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小朋友学过的技能写作文(如何让小朋友学会自己写作文)

小朋友学过的技能写作文(如何让小朋友学会自己写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31 01:06:49
小朋友学过的技能写作文(如何让小朋友学会自己写作文)

小朋友学过的技能写作文【一】

今天翻开《儿童技能教养法》,首先就被它的护封吸引住了,真的是太特别了,怎么形容呢,就是它的护封竟然是折叠的,不仅可以打开,而且上面印制的是技能教养法的十五个步骤,可爱的图画,一下子就让我有了心动的感觉,也更让我对书里的内容感兴趣了。

翻开书,一下子读了几十页,看到里面的文字那么通俗易懂,理念也和焦点如此契合,忍不住更加喜欢这本书,有老师对我说,儿童技能教养法就是焦点和叙事的结合,怪不得呢!这本书的作者本·富尔曼医生,刚好昨晚刚看完了他的《回弹力》一书,所以倍感亲切。

这本书开始就提出了把孩子的问题变成要学习的技能这样一个观点,认为孩子通常都没有什么问题,只有尚未掌握的技能。换句话说,大多数孩子的问题,包括恐惧,坏习惯以及跟睡觉,吃饭,上厕所有关的各种紊乱等,都可以被看作是还没有学会那些相应的技能而已。通过学习这些技能,孩子们就能克服这些问题。

就像我们曾经所说的,假如我们经常把孩子的问题归结成环境造成的,比如家庭境遇,或者说父母养育的方法,那么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下,当孩子出现问题,就会让家长陷入埋怨和相互指责,在学校里就会让家长和老师相互埋怨指责。儿童技能教养法,则会有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帮助人们从责备风暴中走出来,转而思考如何和孩子一起解决他的问题,提升他的技能,在这里大家也注意到了是和孩子一起解决,所以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而不是要依赖专家。

儿童技能教养法总共有15个步骤,这15个步骤可以单独的拿出来用,也可以连在一起用,今天分享第一个步骤:把问题转变为技能。

儿童技能教养法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解决孩子现存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让孩子学会某种能够帮助自己克服这个问题的技能。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需要学习的技能,掌握了这个技能,问题就会消失。比如说孩子有入睡困难的问题,可以问问自己,孩子需要学习什么技能呢?也许想上几秒钟,我们就知道,他需要学习入睡的技能。这就是把问题转变为技能,也就是“技能认定”,“技能认定”本身也是一项技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培养的技能。

当能够把问题转化为技能之后,接下来要牢记一个重要的原则:技能是你要学会做什么(正确的),而不是停止什么(错误的)。比如说孩子边吃边玩,她要学习的技能不是停止玩食物,而是规规矩矩的吃饭。

在遇到孩子有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想成他需要学习和加强的技能,这样,原本的问题清单就变成了学习技能的一览表了,同时,没有哪个孩子能够一下子掌握几个技能,所以要帮助孩子挑选出首先要学习的技能,而且最好跟孩子一起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做法是从简单的技能入手,把难学的技能放在后面,这样就能够大大增加孩子成功掌握技能的可能性,而学会一个技能,又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愿意学习下一个技能。

如果是比较复杂的或者巨大的问题可以把它分解成一些小问题,然后变成一系列需要学习的。小技能时,就会很快找到学习技能的办法,从而唤醒他们心中的大老虎。比如缺乏自尊心的孩子,可以分解成:敢于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允许老师把他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里,敢于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等,然后一步步去执行,做到一个进行下一个。同样的,对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一些复杂的问题也都可以这样去分解。

同时在第一步里面还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孩子是比较愿意去和家长探讨希望他们做的事情,而不是不做的事情。所以,尽可以去尝试一下,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去应对孩子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或许会有些不一样的收获!

