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春节到了初二初三的作文(初一初二初三春节作文一年级)

春节到了初二初三的作文(初一初二初三春节作文一年级)

更新时间:2023-04-01 01:44:52
春节到了初二初三的作文(初一初二初三春节作文一年级)

春节到了初二初三的作文【一】

古有冯延巳醉那“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的桃源;有李太白斗酒十千醉那名留青史、流芳百世;有唐玄宗醉那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倾国倾城……今天有我醉这熙熙攘攘、灯如白昼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举国上下的人们一同欢庆,热热闹闹地准备迎接新年新气象的到来。在北方人家的大院里,有几位面带微笑,和善可亲的妇女带领一帮年轻孩子,手法娴熟地揉面、压薄,用手心的温度包覆出一个个圆滚滚、皮薄馅大的饺子,腊肉、灌肠、烟熏火腿的芬芳飘遍大江南北,给这春节的到来添上了红红火火的一笔。南方的屋檐下,还被滚滚热浪包裹着的熟糯米利索地滚进了木盆里,敞开了怀抱迎接着来自人们爱的拷打。木锤一下一下,不偏不倚地砸在糯米上,有人蹲在木盆边,配合着抡锤的男人用手翻动糯米团,使力量完美地揉进年糕的每一个部分。伴随着汗水一滴滴地滚落,糯米团被砸成了光滑柔软的模样,代表着年年高的年糕便大功告成!不论南北,当那热腾腾的传统美食被摆上桌时,便是人们一年中最最舒服、高兴的时刻。在外学习的学生找到了归宿,远离家乡工作的游子得到了温存。随着盘子与木桌清脆悦耳的碰撞声响起,人们愉快的欢呼便一同炸开。空中氤氲的白雾流窜在人们火热的呼吸间,在所有人心中描摹出一个最完美的年。

喷香的年夜饭,使我神醉。

暮色四合,倦鸟归巢,珠帘落幕悄然降下,璀璨绚烂的花火一个个拖着长尾隐入夜色,又轰然炸开来。在夜空中攀升起一树莹花,转瞬间又快速旋转、下落。一朵接一朵,灿烂夺目。前一秒还团团坐在饭桌前的人们纷纷箭步奔出去,其中孩子们尤其兴奋。他们兴冲冲地拉着大人的衣角,胖胖的小手高高地指向天空。烟花的五彩缤纷轻悄悄地给观赏的人们的脸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彩边。远方时不时传来孩子们嬉闹的笑声,真是热闹非凡,

那一树于夜幕中绽开的花,使我心醉。

“来来来,孩子们!过来过来,大姑妈给你们个好东西!”一脸喜气洋洋的大姑妈对不远处看烟花的孩子闻言,立刻就蜂拥而至。作为孩子的直觉告诉他们,这将是一份过年必备的,专属于他们的大礼。果不其然,大姑妈神秘兮兮地从身后掏出一叠红包,亮鲜鲜、红艳艳地,当真是红红火火。红包封上印的是“年年有余”,抱着鱼的胖娃娃笑嘻嘻地看着兴冲冲的孩子们,眼睛仿佛亮了亮。“谢谢大姑妈!!”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声音总是脆生生的,透着浓浓的稚嫩,也不失为专属春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过年那红火火的红包,使我沉醉……

是了,过年了。我望着电脑屏幕上“醉春节”三个大字,心满意足地敲下最后几个字——春节,你当真叫人醉!

春节到了初二初三的作文【二】

我已经好长时间没去看望奶奶了。春节前夕,我去了奶奶家。

一到门口,我就看到奶奶在等着我。“奶奶,您怎么知道我来了?”“奶奶在窗口看到你啦。”奶奶笑嘻嘻地说着,把我甩下的运动鞋仔细放好,麻利地把棉拖鞋套在我的脚下,然后接过书包,轻轻地放在沙发上。

我急急忙忙穿好拖鞋,飞奔去客厅看《极限挑战》。奶奶帮我削苹果,热椰奶,放在我的面前,看着我把椰奶喝完了,叉了一块苹果送进我的嘴里,才放心地走进房间。

过了一会儿,奶奶慢慢地走到我的身旁,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红包,笑呵呵地递给我:“浩浩,新年快乐,这是奶奶给你的压岁钱。”“哦,谢谢奶奶,”我伸手接过红包,奶奶每年都会给我红包。我已经想好了,今年用压岁钱买个乐高玩具。

咦?红包很沉!我打开红包,数了数:1、2、3……啊!竟然有一万元!我张大了嘴巴。妈妈告诉我,奶奶生病了,每天都要吃药,而且都是自费的,要花很多钱呢。奶奶退休工资不多,她自己省吃俭用。现在给我那么多钱,怎么办?红包怎么办?要不,我把红包还给奶奶吧。可是我的乐高呢?这可是我思念已久的呀,我的心里斗争着。算了,把红包还给奶奶吧,买乐高的事再和妈妈商量商量。

