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玫瑰粥作文(写粥的作文片段)

玫瑰粥作文(写粥的作文片段)

更新时间:2024-06-06 15:37:12
玫瑰粥作文(写粥的作文片段)

玫瑰粥作文【一】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诚信是我们的根本。在我们的生活中,诚信也是我们生存的保证。

记得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少年和他的父亲一起去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没过一会儿,那少年就钓上来一条大鲈鱼,少年非常得意。可是父亲看了看手表,摇摇头,告诉少年还没到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让他把鲈鱼放生。无奈的少年只好把大鲈鱼放进水里。后来,少年渐渐明白了父亲让他放生鲈鱼的道理,成为了一位诚实守信的建筑师。有句古话说得好: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讲诚信”其实就是父亲告诉少年的启示,因为少年一直把它铭记在心,所以才会有今天的成功。

还记得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有一个小品叫“梦幻家园”,它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演技告诉人们要讲诚信,欺诈百姓是没有好下场的。是的,还有许多故事也寓意着这个道理,也形象地说明了“讲诚信”的重要性。

“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把这种美德一直发扬下去。有了诚信,我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站得更稳。2008年的奥运会马上就要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又文明的土地上举办了,让我们将这种美德展现给全世界,让以诚信为本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玫瑰粥作文【二】

昨天,妈妈带我去体验了广府文化,地点是荔湾区的荔枝湾。体验广府文化,当然少不了小吃,就让我来跟你们讲讲广府小吃艇仔粥吧!

先来了解一下艇仔粥的来历:

艇仔粥原来并不叫艇仔粥,叫鱼片粥,是水上居住的居民们因为没有冰箱,怕食材坏掉才把很多东西都放进去熬出来的粥,据说有花生、鱿鱼丝等13种配料呢!艇仔粥是水上居民们在船上叫卖的,岸上的人听到就会买来喝,后来就改名为艇仔粥了。艇仔粥味美价廉,很受大家的喜爱,很多人喜欢坐在船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着艇仔粥,很享受呢!

我也尝了艇仔粥,这种传统美食跟别的小吃完全不一样。粥里的每一粒米都包含了13种味道,而且入口即化,美味极了。那13种配料里,我最喜欢的是花生了。我猜想,这些花生是被油炸过的,因为它们非常的香脆可口,好吃极了!

其次,是又软又长的鱿鱼丝。一口咬下去,橡皮筋一般的鱿鱼丝就被拉得又松又长,然后就“嘣”的一声断掉了。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艇仔粥里的鱿鱼丝跟街上卖的鱿鱼丝完全不一样,更筋道,更好吃,而且配上美味的艇仔粥,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了,因为实在太好吃了!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对艇仔粥是不是更加了解了呢?你是不是也在蠢蠢欲动想来尝一尝这美味的艇仔粥呢?那就快点来荔枝湾吧!

玫瑰粥作文【三】

记忆中,第一次吃到它,是在某次早晨去喝早茶时。清楚记得那天的天气很好,我们去的并不晚,但茶楼里却早已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位子坐。菜单的首页便印着艇仔粥,出于对其名字的好奇,我点了一碗。一上来,我就被它有人的香味所吸引了。舀了一勺,迫不及待地放入嘴中,却因忘了是刚煮好不久的而被烫到了。缓过来后,我又拿起勺子小心地舀起一勺,放在嘴前轻轻吹一下再放进口中。顷刻间,艇仔粥的味道充满整个口腔,米粒软糯,口感顺滑,一碗吃下去,回味无穷。自此,艇仔粥成了我每一次去喝早茶时必点的一碗粥。

