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冬至到了作文(冬至的优秀作文)

冬至到了作文(冬至的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4 04:28:26
冬至到了作文(冬至的优秀作文)

冬至到了作文【一】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冬至这一天,我们都要吃饺子,尤其是北方人。因为听老人讲:“冬至吃了饺子,不怕冻耳朵”。

到了冬至,外婆给我们包饺子。首先,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然后用筷子夹点肉陷,最后再用手使劲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也跟着学,我捏了一个,又捏了一个,我一共捏了八个。捏完饺子,我和妈妈、外婆比谁捏的即漂亮又可爱。

我和妈妈、外婆评了一、二、三等奖。我得了二等奖,外婆得了一等奖,妈妈得了三等奖。外婆得了一等奖的原因是:外婆捏的即漂亮又可爱。我得了二等奖的原因是:我捏的可爱,但是不漂亮。妈妈得三等奖的原因是:没有捏可爱,而且肉馅包的有点满。

这个冬至过的真快乐,而且还能比赛包饺子。

冬至到了作文【二】

“指导员,今天的饺子好吃吗?”小戴兴致冲冲地走进房间,笑着问我。看他洋溢着一脸的满足,我还是刻意压抑了一下自己的火气,撇开他的目光,低沉地说:“我……没吃到,一直在等开饭的哨声,可到现在还没等到。”说完这话,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表情呆滞了,话前话后来了个大反差。只听一屁股沉沉地坐到椅子上,叹了一口气,漫无目的地敲打着键盘……

在南方的7年,每逢冬至,都是汤圆。今年可算回到北方,本以为能吃上一顿饺子,可还是事与愿违了。下午,小戴跟我请了个假,去帮厨包饺子。他这么一走,坐在电脑前的我,更加勤快了,心想:“快点儿搞定这些材料,晚上舒舒服服地吃饺子去。”有了盼头,自然有了动力,忙着忙着还不免偷乐一下,这样的兴奋不知不觉持续了许久。突然,肚子敲起了鼓,我才发觉自己饿了,眼珠不经意地溜过屏幕右下角,大惊!“六点零五?!”我不禁喊出了声。这个不起眼的时间顿时让我心生疑惑,每天都是五点半开晚饭,怎么现在还没有吹哨?难不成饺子还没出锅?我从椅子上跳下来,两步踱到窗前,看着餐厅的方向。那边灯火通明,靠近楼梯口的小餐厅和隔壁的战士餐厅都亮着灯。再仔细看,战士们都在刷着碗、收拾着饭堂。“他们都吃完了!这就是对新学员的待遇吗?!干部们不闻不问,战士们也没有个拿人当回事儿的!”一肚子的火冲上头颅,没有发泄的出口,翻来覆去的都是不解和气愤。回想来队这段时间,我诚恳地对待每个人,即便是普通战士,我也是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对大家的所求所需,我都尽己之能帮着解决。我初来那会儿,同事们都乐开了花儿,能推的活都给了我,还时不时地旁敲侧隐让我帮点儿别的,搞定后还能收获一箩筐的“谢谢”;在医院看护伤员时,不忍心吵醒熟睡的战士们,我愣是一个晚上没合眼,看我第二天昏昏沉沉,他们脸上写满了“抱歉”……那个小戴,还是我的通信员呢,开饭都没叫我说一声,像话吗?为什么我这么不受待见?难不成是我看似软弱、没脾气、好说话?越想,心越失衡。

可生气归生气,终究不能乱发飙,尤其对战士。所以刚才对小戴,我还是咽下了这口气,可心情却沉到了谷底,无比凄凉。这时,小戴再次进来,径直走到了里屋。“他什么时候出去的?”心里不禁打个问号,可目光依旧躲避着。没多久,他又坐回了旁边的椅子,对我说:“指导员,今天大家一直在厨房忙着,开饭时都在饭堂了,就没吹哨。我一直在里面,也不知道你没去小食堂啊。”我知道现在这帮孩子很会找借口,但还是装作通情达理回了一句:“没事儿,不怪你,别往心里去。”小戴又接过去:“你都没吃饭,我怎能不往心里去。快到里屋垫垫肚子吧,但别嫌寒酸。”我沉默了片刻,心情复杂得很,但还是选择去了。里屋的桌上有一个饭盒,走进一看,那正闷着一碗刚刚泡好的方便面。平日里,我很少吃这个,但今天它是那么的诱人。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慢慢抽出筷子,一口一口地吃着,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鼻酸和一股股暖人心窝的热乎劲儿。我有些矜持不住了,感动的情绪涌上心头,冲散了悲伤的阴霾。误解也好、惭愧也罢,总之我那翻腾的心在面尽汤绝那刻更加波澜,过了好久才平静下来。

我端着空饭盒走到水龙头前,小戴追了过来说:“指导员,我来吧。”话音一落,饭盒就到了他手中。我没有争抢着去洗,而是轻声地对他说:“谢谢,我不是因为饿而去吃。”听到这话,他脸上重绽了大大的微笑,我的心也算是踏实了。

今年冬至仍然没有饺子,有的却是比饺子“美味”百倍的大餐,带着发人深省、催人成熟的味道。

冬至到了作文【三】

冬至习俗-祭天

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北宋时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举行,明清时则在北京天坛的圆丘。圆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圆土丘,它像征着天圆,故用来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要斋戒沐浴,住在斋宫,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

冬至习俗--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日要备齐三牲和果品,去祠堂祭祀祖先,此后家人围桌共食,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午餐家人聚会。但在饶平之海山沿海地区,则会赶在渔民出海捕鱼前,清晨来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归来。而在广东惠安,冬至节除了祭祖,还有清明节相同的一些习俗,如冬至日前后十天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没有忌讳。

在我国台湾还有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表不忘先祖。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聚到祖祠中按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款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饮酒,相互联络久别疏远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祭祀祖先。在台湾一直代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习俗-数九九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l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这些谚语和顺L:I溜在许多古籍:卜部多有记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

冬至习俗-圆仔贴门

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这个风俗源于一个民间传说:一年的冬至,有一个老乞丐无钱掩埋冻的妻子,只好将女儿卖给富有人家作奴婢。女儿痛不欲生,一时昏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来一碗米汤,一口一口地给女儿喂下去,慢慢地女儿终于苏醒过来。老乞丐又为女儿讨来几粒糯米圆,劝慰女儿: “我们今日分别,就像这圆仔分成两半,现在咱们一人吃一半,等将来日子好了,咱们团圆了,再吃圆仔。”之后,老乞丐告别了女儿,掩埋了妻子之后就又上路乞讨了。三年过去了,老乞丐依旧没有回来找女儿,女儿想念父亲,盼望父女俩早日团圆。在一年的冬至节,她心生一计向主人建议说: “冬至时大家都吃圆仔,我们也应该把圆仔敬献给门神才是。”主人同意了,她搓了两个大圆仔粘在门环上,以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她的孝心感动了后人,人们相沿成俗,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