我把电视关了,走进房间。奶奶正在叠衣服,“奶奶,红包里的钱太多了,我不能收,”我把红包双手递给奶奶,奶奶一怔,皱了皱眉,把我的手一推,“奶奶有钱,你拿着。”我涨红了脸,声音提高了许多:“奶奶,您现在需要用钱,这些钱您自己留着。”奶奶冰冰凉凉的手紧紧握着我,急切地说:“浩浩,奶奶有钱。这些钱是我给你准备的,你买些喜欢的书,买些喜欢的玩具。”我的心一阵难过:“奶奶,妈妈会给我买的,您放心吧。”我又把红包推给奶奶,奶奶拿起红包,紧紧塞在我的口袋里,手用力压着,怕我又拿出来。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浩浩,你补课要花很多钱,这些钱你放好。要不,奶奶真生气了。”看着奶奶削瘦的脸,单薄的身子,我的眼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我忍着没让它掉下来。

看我不再推辞了,奶奶露出笑容,心里很轻松似的。她嘱咐我,现在长身体要多营养,要多吃饭;她又嘱咐我,学习不要太辛苦,要多听爸爸妈妈的话。最后,她又再三嘱咐我,以后多来看望奶奶,奶奶老了,非常想念你。说完,她又蹒跚地去厨房烧菜了……我的心揪了一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春节过去了,学业繁忙,我有很长时间没去看望奶奶了。总记得她为我拿拖鞋、为我削苹果、为我盛满饭。每每想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感受到,奶奶那冰凉而又瘦弱的手,紧紧地握着我。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她相见!

春节到了初二初三的作文【三】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其中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也就是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立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才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老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末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很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侍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阿衡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他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是派人刺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节到了初二初三的作文【四】

我爱读书,春节里的一天,妈妈带我去了重庆书城。

那天天气晴朗,妈妈和我乘公交车到了重庆解放碑,刚一下车,我就看见不远处一幢高楼边的“重庆书城”四个大字,在半空中竖着。走进书城临街的大厅,里面的人非常多,比较拥挤,分区的书架上整齐地竖放着一排排看也看不完的书,但空间非常高,亮堂堂的,给人一种豪华、气派、宏大的感觉。我们看了书城的楼层示意图,知道第六楼是卖儿童玩具和儿童书籍的,就坐电梯上了六楼。六楼真宽敞,我找到儿童书籍阅览区,急忙取下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本书看完后,我忽然看见了一套崭新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我好奇地盯着书架,噢,还挺不错的,有《身边的数理化》、《文化艺术》、《太空气象》、《军事体育》、《动物植物》、《科学技术》、《话说地球》、《话说历史》、《世界风貌》、《日常生活》十本书,我选择《太空气象》仔细看起来,书里的内容真有趣,我沉醉在知识的海洋里,完全不觉得腰酸背痛腿软脚发麻。

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妈妈在我的身后说:“航航,该走了。”我央求妈妈说:“妈妈,你把这十本书都买下吧!”“我看看,如果没有买过就买。”妈妈把这套书的名字看了一遍后,说:“好吧,我们去交钱。”我高兴得跳着大叫:“耶——”

重庆书城里的书真多呀,有机会我还要去。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看着书,我一点也不觉得饿。春节里看书真有意义,但愿我们都去读书吧!

春节到了初二初三的作文【五】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迎来了过年,我又可以回日思夜想的老家住上几天了。我的老家在浙江省永康市方岩镇,这一带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这里的春节的习俗也是十分独特。这大概也是我喜欢回老家过年的主要原因吧。

