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餐桌上常做的600字作文(我会制作美食作文600字)

餐桌上常做的600字作文(我会制作美食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12-12 16:51:14
餐桌上常做的600字作文(我会制作美食作文600字)

餐桌上常做的600字作文【一】

一天中午,我们一家在吃中饭,桌上有美味的小黄鱼、鲜嫩的青菜,还有一碗清爽可口的丝瓜汤。我喝着丝瓜汤,想到了我们家院子里那已经开花了的丝瓜,“我们家结出来的的丝瓜会不会比这个更好吃呢?”我问。“当然!”妈妈说,“自家种的嘛!当然比买来的还好吃。”弟弟想了想,又问:“如果太多了吃不了怎么办?”“送人呗!”妈妈很高兴地说。“送给谁啊?”弟弟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当然要送给奶奶喽!”我抢着说,“因为是奶奶把丝瓜苗培育好,然后带给我们,如果奶奶不给我们丝瓜苗,我们哪来的丝瓜?”

“还要送给那个种花的人。”妈妈说。“为什么?”我和弟弟很好奇,异口同声地问。“因为妈妈答应那个卖花的人,我们的丝瓜成熟了,就送他几条。”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妈妈去买菜,路过一个花店,妈妈进去,看见里面的泥土很好,很肥沃,就问店主:“这土卖不卖?”店主说:“不卖。”妈妈说:“卖给我吧,今年我们家院子里种了一些丝瓜,可是院子里的土太贫瘠了,可能结不出丝瓜了,你那肥沃的土卖给我一些,丝瓜结出来就送给你几条!”店主笑了,说:“卖是不卖的`,我送给你一些吧!”妈妈就从店里拿了一些土。

妈妈说:“做人一定要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你说出去了,就要做到,你做不到,就不要说。不管丝瓜结了几条,或者很小,都要送给那个种花的人,如果没结出来,也要向他说明一下。”“对,对!”我和弟弟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我边喝着丝瓜汤边想像着,我们家的丝瓜大丰收,我和弟弟抱着一大堆丝瓜送给爷爷奶奶,种花的人也笑呵呵地接过妈妈送给他的丝瓜……

餐桌上常做的600字作文【二】

开饭了,开饭了!三口子在餐桌前边吃边谈着话。

妈妈往嘴里夹了一块鸡蛋,问:“今天你数学测试测得怎么样?”我调皮地说:“您不说我还真忘了,您来猜猜我今天的成绩吧。”妈妈生气地说:“你是不是又没考好啊?”

“没有!”

“那你考多少分?”爸爸猴急猴急地问。

“当然考100分喽!”

“真的?”妈妈爸爸异口同声地问:“你没骗我们吧?”

“当然没有!”我得意地晃着头说。

“太好了,太好了!我们的女儿又得100分啦!”

这时,爸爸偷偷地跑到厨房,把一个浅黄色的东西藏在背后。我好奇地问:“爸爸,您把什么好吃的藏在后面了?”

“你看这是什么?”

“呀!这不是我最爱吃的鸡肉吗!”

说着,爸爸高兴地把一个又大又嫩的鸡腿递给了我,我一边吃着鸡腿,一边说:“爸爸,谢谢您!”爸爸妈妈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餐桌上常做的600字作文【三】

“吃饭啦!”妈妈大声地叫着。不一会儿,全家人便围聚在餐桌边,津津有味地品尝起了“山珍海味”。吃着吃着,爸爸就滔滔不绝地谈论起来。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广州好像出了个新规定,什么失主要付给拾金不昧者十分之一的奖金……”话还没说完,一个小小的讨论组就成立了。正方代表妈妈抢先发言:“我认为给拾金不昧者奖金还是可以的,俗话说‘善有善报’嘛,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呀!”“怎么能这样呢?小孩子都会唱的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奖十分之一,可能会改变拾金不昧的意义,要是有人丢了一百万,你还给对方,对方给你十分之一,那你岂不是白赚了十万块?”反方代表奶奶严厉地说。“奖励十分之一还是拾金不昧,并没有抹拾金不昧者没有见利忘义的事实呀!”爸爸提出了反对意见。爷爷半带幽默地说“要是每个人都为了赚钱,满马路找钞票,那岂不是天天要发生‘头撞头’的交通事故呀?”正反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万分激烈,连饭都顾不上吃了。这时,我发话了“停战!停战!先吃饭,吃完再慢慢研究。”饭后,我上网一查,了解了这件事情原委,发表了结果:“我宣布,反方获胜!你们想,我捡到同学的橡皮还给他,难不成让他切十分之一给我?”

拾金不昧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拾金不昧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这是我们每一个市民的义务和责任。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做一个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小公民,将这一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餐桌上常做的600字作文【四】

餐桌是极旧的,老式的四角长桌,颇为笨重的木板,棕黄的漆印,衬着家里的布置,倒也算得上是协调。普通人家的一日三餐便从这里开始。

母亲常上日班,所以会通知我在学校吃饭,但有一日我因有事,便与母亲说好在家里解决。照常地回家,钥匙却转了三圈,了然清楚家中无人,暗黄的门带着点点的黯然徐徐地开,却惊讶地发现桌子上竟已放好了饭菜,许是冬日的缘故,正热腾腾地冒着暖气,白雾如柔白的云烟,淡淡晕晕地上扬。我心中不禁一热,快步走到桌前,却见棕黄的桌上放着半片白纸,上面写着母亲清秀的字迹——汤在微波炉里,用抹布拿,当心烫。餐桌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晕出柔柔和和的光华来,有如母亲的眼,温馨而安宁。不知是因为暖阳照射还是其他原因,一时间心里仿佛汇了浓浓的温汤,也不知是甜是咸,总之,它是暖的。母亲的心是暖的,她通过这一桌子的温情,将这股暖意传给了我,直达心里。家里不常聚餐,因为父亲终日繁忙,早上走得最早,晚上回得最晚。于是在记忆里,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光颇为精贵。我少时亦常向母亲抱怨父亲的忙碌,母亲却不说什么,只是敲敲我的碗,示意里面还有颇多的剩饭,“吃饭。”

日子如斯过,我有一天却惊讶地发现父亲在家里做饭,母亲在一旁打打下手,神态如常。“爸,在家吃饭?”母亲在一旁笑笑,道:“是做饭,也是吃饭。”说着将切好的青菜递给父亲,眼边的`纹温和地泛起来。我于是等到了我最为期待的一顿饭,碗筷摆在木制的棕黄的桌面上,似是在翘盼热菜上桌。父亲的菜味道颇重,在口舌间停留了许久时间,才咽下肚去,然看到父亲坐在左侧,母亲坐在右侧时,忽觉得浓烈的亲情扑面而来,这是我的爸,这是我的妈,他们是我最亲的人。他们生我育我,伴我爱我,已是走过了十余载的风雨。如今,一家人聚在这餐桌边,在心的律动下,一点一滴,我敛起记忆的碎片,卷起过往的画卷。我的心,父亲母亲的心,都是暖的,温热了这张桌子,温热了整个家。后来因为搬家,这张桌子被长久闲置在了旧房子里。忽有一日,我回到旧家,看到那张桌子依稀留有的因高温而烫出的圆印时,不禁有些淡淡怅惘,便轻问父亲能否将桌子一起搬走。父亲轻轻道:“搬什么,三个人都在,便可以了。”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永恒的暖意与亲情不是来自这张熟识的桌子,而是来自我们这个家。不是桌在家在,而是家在,桌便在。每一张桌子都有我的回忆,而回忆,填充在我浓浓的亲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