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苦乐作文议论文指导(苦与乐为话题的满分作文)

苦乐作文议论文指导(苦与乐为话题的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1:02:46
苦乐作文议论文指导(苦与乐为话题的满分作文)

苦乐作文议论文指导【一】

一、作文题目的拟定

1、题目的含义和重要性

题:本义是人的前额,目:眼睛。前额和眼睛是人体最为突出部位。文章之名称犹如人体之前额和眼睛,是文章之中心。所以借用题目为文章名称。

2、好题目的要求

准确、简明、新颖

3、牛刀小试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一个作文题目。(7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上升。没有差错。人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它怀疑自己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温行动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着外面的温度了。

它在墙壁上自由行动。于是人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地上了。

要求:⑴文体为议论文;⑵角度自选;⑶立意自定。

题目:

可拟题为:

? 《自由》

? 《论自由》

? 《我们应该追求自由》

? 《自由与规则》

? 《既要追求自由,又要遵守规则》

? 《从心所欲不逾矩》

思考:阅卷老师最喜欢哪些题目呢?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一个作文题目。(7分

人体的细胞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由于不同细胞代谢的时间和间隔的不同,一个人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是说,七年之后,从生理上来看已是另外一个人了。 要求:(1文体为议论文;(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

题目:

可拟题为:

? 《谈变化》

? 《变与不变》

? 《生理之变与心理之变》

? 《正确看待变与不变》

? 《外物流转 我心永恒》

? 《今年花胜去年红》

对比一下这些题目的优劣。

4、见多识广(分类)

论题型:《谈骨气》《论宽容》《最苦与最乐》《位置与价值》

论点型:

陈述判断类:《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疑是进步的阶梯》《利刃弑母折射教育空白》《事

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刷新自己》

否定反问类:《莫让偏见遮慧眼》《班门弄斧有何不可》《大可不必忧心》《道德绑架何时休》《不要轻易说不》《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化用诗文类:《今年花胜去年红》《近墨者未必黑》《为书消得人憔悴》《怎一个“慢”字了得》《一招鲜不能吃遍天》《彼岸,灯火阑珊》《业精于勤辅以嬉》《莫使繁华遮慧眼》《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05福建)

二、议论文的开头

要求:

? 扣材(联系材料)

? 扣题(开篇点题)

? 论点(亮出论点)

? 简明 (百字以内)

结合三篇优秀作文的开头,揣摩这四个要求,加深印象。

1、世间再无真“狂”人(2011年湖南卷)

为何一位知名歌唱演员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完全是功利的社会在作怪,这样的社会磨去了所有人的棱角,使得人们都成为了滑头滑脑的“圆”。

悲哀也就来了:世间再无真“狂”人。

2、请读懂自己的内心

拥有之前,是对艺术品的惊叹;拥有之后,是对艺术品的失望。艺术品还是同一件,然而,不同的是两时的心境。人们往往只有在拥有一种事物之后,才能清楚地看懂内心对它的评价。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不妨读懂自己的内心,才不会事与愿违。

3、外物流转,我心永恒

千年前屈原悠悠一叹:“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诚如此言,身体躯干可以更换可以支离可以破碎,但于心腔中跳动的那股赤诚,游动的满腔热,却是无论的侵害损毁,都亘古不变。外物流转瞬间即变,我心永恒万世不改。

三、分论点的切分

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的设置不仅关系着能否充分论证中心论点,还直接影响到文章的结构思路。例如:

1、《踮起脚尖》(湖南卷)

分论点一: 踮起脚尖,是对未来的憧憬。

分论点二:踮起脚尖,是对知识的渴望。

分论点三:踮起脚尖,是对自己的超越。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并列关系,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全国卷)

分论点一: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思想。

分论点二:不同的思想选择不同的角度。

分论点三: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答案。

结论: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3、《大可不必忧心》(2012年泉州市质检卷)

分论点一:忧心是上一代人爱的表达,却是下一代人爱的负担。

分论点二:忧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分论点三:放下忧心,让孩子们大胆地去走吧。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

4、《我愿生长在一个慢的时代》(2012年广东卷)

慢,能让人守住约定,让君子之交历久弥坚。(何启治向陈 忠实约稿)

慢,能让人去掉内心的浮躁,静下心来专注眼前的事物。(钱钟书热读冷僻书)

慢,能让人用悠长的眼光看到生活的永恒。(川端康成赏花)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5、《举手之劳 感动常在》(2012年全国卷)