之后,通过在生活中对它的慢慢了解,我也知道了艇仔粥这个名字的来历。这个名字包含着广州人一份恬淡温馨的回忆。艇仔粥之所以被称为艇仔粥是因为每逢黄昏时会有人再荔湾河中坐着小艇,在小艇上为人们提供粥。艇仔粥是以新鲜的河虾和鱼片来做配料煮成的粥,随着饮食文化日新月异的变化,还增加了海蜇,凉皮和葱花等提升口感和鲜味的食材。尽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广州已没有了以前纵横的河道,买艇仔粥的小艇也只能在活动时看到了,但它却慢慢出现在了广州大大小小的饭店中且味不改,质不变,继续存在于一代代广州人的生活中。

一种味道便是一处标志,一方面维系着人对过往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记录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艇仔粥亦是如此,它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记录着几百年来荔湾湖上的点点滴滴,也记录着广州几百年来历史的变迁,逐渐成为一代代广州人心中一份小小的美好。

舌尖上的广州,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却是每个在广州长大的人独一无二的记忆,一份无法割舍的爱。

玫瑰粥作文【四】

那天做完牙,医生嘱咐道:“一二天内不要吃干饭,不要吃硬东西,吃些流食,最好是熬化的粥。”我诺诺地应着,点头。

正好是休息日,我回到乡下。乡间有大锅大灶,熬粥方便、顺手。尽管现在有高压锅、砂钵等炊具熬起粥来快当、省事,但不太习惯用,总觉得不能把粥熬至烂化,所以从心里上更易接受用铁锅。这也许是过往的记忆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原因。

我用小的不锈钢盆将米浸泡,将锅洗干净,并准备好做粥的柴火。等一切准备就绪,我把浸了一段时间的大米淘洗到锅内,舀上多多的水,盖上锅盖,在灶下生起旺火来。旺烈的火舌一个劲地舔着锅底,嗞嗞的呼啸着,一锅粥就开始了煮熬。只片刻过后,锅沿就袅袅地冒出了热气,开锅了。接着,就潽出米汤,锅盖也被水蒸汽推得上下浮动。哦,多么熟悉的场景,好像是从昨日的风尘中飘来的,极亲切、熟悉。我手脚麻利地揭开锅盖,一股灰白白的蒸汽就腾的升起,锅内膨胀着白珍珠一样的泡泡。我用锅铲在锅内轻轻的搅动,泡沫很快地就消失了。锅内烧开的水还只是浅浅的白,小米糁在锅内欢快地跳跃着,还没有完全化开。但煮上一段时间,那米羹水就变得白漾漾的,向稠酽转变,上面泡泡此起彼伏,噗噗噗的直冒热汽,不断翻来滚去的,把满锅的米糁翻滚得渐渐的膨大起来,成了饭粒儿状,边上有了小颗粒的圆点儿,像晶莹的小花,很好看。随着水蒸汽把锅内的水一点一点的带走,羹水煮成了浓稠的米汤,越煮越黏稠,变成了黏黏的乳白色。锅四周的羹水在火力的作用下,一阵阵地往锅中间翻滚、汇集,就像一场有准备的伏击战,听到了号声响起的战士一跃而起奋不顾身地往敌人的龟缩的中心一波波地冲去。一波波的冲击翻涌,抵达锅中央又一层层的消失。如此周而复始一段时间,锅内粥的\'模样就形成了,浓烈的醇香扑鼻而来,直抵心底,诱逗着味蕾。盖上锅盖,一锅粥就这样煮好了。

盛上一碗白莹莹的粥,一股自然纯朴的味道就四散开来。吮吸上几口,浑身就暖融融的,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就着桌子上事先准备好的霉豆腐、豆瓣酱喝粥,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是浓浓的田园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用铁锅久久熬出的粥,温热经久不散,醇香浓厚绵长,稠而不浓,香而不腻,爽而不寡,吃下浑身通畅、温暖。它不似街上早餐店的稀饭,汤水照人,味道寡淡,缺少粥香;也不似高压锅等炊具短时间压成的稀饭,醇香不浓,烂而不化,食之乏味。只有铁锅久熬的粥,仿佛压缩了浓浓的岁月,透着田野的味道,溢着乡野的气息,吃着,吃着,一股乡愁就在心中扩散开来。