小朋友学过的技能写作文【二】

去年春天的一天,我们学校组织去威海公园的大广场上放风筝。那天,阳光明媚,春风拂来,适合放风筝。我的风筝图案是小狗,颜色是紫色和黄色相间的,很可爱。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广场,看到我们班同学早早的来到了。他们正在放风筝。我着急的催促爸爸,赶快教我放风筝。

爸爸说:放风筝需要配合,一个人是很难把风筝放飞的。两个人要同心协力,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顺利的把风筝放飞的。我仔细的回味爸爸的.话,按照爸爸的吩咐和分工,用双手举起了用画笔画了很多心愿的风筝,爸爸放开了适量的线,我看到风筝线被拉紧后,向上一跳,同时把风筝向空中一抛,风筝随着风徐徐升起。爸爸拉动了风筝线,前后来回地拉动,并又放开适量的线不一会儿,风筝飞得越来越高了,和白云作伴,飞向了充满希望、幻想的天空。

通过这次放风筝,我还了解到:风筝和飞机一样,逆风飞行,顺风放风筝是飞不起来的。风筝是借助风力飞向天空的。并知道,适当的玩耍,即获得了快乐,又收获了知识。

小朋友学过的技能写作文【三】

今天下午我们举行了一个“钉纽扣”的活动。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等待着,因为想好好表现一下自己的技能。

到了综合电教室,老师安排我们坐下,然后让我们安静等待开始。当小主持说了一声:“开始!”我便拿起一根线,用嘴巴含了含,然后使劲把线塞到针里,可我怎么塞也塞不进去,心想:别人都快缝好了,我还没把线塞进去,可能是我太粗鲁了吧。于是我慢慢地把线塞到针里,我终于成功了!我心里暗暗高兴着。然后我在线的头尾打了个结,就开始钉纽扣了。

我先把针从布底穿上来,再把纽扣放在布上,用针穿了几次。然后我就举起手来了。老师走过来,把我的收了上去。“时间到!”小主持人大声喊道。接着老师未获奖的同学颁奖就解散了。到了第二节课,老师为一等奖的同学颁奖后,我心想:唉,我肯定不能获奖,因为我的纽扣忘记打结了。当老师举起我的作品时,问:“这是谁的?”我举起了手,接下来的话令我大吃一惊,“二等奖!”老师高兴地说,我当时以为在做梦,我扭了一下手,“痛,不是做梦!”然后我就上去拿我的作品,心里非常开心。

小朋友学过的技能写作文【四】

我在玩耍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的技能和道理。比如:拍皮球能锻炼我的手脚能力;玩华容道可以锻炼我的思绪……,令我感触最大的是放风筝了。

去年春天的一天,我们学校组织去威海公园的大广场上放风筝。那天,阳光明媚,春风拂来,适合放风筝。我的风筝图案是小狗,颜色是紫色和黄色相间的,很可爱。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广场,看到我们班同学早早的来到了。他们正在放风筝。我着急的催促爸爸,赶快教我放风筝。

爸爸说:“放风筝需要配合,一个人是很难把风筝放飞的。两个人要同心协力,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顺利的把风筝放飞的。”我仔细的\'回味爸爸的话,按照爸爸的吩咐和分工,用双手举起了——用画笔画了很多心愿的风筝,爸爸放开了适量的线,我看到风筝线被拉紧后,向上一跳,同时把风筝向空中一抛,风筝随着风徐徐升起。爸爸拉动了风筝线,前后来回地拉动,并又放开适量的线……不一会儿,风筝飞得越来越高了,和白云作伴,飞向了充满希望、幻想的天空。

通过这次放风筝,我还了解到:风筝和飞机一样,逆风飞行,顺风放风筝是飞不起来的。风筝是借助风力飞向天空的。并知道,适当的玩耍,即获得了快乐,又收获了知识。

小朋友学过的技能写作文【五】

1号选手刘睿,来自大桥中学,音乐教师,由特级教师郑文干亲自指导,每次郑老师都亲自到场指导。有效教学的环节是《声音的探索》,出示夜晚的画面,再引导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模拟各种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在彩排时,评委提出“激发学生探究时方法手段欠明确目标”,所以在决赛时,刘老师突出了这一环节。