举手之劳,让生命重拾希望。

举手之劳,让社会拥抱温暖。

思考:这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从个体生命递进到社会群体。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6、《勇挑重任不畏艰》(2012年山东卷)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心系祖国的召唤。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需要勇于奉献的精神。

不畏艰难,担起重任,不需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小事就能彰显我们的价值。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 从“需要”到“不需要”,从肯定到否定。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7《女钢琴家启示录》(2012年辽宁卷“人要隐于音乐的背后”)

隐于生活的背后,我们多了真诚与友爱,少了浮华和虚伪。

隐于财富的背后,我们摈弃铜臭和诱惑,品味人生真正的追求。

隐于权力的背后,我们能发现人与人最纯洁、最真挚的情谊。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从生活、财富、权力的角度,来探讨生活的真谛。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提出分论点。 8《请读懂自己的内心》(2012年省质检试卷)

请读懂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不心为形役,才能带给自己满足与快乐。

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最终会因失去自我而悔恨。

当今社会,非常多人因追逐自己的“艺术品”而悔恨。

思考: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从什么角度提出分论点?

明确:递进关系,先正面,再反面,最后联系现实。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 小结分论点切分的要求:

一篇议论文最好要有两个或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以内。

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来设置。构成一种并列或递进或对比关系。

四、本论部分主体段落段内结构

模式:分论点+论据+分析+小结

示例:《请读懂自己的内心》(2012年省质检试卷)

请读懂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不心为形役,才能带给自己满足与快乐。漫画中的人第一眼看上艺术品,就被它的精美所倾倒。他是一时被美蒙蔽了内心的想法,只注重于艺术品的外观。在他获赠之后,他不再狂喜,他静下心来审视艺术品才发现,艺术品原来也不太精美。假如第一眼看到艺术品时,他能冷静分析,全面考虑,而不是一见钟情地大加赞美,那么,得到艺术品后,他一定不会如此失望。可见,我们应该明白自己心中对美的定义是什么,对每件事情的标准是什么,读懂内心,才能明白心之所向,才能在获得后感谢当初的选择,才能获得自我的愉悦和满足。

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最终会因失去自我而悔恨。拿破仑对圣海琳娜说,他不快乐。这是拿破仑在拥有了许多凡人所不能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之后发自肺腑的申诉。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恼呢?因为他太迟才读懂自己的内心!在他一无所有之前,在他眼中,这些财富、高位也像是这艺术品一样令他求之如狂,而在拥有之后,才发现拥有的也不尽令人快乐。或许,他发现现在的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模样,现在的一切都无法沁入他的内心,让他的内心感到快乐。因此,行走在世的每一个人啊,万万不可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遗落在现实中,否则将会遗憾终生。

当今社会,非常多人因追逐自己的“艺术品”而付出惨痛代价。他们对财富厚禄、高官爵位趋之若鹜,蝇营狗苟,在钻营得利弹冠相庆之后,并没有得到意想当中的快乐,回顾当初,只是满身的疲惫,一股强烈的失落感又会涌上心头,令他们懊恼不已。究其根源,还是没有读懂自己的内心,没有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没有明白心中的标准,才在拥有许多之后,让原先的模糊认识给自己带来失望与悔恨。

小结常用的标志性语言:可见、因此、总之、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

五、论证要深入分析

简单的“论点+论据”的写作是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加上必要的分析,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议论文是分析说理的文章,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自己的观点阐发得深入透彻,就缺乏说服力论证力。 使论证变得深刻的常用方法: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条件分析、对比分析、综合分析 我们来看两段文字:(点金术)

病文:“自古英雄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凡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常靠着弟弟接济;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改文: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门。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家中一贫如洗;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凡高生活拮据,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这些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的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同样的观点,同样的材料,但两段文字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病文”犯了我们大家写议论文常见的一种毛病:引而不析,例而不议。论据和观点相互脱节,两不关涉,材料

虽好,终是废铁一堆。而“改文”由于作者运用因果分析法紧扣中心论点对事实论据作了具体分析议论,使论据很好地为中心论点服务,因而说服力很强。同样的材料,论证的效果却如此之不同,这无疑是作者的分析议论起到了琢玉成器、点铁为金的作用。

假设分析法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论据和分析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运用这种假设,首先必须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以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和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简单地说,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分析。

常见语言标志:假如??就??;如果??那么??;若(不)??就??

