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写一篇关于妙笔生花的作文(妙笔生花的作文不少于400字)

写一篇关于妙笔生花的作文(妙笔生花的作文不少于400字)

更新时间:2024-03-15 14:32:07
写一篇关于妙笔生花的作文(妙笔生花的作文不少于400字)

写一篇关于妙笔生花的作文【一】

我们学习了课本第六单元,认识了邮票。知道了邮票是供寄邮件时贴用的邮资凭证。由于以前通信不发达,人们只有靠写信来传递信息,信封上就要贴邮票。现在有了电话、网络,渐渐的邮票被人们忘记了,但是有的邮票包含的意义重大,一直以来就是收藏中的精品。

我们的课文中,有一张开国大典的邮票。这是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时,邮政部门根据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而设计的。这枚邮票以深红色雕刻版印刷,将这幅油画名作再现方寸之间。这幅画面上有十位,主图为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了。画面上手握讲稿,其他站在他的身后。天安门城楼上金碧辉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广场上各族人民都在高呼,庆祝新中国的成了。

看着这张邮票,使我回想起中华民族经历的沧桑岁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列强,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看着它,使我想起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写一篇关于妙笔生花的作文【二】

我有一枚邮票,是爸爸送给我的。这枚邮票上有四个字,是“土地改革”。上面有一位解放军叔叔开着拖拉机,三个农民在锄地,一个农民牵着牛在犁地,还有三个农民站在地里望着远处。

在这幅图中,有一个农民伯伯指着远处的地,好像在对那两个农民说:“你们看,那是我们家的地!”。还有一位爷爷和奶奶也好像望着自家的地,回想起原来自己家里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还有三个叔叔用力的在干活,尽管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流,可是他们还是用力的抬起锄头,一直埋头苦干,因为他们心里想:今年丰收了之后,家里就有吃的了,这些都得感谢党的政策。

在我从邮票中学到许多知识的同时,也从中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在邮票这方寸世界中,你会学到许多东西,同时它也会给你带来许多欢乐!

写一篇关于妙笔生花的作文【三】

我爱收集邮票,至今,我已收集了十几多套。这些邮票分门别类地珍藏在我的书本里。

那么我是怎样爱上集邮的呢?事情还与爸爸有关。那天晚上,爸爸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皮包。平日里爸爸一般不允许我动他的东西,生怕我损坏或是弄丢了。可是今天实在是忍不住好奇心作怪,于是趁爸爸不注意,悄悄潜入他的房间。打开皮包,顿时惊讶得张嘴成"O"型!里面平整地折叠着一大堆邮票,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一张关于杨利伟叔叔与神州五号的邮票,端详着它,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原来邮票中也有的是知识!于是我暗下决心:我要集邮!

自从我爱上集邮之后,我多次向爸爸妈妈要求他们多注意留心,没多久邮票就布满了房间。

那天放学回家,奶奶神秘地告诉我,弟弟家有不少邮票,我真是欣喜若狂,可是因为不是双休日,我只能压抑心头的激动。

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弟弟连夜赶来,把一大堆暂新的邮票送给我。可惜醒来才是一场美梦。

好不容易盼到了星期天,谁知赶到弟弟家等来的却是:邮票被弟弟不小心弄丢了!

可想而知我当时是多么沮丧。

圣诞节来了,弟弟给我带来了一只鞋盒子,不知里面藏的是什么。当我漫不经心地拆开时才发现那竟然就是我梦以求的邮票!原来弟弟是想给我一个惊喜!

了解我的亲戚朋友都会想方设法为我收集并送我邮票,因为他们知道那才是我最心爱的。

写一篇关于妙笔生花的作文【四】

我尤其喜欢这部电影的光影,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红色和绿色,仅有少量的黄色光作为过渡,通常是阳光和灯光;但多数情况下都是用红色或绿色,用来表现环境,或是突出主题人物。这部电影的色调严格约束在绿色和红色之间,可以看出导演对色彩的运用很讲究,很用心。观众其实可以专门从色彩运用上分析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

炙热的红色,冷冽的绿色,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是如此冲突,仿佛随时就要爆发,给人的观感很强烈。但这部文艺片的调性很闷,既冷漠,又孤寂,强烈的冲突压抑在影像中,所以观众看起来会比较难受。这也是多数文艺片的特点——一股情绪憋着。有的影片会在最后爆发,但有的影片那股情绪会一直压抑到结束,故意让你难受,但同时也触动你去主动思考。这部电影就是这样,压抑而孤寂,从开始,一直到结尾。