这让我想起郑老师曾经上过的一堂公开课也是如此处理:先出示美丽的画面,但没有任何声音,让学生产生为之配乐的,这就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刘老师的学科专长是舞蹈,在舞伴的配合下,刘老师赢得了高分,最后获得艺术组特等奖。在前几项,比赛中刘老师并未领先,但在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这与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加上由她指导的学生表演的爵士舞和现场啦啦队的有效助阵,使她笑到最后。

2号选手王君婷,来自东林中学,音乐教师,有效教学是《走近非洲》,主要介绍非洲的鼓,在彩排时,她提供了实物,请其他选手击打敲击鼓的各部分,效果挺好。但在决赛时,改成了电视视频演示,画面挺震撼,也下了功夫制作,但我觉得效果不如彩排时请其他选手参与好,加上决赛时英语卡壳,失了分。她的学科专长是小提琴演奏,彩排时有学生来伴舞,她听从导演意见,决赛时取消了学生伴舞。但从视觉效果看,有学生伴舞更好,有时导演的意见不见得正确,老师要有自己的主见。

3号选手丁翎是一位美术教师,来自风翔实验学校,她是大家一致看好的特等奖获得者。每次演出,她的.父亲都全程陪同,真不容易。丁老师的有效教学是《扎染》,上得很成功,学科特长是现场画油画,即在一幅未完稿上画完中心的荷花,同时视频放一段她对教育的感悟,视频拍得很美,很有诗意,很有教育哲理。但在最后却屈居一等奖,甚为可惜。也许是画画这个场景与音乐教师的现场演示在可视性上,天生有它的弱点,如果组织一些学生现场展示一下丁老师平时的绘画作品,效果可能会更好。

4号选手黄音花,来自一女中,是政治老师,有效教学是学会欣赏,她在学校还上国际文化与礼仪双语课,这节课她主要介绍人们穿衣打扮的TPO原则:穿衣服要顾及时间、地点和场合,观后感《技能大赛观后感》。

她的英语说得地道、流畅,彩排时效果很好。决赛时,我觉得她可能考虑不要拖时,所以中文总结不够突出,这是一个欠缺。不过,从效果看,我个人认为她是场上上得最好的。

另外,在教育知识问答时,场上唯有她一个人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下场问她,原来是她位置较偏,没有看清题目,等到看清题目,底板上已写答案,真是遗憾。在学科专长上,她设计了电视采访,以龙虾门事件为讨论话题,采访了我和匡晓锋老师,效果还是不错的。的确,政治老师的学科专长是什么?怎么表现?值得思考。

5号选手何阅,来自市一中,是物理老师,也是我的学生,她在十一中读书时就是一个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学生。她的有效教学是重心的选取,这个题目选得巧,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老少皆宜”,一般人一听就懂,又有科学方法的指导在里面。

我觉得何老师最后还可以留一个悬念:重心一定都在物体上吗?何老师的学科专长是用仪器演示声音的几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数字化处理,她的声音的特点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何老师又邀请评委李凯上台演唱一句,通过比较,男女声的不同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何老师上课比较自信,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在课题的选择上煞费苦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获得特等奖。

6号选手毛庆华,是硕果仅存的男选手,来自江阴高中,教数学。学科的特点似乎局限了他的发挥,在彩排时,他的有效教学和学科特长都是几何车板,评委评价是“较枯燥深奥”,在决赛时,他做了改进。数学课如何体现有效性和它独特的魅力?

其实这方面的内容俯拾皆是,许多数学特级教师的上课精彩片段都可以为我所用。像可以用麦比乌斯带介绍拓扑学,还可以用两手穿绳的小魔术介绍拓扑学,还可以用许多数学趣题介绍数论,几何题等。毛老师开动脑筋,在有效教学环节引用了有关生日的悖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次没有看到生物教师走入半决赛和决赛,如果生物教师参赛,该选什么内容呢?我建议,有效教学选用显微镜的有关内容,舌头味区测定等,这些内容有趣,直观,可视性强,学科特长就做生化实验,时间短,效果明显,如DNA提取,酶的应用等,这些比较能吸引人的眼球,又能充分展示学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