假设分析例:

中心论点:大可不必忧心

忧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忧心让两代人有了分歧,而这并不利于下一代人的成长。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孩子们又何尝不是一心向善的呢?若总忧心,只是徒增上一代人的烦恼,甚至让孩子变得叛逆,想做一些荒唐的事情刺激整天对他们评头论足、苦口婆心的长者。但若能放手让孩子们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在轻松的生活氛围中,他们更能静心去寻找适合的人生之路,更能大胆地去开拓自己生命的这片沃土。都说年轻不怕失败,让他们去碰壁,去跌倒,在跌跌撞撞中收获人生的经验,又何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呢?

道德绑架可以休矣

争议不断的手术签字制度近日又惹出了新事件:广州一醉酒市民因家属拒绝签字进行手术而不幸身亡。一时间批评之声四起。有指责医院见不救的,有谴责家属道德沦丧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笔者认为,种种以“道德”之名行“绑架”之实的言论,可以休矣。

道德绑架,是指不考虑事件具体的背景来由,单以当事人未履行一定道德条目下的行为而大力抨击谴责,以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应的道德行为。比如“范跑跑”,因他在地震中撇下学生独自逃跑而饱受批评。很不幸,这次事件中,医院成了被指责的首要对象。如果我们尝试换位思考,事情也许不是那么简单。

病人家属拒绝签字进行手术,这本身就置医院于两难。首先,没有行为能力的病人要不要接受手术,理应由家属自行决定,医院强行手术无疑是对家属的不尊重。其次,中国社会历来有以结果论成败的传统,一旦手术失败,医院可能担负“施救不力”的罪名,还要支付高额的赔偿金。再次,无论手术是否成功,手术费用由谁承担?如果成功,后续治疗费用又由谁来支付?如果家属以医院自行手术为由,拒不支付费用,那么,医院难免沦为慈善机构。若开此先河,难保一些爱钻空子的人不争相效仿。一次赔偿尚可,次数多了,势必会影响整个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行,最终造成对公众的不公。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等。

因果分析示例:

中心论点:请读懂自己的内心

苦乐作文议论文指导【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古至今,读书总难免被看作一项苦差事。诚然,读书之苦有时是极恼人的,但我以为读书亦有一番大乐趣。

读书之乐,乐在增长见识。同学之中,总有几位时常因见识广博引来旁人钦羡的目光。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缘何而来:想必大部分应由读书而来。书籍所描绘的斑斓世界。既是现实自然的重现,又是人类生活的延伸。阅读的过程,正是一个认识自然,发现自己的过程。看看那些如饥似渴的读者们,他们脸上如痴如醉的神情有力地证明了,阅读中蜂拥而来的新奇的知识是多么的令人沉醉,令人欢悦啊!

读书之乐,乐在获得教养。赫尔曼·黑塞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要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而对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人感到满足和幸福。人们也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由此可见,读书对于获得教养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一个被书籍滋养过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平和、欣悦的。他看待事物的目光也会是柔和、宽容的。因读书而获得的教养使他对生活生发出无限的热爱,这热爱又将让他的心保持愉快的跳动。

读书之乐,乐在跨越时空,与作者倾心交谈。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更是那些伟大的灵魂所留给我们的财富。诚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在感悟前人的思想、经验、追求时,仿佛听到了他们久远浑厚的絮语,仿佛已经和他们面对面,捕捉他们脸上或忧郁或自信、或痛苦或欢乐的表情。杨绛先生曾写过一则有趣的比喻:读书的趣味正在于穿过一扇隐形的门偷偷溜进了作者的房间。好一个“偷偷”!那一份和作者交流的好奇与私密,是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都恣意享受着的幸福。除此以外,与作者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更能从中嗅出快乐的芬芳。

读书确是有一番大乐趣的,那些彻悟的瞬间,那些美好的感悟就是的佐证。

苦乐作文议论文指导【三】

审题准确,选材新颖,内涵丰富,紧扣题旨行文。又能适时展示思想的高度和行文的文采,应该是比较成功的考场作品。

苦乐作文议论文指导【四】

写好高考议论文十分重要。如何写好,我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努力:

审题精心推敲。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牵一发而动全身。审题不准或不全以至完全失误,势必悖旨走笔,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应刻意在此重要环节上下功夫。所谓审题立意,包括对所给题目或所供材料的深入理解,对具体要求细心推敲,对写作角度的最佳选择。抢时间固然重要,但最初的8—12分钟还是应该舍得花的,一定要集中精力对试题中的一字一句反复品味、捉摸、推敲、吃透,体会材料的层次和角度,揣摩作者蕴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感情的倾向性、目的性,从而选择与自己知识积累、写作能力、思想认识、感情体验有优势的且符合话题范围的角度作为主题或论点去写。这样,我们才能“看准兔子再撒鹰”。只有审题细致,立意准确,结构安排才便于合理进行,写作思路才便于打开,语言表达能力才便于充分发挥。

