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读书如喝茶作文800字(我与读书征文800字)

读书如喝茶作文800字(我与读书征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20 05:22:44
读书如喝茶作文800字(我与读书征文800字)

读书如喝茶作文800字【一】

故事中,他们总是悲剧收场,诗人心中愁绪无法排遣,便化作一首首传世佳作。读着这些作品,依稀可以窥见他们的黯然神伤,听见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然而这些故事太让人惋惜,凄美的不像是真的,我们宁愿读不到这些好诗词,也希望他们能够一生一是一双人。

可人生总是不让人如愿,它不会让人每天都看到花好月圆,它让人看着天边一钩残月思念着满月,看着满地落红思念着春芳潋滟。残缺的爱情就像黄昏时分天边那抹凄艳的晚霞――美丽、哀愁。爱情让人伤痛,可古往今来人们从来未曾胆怯过,总是前赴后继,最后遍体鳞伤。

无论盛世如唐或乱世如南宋,无论宫廷深苑或秦楼楚馆,他们的爱情从未金贵完满。

他,才气直上干云霄;她,亦是才情斐然、貌美如花。他们曾经“赌书消得泼茶香”、琴瑟相和。然而,他们究竟错过了。幸运如辛弃疾者,可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么幸运:一错,就是永远。“十年生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爱情,太伤痛又太美妙。再坚强的人也会在他面前败下阵来,遣不散的绕指柔情,悠悠在心头。再多无法言说的伤痛,也无法阻止我们飞蛾扑火。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不会痛,也不会有这一场痴狂。可就这么平淡地走过一生的旅程,风平浪静,单调乏味。我宁愿痛,也要赴这一场精彩的盛宴。

读书如喝茶作文800字【二】

当时一开始看《人生若只如初见》就觉得这本书写的很精彩,只是后来看了不知是百度百科还是搜搜百科上面写着这本书有70%的内容是抄袭的,看了这消息之后我就觉得人出名真不容易。现在流行文化席卷着当代社会,靠文字出名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茫茫的书海中关于诗词的书籍也是卷帙浩繁,安意如能从这么多的书籍中摘出这些内容来也是十分不易的。与其批判安意如抄袭别人内容的70%还不如把目光转向其他的方面,比如说,去问一问为什么被安意如抄袭的这些内容却鲜为人知。

该书是借诗词讲述诗人往事,同时也表达作者意向。通过这种形式向读者传达诗词背后的经典故事,了解诗词深刻含义,更是给读者以经典的国学教育。在现在的社会中,中华诗词好像已经淡忘在人们的脑海中。现在的人们内心被流行文化充斥着,想要真正的拥有一片诗词的净土确实不易。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这句话在当下再提起的时候,我们就要不禁的问一下它符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诗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逐日减下,重拾古典诗词靠的不再是义务教育的书本内容,而是需要真真正正诗词文化。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本书相对于作者的《陌上花开缓缓归》来说,这本书中援引了许多诗词名家的经典故事。如陆游与唐婉凄惨爱情故事,一曲《钗头凤》尝尽多少离合悲欢。而《陌上》这本书却像是俗人看的佛经一样,写满了心得体会歌颂教条。所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更适合新手入门学习,和茶余饭后的消遣,用现在的流行的话说叫接地气。

当然这本书中作者表达的观点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有些故事也是只能冠以“据说”二字。有的故事是靠谱,有的也就是也是野史传言而已。但是在我看来《生查子月上柳梢头》这首词确实是欧阳修所作而误入朱淑真的诗集中的。但是安意如却固执己见认为这就是朱淑真的作品的。似乎看来这么柔情的词就应是出自女词人之手的,但是不要忘了欧阳修工与艳词的。真理不一定都是尽如人意的。就像是大名鼎鼎的《满江红》也是别人借岳飞之名写的。写在岳飞的名下,不禁让这首诗更是意气风发。

《人生若只如初见》里面讲《诗经》中的经典,也讲到清人的诗词。可以说是囊括万千。这就难免了这书的琐碎,但也在这琐碎之中见到历史如烟的往事。在切合情景的吟诵一段诗词:当时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读书如喝茶作文800字【三】

