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不提名字的作文(不被他人定义的作文)

不提名字的作文(不被他人定义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0 02:35:12
不提名字的作文(不被他人定义的作文)

不提名字的作文【一】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似乎全世界的痴男怨女都在为着一个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的悲情故事而以泪洗面,伴随着这样的哀怨气氛的是那首听到人们耳膜爆裂的《我心永恒》。一时间,人们似乎全都认识了莱昂纳多和温丝莱特,但我却对这对小白脸+胖妞的组合并不怎么感冒,以至于之后的很多年我始终分不清温丝莱特和莱温斯基。直到2006年的《身为人母》我才重新认识到这个我始终记不住名字的女人,而最近看完斯蒂芬·戴德利的《朗读者》后,我已经清楚的记住了凯特·温丝莱特这个名字,和那张不再年轻的脸。

如果你发现你不可遏止地爱上了比你年长20岁的单身女邻居,与她的恋情即便在分手后还深深地影响了你,可是在8年后的某一天,你惊讶地发现这个令你魂牵梦萦的女人竟然是纳粹屠犹太人的刽子手,而你有证据可以为她减轻罪名,你会怎么做?

这就是《朗读者》给我们呈现的道德困境。这个故事在中年男人伯格凝视着窗外缓缓行驶的电车中展开了回忆。1958年,二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百业待兴,15岁的少年伯格在电车上突发猩红热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瓢泼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阴暗狭小的过道里病倒了,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并把他送回了家。三个月后,少年渐渐恢复过来,他来到那个阴暗狭小的过道,手里捧了一束花,他要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内心的情欲却使得两人很快卷入了一场激情而秘密的肉体关系之中。

这个陌生的女人叫汉娜,电车上的售票员,她让伯格为她朗读,《奥德赛》、《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流涕,时而开怀大笑。在伯格即将年满16岁的那个夏天,汉娜突然不辞而别,留下的是伯格的独自黯然神伤。八年之后,伯格再次见到了汉娜,只不过这次伯格是以法学院研究小组成员的身份去法院旁听审判纳粹战犯的听证会,而汉娜,正是被审判的六名罪犯中的一员,1944年,她作为集中营看守人员在火灾发生时没有开门放出被关押在教堂里的300名犹太妇女,被指控犯有谋罪。

法庭上的汉娜并没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极力否认自己的罪行,她坚定异常地坦诚面对一切。“是的,是我做的。”她执拗遵循的规范,她坚守的职责是她眼睁睁看着300人被大火烧的辩词。她那句诘问法官的`话,“换了你,你会怎么做?”却让所有人无语。

对于汉娜这个人物,故事本身就没有直接交代人物的身份和背景,于是汉娜这个人身上始终有一层神秘面纱等待人们五揭开:她在报名党卫队看守人员之前曾经在西门子上班,并有希望升职;战后她在电车上卖票,仍然有机会升职,但她都在那些可能通过得到提升机会的部门没有长时间的留任就走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直到审判席上,汉娜最终不愿提笔在白纸上写字做笔迹比较以此洗清自己是谋犹太人主谋而背叛终身监禁时,伯格终于明白了那个喜欢听别人给她朗读、在看菜单时神色慌张的女人是一个文盲。但她却拒绝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过而终身监禁,也要隐瞒这个卑微的秘密。

此片的导演斯蒂芬·戴德利曾受到一些舆论的批评,说《朗读者》实则是为二战纳粹德国的罪行披上了一层温情的外衣,是对于屠的另一种开脱,甚至站在了理解罪恶的立场上来描绘汉娜这个人物。然而,可能有人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总是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一个道德家的伟岸姿态去谴责过去,却不曾想到无论是纳粹、日本侵华、文ge,还是最近的抵制日货法货,在这样的历史事件中,群体的感性永远是大于个人的理性的,也就是说置身于多数人之中时,个人便开始相信有一种难以克服的力量使自己不能不屈服于本能,即便这并不是自己所想的初衷。

有人认为该片很不可理喻,原因在于伯格作为一个律师,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却保持着沉默,优柔寡断,丝毫没有正义感,让一个本来不那么邪恶的女人背负着恶魔的罪名终身监禁,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残酷的?更有人直接发出质疑“沉默是种美德吗”。这里的“沉默”并不单单只是伯格个人的道德立场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一代人关于战后对于前一代罪恶阴影的困惑和反思。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片名所提到的“朗读者”指代的是谁。很明显,影片中出现的“朗读者”是伯格,少年时的他给汉娜读小说,在汉娜被关进监狱里他又将自己的朗读录成磁带寄给汉娜,影片中实际出现的朗读者是伯格,然而如果把纳粹德国的历史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无疑汉娜才是这本书的朗读者。汉娜·舒米兹,经历过纳粹的暴行,以一个刽子手的身份,邪恶与罪恶曾经在她的手里流转,这样对于罪恶最直接的接触,要比下一代从政治从书本上得来的纳粹的印象更为清晰更为真实。但汉娜却是个文盲,不会读写,她在尊严的驱遣下,盲从于法西斯的暴力集团,而法西斯是什么?暴力是什么?人性的罪与恶,极端的主义,残忍的排除异己,这些对于一个只想“找份工作”的汉娜来说显然太过于遥远,她知道的只是找份工作和尽职尽责而已。

