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童年动听的歌作文(童年小插曲作文六年级)

童年动听的歌作文(童年小插曲作文六年级)

更新时间:2023-11-21 21:59:46
童年动听的歌作文(童年小插曲作文六年级)

童年动听的歌作文【一】

在实习前的一个星期,老师给我们看了《生命因你而动听》,当时由于还未能看完,只是感叹影片中主人公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并没有更深的感想。今天,当我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后,感触颇多。

《生命因你而动听》主要讲的是:那年秋天,在美国俄勒冈州。心怀远大理想的作曲家格兰霍兰为了挣钱完成他的音乐事业,在一所中学谋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他这么做完全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家庭生活的重担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音乐基础极差的'学生们便给了他一个难堪的下马威。因为学生在弹奏乐器时不但走调,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古典作曲家巴赫也没有听说过。霍兰的信心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由于自己从教经验浅薄,教学方法欠佳,女校长杰克布多次向他提出善意的批评,这更使他失去对教育学生的信心。在丈夫的工作遇到挫折时,从事摄影工作的妻子在一旁耐心地劝解和宽慰他;好友体育教师比尔梅斯特也用自己从教以来的亲身经历,向霍兰证明教导学生需要无私的爱心和充分的时间。

可后来,在霍兰的悉心培育下,原本对音乐一窍不通的白人学生葛楚凌和黑人学生路易斯鲁斯,分别学会了单簧管和大鼓这两种乐器。就在霍兰醉心于教学生活的时候,他的儿子降生了,谁知却是个先天性的失聪患儿。这一重创使霍兰对家庭的重心有所转移,消极彷徨中和漂亮的女学生露韦娜?摩根有了一段朦胧的恋情。妻子察觉到了丈夫的细微变化,但并没有点破。摩根去纽约深造后,霍兰便将全部的身心转移到了儿子和教学上,和妻子的关系也冰释前嫌。之后的30年间,霍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而且还用爱心、信任和理解赢得了大伙的尊敬和爱戴。在他退休前,深怀感激之情的历届学生们欢聚一堂,为老师开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真是:有爱就有信心,有付出就有收获。

这对于刚实习完的我来说,且说是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不如说是上了一堂成功生活哲理课。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是很光荣和骄傲的事情。影片中的Mr.Holland从一开始的不愿意教学和对学生的忍让到最后的循循善诱和对学生的喜爱这是一个从根本上的心态改变的过程。记得影片中有这样的一段:有一个吹黑管的女学生,她很刻苦练习却始终吹不好,就在她要放弃时,Mr.Holland抢走了她的乐谱,告诉女孩说曲子都在心里,不需要再看了。当女学生依然毫无进展时,他问女孩子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你最喜欢自己脸上的哪一部分?”女学生回答是头发,因为她父亲说她的头发像是日落黄昏。于是,霍兰德先生在女学生耳边低语:“那么,吹奏日落吧!”这一次,女学生真的做到了。这一段场景深深感动了我,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教学遇到瓶颈时,我们应该想一想,换另外一种方式、方法来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偏好、习惯来进行教学,有的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影片的最初,Mr.Holland只是想要快点结束他的教师生涯好去完成他作曲的梦想。而在影片的最后,当Mr.Holland被迫要离开学校,离开他心爱的职位和心爱的学生时,他是多么恋恋不舍。从一个最初的作曲的梦想,最后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民教师,虽然研究音乐的途径不同,却仍然成就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是啊,只要有理想,生活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奋斗,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而在这最初和最后的30几年时间里,就像影片的最后他的学生葛楚凌所说的:“Mr.Holland对我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许多人的一生亦然。也许他会认为他的一生是虚度的,据说他经常在写交响乐,那些可以令他名成利就的交响乐,但是Mr.Holland却并没有发达,也没有成名,所以他或许会以为自己很失败,但是他错了,因为我认为他的成功比名利成就更甚,环顾他四周的人吧,那里没有一个人不曾受他的影响,全因为他,他们成了更好的人,他们是他的交响乐队,他们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他们是你生命的乐章!Mr.Holland用他人格的魅力,特殊的教学方法,出色的音乐才能征服了每一位学生,一个最成功的音乐老师不在于教会学生学一首歌或者是一种乐器,而是在于教会他们人生的真谛,把他们培养成做怎样的人,如何生活,怎样生活更有意义。要教他们学会不气馁,教他们要正直,教他们追寻梦想,教他们走好自己的路。