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那样重要。可是,此一生,与谁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你看,这些轮回了千年的花种,至今还在无我无他的绽放……

初读这本书时,也许年岁尚浅,竟读不出个所以然来。然后读了一半就此作罢。等到再想起时,已是高中。

翻开扉页,目录映入眼帘:人生若只如初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带着一颗澎湃的心继续翻阅,班婕妤的事迹令我悲怆,殊不知在合德飞燕之后还有如此悲凉的女子,那一句“何事西风画悲扇”真真切切的反映了她的无奈和凄凉,她一介女流,却饱含才情,早年深得皇帝宠爱,却只因她们,她变成了宫怨诗的“代言人”,深深惋惜……

汉成帝的薄情让她心寒,但在他后,她依旧在他陵园里,陪他一生一世,闭目时,她似乎看见了年轻时他微笑如水的样子,两相依偎,或许是亲密无间的时刻……可是非常短暂,只像人生若只如初见。

深吸口气,继续看。杨玉环的经历令我感慨。她和李隆基的旷世之恋载入史册,被后人熟知。她却只因安史之乱被后人指为红颜祸水。何其无辜!

原只是一介王妃,却不想被年过半百的皇帝相中,他无可奈何,她亦无可奈何,可是,音律使他们走到一起,一曲霓裳羽衣舞令后人着迷,他们也因此沉沦……他不再是君临天下的万乘之尊,更像个意绵绵、情切切的少年郎,多喜多愁得有情人。她娇呼他为三郎,我的三郎,,好似平常夫妻般和谐,帝皇家的这种情难能可贵……

可是,悲剧的开始往往毫无征兆,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花开结果的那天,他们分离了,无奈只能“一抔黄土收艳骨,数丈白绫掩”她香消玉殒,他无奈太子反叛,只得退位做太上皇,从此孤独终老。若,人生若止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抚平心情,继续阅读。一句耳熟能详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让我停目,没曾想,这句背后竟有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

小时候,我一直把西班牙和葡萄牙搞混,就好比一千四百多年前萧郎和惠娘的一见钟情,明知错了,却义无反顾。在杏花烟雨的江南,一段如影如幻的爱情开始了,他们相遇,大俗却又大雅的一见倾心。他本是求编集《昭明文选》,只因口渴,来到一座茶坊,偶然抬头,就被她的清丽脱俗所打动,那茶,未曾喝到嘴边,却已先浸的人眼明心亮……

只是,这清新的开头,结局却不尽如人意,他是太子,有重责,她只能忍痛割爱,告别时,她立于他的马下,将红豆置于他的掌中,让他望豆如望人。可是,他就此别去,归来遥遥无期。他没法突破礼法,没法娶她,她相思成疾,当他归来时,已是红颜零落青草稀了。他没有哭泣,只将红豆种下,回京后,一病不起,数月之后,也薨逝……

这结局,虽然令人心里有些堵,但也是欣慰的,毕竟两人在世时没能如愿,但在下面,两人终究偿愿。

虽未将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但终究有个唯美的开始,就让它人生若只如初见……

扼腕叹息,我继续品味。金屋藏娇的故事耳熟能详。那是汉武帝刘彻小时对陈阿娇的承诺,但她没有像武媚娘那样有徐才人的提点而变成一代女皇。她迷惘,不懂得“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道理,她不懂自古皇帝最薄情,自持出身优良,有和皇帝青梅竹马的情谊就乱加嫉恨后宫妃嫔,再被他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之后依旧不懂得放手,致使变成废后,让自己的夫君宠爱他人,只是因为她想要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恩宠,无奈,对方是好色的汉武帝……

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不再见你,你才会把我记起。只是因为,她明白地太晚。

时光匆匆,夕阳西下,我合上书本,望向远处,只觉得内心翻滚,我努力平复,却失败,只好起身,看那夕阳之景……

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野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人生若止如初见,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