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作文木之歌200字(模仿花之歌写200字的作文)

作文木之歌200字(模仿花之歌写200字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9 17:17:45
作文木之歌200字(模仿花之歌写200字的作文)

作文木之歌200字【一】

自习课上,铅笔想:“我有一篇《秋天的红枫叶》还没有写。想到这里,便从笔袋里趾高气昂的走出来。铅笔身穿“金黄铠甲”,身材细长,中间长着一颗“马虎心”,它径直来到作文本前。

“哎呀,等等!”橡皮着急的喊道。前边老兄又要写作了,我怎么能放心的`下。说着,橡皮挺着大肚子慢悠悠的从笔袋里爬了出来。橡皮长得又白又胖,身穿白色衬衣,戴着一副老花镜,跟着铅笔来到作文本。

“哦!作文终于写完了!”铅笔自言自语地说。对着文章欣赏了好久,沾沾自喜的说:“看我的大作!举世无双、独一无二!估计和我媲美的人还没出生呢!”橡皮结果作文本认真的读起来。过了一会儿,笑着对铅笔说:“‘担’字写错了!应该是左边提手旁,右边是元旦的‘旦’。还没说完,就毫不客气的擦掉了。铅笔满不在乎的想:“错个字算什么?下回注意就行了!”接着,硬着头皮该去了错字。

一会儿,橡皮又严肃认真的说:“看着地方又错了!”橡皮眉头一皱,“秋天很美”写成了“很美的秋”,哼!这也算“大作”,是在和人怄气!铅笔大吃一惊:“是吗?”半信半疑的接过本子。一看,确实如此,丢掉了一颗天字,铅笔面子过不去了,强辩道:“在英语中,要把“定语后置”,你个老土鳖,懂英文吗?”“这可是中文,不是英语,不管怎么说,这句话就是个病句!”橡皮毫不客气的反驳道。二话不说,“蹭蹭蹭”,擦了个干干净净。

铅笔无可奈何,只好摇着头改正了。心里暗骂:“这个胖子!三番五次挑出我的毛病,让我在大庭广众之下丢尽了面子,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

橡皮不以为然的想:“想写出好文章一定要深思熟虑,像你这样急于下笔,不仅会错字满篇,而且病句繁多,这能是“举世无双”的大作吗?哼!做你的白日梦去吧!

风平浪静。铅笔依旧马虎写作,橡皮依旧不留情面的改错,笔袋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作文木之歌200字【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阵阵狂风吹过,一场暴风雨骤然来临了。一些正在显示自己十分美丽、漂亮的花朵,被狂风瞬时吹得七零八落;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树,也被狂风吹得左右摆动;唯有小草挺直了身躯,不愿意向狂风屈服。从这里不就可以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即使被暴风雨打弯了腰,还要在暴风雨过去后,重新站起来。小草就是这么平凡,但永远不屈服于困难。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小草一样为人民大众无私奉献的人,比如说:建筑工人,他们默默地为我们奉献,为我们建起一幢幢高耸挺立的大楼,让我们能住进温暖、舒适的新家;老师,他们给我们传授知识,让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清洁工人,他们把我们的城市打扫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平凡的小草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也拥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品质。

作文木之歌200字【三】

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

《青春之歌》描写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沸腾,从反对封建统治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的故事。全文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以及他们坚强的信念和对自由、真理的追求精神。

《青春之歌》以作家杨沫的生活为原型,将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赋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用红色染满记忆,用战斗书写豪情,用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新时代下的青年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

如今,对于每个青年学生来说,“志愿者”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情系山区儿童,奔赴边远贵州山区支教而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徐本禹;汶川和玉树地震灾难中,志愿者们用肉之躯为灾区人民筑起了一道不可撼动的“生命长城”;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志愿者以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世界友人的赞扬;刚结束不久的上海世博会,青年志愿者们充分展现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的文明姿态……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如果说林道静、卢嘉川、许宁、罗大方的一生留下的是他们为拯救危难中的祖国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青春之歌,那新时代下的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将个人前途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做一名自愿服务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志愿者”,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绚丽篇章,奏响属于我们的青春之歌!

作文木之歌200字【四】

近日,“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关注。人们的观点纷繁多杂,我却对这种做法――体育入高考,保持质疑的态度。

首先,这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在每分每秒都可视为无价之宝的高中,还要投入精力去对付“体育应试”,学生们怎能承受住这高压?怎能以百分百的精力去学习,去摘取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在原本就堆积如山的作业中,又多了一项消耗体能的作业,让学生们承受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又哪来精力去学习呢?

