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三年级参加了一项活动的作文300字(三年级下册写课间活动的作文300字)

三年级参加了一项活动的作文300字(三年级下册写课间活动的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4-03-20 22:25:38
三年级参加了一项活动的作文300字(三年级下册写课间活动的作文300字)

三年级参加了一项活动的作文300字【一】

“啊,停电了!”突如其来的状况让独自一人在家的我手忙脚乱,我赶紧找出蜡烛点燃,却不曾想蜡烛掉到了水杯里,直直地立着……

蜡烛恰巧立在了水杯中,火苗并没有被浇灭,依然旺盛地燃烧着。水杯里的水正好比火苗低了一两毫米。我把手指伸进水杯,试图取出蜡烛,却不慎被火苗烫伤。我借着烛光,处理伤口。

当我再次注视蜡烛时,它还在一点一点地燃烧。此时,火苗并没有被“洪水”淹没,反而越烧越旺。它仿佛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百战不挠,并没有察觉到危险即将到来,自己快要被“敌军”包围了。

我静静地观察着,欣赏着这出好戏。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的火焰周围出现了一圈蜡油,在火焰的照射下仿佛是一片水平如镜的湖水,湖面清澈而明亮,晶莹剔透,好像用手指轻轻地触碰一下就会裂开似的'。

蜡烛一点一点地被吞噬,随着蜡油不断增多,蜡烛渐渐被水淹没。可出乎意料的是——蜡烛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么脆弱,火苗依然没有熄灭,最外层的蜡油依然在保护着火苗,仿佛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保护着可爱的小婴儿。

看到这样的奇观,我不禁想起“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名句。水火本不相容,是蜡炬成为了两者的融合剂,让他门成为了好朋友。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

经过搜索资料,我找到了蜡烛在水中燃烧的原理:蜡油遇到冷水后凝固,形成了一层保护壁,割断了水与火的连接。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这个经历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不断探索。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三年级参加了一项活动的作文300字【二】

大家都知道电灯是需要电才可以发亮的,但是今天我做的实验电灯不是靠电,而是靠柠檬,叫做柠檬电池。

做这个实验需要准备5个柠檬,六根两端带鱼嘴夹得导线,5枚表面镀铜的硬币,小刀,5颗表面镀锌的螺丝钉和LED灯(至少有一种颜色)。

先用小刀在柠檬上切开一个口子,切口与柠檬上中心横断面平行,距离大约1厘米,切口深度2厘米。然后将一枚柠檬进行操作。接着在距离柠檬中心横断面1厘米处,与硬币切口相对称的方向,将1颗螺丝钉拧入柠檬中。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4个柠檬进行操作。然后用一根两端鱼嘴夹的导线,一端夹住一个柠檬上拧入的螺丝钉,另一端夹住另外一个柠檬上插入硬币。采用刚才的方法将这5个柠檬用导线从硬币至螺丝钉串联起来。LED灯上有两根引线,其中一根稍长一些。将与硬币连接的导线与LED灯的长引线连接。现在将另外一根空着的导线连接起来,此时整个电路就完全闭合了,这样LED灯就被点亮了。

制作整个柠檬电池是什么原理呢?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每一个原子都含有电子,电路连接后,这些电子粒子在电路中流动起来,并将LED灯点亮。附着在螺丝钉表面的金属锌溶解于柠檬汁后,每一个锌原子就会释放出来两个电子,电子带有负电荷,当由导线连接的电路接通时,螺丝钉这边的电子就会沿着导线扩散出来。当它们遇到铜制的硬币时,电子会参与另外一个化学反应。更多的电子持续不断地被吸引过来,参与化学反应。电子在导线中连续地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怎么样?我用的这种柠檬电池神奇吧?不信,你也来试试。

三年级参加了一项活动的作文300字【三】

那是第一天擦桌子——“我吃完了,请大家也快点吃,不要耽误我的劳动工 作。”终于家人都吃完了,我拿起筷子就把桌子上的鸡蛋壳往碗里拨,虽说鸡蛋壳进到了碗里,但是鸡蛋清山剥下的`薄膜却粘在了餐桌上,用筷子怎么也戳不下来,可是现在只能用手抓了,谁让妈妈还等着刷碗哪! 还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嗑了一桌子的瓜子皮,桌子上的东西也都乱的没有了样,这下,我可要大型劳动了,总算客人都走了,我用了好长的时间才打扫干净,可把我累趴下了。 我真想辞去工作,但是这份工作是我选的,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学生就是要多劳动,多干活才能锻炼出自我独立性!

指导教师:贾志荣

三年级参加了一项活动的作文300字【四】

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课上,语文老师突然对我们说:“你们见过会跳舞的硬币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没见过。”

“你们看!”老师神秘地笑了笑,把手中那枚银白的硬币给每一个同学看了看,还在我们面前晃了晃。

同学们疑惑不解地看着老师,小声地讨论着:“是不是这枚硬币可以跳舞呀?”老师把这枚硬币放在了一瓶打开了瓶口的`啤酒瓶上,只见那一枚硬币慢慢地摆动起来,到了最后,那枚硬币竟然东摇西摆地跳起“摇摆舞”来。

“叮铃铃”,下课铃突然响起了,老师对我们说:“大家若不信,也可以让自己试试,下节课我再来讲原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答应了一声,便进入了紧张的实验中。

大家好不容易才等到第二节课。老师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师,同学们早已坐得端端正正,等待老师来讲解原理。

“老师,是不是因为啤酒瓶内德气体太多了,所以这枚硬币才会跳起舞来的呀?”一位同学疑惑地问着老师。“你说的一点儿都没错!硬币就是因为啤酒瓶中德气太多才会跳起舞来的。”“哇,原来是这么简单呀!”。

课后,我们依然没有忘记这次有趣的“跳舞”实验,有些同学还在自己的“同学录”做了许多的记录。

虽然这仅仅只是一次小实验,但它让我十分难忘。因为这次的实验给了我一个很特别的小启示:生活中有许多奇妙之处,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观察,就一定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