记得小时候,粮食不足,粥吃得多。印象最深的是十岁左右的一年,农业歉收,饥饿蔓延,家家都吃不饱肚子,屈指可数的一点大米,只有一天吃两顿稀饭才能免强度荒。煮粥时米少,还要掺些杂粮,不然粥就稀得就像清汤寡水,难以填饱肚子。那时农村柴火多,稀饭在大火的久熬下同样也会渐渐地浓稠,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对农村孩子也是极有诱惑力的食物,是难得的美食。下粥的小菜同样少而简单。大多是母亲腌制的霉豆腐和黄豆酱,间或也会从商店买点切成丝状的白萝卜和红萝卜腌制的什锦菜,味道特别的好。偶尔有点这样的菜下饭就感到日子格外甜蜜、幸福,饭自然要多吃些,一碗稀饭不一会儿就呼哧呼哧地下肚了,额头上吃得汗津津的,身上吃得暖洋洋的,一节节艰难的岁月就这样被我们品咂得甜蜜漾溢。

后来生活富足了,粥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餐桌。不过讲究养生的人们仍喜食粥。他们从选煮粥的大米,到熬粥,再到准备下饭的小菜,整个过程都很讲究。熬粥的大米,一般选晚粳米,这米呈圆型或椭圆型,丰富饱满,颜色浅白,质地硬韧,熬出的粥黏性强,柔软可口,多维生素与蛋白质,且低糖,营养丰富,是一种滋补的粥品。细心好的人,在熬粥的过程中,往粥里放上一二个鸡蛋,粥熟,蛋也熟了。剥去蛋壳,白莹莹的鸡蛋就像一朵玉兰花,好看且香,就着粥细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的等那粥煮到黏稠滚热时,盛上一碗,放上几调羹蜂蜜,再放入一些白砂糖,搅动一番,一碗美味就诞生了。托在手心,沿碗口吮喝几口,浑身就通畅舒爽。面对一碗粥就像面对快乐而惬意的人生。

喜食粥养生的人,对下粥的小菜也颇讲究,不再是过去的乳豆腐,酱菜之类的,而是名目较多各种特色小菜。一般有豆豉、花生米、酸豆角、咸鸭蛋、 豆腐等;有时还加上点炒菜,如炒酱干、炒鱼干、炒炸菜,爆辣椒等。总之,他们想法子把甜蜜的生活浓缩到饮食中,浓缩到一碗粥里,在浓稠香甜的粥中品咂出人生的畅快和健康。

我不是美食者,也不会养生,但对粥由于历史的原因,却是从内心喜欢。只是现在食之甚少。每当我在故园能端上一碗家乡水田中生产的大米熬制的热气腾腾的粥,就仿佛看到了熟悉的田畴中翻滚的稻浪,仿佛听到了劳动的农人发出的号子声,仿佛闻到了满山遍野的植物的芬芳,还有雨后飘散于乡野的清香气息,这一些都是一碗粥的精魄,永生难忘。

闲来喝一碗粥,能品出人间的清欢和恬淡。其实,饮食中不一定要充斥山珍海味,简单、清淡如喝粥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有时把生活简单降低到一碗粥的饮食中,在淡品人生中俭以养德的精神就体现出来,或许那些隐藏着的奢望、贪婪的念头在清心寡欲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就从头脑中挥发而去。

玫瑰粥作文【五】

换上了一身印有“志愿奉粥\"四个黄色大字的马甲配上深蓝色的裤子,戴着印有笑脸的橙色帽子,比刚到广场时暖和了许多。望着一个、两个、三个……跟我们身穿同样的志愿服,却彼此不认识的陌生人,但正是身穿着同样的.志愿服,心上想着同样的事,每个人相视而笑,一个眼神,一种默契,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奉粥活动开始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有年长的老人,有身穿环卫服的工人,有外来务工人员,有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井然有序的排好队。志愿者双手捧粥,用真诚的微笑和一个鞠躬,附加上一句:“送您一碗爱心粥,祝您一天好心情!”受赠者也会回应一句:\"谢谢!\"或双手合十表示感恩。暖暖的粥,暖暖的爱,似这个寒冬的火炉,热气腾腾。