其次,这样的做法也有失公平。对于那些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也许轻轻松松就能得到高分,而那些体育差的呢?他们想拿高分,就得在体育上投入大量精力,与此同时还要兼顾高强度的学习。但“鱼和熊掌”不能得兼。舍“鱼”而取“熊掌”,或舍“熊掌”而取“鱼”,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失。每天遭受着“题海”的骇浪冲击,还要饱受着身体上的极大消耗,恐怕只有机器人能够做到了。

最后,这样的做法的背后无疑是教育的病态导致的。就像西安电子大学设立“独立奖”,就是一种表面工程,并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人们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手握权力之刃,以自己表面所见去设立标准,却未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未能懂得几千年前古人就已懂得的道理――“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就是要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才能使它的本性得以发展。育人犹如植树,其理一也。而现在,人们只在意学生们应试的能力,却未能考虑到学生们所经历的痛苦。将体育纳入高考,也许决策层本意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在教育内卷如此严重的情况下,病态的教育只会导致学生们本已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又多了一个额外的科目--体育应试。在这样的体育和文化双重“应试”的大环境下,学生们会逐渐变得麻木,变成一个个每天锻炼学习的机器。哪里还可以承载我们的笑声?哪里还可以挥洒我们的汗水?哪里还可以让我们的青春得以肆意飞扬?于是我们一个个年轻稚嫩的“小树苗”被“体育高考”这个令人畏惧的大锯锯得东倒西歪,形枯体瘦。于是乎,锻炼变为磨炼,欢乐变为忧愁。

总的来说,我认为体育加入高考弊大于利,人们只从表面的美好愿望出发,却未细究在执行层面会出现的问题。希望决策者能够懂得“顺木之天,方能有获”"的道理,重新审视这一做法的正确与否。

作文木之歌200字【五】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妈妈的言语中,我记得很久之前,大约是在我高中的时候,妈妈曾经给我讲过林道静的故事,那个时候没有细听。说来也巧,前两天,妈妈问我在读什么书的时候,我跟她说,最近在读《青春之歌》。她说具体的情节她似乎有些忘了,隔着屏幕,这次变成了我来讲给她听。

认真读《青春之歌》是因为袁老师在暑假时推荐的书目里有这本书,而且这本书相较于其他几本书来价格不是很高,所以就拿来读了一读。初读,只觉这个故事很长,读了好久都感觉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波澜,也时常感觉主人公林道静蠢蠢的、呆呆的,看到林道静被人忽悠,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时候也会替她着急,替她心焦,恨不得把她从书里拖出来教育一番。但是也很佩服她,有的时候佩服她的那一腔热,有的时候佩服她是一个真正想要做自己,想要去实现自己抱负和理想的人。这其实是很难得的两种品质。我们现在常说,有理想你就去做,有梦想你就去实现。可是说实话,这个时代有几个人有自己明确的梦想,有自己清晰的目标。即使有,那么又有几个人真正的做到了,有目标就按照目标的高度一步一步地去走。很多人也只是在嘴上说说,空喊一些大道理。然而,林道静这个我一直觉得蠢蠢的,单纯的甚至有点傻气的人做到了。不管是离开余永泽时的毅然决然,还是在地主家当家教磨炼时虽然内心极度反感但依旧相信着党,为组织做工作时的认真负责,甚至是在回到北大受人欺辱时的勇敢和坚强,无一不令人佩服。这是这个时代的很多年轻人都不具备的品质,扪心自问,我自己也做不到这样。

再读《青春之歌》,这种来自林道静的品质我似乎明白的更深了一点,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是一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品质在一个人身上的反映。在那个国家风雨飘摇的时代,无数的中国年轻人都在做着这样的工作,他们想要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拯救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这是精神对一个人的激励。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渐渐的被许许多多的电子产品所支配,所左右。慢慢的开始堕落,开始沉迷,信仰或许在人们的口中都成了一种笑话。

这种情况,又可悲又可笑,我无力改变,只能做好自己。我只希望,这个时代的风气,可以慢慢的改变,可以慢慢的走向正轨。

作文木之歌200字【六】

《青春之歌》是我国作家杨沫的成功之作之一,描写了一个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故事。她为了反抗“花瓶”、“没有灵魂的傀儡”的片面描述和依靠别人的供养过日的命运,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在革命者的帮助下成为了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共产主义革命者。《青春之歌》形象地展现“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欣赏《青春之歌》女主角林道静的故事,我克制不住地喜欢她,崇拜她。年幼丧母遭受家人厌恶的她并没有消极过这一生,反而培养了爱好,自己又有坚强的向外走的信念。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沸腾,林道静生活中的一道道波澜在我的心中翻滚。在相同的年龄段,我们的青春却和她的有着极大的差别,她的青春在精神与困苦的洗礼下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林道静最动人之处,莫过于那种青年人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就是这种力量和勇气,林静道在那一段中华民族的特殊时期没有选择沉沦,反而选择了奋斗,选择了与命运抗争,而不只是做一个普通的女子。她是为真理奋斗的先驱而不是生活的牺牲品。