最受人瞩目的是大年初一至十五的地方戏婺剧。春节的时候,我总是跟着大人们一起去看戏。还没到目的地,远远地听到里面传出一阵阵唱戏声,我一下子变得更加兴奋。近了,近了,只见帐篷外面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把戏台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好不容易从后台挤了进去舞场有半个足球场这么大,最前面搭了一个四四方方古色古香的舞台。舞台上用围布分开两块,后面一块有七八个拉二胡或敲鼓伴奏的人。舞台旁边放着两个壹米出头的音箱,舞台上布置的场景随着剧情不停的改变。灯光来回闪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穿着绚丽的古装,甩动着长长的水袖,在舞台上声情并茂的表演着。下面的观众有的嘴巴张的大大的,眼睛一眨不眨,有的跟着舞台上的艺术家一起互动,不时的发出一阵阵叫好声。每每此刻,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在这里,大饱眼福还不够,还可以大饱口福。看戏的时候,自然是少不了美食啦!我选择了永康第一美食永康肉麦饼,肉麦饼是用当地优质小麦粉做成。外观圆圆的,色泽有点焦黄,里面可以放咸菜肉、梅干菜肉、土豆丝、豆腐丁等,反正你想要放什么都可以。刚出炉的肉麦饼远远地就闻到一股香味,有一种让人很想吃的冲动。这个饼吃的时候有些讲究:先要用筷子在饼上轻轻的戳一个洞,让里面的热气先冒出来,这时候抽鼻子一闻,那醉人的香气令人食欲大开,就像开胃菜一样吊足你的胃口,从这点香气也足以窥视出肉麦饼的美味;等气冒完后,再小小的咬上一口,一股咸鲜的味道充斥着我的味蕾,从舌尖入侵到我的全身,彻底把我给征服了。吃到最后,还有少许汤汁会渗透面皮,得提前把汤汁吸走,要不然流到手上身上都是。这种汤汁可遇而不可求,流掉了很可惜。吃了肉麦饼我们还品尝了其他的美食:米糖,姜糖等。这些美味也大大地满足了我这个吃货的胃口。

晚上,我还有幸欣赏到了这里春节期间特有的板凳龙表演。板凳龙由一个大龙头和365条长板凳组成,这条板凳的头连着那条板凳的尾,红灯笼固定在板凳的身上,300多人依次抬着龙头和板凳上下飞舞,甚至还能把板凳舞动成太极图案,非常有气势。我又像白天一样,兴奋不已。

祭祖先,登高,游园老家的春节活动数不胜数,个个精彩,既能让人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又可体验传统文化习俗,可谓百来不厌。

春节到了初二初三的作文【六】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具有魅力、更神圣、更盛大,它沉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像一粒种子,埋藏在人们的心里,牢牢的扎根,长成了参天大树。春节,像一条长长的红飘带,牵动了一家又一家人的心,春节的红火与热闹是我最向往的。

除夕晚上,家里人都挤在一起,看中央一台如约而至的春晚,这好像都成了一种习惯,不看,心里便觉得好像失去了什么。大多数人家都喜欢守岁,春晚里的主持人常说:“马上就要到新年了,新年的钟声也马上就要敲响了”是啊!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当分针与时针重合之时,鞭炮声响起,仿佛是在为新来的一年而鼓掌,向逝去的一年而挥手告别。早上醒来,许多红包带着浓郁的祝福跳进了我的口袋,她们在我裤袋里挤眉弄眼,暗送秋波,让我快点把她们送走,把满满的期望带回来。

回想起去姥姥家过新年,更能体会到春节的魅力!姥姥家是乡村四合院与那些高楼大厦截然不同。每到春节,两位穿着红衣服,带着祝福的“福童”就“站”在门前,在保护着院子主人,也为来来往往的客人投去深情而又有祝福的一瞥。门外经历了整个冬天的古树又点缀了一些绿芽,让人心中有些慰藉。一路上走来,可以看见烟花燃尽后的碎纸屑,为新年的珠钗上又点缀一了笔。村里的戏台早已准备好,老人们都拎着小凳子早早坐在台前,欣赏着古朴的传统文化“戏剧”,她们甩着水袖,眼中流光溢彩,娇羞妩媚,舞段婀娜,唱着一嗓子的京腔,韵味十足好像碧云霞亲自来到现场,老人们懂戏剧的还要再评头论足一番,点评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不光有唱戏的还有“走旱船”的,他们敲锣打鼓、伴着鼓点舞动,好像有真船在水中“行走”,浩浩荡荡,大家站在旁边拍手起哄,笑声中充满了喜庆和热闹,我踮着脚,从人群中挤过去,脖子伸的有三尺高看着中间五彩斑斓的“船队”感觉好像有一艘艘“小船”从人海中“游过”,不禁想冲进去,坐上这“人船”试试!

街上还有许多杂货摊,玲琅满目。有我喜欢吃的小糖豆,很小,和花生差不多,表面上有一些突出的小刺,坑坑洼洼的像一盆“花生仙人掌”,但口感很好,甜甜的有很多不同的味道。其中,荔枝味的当属“天下第一绝”。还有不同的小挂饰,虽然在那些小杂货摊上,却比城市里的还要精美几分。

春节是最能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节日,它虽没有西方“情人节”的浪漫、“圣诞节”的狂欢,但春节的“年”味却依旧托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王安石、老舍等多少文豪墨客都对它“三笑留情”。我们除了感受春节的快乐、感受地方的浓郁特色,更应该了解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它、弘扬它,展现出与别国不一样的风采,让我们的传统代代相传,行动吧!我的同学们!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