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三年级上册作文有趣的发现)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三年级上册作文有趣的发现)

更新时间:2024-02-24 19:27:29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三年级上册作文有趣的发现)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一】

一个中午,我正与表弟在外面玩耍,突然,我们看见了一些小东西,而我们的注意力也都全集中在这小小的黑点身上......

我与表弟都爬了下来看这小东西,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在搬家呀!我们看着蚂蚁慢慢的移动,因为觉得有趣便跟上去探个究竟,我们轻轻的走了生怕惊动这些微小的生物,这时,群蚁进了洞,我们看了就躲在一边等候蚂蚁的出现,不一会,这群蚂蚁便抬着一些食物走了,我们不甘落后便继续往前进,走了几十米的路群蚁才停止了行动,我们看它们停了下来就跟着停止了脚步,这时,一只领头的蚂蚁转了身用触角去碰别的蚂蚁的触角就好似在传递语言似的令人搞不清它们在说什么。

说完,蚂蚁便向离前方不远的一个枯树干前进,走啊走啊,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蚂蚁接二连三的往洞里走,当它们把家装修好的时候我们已经走远了,在回家的一路上我与表弟都很疑问:为什么蚂蚁要搬家呢?

一到家我们就马上请教了我的“老师”——百科全书。经过几分钟的查找才得出了最终的结果:

下雨前由于气压较低,空气中的水气较大,天气比较闷热,蚂蚁感觉到后,觉得由于自己的家地势较低,容易被水淹。把家搬到地势高的地方,就不会被水淹没了。哦,我明白了,原来蚂蚁能感觉得到天气的变化,是天气预报的专家呢!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二】

大家一定都吃过菠萝蜜吧!我就是菠萝蜜的“铁杆粉丝”,我看电视时吃,上学的路上吃,甚至坐公交车时还吃。可菠萝蜜的核却常常被人扔掉,让我觉得很可惜,但在最近,我发现一个关于它的秘密。

一天中午,妈妈在厨房里做饭,正当我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时,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儿子,家里没糖了,我要去买,你帮我看着锅里的鱼哦!”还没等我回答,她便走了。我只好“忍痛割爱”,去“完成任务”了。我到锅里一看,原来妈妈在烧红烧鲤鱼。忽然,我看见菠萝蜜的核,便突发奇想:菠萝蜜这么好吃,爷爷常说“所有的东西精华都在内部”,那么它的核一定更有营养。我把核放到锅里,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我赶紧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妈妈走进厨房,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只是在做饭。到了开饭的时间了,妈妈端来红烧鱼,我就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核,猛地一吹,便往嘴里放。“嗯,真好吃!”妈妈发现了核,也吃了一个,赞不绝口。我上网一查: 它是菠萝蜜的精华。据说,菠萝蜜果肉吃起来易上火,但是,连带它的核煮熟可以去火。

生活中还有许多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许多身边的“美丽”。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三】

雨后的一天,我外出散步,发现了几只小蜗牛,我被它那可爱的样子吸引住了,于是便捉回家观察。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去观察蜗牛,发现它正吸附在给它准备的小窝的墙壁上休息,我突然发现它那嫩白的肚子上有几个横条状凹进去的褶皱,我以为它生病了,非常着急。

我急忙地去问爸爸,当我匆忙地跑到爸爸跟前并向他讲明了事情的经过以后,爸爸不禁笑了,对我说:“傻孩子,蜗牛就是靠这个走路的呀!”我感到更奇怪了,心想蜗牛是怎么靠它来走路的的呢?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便开始耐心地给我讲解:“你想想,蜗牛没有像人一样的两条腿,也没有像毛毛虫那样一弓一弓的身体,它是怎样走路的呢?”我想了想,但并没有找到答案。

爸爸又用他那“千里眼”看穿了我的心思,开启了蜗牛走路大讲堂:“蜗牛没有腿,也不能像毛毛虫那样靠弓身体来移动,所以它就需要那些横条状凹进去的褶皱像水波纹一样一波一波地向后慢慢波动着,向后的推动力来推动蜗牛缓缓地向前爬行。不信的话,你可以再去看看它爬行时肚子上横条的变化,条纹的间距一会儿长、一会儿短,它就是靠条纹间距变化来推动前行的。”听了爸爸的话,我连忙跑过去进行再次观察,那时蜗牛刚好正在玻璃板上缓缓地爬动,我发现它的吸盘就是由一条条的横纹组成的,那些横纹凹凸不平,突出的地方向后一蹬,带动蜗牛的整个身体,蜗牛就向前爬一步,再向后一蹬,就又向前爬一步,它不停地利用横条纹向后蹬,来持续地推进自己的身体。这样,蜗牛就可以连续的向前缓缓爬行了。这时,我终于弄明白蜗牛是怎样爬行的了,我高兴极了。

通过这次观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仔细认真,只要你认真地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四】

前几天,妈妈买了一只蜗牛,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慢”,它可是我的小宝贝。

小慢是稀有的夕阳红色,壳是右旋壳,壳上有许多小白点,非常可爱。

有一天,我发现小慢拉出的便便是绿色的,心里一惊:明明之前的便便都是褐色的,怎么突然就变成绿色的呢?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跑去问妈妈。不料,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我的心紧张得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一样跳个不停,难道小慢生病了吗?连妈妈都不知道,那是不是病的很严重啊?这么久以来,我和小慢朝夕相处,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形呢!

