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生活就像糖一样的作文(生活像一本厚厚的哲理书作文)

生活就像糖一样的作文(生活像一本厚厚的哲理书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8 02:53:02
生活就像糖一样的作文(生活像一本厚厚的哲理书作文)

生活就像糖一样的作文【一】

松树,大自然中随处可见。它不像玫瑰那样鲜艳,不像牡丹那样婀娜多姿,也不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那样亭亭玉立,但它却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松树四季青葱翠绿、挺拔苍劲,看到松树,心情就会情不自禁地有所好转。

去年冬天,期末考试失利,我的心情就像一块重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里。房间门被打开了,哦,原来是爸爸。他轻轻走进来说:“振作点,只要你不怕吃苦,持之以恒地学习,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儿。走,我们去爬爬山,散散心”。

大雪纷飞,白雪皑皑,小草枯萎,花儿凋零,人鸟声俱绝,远处棵棵挺立的松树吸引了我的注意。松树的枝条上落满了雪花,好像披了一层白色的棉被,松树却依旧苍劲挺直。不觉间便想起了一首小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松树虽承受着厚重的雪,可它却仍然坚强地屹立在风雪之中,虽然有些枝叶折断,但它们不惧挫折,重新长出新的枝叶。爸爸耐心地开导我说:“你看,松树也有它的.困境。你也一样,一次考试失利没有关系的,只要你能够不被学习路上的困难吓倒。专心学习,细心答题,成功定会属于你。”

这就让我想起了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她在一岁半时就丧失了视觉和听觉,面对这个不可忍受的痛苦,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凭借坚强毅力战胜了病残,;贝多芬小时不幸失去了听觉,她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霍金诊断患有渐冻症,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完成了《时间简史》著作,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们,不在苦难面前退缩,迎难而上顽强生长,不正向风雪中的松树吗?

考试失败在所难免,我经常在学习中遇到挫折,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学习。我站在松树下,静静的反思着,我想只要每次考试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弥补自己的不足,总有一天,我会成为那束最闪耀的光。

晚上回到家,我坐在书桌前,点亮台灯,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我拿出错题本一道题一道题重新修正总结。

我要像松树一样,凭借坚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松树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生活就像糖一样的作文【二】

——摘录自《请你不要吃我,我给你唱一支好听的歌》

可是我有一个最高的准则,这也是我的秘密 我从来也不把它告诉人。就是,人是轻易不能知道自己的,因为人的感官全是向外的,比方说人能看见别人,却不能看见自己;人可以对别人有最细微的'感觉,对自己就迟钝得多。自己的思想可以把握,可是产生自己思想的源泉谁能把握呢。有人可以写出极美好的小说和音乐,可是他自己何以能够写这些东西的直接原因却说不出来。人无论伟大还是卑贱,对于自己,就是最深微的“自己”却不十分了然。这个“自我”在很多人身上沉默了,这些人也就沉默了,日复一日过着和昨日一样的生活。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它就沸腾不息,给它的主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你说,是什么使双目失明的密尔顿苦苦地写诗呢,还不是它。你看,好多人给他许下了诺言,安德谢夫说他是个穷鬼时下定了决心,除了一颗枪子儿什么也挡不住他。可是他成了阔佬以后呢?心安理得了。

——摘录自《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

我觉得爱情里有无限多的喜悦,它使人在生命的道路上步伐坚定。

——摘录自《没有你的生活》

我可不是愁容骑士,我一点也不会相思,叹息,吟诗,唱小夜曲。我只会像一头笼子里的狼一样焦急地走来走去,好像害了牙痛。天哪,这可一点诗意也没有。

——摘录自《我好像害了牙痛》

1、

麦子熟了,

天天都很热。

等到明天一早,

我就去收割。

我的爱情也成熟了,

很热的是我的心,

但愿你,亲爱的,

就是收割的人!

2、

爱神,你干吗在这里,一手拿一只沙漏计时?

怎么,轻浮的神,你用两种方法计时?

这只慢的给分处两地的爱人们计时,

另一只漏得快的给相聚一地的爱人们计时。

——摘录自《夏天好吗?》

真的,如果我像但丁或者彼得拉,我和你单独在一起、悄悄在一起时,我就在你耳边,悄悄地念一首充满韵律的诗,好像你的名字一样充满星光的诗。要不就说一个梦,一个星光下的梦,一个美好的故事。

——摘录自《假如我像但丁或彼得拉那样口齿不灵》

生活就像糖一样的作文【三】

??福就像一只青鸟的寓言故事

从前,一个小王子出发寻找幸福。大巫师告诉他:“幸福是一只青色的鸟,有着世界上最美妙清脆的歌喉,找到了之后得马上把它关进黄金做成的笼子里,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他带了一个黄金笼子上路。小王子抓过不少青色的鸟,但是总在放进黄金鸟笼后,鸟便不知为何去。他知道,那不是他所要寻找的幸福。