在最后的最后,葛楚凌把一支指挥棒交给Mr.Holland,大幕徐徐拉开,热泪满脸的霍兰德走向舞台,最后一次指挥他用生命谱就的华彩乐章。由他历届学生组成的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德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在激昂雄壮的交响乐中,我感触很多,我知道:兴趣是陪伴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伙伴。愿我们每一个即将迈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用自己的勤奋更用自己百般的工作热情,去感染学生,让自己的教学之路也能像霍兰德那样,步入人生的辉煌。

童年动听的歌作文【二】

我看了《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影片深受感动,对贺伦老师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原先的问题也随之释然。一部电影浓缩了一个教师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我从中仿佛看到了我的影子。我把这部电影概括为一个教师的成长史,而教师的成长历程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冲突中展开的。我把贺伦的教师生涯划分为三个时期:教学工作期、职业期、事业期。

贺伦一个酷爱音乐作曲的有为青年,梦寐谱就一支成名的乐曲一举成名,名利双收,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不能以专业作曲为职业,而是选择了一年有两个轻松假期的教师为职业,成为一名高校的音乐教师,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音乐创作。

工作期的困惑与懈怠,爱好与职业的冲突初为人师的音乐欣赏课,三十多人昏昏欲睡,默默无闻,交响乐队名存实亡,机械的演奏音符,无和谐与美妙可言,特别是红发女孩的走调,即使是课下的补课也不见效果,贺伦感觉教学了然无趣,她把教学工作看成换取工资的一份工作,测验结果可想而知,甚至大骂学生“滚”。

他按时到校,不耽误一节课,总是放学后捷足先登奔向停车场,用自己的话说时间尽力了。他不关心学校的其他活动,当校长要请他参与课本研修的讨论组时,推脱自己晚上有事,面对校长的指责,他义正严词地述说自己已尽了教师的责任。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贺伦的工作,为红发女孩补课,但五个月学生没有丝毫进步,这却是贺伦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他处在苦闷,失望,愤愤然之中。很能理解贺伦此期的心情,因为我们做教师的都经历过这一时期。

不能不说校长的职责和批评警醒贺伦,虽然影片中只交代了贺伦被切中要害后的疯狂言语,但是影片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省反思的过程。如果说校长的指责是引发贺伦改变的直接外因,那贺伦的反省是内因。

首先贺伦改变教法,以学生喜爱的摇滚乐为突破口,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但却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策略的冲突。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两个学生,一个是红发女孩和路易华斯。这两个学生在我们看来特们毫无乐感可言,红发女孩学了三年乐器,还吹走调,从贺伦耐心细致地教红衣女孩学吹音阶,在他的启发下红发女孩终于成功,贺伦从中体会到从来未有的自信和成就感,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他们师生的交响乐队的演出让贺伦找到了爱好与职业的和谐点。

路易华斯是贺伦遭遇的乐感困难生,他连节奏都打不准,反复练习,没有进步,贺伦几乎要放弃时,却被足球教练提醒,决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想法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教他打击节奏,手舞足蹈,可爱的近乎一个孩子。

此时的贺伦是幸福的,快乐的,但却因为忽视家庭,忽视了聋哑的儿子高赞,引发了父子冲突。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因为高赞的先天失聪而变得不和谐起来,他给学生述说贝多芬后天失聪时,眼眶满含热泪,因为儿子先天失聪,竟不会听见音乐。一个父亲的真心溢于言表。由于把全部的精力用于教学、谱曲、交响乐队,他根本没有时间兼顾儿子,甚至连手语都没有学会,无法与儿子进行交流,需要妻子在一旁翻译。父子一次次爆发不和谐的争吵。在贺伦得知自己崇拜的音乐家约翰遭枪时,心情极度糟糕的他与儿子矛盾激化到顶点,他被高赞指责关心学生胜过儿子,还被儿子骂“混蛋”,可悲的是自己却不知道“混蛋”的手语。此时作为父亲,贺伦是失败的。他愧疚是自己没有尽心教育儿子,误以为儿子不懂音乐,什么都不知道。贺伦从此想方设法使音乐接近聋哑人。我们在最后的专场演唱会上看到贺伦为儿子演唱的手语歌曲,感受到父子情深。爱要说,更要做。