突然,我发现水草上有几个小缺口,感觉很奇怪,难道是小慢吃了水草吗?难道是妈妈忘记给小慢喂食了?我赶紧给它喂了一点鱼食,过了一会小慢终于拉出了一条褐色的便便了。哎!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了:原来蜗牛吃了鱼食便便就是褐色的,吃了水草便便就是绿色的啦。

虽然蜗牛拉便便这事让我受到了不少惊吓,但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更加有趣的事,那就是小慢生宝宝了。

这几天,小慢产卵了,东一片西一片的,每片卵里有5到6间小房子,每间小房子里面都住着一只蜗牛宝宝。起初的时候房子是透明的所以看不见蜗牛,但慢慢地就能看见房间里面出现了一个小黑点,随着小黑点一点一点地变大,整个卵皮就变成一个薄片从杯壁上脱落下来掉到水里,蜗牛宝宝们从此就走出了房间踏入了外面的水世界。小慢和她的宝宝们一起在水里快乐地生活着,偶尔还可以看到小慢背着可爱的宝宝满头大汗地前行,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爸爸背我的情景。

我的小慢和它的蜗牛宝宝们,又有趣又可爱,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好好地照顾它们,和它们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五】

科学课上,老师说:“人吃动物,动物吃草,这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道理。”可是,有没有可以吃动物的草呢?

放学回到家,我问妈妈:“有没有可以吃动物的植物呢?”妈妈让我自己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于是,经过我查阅了大量有关植物的书籍和上网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可以吃一些小昆虫,它的名字叫“猪笼草”。

可是,它又是怎样抓捕食物的呢?我从网上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先分泌蜜汁,引诱昆虫,瓶口光滑,待虫子滑入瓶内,被里面的液体淹后,再分解虫体的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经过我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吃虫子的植物。同时我也明白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六】

今天,我去外婆家看我最疼爱的小猫咪,我很开心,但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一贯吃肉食的小猫咪,今天一改以往风俗吃素了。我看见它正在大口大口地吃花盆里的草,然后吐出有绿有黄的东西,黄的是中午吃的饭,绿的是那种草,我走过去一看,那不是外公种的“牛顿”草吗?我记得以前外公说过,这种草可以给猫治病,我不太相信,便做了个实验。

我把过了期的牛肉干放在它吃饭的盒子里,它闻了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还是吃了,它吃过后,疯狂地吃起外公种的草。我去问外公为什么,外公神秘的说:“这就要你去查阅资料了。”我翻开厚厚的《十万个为什么》,在这书里找到了答案。当猫胃不舒服,就用吃这种草来刺激肠胃,将胃里的东西给吐出来,这样胃就不会疼了,还有蛇,当皮受了伤之后,就在地上打滚儿,这样伤口就复合了。

在这次事情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创作来源于小发现,而小发现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你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知识。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七】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在体验生活时,常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它让我们增长知识,让我们茁壮成长。

我在这次的暑假作业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实验——

分别在三个装有同样的水和鸡蛋的杯子中加入不同量的盐,就会发现鸡蛋会在杯子的不同位置停留下来。

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于是,我就去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为什么加入不同量的盐鸡蛋停留的位置会不同呢?”爸爸对我说:“你自己试试不就知道了嘛!”

咦,我怎么没想到!

于是,我拿出了三只杯子、三个鸡蛋和盐。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实验就开始了!

我先把三个鸡蛋分别放在杯子的清水里。瞧!那鸡蛋就像一个个贪睡的胖娃娃,在杯底做着美梦。

我在第一个杯子里放了一勺盐,没有出现什么变化,只是鸡蛋在水中动了一会儿。

接着,我又在第二个杯子里放入了两勺盐,鸡蛋开始动了。慢慢的,鸡蛋悬浮在了水中。

随后,我在第三个杯子里放了三勺盐,鸡蛋又在水中动了一会儿后,浮了上来。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呀,是因为加盐后,水的密度发生了变化,当盐水密度大于鸡蛋密度时,鸡蛋就会上浮,当盐水密度与鸡蛋相等时,鸡蛋就会悬浮在水中。

从这个实验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其实,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不断有新发现。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新发现【八】

原来正常的绿叶素吸收绿色以外的光波,而把绿叶光加以反射,才使叶子呈现出绿色。夏天,当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时,与叶绿素相关的蛋白质也会部分分解,使叶子颜色显得有些憔悴。但经过一个夜晚的休息,蛋白质与叶绿素又得以恢复,因而又重新显露出鲜嫩的绿色。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树叶在早晨往往比傍晚时显得更绿。而当秋天来到时,树叶的蛋白质大量分解,叶绿素解体后不会再复会回原状,绿色便不能恢复过来了。

看完书后,我凝视着窗外,感概万千:大自然真奇妙!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