生命的意义何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作为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在这个时代应该对真理存在一种执着和热情,即便是没有保尔“为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境界,也没有林道静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至少,我们该学会欣赏生活,让自己生命的主旋律积极向上,这样才能不为琐事困扰。《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节奏行进着,主人公林道静慢慢改变着,她不再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她逐渐变得坚强、勇敢、独立,她不怕人们的疏远甚至于完全孤独,不怕亲戚朋友带给她的痛苦与打击,甚至不怕与丈夫余永泽长久的美好关系断裂,直到分离。对革命的热情,致使她坚持着,哪怕就在神面前!与她相比,现在的生活里所要超越的将是自我。我们很多人甘于平淡,无所事事,缺少了努力奋斗的热情,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作为一个年轻有骨气,有气节的青年,我们时刻都应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困难面前首先想到的是克服,而不是逃避,从而使青春在精神与困苦的洗礼下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

国家的昌盛需要我们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而理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动力。林静道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她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识到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从《青春之歌》中我看到,只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的美丽,兴旺,充实,值得歌颂的青春。

把握每一秒的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青春,是读完《青春之歌》后最大的感悟。

作文木之歌200字【七】

高耸的金字塔下,蜗牛像是一只不起眼的蚂蚁,一步一步缓慢地爬着,它背着沉重的壳,渴望到达顶端,一睹远方的景色。

蝴蝶从它身旁飞过,看着它满头大汗,却又遥不可及的样子,笑了:“放弃吧,你这只自不量力的蜗牛,我都飞不上去,你又能如何,别白费力气了,平平淡淡的生活不好吗?”

蜗牛不理睬,不作声,背着沉重的壳,一步一步缓慢地爬着。

蚂蚁抬头看了看奋力爬行的蜗牛,摇摇头,大声叫喊:“快下来吧,我们这些小家伙是不行的,只有那高傲的鹰才能到达顶端,还是不要做白日梦了!”

蜗牛仍不理睬,不作声,抖抖身上沉重的壳,一步一步缓慢地爬着。

太阳高高挂起,火辣辣的阳光毫不留情照在蜗牛身上,热气弥漫在四周,大地静得出奇,蜗牛的喘息声却从未停止。

蝴蝶飞向远方,寻找花的芳香;蚂蚁成群结队,一趟又一趟搬送粮食。唯有这蜗牛,倔强的蜗牛,一步又一步缓慢地爬着。

天空不再明媚,太阳隐藏起了光辉,沉闷、压抑、燥热充斥着整片大地。突然,耳边响起了一声雷声,“啪嗒,啪嗒”——雨,是雨。

蝴蝶飞回了家,蚂蚁爬进了洞。唯有蜗牛,这顽强的蜗牛,遭受着大雨的.洗礼。

耳边传来一声鸣叫,响亮的鸣叫,蜗牛抬起头来,——是鹰,勇猛的鹰,它飞过金字塔的顶端,高傲地飞过,不曾低头俯瞰。

爬着,缓慢地爬着,执著地爬着,纵使身子万般沉重,但蜗牛更向往远方。

爬着,缓慢地爬着,坚定地爬着,日日夜夜,风风雨雨,眼前就是终点,就是期待中的远方。

在一个中午,一个安静的中午,蜗牛爬到了顶端。向前方眺望,蜗牛笑了:

——这是我心中的远方!

作文木之歌200字【八】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时,是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当时还小不了解作者所向我们转递的情感。只是被书中那位名叫林道静的女性所吸引,她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者。

再次拿起这本书时,已长大不少,开始对作者所写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也逐渐了解这本书的背景。故事的时间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之间,18岁的林道静抗拒养母的包办婚姻,逃离家庭来到北戴河寻求亲人的帮助。在这里她碰到了北大学生余永泽,余永泽的爱情感动了林道静,使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回到北平后,在抗日烽火和爱国运动的感召下,激发了林道静的爱国热情。她接受了共产党人卢嘉川的启蒙,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与余永泽开始在政治道路上出现分歧。自私,平庸的余永泽一再阻拦林道静参加革命,并直接导致卢嘉川被捕牺牲。在惨痛的事实面前,林道静与余永泽决裂,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经历了各种磨难与考验,在林红、江华等共产党人的帮助和领导下,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历史上是否有林道静这个人物存在,我们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有千千万万像林道静这样的人——在民族危亡时,自觉地承担起决定民族命运的历史责任,组织民众,不畏艰难和牺牲进行斗争。

这本1958年就出版的小说至今已六十多年了。或许已不被大多数青年所熟悉了解,但卢嘉川,江华,林红,林道静等共产党人的形象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茅盾也曾高度评价《青春之歌》,“告诉了读者,党的优秀儿女曾经怎样的忠心耿耿、艰辛斗争,为革命事业、为今天的我们广大人们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只要你拿起这本书,就一定会被里面的爱国热情所吸引,所感召。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一方面要潜心读书,敏于求知,德法兼修,用青春浇灌初心,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另一方面要勇于担当,同心同向,永葆先进性,用行动践行梦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把党的期望放在心上,把民族希望背在身上,把历史使命担在肩上,用青春浇灌初心,用行动践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