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我家有年味100字小作文(作文我家小院100个字)

我家有年味100字小作文(作文我家小院100个字)

更新时间:2023-11-06 14:44:08
我家有年味100字小作文(作文我家小院100个字)

我家有年味100字小作文【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一声声整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我们再一次迎来了令我们期待的春节。这一回,我就来讲一讲我们浙江的风俗吧。

NO。1吃

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中,各式各样的美食就可以让我们几个吃货“飞流直下三千尺”了!不过,这些美食可是意义非凡的,你瞧这一条如黄金般闪着金光的仓鱼,就希望这我们年年有余;一只只圆溜溜,白白的汤圆,也希望我们一家团团圆圆;还有那一碗金黄的鸡汤,代表了长辈对晚辈“展翅高飞”的期望。

NO。2玩

在小孩眼中,最快乐的事莫非与在年夜饭后放烟花了!不过,在这背后,还带有一个传说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他无恶不作,人们对他束手无策,只能四处逃避,一直到他们的“救星”来了……

那一年,在年出现的前一天晚上,一位神仙对大家说:“这个怪兽年,虽说凶猛无比,可却有三的弱点:一,它怕亮,二,怕红,三,怕响。”于是人们开始分工,决定于“年”绝一战。

晚上,“年”来了,人们待它走进中心,刷在点亮灯火,把“年”困住,在跑出几个身着红衣的人,他们高声欢呼着,向“年”扔爆竹,到了今天,“年”没了,可这个故事和习俗却流传至今。

这,就是我家乡的年味。

我家有年味100字小作文【二】

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

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我家有年味100字小作文【三】

傍晚,晚风轻拂,大地一片安宁又清爽。突然,几朵烟花一起划破晴空,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他们争先恐后地出上天,只是为了给人们展示最美的瞬间。

声音消失了,我慌忙推开窗,烟花都不见了踪迹。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只有飘荡在空中的白色烟雾。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弥漫着年的味道……我家,连烟花都不放,能有什么年味儿呢?

“下来吃饭了!”一声呼喊打断了思绪,我不满地撇撇嘴,蜗牛般的“爬”下楼。“快点!”爸爸的声音再一次刺激着耳朵,我却像没听到一样,还是慢腾腾的坐下。接过筷子,一声不吭的低下头,赌气般地扒着饭。

耳边响起嘈杂的声音,我也不去理会,做好认真吃饭的样子,好让人发现我的不快。因为平时我是说的最多的那个,今天的菜似乎比平时多了些,摆满了一大桌子。想想也是,过年了嘛,可吃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往年放烟花来得高兴些!

过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发现我的小情绪,我轻轻跺了跺脚,可还是没人在意。

“他们到底在聊些什么呢!”我悄悄抬抬眼睛,慢慢伸直了腰,虽然不知道在聊什么,但每个人都是满脸笑意。“来!祝我们一家团圆,新年快乐!”妈妈把杯子伸向中间,杯与杯之中碰撞出了清脆的响音。“又不是一年聚一次,说的这么隆重。”我别扭地想。

“来来,宝贝也来!”我有些不乐意地拿起杯子,正好撞上一张张笑脸。清脆的响音再次响起,只是这次响在了我的心里。像是心中某个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感觉…不一样了。桌上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不,还有别的。是什么呢?我说不出来。

“宝贝新年快乐!”妈妈对我说。我看看爸爸与奶奶大家的笑容都是一样的啊!平淡的……又很温暖。我找到答案了,只要一家人幸福的地过个年,放不放烟花有什么重要的呢?“嗯!新年快乐!”我也笑了。

原来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我家独特的年味啊。

我家有年味100字小作文【四】

今天早晨,我眼巴巴地盯着儿子吃早饭,从6:20坐在餐桌前,到6:45不得不离开餐桌(因为6:50打预备铃,再不走就迟到了),25分钟共吃了六个水饺,其间,看着儿子嘴里塞得满满的,也是不停在咀嚼,怎么就咽那么慢呢?

最喜人的是每次吃面条的时候,儿子用的碗仿佛一个聚宝盆,越吃越多,本来盛了半碗面条,过了几分钟,就变成满满一碗了。

儿子上幼儿园时是在学校吃午饭的,记得有一天中午,我悄悄地跑去学校看孩子,当时我进去的时候是一点左右,正是午休时间,我看见宿舍里小床一个挨一个的,宝贝们都正睡得香,唯独我儿子的床空着,我问值班的老师,“我家孩子呢?”,老师很无奈地说:“应该还在吃饭吧”,我跑去餐厅,从门口往里瞧,可不嘛,偌大的餐厅里,只有我那个瘦瘦的、大脑袋的儿子在默默地吃饭,看得我又心疼又着急。

后来上小学了,就因为儿子吃饭太慢,没舍得送小饭桌,我每天中午从十几里之外的`单位赶回来接儿子回家一起吃饭,通常情况下,我吃完后睡醒一觉,还能听到儿子“呼哧呼哧”喝汤的声音。