这就让汉娜这么一个人陷入了一个道德的困境中,是谴责她还是同情她?一方面,她的确曾经犯过劣迹斑斑的屠,另一方面,她的所作所为或多或少是一种群体的无意识行为,是一个卑微小人物在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中的迫不得已。面对着这样一个困境,已经掌握证据的伯格选择了“沉默”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这件事上的主流态度。伯格被两重罪恶感折磨着,这两重罪恶极端矛盾。作为战后德国的年轻一代,他看到甚至痛恨上一代所犯下的罪行,这是忏悔无法弥补的弥天大罪。所以,他认为汉娜是有罪的,这种罪状不容辩驳,是应该受到审判和谴责的,因为她不仅参与其间,而且作为集中营的女看守她还间接参与了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但作为对于汉娜的秘密有所了解的伯格来说,他又希望法律能够赦免汉娜。在监狱的食堂,伯格握住了汉娜缓缓伸过来的手,他狂热地爱过这个女人,并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这个女人,但这个女人因为忠于职守而充当的无辜刽子手又是无法救赎和原谅的,原谅她,从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对自己道德观的背叛,伯格收回了还没有来得及温热的手。

一切都结束了吗?汉娜问伯格。一切都结束了,离开了监狱,汉娜再也不会收到录音带了,也不会有人来探望她,她心中仅存的一点温情都将消散开去,在就要回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来之前的某个日子,她选择了结束自己66岁的生命。而对于自己那个卑微的秘密,伯格始终也没有说出去。

但,沉默是一种美德吗?我不相信你的答案。 

不提名字的作文【二】

??一样的爱700字

常感叹岁月的无情,无情到近似冷酷。她掳走了妈妈所有的青春,用她苍老,换来了我的成长。光阴的洗涤,漂白了妈妈的长发,却留下了妈妈那份与生俱来的勇敢与坚强。

脑海里不禁浮现了刚开学的那一幕,我曾撒娇地问她想不想我,她微笑着说:“想你干什么?想你气我啊?”那时的她,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掩饰起心底的难以割舍。妈妈,此刻,谁能告诉您,一个女人,要多勇敢,才叫坚强?!对于妈妈,我不敢说报恩,我只想说:妈妈,让您幸福的微笑,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事。

母亲的爱,异于世间的所有爱。他比父爱来的细腻;他比友情来的深沉;他比亲情来的`无私。

去年在电视上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家人,儿媳嫌婆婆老了,眼睛又不好,不中用了。就让丈夫把他母亲送出去,第二天一早,儿子对母亲说:“妈,我背您出去走走。”儿子背着母亲走进了一片大森林里,走啊走啊,眼看快晌午了,儿子把母亲放到一棵大树旁边,说:“妈,您先坐会,我一会就回来。”说完,就要走,这时,母亲说:“儿啊,我知道你想作什么……但这大森林里你很难走出去的,所以我在沿路上折了树枝作为记号,回去的时候看着别走丢了。”

爱就是爱,我深深的敬爱着母亲。虽不轰轰烈烈,但有时候,细水长流,也不失为一种风景。可能会有几分平凡,但本来就是凡人一个,又会有多壮烈的爱。更何况,在我看来,每一份爱都是一样珍品,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朵花闻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亲情,直到青丝变白发,也在心底深深保留,千日恩典,原来母亲的存在,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不提名字的作文【三】

??一样的爱1000字

不一样的爱,是青海玉树地震发生的时候,香港货柜司机46岁的志愿者黄福荣先生。他到玉树孤儿园做志愿服务的第4天发生了地震,当时他已跑到安全地带,但看到还有老师孩子没有出来,就奋不顾身冲进去,救出了六名师生,可他再没有出来。他做志愿服务多年,从来不愿意宣扬:“做事就行了,有什么可说的。”不仅自己极为低调,也不愿意别人多说他做的事。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是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也是值得的。”

不一样的爱,是来自安徽的退休职工陈树林老人。已经75岁高龄了,吃不习惯,又不服水土,不仅为打井队伍做技术咨询,还到处进行地质水文勘探,为灾区早日解除人畜饮水困难不懈努力。他放弃舒适条件下高薪数十万元的报酬做志愿服务,说这是这辈子最应当做的事。

他们在生与的关头,想到的`是保护孩子,保护别人,置自己生于度外;他们在利与义的取舍之间,选择的是社会公义、大众利益,而不是自己的一点点私利。人间有爱,正是这样一些平时不起眼的人做着一些看似平淡其实不平凡的事,让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真爱。

我们泪望玉树,举国同悲,苍生泣。13亿中国人集体默哀,向玉树大地震中的遇难者表达沉痛的哀思。这是一个国家对遇难者表达的最高的哀悼仪式、最沉痛的哀思和最高的尊重。可我们伟大的人民觉得这些还不够,他们自发选择以更多的形式和仪式表达自己的哀思。走在大街上,我感动地看到,许多人都换上了黑色的衣服,他们在街上静静地走着,脸上保持着沉重肃穆的神情。人们在内部网上建议修改与这三天气氛不谐调的手机彩铃,QQ网友提醒大家在那个时刻都隐身上线,让头像全灰,为遇难者默哀,媒体报头这一天集体换上庄重的黑体,网媒这一天集体暂停娱乐频道。中国加油!中国加油!当看到数万同胞在天安门集体默哀后齐声喊出惊天动地的这四个字时,那一刻,噙满眼眶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与灾区同在,这种亿民同哀的悲情一定能让幸存者感到欣慰,让遇难者家属感到温暖,让一线抗灾者感到全民支持的力量,让生者更有力地紧抱在一起。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熠熠生辉,人格的高贵闪闪发光。从冰冻雨雪灾害抢险、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王家岭透水事故救援,到这次4.14青海玉树地震,从无不显现着人类的大爱。

可以相信,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强的中国人民是任何灾难和困难击不倒、压不垮的,因为这个民族有不一样的爱——大爱。

大爱无疆!大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