胆小的我,一开始只当妈妈幕后的小助手一一帮忙把粥递给妈妈,再由妈妈送到路人手中。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提起勇气走到一位阿姨面前,把粥递给她。虽然我也像其他志愿者一样对阿姨说了一声:“送您一碗爱心粥,祝您一天好心情!”但是我的声音很小,像蚊子嗡嗡地叫一样。没想到,阿姨弯下腰亲切地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你可真棒!”听了阿姨的赞美,我的心里乐开了花。这不正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吗?”

一碗,两碗,三碗……一碗又一碗的粥被我送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奉粥活动结束了,粥送完了,我和妈妈也带着温暖和快乐回家了。

奉粥,它给人带去暖心,为自己留下喜悦与欢乐。这个冬天不太冷,奉粥行动暖人心。

玫瑰粥作文【六】

坐于庭前,捧一碗忆苦,满嘴留香。

忆苦,忆苦,何为忆苦?自是一碗粥。

厨房炊烟袅袅,不错,是外婆在煮忆苦粥。可忆苦粥跟清粥又是不一样的,外婆煮粥有花样。一碗白米,一碗糯米,水是要多放的,为了把粥煮稠了,最后加上一大把葡萄干,那才真是香。

米粥的.清香丝丝飘出,我跳了起来。终于,外婆端着一碗热气升腾的忆苦粥出来。粘稠的汤汁盖住了下面的白花花的米,还有一粒粒吸足了水的葡萄干。

外婆眯起了眼:“我们小时候啊,都爱吃葡萄干,天天盼着吃葡萄干。”

可不是,忆苦忆苦,既可以吃得“苦”,也可以是品尝苦日子里的美好、香甜。

香味飘过树枝,那慵懒的肥猫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了个懒腰,跃下树枝,慢慢踱到我身边,亲昵地蹭着我的脚,“喵,喵”地叫着,示意我给它匀下一些口粮。

忆苦渐渐凉了下来,轻咂一口,粘稠的汤汁滑入口中,挑动着味蕾,这水似乎是熟悉米的本质,浸透了米粒仍然如此甜,似乎在漫长的小火炖煮的时候,把淀粉应有的本质都挖掘出来了。用筷子轻轻夹起一个饱满的葡萄“干”,饮足水分的它,腆着大肚皮,在白米粥招摇,那一层薄膜似乎一碰就破。一口咬下去,汁水一下子涌出,甜中带酸,汁水从齿间流过,染下香甜。再尝那米,糯米和白米夹杂着,却阻碍不了糯米黏香的口感,不舍得咽下,在嘴里慢慢咀嚼回味,越嚼越甜。

“我去田里给你外公送碗稠的,要不中午之前会饿的。”外婆匆匆走进厨房。我有些惊诧,我为什么就没想到外公。是啊,如今人们心里念着的往往只有自己么,有谁肯为别人想?不如就趁当下去多关心那些关心你的人。

“要是当初那老头子能天天吃这么一碗粥,现在看上去肯定比较年轻。”外婆的声音渐渐远了,肥猫也随着那香气远去了。

好一碗忆苦,过去的时光,若有这么一碗忆苦,该有多香,多甜。如今条件好了,又有多少人把粥当做一碗香甜?我说,煮一碗忆苦粥,细品它的香甜,不必像我撒葡萄干,肯定也是香甜的。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学校就有忆苦节,人人吃忆苦饭两个黑馍,我们不也可以这么做么?再者,吃太油太腻可能造成肥胖,对健康更是不利。一碗忆苦,多少对往日的怀念!一碗忆苦,多少对健康的向往!

一碗忆苦,不单是满嘴留香,还有怀旧,更有对健康的向往。

好一碗忆苦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