不光吃饭细嚼慢咽的,熊孩子走路也是慢条斯理的。

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晨因为路上堵,快迟到了,我把车停到公园门口,然后一手提着书包,一手拉着儿子的手,急急忙忙往学校奔跑,才跑了几步,他就挣开我的手,不肯快走,我心里着急呀,自顾自地背着书包往学校跑,到了校门口回头看,这小家伙还远远在后面,双手抄兜里,仍然跟平时一样,不慌不忙地往前迈步,我大喊:“你快点呀!”,人家根本不理我,走近了,未等我发飙,他先振振有词地发话了:“你再跑呀,有本事你跑到教室去,你跑那么快有用吗?是我上学又不是你上学。”一番话呛得我哭笑不得。

吃饭慢、走路慢也就罢了,写作业慢更愁人。如今初中了,正常速度一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他得忙乎两个小时才能结束,天天睡眠不足。以后年级越高,作业越多,可怎么办呢?总不能通宵达旦地写作业吧?真替他着急。

我家有年味100字小作文【五】

老家在朴朴实实的乡下,是那种平淡得如同白水一样的农村。在淡雅幽静的夜晚,或是寂寞无聊的白天,倚着床头无法入睡的时候,总会想起老家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那种难以名状的幸福,便如同咽下一口口绵软悠长的老酒后,又缠缠绵绵地从腹中升起,将一股股清香皴擦在喉咙里,继而弥漫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老家的年味,那才是真真正正属于老百姓自己的味道。忙碌了一年辛辛苦苦获得的收成,仿佛都要在这短短的几天内挥霍殆尽。没有什么能让老百姓过年更感觉快乐的了,不管是富得流油还是穷得叮当响,都要在这几天里尽情地释放。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年味,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从里到外都充满了真挚和透明。从家家户户忙碌而又幸福的眼神里,根本无法读出贫困和自卑,那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农村的年味从小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首先要蒸年糕和豆包,家家户户买米磨面,生产队的碾道,成了年前最热闹的场所,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忙,热闹的气氛足以冲破碾房的房顶。蒸年糕、豆包的热气,从各家各户的厨房里冲出来,飘满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金灿灿香喷喷的干粮蒸出后,主人都会请亲朋好友亲自品尝,就着二两烧酒和一大盆猪菜,呼天喝地地大吃一顿。那种浓浓的乡情啊,不知有多少次在梦里笑醒。

年前购买年货是免不了的,吃的和穿的当然要放在主要地位。尤其是一定要给孩子们做一身新衣裳,漂漂亮亮地打扮起来。男孩子们无所谓,女孩子们是穿得越鲜艳越好。过年的大件孩子们买不了,都是家里的大人们去忙活。年前的 集市,也是空前的火爆,人山人海,用摩肩接踵这个词形容绝不过分。买不买东西不重要,最主要的是凑个热闹,感受感受过年的气氛。那种在人群中穿来穿去的感觉的确是爽极了。碰到人多的地方,挤在人群里,被挤过来挤过去,有种飘飘荡荡驾云的味道。整个集市就是一个人间万象图,干什么的都有,甚至是去即使的四面八方的道路上,也熙熙攘攘涌动着快乐的人流。

过年赶集可以说是我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时候,除了欣赏天南地北的风土人情之外,顺便购买些年货,完全可以在集市上逛一上午。由于我是家里的男孩子,鞭炮、红黄纸、年画挂钱等等之类的都由我负责购买。通常情况下,我都会买一挂两千响的大鞭和一圈二踢脚,另外,我还会单独再买上一挂一百响的小鞭,可以再和伙伴们玩游戏的时候一个个揪下来单独放。拿香点着,往人群里扔,看着人们惊慌地笑骂,得意之中有着自豪,另外还有些恶作剧的意思。有一些熄灭的小鞭,也不会浪费的。攒到一把后,可以从中间折断,露出中间的火药,聚成一圈,用香点着一个,所有的小鞭都会被引着,瞬间燃起一个火球,煞是壮观。那时的孩子,在贫困中挖掘着各种快乐,是现在泡在营养缸里的孩子所不能比拟和想象的。

最热闹的是大年三十,是充分体现年味民俗的时候。现代的社会不只是物质过于富裕还是精神过于贫穷的缘故,很多老祖宗留下的说道早已经弃之脑后,或者是干脆不明白或不知道了。不知这是不是民族的悲哀,看看其他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热情,不知我们这个自诩有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是否汗颜。没有什么比丢掉传统更可怕的了,过多的盲目崇外,只会更多的使我们的宝贵遗产流失。白天需要做的工作是劈木头,接上各处的灯线,准备好挂鞭炮的长杆子,铺地的谷草,晚上的年夜饺子,要给各种牌位上香,摆上供品,主要是三个牌位,观音、灶王爷、天地爷。我的任务则是各个地方的春联和挂钱,这一切一般都在上午完成。各家的对子、挂钱贴好后,满街飞红流翠,确实是壮观的一景。