要做到家庭与教育的和谐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常常是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心里装的都是学生,忽视家庭子女,甚至是在子女面前很少有耐心细致的教育,如何使家庭与事业和谐统一,怎样把握合适的度,值得我们思索。

这是贺伦职业的黄金期。教给学生知识,引领学生未来的方向在摩根身上体现出来。摩根是位有音乐天赋的女生,贺伦培养摩根倾注了大量的心,当然摩根也给了贺伦创作的灵感。他鼓励摩根追求自己喜爱的理想。此时的贺伦教学经验丰富,音乐,本人深得学生喜爱,被老校长认为是本校中最喜爱的教师。

时光飞逝,转瞬间贺伦老师已白发苍苍,当听说学校因资金问题要停艺术课时,他首先与校长据理力争,进而与董事会激烈抗争,因为他衷爱音乐教育事业,因为他深知音乐对塑造人的一生中的深远影响。抗争毫无结果时,他提出了辞职,其实他也到退休的年龄了。但此时的裁课无疑是对贺伦最大的打击,教了一辈子学,为人师的人生价值在哪里呢?是可有可无的么?人生的信仰大厦就好象在那一刹那间被击垮,处在无奈,极度失落与迷茫中。他坐在教师里环视,钢琴,指挥台,乐队座椅,似乎在回忆这一生的教育生涯,收拾好东西,忍不住再看一眼自己熟悉的教室,那一眼有多少的依依不舍呀!此时儿子高赞却戏剧性地成了一名聋哑音乐教师,自承父志。我想暗含着社会需要音乐,需要音乐教育,更是对贺伦人生价值的肯定。

最使人感动的莫过于“Good bay Mr hollan”欢送音乐会了,这是个隆重的仪式。(退休就得有个隆重而简洁的仪式,一方面可以让退休教师获得认可,也可给青年教师做出榜样,值得推行)。偌大的音乐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州的各层人物,连州长也出席了,都是蒙受贺伦老师教育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我们就是你的交响乐队,我们就是你作品中的音符和旋律,我们就是生命的乐章!”州长感人肺腑的话语激动人心,在热烈的掌声中,贺伦走向了指挥台,奏响生命的乐章,激昂的乐曲在展厅回荡,感动在心底荡漾……

教师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在忙忙碌碌地应付日常教育教学中混过几十年,还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是钟情于教育事业,把自己与学生的生命与知识的相互编织中发展学生的生命,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优秀的老师更愿意选择后者,像贺伦、马修、雷夫和众多新教育实验中涌现出的榜样教师。要有勇气,有信念,把自己交付给教育事业,创造自己教室的奇迹,不放弃任何学生,让学生遭遇你而感到幸福,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憧憬中,学习中,我要我的教育人生更精彩!

童年动听的歌作文【三】

真爱难求。如果你费尽心思地想掌控爱,最终你会发现越是想抓牢它,反而越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则,失去彼此间的宽容和谅解,爱也会变得支离破碎。就像当你握紧拳头时,感觉好像抓住了很多,其实,连空气都没有抓到;相反,当你张开怀抱,虽然感觉双手空空,但其实世界都在你的心中。

童年动听的歌作文【四】

《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关于教育问题的美国影片,看完以后,我更加明白因为有爱,教育才拥有了独特的魅力。

教师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在忙忙碌碌地应付日常教育教学中混过几十年,还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是钟情于教育事业,把自己与学生的生命在知识的相互编织中,发展学生的生命,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最为精彩的诠释。

影片的主角霍兰德先生酷爱音乐,他曾拥有一支自己的乐队,他有一个宏伟的梦想——创作属于自己的交响乐。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还可以留有空余时间创作自己的音乐,已步入中年的他解散了乐队去学校教书,同时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交响乐创作。在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之后,他逐渐从开始的把教育单纯的作为职业,迫于无奈上完课便匆匆离校,到后来的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开小灶;从开始的迫于生存需要而草草了事,到后来的兢兢业业,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并热爱上教育事业而不忍结束教育生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霍兰德先生人生的蜕变过程,也更深刻的意识到,正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对学生的爱心、信任和理解,让他获得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让他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

我也从中看到了教育教学需要的一些技巧知识。纵观霍兰德先生的音乐课前后不同的风格,我觉得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有创新,要讲究方法。片中霍兰德先生起初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经典音乐知识,得来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昏昏睡到,音乐科目的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后来他顺应时代特征,把古典音乐与时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传授。这样既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渐渐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传道的幸福感!这一切都来源于霍兰德先生那种敢于打破规则的勇气,敢于创新的精神!