一、 开头简洁明了。文章的起始段应是靓丽的凤头,应让评卷老师一见钟情,因为人们往往有了好的第一印象,就有了乐意读下去的兴趣,先入为主,这种好的接触印象直接会影响到对文章的评分。好的开头,在审题立意和确定话题范围后,可以引用名诗名句,可以运用对比、排比概括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例子,可以概括摘取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事件的实例,可以概述作文题本身所提供的材料,用“由此我想到… …”,“它给我这样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这些事例难道它们不正在向我们诉述… …吗?”等等句式,引出中心论点,做到开门见山、高屋建瓴、旗帜鲜明,发挥其提起一纲而振起全文的作用。

二、 正文分解成段。作文最忌“三段式”,即:开头――正文――结尾。结构美的作文正文部分应在设问句或其他过渡句或过渡段之后再分解成3――5自然段为宜。近几年高考写议论文得分占有优势,特别是结构美的作文更受青睐。我们在正文部分一定要根据阐述论点的需要,按主次详略去分段。每段一个分论点(论述中心论点的一个理由),可安排三四个分论点(分论点少了,论证的层次不够就会导致论证不充分,得分就低),每个分论点尽量用简洁明了、合乎情理的一句话概括。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可正反对比,可逐层深入,可类比对照,可并列或分总结合等等,构思好后,再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同时搜索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从古今中外或自然、社会、家庭或寓言、名句、比喻等等方面寻求正反典型的证据进行论证,摆事实、讲道理,既言之以据,让事实说话,胜于雄辩,又晓之以理,富有逻辑力量,加上排比、反问、感叹、呼告等语句,动之以情,让人心悦诚服。平时课外慢作文可试着朝此方面努力,持之以恒,自然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三、 结尾辉映全文。作文在结构方面的大忌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而应是照应凤头、辉映全文的豹尾。结尾好会对评卷老师产生惜别印象,加深评卷老师的正反馈,使得分占有优势。为此,不可大写特写,形成赘文,更不能弃之不管,造成残文。结尾应当富有感染力,号召力,鼓动性,概括性,给评卷老师留下回味、深思的地方。具体写法是或总结全文,提出方法;或揭示题旨,深化主题;或置身其中,寄予愿望;或引用名言,寓意深远;或辩证分析,全面周密;或篇末点题,首尾呼应。

四、 语言严密生动。写议论文要突出其语言特点,即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和生动性。突出“四性”就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合理,推理严密。中心论点决不闪烁其词、模棱两可、含混费解;举例简明扼要,例后常运用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等进行议论,做到叙议结合,突出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在叙、析、评时,要善于从修辞的角度锤炼语言,运用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呼告等手法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增添语言的感情色彩;应合理运用关联词、成语,以增添论辩色彩,同时明确其逻辑关系;应高度注重在定概念、作判断、进行推理时使用精当的限定词,也就是说在主语、谓语、宾语前应恰当运用表范围、程度、数量等词语加以限定,不要笼而统之地作判断、下结论,以增强语言的分寸感、精确性,使议论文的语言既生动又严密,既活泼又庄重。

五、 篇幅千字左右。高考作文篇幅规定不少于八百字,但上未封顶。要让作文论证思路清晰,角度分开,层次分明,说理充分,内容有驰骋余地,容纳多方面论据,议论富有深度,使文章充实,且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勉强八百字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会让评卷老师感到你江郎才尽,绞尽脑汁,使你得分处于劣势,一定要在不重复的前提下,论证时多开辟一个角度,多增加一个论证层次,分析更透彻一些,使篇幅达到千字左右,但不能超出试卷所给格子的范围而把字写在格子外。

六、 书写规范美观。不论是对作文的基础等级的评分,还是对发展等级的评分,书写是否规范美观都对其得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卷面是给评卷教师的第一印象,“文若其人,字若其人,其人宛在”。他很能反映一个学生的为人和语文素质,周密、细致、严谨、认真、方正、得体等品格常常寓含在规范美观的书写之中,深受阅卷老师的好评。再者,评卷老师每天要阅很多试卷,对于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的文章,他们很难逐字逐句的细看,常常是根据“坏”的印象直接评分,这就势必影响基础等级得分和发展等级得分,我们难免要吃大亏。而书写规范美观、字迹端正、字词正确的文章很容易博得评卷老师的好影响,赢得评分的优势。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方面的得分。

七、 完篇阅读检查。作文写完后一定要阅读检查一遍,一看标题写上没有,是否恰当,无标题,按阅卷规定要在作文各项总分后扣2分;二看有无别字,按规定一个别字扣一分;三看有无病句,四看篇幅是否勉强八百字,若是,可在结尾部分对已结尾的内容作些对比分析或辩证分析,适当展开一些,力争接近九百字,但切忌画蛇添足。检查出问题,该补的补,该改的改,但一定要确保卷面整洁,切勿涂鸦!