到了晚上,年味才算真正露出了面目。父亲要在当院打下一个五谷囤,满院洒上一层谷草,还要在大门口、屋门口用红黄纸条裹住木棍当做拦门杠。小时候不明白也不理解,甚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现在想来,那些做法应该全是为了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是老祖宗几千年来传下来的祭祀习俗。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就是靠着这些才得以与自然、与社会抗衡。最隆重的时候应该是发旨的时候,一般都从十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零点。鞭炮声此起彼伏,远近相闻,一道道闪光划破夜空,发出声声沉闷难点钝响。这个时候是我最兴奋的时候,点鞭炮几乎成了我的专利。父亲把一堆堆木柴在火盆里点着,在天地爷排位下摆上供桌,烧完纸后,就可以点鞭炮了。其他人则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地包饺子,煮饺子。火光熊熊中,父亲从容地一只一只放着二踢脚,我也偶尔放几个,但是心里却一直充满着快乐和紧张。

鞭炮放完之后,还要进屋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磕头拜年,同时接受他们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拜完年后,就要吃年夜饭了。在北方,年夜饭通常都是饺子,其中要有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若是吃着了表示一年有福。记得不错的话,我应该是年年都会迟到包有硬币的饺子,都要受到长辈们的一致祝福。现在想想,应该是大人们早已知道那个饺子有硬币,故意把那碗饺子盛给我。现在,每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也会事先把包有硬币的饺子事先打上记号,然后盛给孩子,看着孩子惊喜的样子,心里也同样是甜蜜蜜的。吃完年夜饭后,大人们就可以睡觉了,孩子们打打扑克,或者串串门,大人们都不会和平时一样进行干涉。当院、外屋、厢房的灯也要一直点到天亮,疲倦的一宿才算过去。农村所谓的忙年,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吧。

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已经离我而去了,老家我也很少回去。对于家乡的许多风土人情,也只能在记忆里慢慢地搜寻。有很多风俗,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没有弱化,反而愈加清晰起来。可惜现在我已经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毕恭毕敬地遵循着祖先传下来的风俗,尽管那些风俗曾经被幼稚的我否定过,反抗过。现在想来,当时的我是犯了多么低级的错误啊。辜负了那些风俗里所蕴含的文化精华,需要我们甚至是我们以后多少代人重新解读,才会不断地捡起那弯消失的河岸上散落的点点珍珠。

我家有年味100字小作文【六】

一如既往的,今年春节同样是回了姥姥家。一路并不奔波,一趟飞机就到了沈阳,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我的出生地,也是我度过我绝大部分春节的地方—鞍山。

坐在车内看着车外的景色,恰好刚下完雪,雪中的鞍山显得比去年来时妩媚了许多,也熟悉了许多。

我生在鞍山,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不短的童年。记得以前每个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爆竹。我们这些小辈还可以美美地领到几个红包。上上下下热闹的好像着了火一样。大街上张灯结彩,超市里成堆的人在采购年货,路上相互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家家贴着和倒写的大红福字。街道上鞭炮声不断,有时这鞭炮甚至能一直响到凌晨三、四点钟。这几天中,整个城市都在散发着一种味道,对!浓浓的年味。浓重的年味使得归家过年的人们感到无比亲切,也盖过了人们一年来攒下的不愉快和怨气。说实话,我每年回老家过年,为的就是感受这熟悉的年味。

一进家门,我们一家就受到了二老的热烈欢迎。走进熟悉的大厅,屋里的家具,都擦得干干净净,和去年来时并无差别。在屋里愣神的功夫,二老就把年夜饭端上来了,他们估计又如往年一样,早早的就起来准备这一桌饭菜了吧。

席间,我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左想右想,鞭炮声怎么这么稀疏了?偶尔响起几声,也稀稀拉拉的,好像偶尔打几个闷雷,一点也没有了以前的滋味。

好奇之下我开口问姥爷这的缘由。姥爷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政府控制啦,鞭炮价格翻了好几番了,这小城市也没多少人家想在这上面花大价钱了。十年前不仅老百姓放炮,连政府也帮着放,每年在中心广场都要放掉成吨的烟花,连现在这些都取消了。”我默然。今年从头到尾,也没有几个的亲戚来拜年了。他们大部分都搬走去别的大城市了;也有一些,忘了来。印象与期望中的团员之喜,也成了泡影。

正月初一,我和姐姐到街上玩。本以为一出家门的热闹景象并没有出现。大街上甚是冷清;原来几乎是满街红遍,到处都是红灯笼红毯子。可是现在街上除了白色的雪,灰色的楼外,也不剩什么了。姐姐或许已经习惯了,仍旧玩得很开心。但是我一年一年地看着这座城市,我的故乡的变化,心里绞痛。闷闷不乐地,看了一场电影就要回家了。

年味呢?年味呢?莫非是城市过于现代化了,金属的味道改过了年味?年味淡了,淡了。看着姥爷坐在躺椅上落寞的身影,我心中一痛。老人家一辈子走来,对于逐渐消失的年味的感受才是最深的吧。他眼瞅着每年春节过得越来越平淡,心中又该做何感想呢?看来来年春节,我不会再为记忆中的年味而回老家过年了。我回来的唯一理由,就是看看我年迈的姥姥姥爷,出国后就不知何时才能与他们相见了。

我思念原来的春节,原来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