霍兰德先生也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当他面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采取的方法是让她想象她喜欢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松心情,使凌小姐吹出了晚霞,然后霍兰德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傲的高材生,霍兰德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让他真正认识自己。

霍兰德先生用音乐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他们什么是音乐之美,使生命不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循环,而是闪烁着音乐的点点烛光。生命如歌,如果说美也可以被教授和传承,霍兰德先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一个原因:凭着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有勇气,有信念,把自己交付给教育事业,让学生因为遇到我而感到幸福,我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学习中,憧憬中,期待我的教育人生更精彩。

童年动听的歌作文【五】

《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关于教育问题的美国影片,看完以后,被感动了,被震撼了。

片子的主角霍兰德先生酷爱音乐,他曾拥有一支自己的乐队,他有一个宏伟的梦想——创作属于自己的交响乐。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还可以留有空余时间创作自己的音乐,已步入中年的贺伦解散了乐队去学校教书,同时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交响乐创作。在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之后,他逐渐从开始的把教育单纯的作为职业,迫于无奈而以上完课便匆匆离校,到后来的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开小灶;从开始的迫于生存需要而草草了事,到后来的兢兢业业,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并热爱上教育事业而不忍结束教育生涯的发展历程。

我也从中看到了教育教学需要的一些技巧知识。纵观霍兰德先生的音乐课前后不同的风格,我觉得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有创新,要讲究方法。片中霍兰德先生起初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经典音乐知识,得来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昏昏睡到,音乐科目的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后来他顺应时代特征,把古典音乐与时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传授。这样既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渐渐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传道的幸福感!这一切都来源于霍兰德先生那种敢于打破规则的勇气,敢于创新的精神!片中霍兰德先生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采取的方法是以让她想象她喜欢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松心情,使凌小姐吹出了晚霞,然后霍兰德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傲的高材生,霍兰德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让他真正认识自己。

霍兰德先生用音乐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他们什么是音乐之美,使生命不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循环,而是闪烁着音乐的点点烛光。生命如歌,如果说美也可以被教授和传承,霍兰德先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一个原因:凭着爱。

童年动听的歌作文【六】

我看了《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影片深受感动,对贺伦老师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原先的问题也随之释然。一部电影浓缩了一个教师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我从中仿佛看到了我的影子。我把这部电影概括为一个教师的成长史,而教师的成长历程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冲突中展开的。我把贺伦的教师生涯划分为三个时期:教学工作期、职业期、事业期。

贺伦一个酷爱音乐作曲的有为青年,梦寐谱就一支成名的乐曲一举成名,名利双收,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不能以专业作曲为职业,而是选择了一年有两个轻松假期的教师为职业,成为一名高校的音乐教师,好有充裕的时间用于音乐创作。

工作期的困惑与懈怠,爱好与职业的冲突。

初为人师的音乐欣赏课,三十多人昏昏欲睡,默默无闻,交响乐队名存实亡,机械的演奏音符,无和谐与美妙可言,特别是红发女孩的走调,即使是课下的补课也不见效果,贺伦感觉教学了然无趣,她把教学工作看成换取工资的一份工作,测验结果可想而知,甚至大骂学生“滚”。

他按时到校,不耽误一节课,总是放学后捷足先登奔向停车场,用自己的话说时间尽力了。他不关心学校的其他活动,当校长要请他参与课本研修的讨论组时,推脱自己晚上有事,面对校长的指责,他义正严词地述说自己已尽了教师的责任。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贺伦的工作,为红发女孩补课,但五个月学生没有丝毫进步,这却是贺伦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他处在苦闷,失望,愤愤然之中。很能理解贺伦此期的心情,因为我们做教师的都经历过这一时期。

不能不说校长的职责和批评警醒贺伦,虽然影片中只交代了贺伦被切中要害后的疯狂言语,但是影片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省反思的过程。如果说校长的指责是引发贺伦改变的直接外因,那贺伦的反省是内因。

首先贺伦改变教法,以学生喜爱的摇滚乐为突破口,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但却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策略的冲突。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两个学生,一个是红发女孩和路易华斯。这两个学生在我们看来特们毫无乐感可言,红发女孩学了三年乐器,还吹走调,从贺伦耐心细致地教红衣女孩学吹音阶,在他的启发下红发女孩终于成功,贺伦从中体会到从来未有的自信和成就感,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他们师生的交响乐队的演出让贺伦找到了爱好与职业的和谐点。