总之,同学们可把上述的写作方法作为一个基础,做有心人,反复实践,再结合其他写法,综合运用,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到考试时,就能胸有成竹,驾轻就熟,飞越险阻,登上那激动人心的高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从青春的火焰里飞出金色的凤凰,从写作的浪涛里腾出一代骄龙,成就辉煌的学业!

苦乐作文议论文指导【五】

写议论文时我们往往会使用到例证法。甚至在今天,一篇没有用到例证法的文章是难以想象的。但同学们在写作时对例证法的运用也感到比较棘手,或例子有误,或以叙代议,甚至例子不能证明观点。尤其是有些例子看似非常漂亮,但细读一下却漏洞百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试图用一篇学生的文章和上课的主要过程来阐释一下原因。

下面让我们先看看这则材料:“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读了这段小诗,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段材料的关键词是“无助的纸片”和“会飞的蝴蝶”。有些同学大而化之,将“会飞的蝴蝶”直接诠释为“有生命力的”或“有目标的”,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有生命力”就一定“会飞”吗?“有目标”就一定“会飞”吗?“会飞”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能飞”。在这句小诗的语境中,“无助的纸片”和“会飞的蝴蝶”对举,只有正确理解了“无助的纸片”,才能正确诠释“会飞的蝴蝶”。“无助”不是“不愿飞”,而是“不能飞”,纸片没有翅膀,也就是说:没有自我飞翔的能力。基于此,“会飞的蝴蝶”应该理解为“拥有飞翔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将“拥有飞翔的能力”做任何合理阐释——比如“理想”、“信念”等——都是可以的。当然,你要写什么“能力”,取决于你想针对什么“风”发表议论。不同的“风”需要不同的“能力”加以抵御。

苦乐作文议论文指导【六】

每年中考的题常常是师生、家长以至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考后从阅卷部门获得的信息总是不尽如意,甚至很不如意。问题的原委应当到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去寻找。

尽管作文题花样如何翻新,要求的文体总是记叙文。这是合理的,符合规律的。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叙事、写景的,是人物、事件、景物的书面化,是人物、事件、景物的再现。所以好的记叙文首先必须记人、叙事、写景做到形象、具体、生动。这是一项从预初开始就必须渐渐具备的基础功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最初阶段常常是忽略甚至是严重忽略了这项基础功夫的培养。没有或者欠缺了这项基础功夫,那么记叙文必然空话连篇瘦骨伶仃,不会给人予真切感,也不会让人感动,自然谈不上好的记叙文了。

那么这项基础功夫从哪里来呢?初中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记叙的形象、具体、生动,是观察的仔细与周全的必然反映。所以在这个阶段作文教学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天地:教室里的设施,教学大楼的轮廓与色彩、升旗早操的各个环节,运动会的热闹又激烈场面,校院里的花草树木等等;渐渐再把他们的眼界扩大开去:车水马龙的街道,匆匆忙忙上下班的人群,新华书店里人们专注于翻阅与购书的神态,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山水美景等等;渐渐地再引导他们观察一桩事情,一个事件,观察它们的起始、过程、结果,这就是引导他们学习叙事;再就是引导他们观察人,观察父母、同学、老师,观察他们的形态、言辞、以及处事为人的种种细节。这样,父母、同学、老师就都是他们心中活生生的形象,写在作文里就能栩栩如生。

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初中的后阶段就要让学生懂得,一篇真正优秀的记叙文还必须是富于内涵,能给人予启迪的。而这种内涵不是外加的,实质是观察生活的一种心得。比如花开了又谢了,冠军的道路,无奈的失败等等,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它的固有依据,都有它内含的哲理。观察了,发现了,你的记叙文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了。

暑假期间,初三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学习如何把人物、事件记叙得具体、形象、生动。

苦乐作文议论文指导【七】

文体和素材使用均有文体,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没能审准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