后来,黄金笼有些旧了,小王子也不再年轻。忆起远方的双亲,小王子回到自己的`王国,才发现人事已非。国王和王后早在他离去后没多久,就因为过度的悲伤及思念而相继过世。

小王子落寞地走在荒凉的街头,忽然有人拉住他的衣角,那是一个发鬓斑白的老人。“大巫师1小王子认出了他。“王子,我对不起你,当初不应该鼓励你去找寻青鸟。”老人哽咽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件物品,“这是国王及王后临终前要我交给你的东西,希望你好好珍藏。”

小王子一看,原来那是国王为幼时的自己雕的一只黄莺。小王子把木鸟紧紧地抱在胸前,十分懊悔。突然,怀里的木鸟动了动,叫出了声音,小王子一呆,一不注意,就让黄莺给飞走了。那是幸福的青鸟,而他却来不及将它放进黄金笼。

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的青鸟到底在哪里?有人曾经向一位贤哲请教什么是幸福,哲人说:走得动,吃得下,睡得香。而当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曾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幸福很简单,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偏要像那位小王子一样,放弃身边的幸福,去寻找一个不存在的假象。其实,幸福就像一只青鸟,它会轻轻地停落在每个人的肩膀上,只是有些人没有看到它,甚至吓跑了它。幸福其实不在远处,它就在你的身边,你的手上,只要你有一颗细腻温柔、易感动且善于发现的心。

生活就像糖一样的作文【四】

这是一本很接地气的哲学读物,书中内容主要聚焦在斯多葛哲学的实践方面,通过运用各种心理技巧,比如消极想象、控制三分法、过去现在的宿命论等,让我们能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反思自己,更好的找到焦虑的根源,避免各种消极情感,真正体验生命的安宁。

作者威廉·B.欧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斯多葛主义的起源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斯多葛派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及作者本人践行的体会和故事,属于比较“好读”的哲学书籍。

作者认为哲学应该指导人们过上一种幸福、充实的生活,而不是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使人望而生畏。

作者在书中强调践行斯多葛主义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幸福和安宁,让我们在健康情绪的引导下在生活中不会显得焦虑、痛苦、愤怒、贪婪和我们活着的社会义务(热爱我们的同类并积极予以协助)。

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诠释了斯多葛主义实际应用,比如采用消极想象法,把那些有可能发生的不利事情通过消极想象而达到对现存状态的满足,享受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把精力和时间放在那些能够控制的事情;对于可控制部分的事情要合理内化策略;没有必要在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浪费时间,那样只会徒增烦恼、焦虑、痛苦。

所谓人生哲学,就是告诉你生命中什么事情是值得拥有的`,什么事情是不值得拥有的,以及如何去获得那些值得拥有的。采纳一种人生哲学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指引并修正你的行为,为你提供选择的标准,让生活简单化。如果缺乏人生哲学,我们就会有错误生活的危险——浪费生命去实现那些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者以愚蠢的方式去追求那些值得实现的目标但是却无法实现它。

活着的最好状态,不是快乐,而是心灵的平静。没有内在的平静,就没有外在的安宁。按照斯多葛主义的建议,我们可以确定哪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然后利用理性能力来消除自身对于这些事情的担忧,增加获得安宁的机会。

关于如何获得安宁,作者提出了几个建议:

1.要有自我意识,观察日常生活,定期反思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方式;

2.运用理性来克服消极情感(焦虑、愤怒、悲伤……)和控制(名声、权力、财富……);

3.在不刻意追求的前提下,获得了名声、权力和财富,可以享受它们(这一点与犬儒主义的“禁欲”不同),但要随时做好失去的准备;

4.人是社会动物,必须与其他人保持联系,但要避免受到价值观腐坏的人的影响,并且要运用斯多葛学派的技巧来避免让其他人破坏自己的安宁(比如应对侮辱,采用幽默或不回应的方式,应多愤怒,采用幽默或退后一步思考等方式);

5.不幸福的根源在于贪得无厌和杞人忧天;

6.应对贪得无厌,运用消极想象的方式,想象自己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刻意给自己制造小的苦难从而对苦难产生免疫等;

7.应对杞人忧天,即焦虑超出自己控制的事物,则应该学会将事物分类:完全可控、完全不可控、部分可控;

8.对于部分可控的事物,采用目标内在化的策略(比如,把赢得一场比赛的目标改成享受一场比赛)

9.对于外部世界持有宿命论的观点,即过去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无法改变,因而不需要焦虑。

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用容易掌握的方法和技巧,穿越喧嚣浮躁的世界,到达幸福与安宁。

哲学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发现自己,更清醒理智地去面对世界。

本书虽是哲学读物,却没有学究气息,没有高言大志,没有玄思幻想,有的是简洁、明晰、流畅。因为建基于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之上。先贤们所提出的疗治之法,简单明了,直要害,代价微而功效巨,如消极想象、控制的两分法、宿命论等技巧,虽称为技巧,其实植根于深厚的人类心理,一见之下,便豁然朗、永难忘怀。读本书的最大收获,就是教会读者如何成为自己生命的观察者。在生命的历程中观察并反思自己,就能更好地找到焦虑的源头,避免种种痛苦,真正找回生命的快乐。

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书。从历史,方法技巧,理论,自身实践过程等等方面阐述了一种生活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