路易华斯是贺伦遭遇的乐感困难生,他连节奏都打不准,反复练习,没有进步,贺伦几乎要放弃时,却被足球教练提醒,决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想法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教他打击节奏,手舞足蹈,可爱的近乎一个孩子。

此时的贺伦是幸福的,快乐的,但却因为忽视家庭,忽视了聋哑的儿子高赞,引发了父子冲突。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因为高赞的先天失聪而变得不和谐起来,他给学生述说贝多芬后天失聪时,眼眶满含热泪,因为儿子先天失聪,竟不会听见音乐。一个父亲的真心溢于言表。由于把全部的精力用于教学、谱曲、交响乐队,他根本没有时间兼顾儿子,甚至连手语都没有学会,无法与儿子进行交流,需要妻子在一旁翻译。父子一次次爆发不和谐的争吵。在贺伦得知自己崇拜的音乐家约翰遭枪时,心情极度糟糕的他与儿子矛盾激化到顶点,他被高赞指责关心学生胜过儿子,还被儿子骂“混蛋”,可悲的是自己却不知道“混蛋”的手语。此时作为父亲,贺伦是失败的。他愧疚是自己没有尽心教育儿子,误以为儿子不懂音乐,什么都不知道。贺伦从此想方设法使音乐接近聋哑人。我们在最后的专场演唱会上看到贺伦为儿子演唱的手语歌曲,感受到父子情深。爱要说,更要做。

要做到家庭与教育的和谐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常常是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心里装的都是学生,忽视家庭子女,甚至是在子女面前很少有耐心细致的教育,如何使家庭与事业和谐统一,怎样把握合适的度,值得我们思索。

这是贺伦职业的黄金期。教给学生知识,引领学生未来的方向在摩根身上体现出来。摩根是位有音乐天赋的女生,贺伦培养摩根倾注了大量的心,当然摩根也给了贺伦创作的灵感。他鼓励摩根追求自己喜爱的理想。此时的贺伦教学经验丰富,音乐,本人深得学生喜爱,被老校长认为是本校中最喜爱的教师。

时光飞逝,转瞬间贺伦老师已白发苍苍,当听说学校因资金问题要停艺术课时,他首先与校长据理力争,进而与董事会激烈抗争,因为他衷爱音乐教育事业,因为他深知音乐对塑造人的一生中的深远影响。抗争毫无结果时,他提出了辞职,其实他也到退休的年龄了。但此时的裁课无疑是对贺伦最大的打击,教了一辈子学,为人师的人生价值在哪里呢?是可有可无的么?人生的信仰大厦就好象在那一刹那间被击垮,处在无奈,极度失落与迷茫中。他坐在教师里环视,钢琴,指挥台,乐队座椅,似乎在回忆这一生的教育生涯,收拾好东西,忍不住再看一眼自己熟悉的教室,那一眼有多少的依依不舍呀!此时儿子高赞却戏剧性地成了一名聋哑音乐教师,自承父志。我想暗含着社会需要音乐,需要音乐教育,更是对贺伦人生价值的肯定。

最使人感动的莫过于“GoodbayMrhollan”欢送音乐会了,这是个隆重的仪式。(退休就得有个隆重而简洁的仪式,一方面可以让退休教师获得认可,也可给青年教师做出榜样,值得推行)。偌大的音乐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州的各层人物,连州长也出席了,都是蒙受贺伦老师教育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我们就是你的交响乐队,我们就是你作品中的音符和旋律,我们就是生命的乐章!”州长感人肺腑的话语激动人心,在热烈的掌声中,贺伦走向了指挥台,奏响生命的乐章,激昂的乐曲在展厅回荡,感动在心底荡漾……

教师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在忙忙碌碌地应付日常教育教学中混过几十年,还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是钟情于教育事业,把自己与学生的生命与知识的相互编织中发展学生的生命,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优秀的老师更愿意选择后者,像贺伦、马修、雷夫和众多新教育实验中涌现出的榜样教师。要有勇气,有信念,把自己交付给教育事业,创造自己教室的奇迹,不放弃任何学生,让学生遭遇你而感到幸福,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憧憬中,学习中,我要我的教育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