不下了!”爷爷笑着说。

吃完了冻米糖,已经快六点了。只见奶奶已经准备好了一大桌年夜饭,我们一大家子围在一起,个个喜笑颜开,一边干杯,一边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年夜饭过后,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节目依旧那么的丰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动人心的歌曲,有优美的舞蹈,还有见证奇迹的魔术……各个节目都非常精彩,我们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随着春晚主持人一声呐喊,一声声鞭炮声也响了起来。我和妹妹跟着爸爸也该去放鞭炮了。这里不比杭州,放烟花是允许的。我们兴奋地放着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会飞的火箭鞭炮,有会转的转盘鞭炮,还有惊天动地的“红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还是“黄金万两”鞭炮了。一开始,它喷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没力气”的火山,但是最后,它又“大发雷霆”,每一点火花突然爆发成了好几点,“劈劈啪啪”的声音好像再说:“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烟花直冲夜空,带走了我们的烦恼,寄托着我们对20xx年无比的企盼,愿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幸福……

朋友们,这就是我老家的春节习俗。那你们老家的春节习俗是什么呢?赶快告诉我吧!

家乡节日习俗客家作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xxx,你们可以叫我xxx。很荣幸能够当今天的导游,我们现在乘坐的旅行车是去河源观赏赣南客家民居,今天的“客家民 包含和谅解。

好的,到了赣南客家民居,希望大家下车时,不要拥挤,让老人和小朋友先下。

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客家围屋。客家围屋也叫围龙屋。它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8亩、10亩,大的占地30 亩以上。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

与众多圆形围龙屋不同的是,河源这里的围龙屋是方形的,被称为“府第式”、“角楼”。其形制接近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在市郊东源县仙塘圩镇周围,保留较好的客家民居就达30多座。现这座被辟为客家民俗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的民居是河源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据记载,它建于乾隆17年(1749年,后经主人复修并扩建后栋,共66间房、24个厅、12个天井,算来这座民居的年龄已有263岁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今天的“客家民居一日游”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再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