粗略地说,这可以算是两个故事,但又彼此交叉。两个女主长得一模一样,但又不是同一个人,一个是在法国,一个在波兰。第一段故事里:法国女孩邂逅了一个男人,之后便抛弃了他,去了波兰,她去见波兰的好朋友的时候,因为出色的歌唱天赋进入了歌剧乐团,担任女歌手,但是她有心脏病,后来猝在歌剧会现场。第二段故事里:波兰女孩是一个音乐老师,他喜欢上了一个剧作家,突然某一天开始她收到陌生人的电话、礼物,最后才知道是剧作家,是关于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结尾部分,女主发现的照片里的法国女孩和自己一模一样,呼应了前面的伏笔,表示两个女孩在现实时空有交叉。剧作家拿出自己木偶玩具,点题——双面。

这里说一下第二段故事结尾情节部分的缘由。

女主接收到一连串的礼物——陌生人的电话、镜光挑逗、鞋带、空盒子和录音带——最后收到剧作家的一封信,女主赴约了剧作家的约会。女主以为剧作家之所以做那些事,是因为他喜欢自己。其实不然,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剧作家否认了,但是在女主的追问下说为什么那样做的时候,剧作家却说不知道。女主愤而跑出咖啡店。意料之外的是,剧作家焦急地追了出去,搜寻女主的身影,但最后他们是一起躺在了女主的房间。后来,剧作家对女主说“我爱你”,女主也呼应说“我爱你”。这实在是有些奇怪。这是为什么?

这是典型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种心理学效应。简单说,人会不自觉地被自己期待的人所影响。

相传,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个叫做皮格马利翁的雕塑家,反感女性,发誓终生不娶。后来他用象牙雕了一位美丽的少女,这位少女太美了,以致于雕塑家爱上了她,却因为雕塑不是人而感到伤心。最后他向神祈愿,感动了神,神把那位雕塑少女变成了人,最后他们结为夫妻。

很早以前,英国的剧作家萧伯纳也写过一个类似的故事,剧名就叫做《卖花女》,也有翻译译成《皮格马利翁》。故事讲述一位语言学家希金斯,把一位底层的、说着底层土语的买花女训练成了一个名流,言谈举止都和贵族小姐绝无分别。最后,这个厌恶卖花女的希金斯却爱上她。

回到电影的那个情节。剧作家写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个男人给一个女孩送礼物,一开始匿名给女孩打电话,后面送鞋带和空盒子,这些故事情节已经成书了,所以后来女主看完剧作家的书之后,能够猜到邮递员送来的东西是空盒子。当时邮递员感到很意外,而女主也感到很惊喜,这是因为她事先看过剧作家写的书。其实,剧作家在现实对女主做的那些事,恰恰是按照自己构思的那个故事来的。所以当女孩以为剧作家喜欢自己才做那些事的时候——包括约自己见面——剧作家却说自己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什么,他没有说自己是因为爱她才那样做,还说在印证一个心理学原理剧作家说她呼应了自己的行为,确证了他的理念……这让女主和观众都大为吃惊。这是为什么呢?后来女主生气跑走,剧作家追了出去,在房间里剧作家又说爱她。为何剧作家一开始没说爱她,后来却改口说爱她?这又是为什么?

需要解释的是,女主答应和剧作家见面的那一刻,她已经变成了剧作家的理想型,她从他的文学作品里面走了出来,触发了剧作家真实的情感,让本没有情感的剧作家爱上了自己的文学形象——他爱上了现实中的女主。所以剧作家是真的爱上了她,只是女主跑了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情感。

然后就是剧作家的玩偶。到故事结尾的`时候,剧作家向女主展示两个玩偶。到这里,导演终于要说“双面”的主题了。有的人认为,每个人都闪过一丝念想:“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另外的自己?”也许是因为人生而孤独,我们在寻找陪伴,心灵相通的陪伴。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我不这么认为。电影里面的两个玩偶,呼应了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主角——虽然一个在波兰,一个法国;一个头发长些,一个头发短些——但当女主角看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玩偶的时候她很惊讶,她以为那个玩偶是唯一的。多出来的那个玩偶打破了她的一厢情愿,于是,之前的那个玩偶变得不重要了,因为后来有许许多多的玩偶可以替代它。我想这里是不是和之前女主哭泣的缘故一样,当她看到照片上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本质上,我觉得是在表达人在疑惑“个人存在的价值”,或者是“活着的意义”。

这就是我的思考。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