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志不在大小在有无的作文(大志与小志作文开头)

志不在大小在有无的作文(大志与小志作文开头)

更新时间:2024-05-31 00:42:16
志不在大小在有无的作文(大志与小志作文开头)

志不在大小在有无的作文【一】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心中总是涌起无数感慨。

我是一名六年级学生。我就读的求是小学是一所非常美丽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听校长说,学校准备开始建造的时候,钱不够。村里有个名叫林杏琴的台湾侨胞资助我们学校10多万元。林杏琴的老家就在求是小学边上,他小时候读书的时,家里穷,是乡亲们资助他的,后来他考上了大学,在台湾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有一年回老家探亲,发现自己小时侯就读的小学校破破烂烂的,乡亲们正准备筹钱重建学校。林杏琴一心想为家乡做一点奉献,看到乡亲们在筹钱,并不富裕的林杏琴便省吃俭用,把自己省下的.钱毫不犹豫地捐给了自己的母校,乡亲们都非常感谢他,因此在我们的学校操场边上立了一块碑文,碑文上详细地叙述了林杏琴当年资助学校的具体情况。新学校建成之后,求是小学就有了一条不成文明的规定:学校每年都要资助一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这种爱也一直延伸到求是小学的每个老师和同学的心上。从小在求是小学成长的老师和孩子们常为自己能为别人伸出援助之手而感到骄傲。记得上一年,学校有个六年级同学叫周增茂,她是四川人,父亲在她三四岁的时候于车祸,留下母女两人孤苦伶仃。为了使自己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母亲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多赚点钱,经人介绍,周增茂带着母亲孤身来到路桥打工。周增茂就在

我们学校读书。可在一个凌晨,所有人都在熟睡中时,房东家突然起火,周增茂和她妈妈来不及思考就抱着被子从三楼跳下来。妈妈当场昏迷,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妈妈醒到是醒了,但医生说,妈妈要高位截肢,下半生只能在轮椅上过,生活不能自理。周增茂严重骨折,需要住院手术。又因为当时是突发事件,周增茂家什么都没留下。面对如此大的变故,求是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听说之后在第一时间向这对躺在病床上的母女伸出了援助之手。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解囊:有送钱的,有送衣服的,有送零食的,有送书的、、、、、、虽然微不足道,但是这是求是小学全体师生的一片心意。那时我曾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同学捐了一张很破旧的五毛,我问她:“小妹妹,这钱哪来的?”小妹妹告诉我:“姐姐,这是我爸爸给我一星期的零花钱。”她旁边的一个同学告诉我:“姐姐,她家很穷的,她爸爸是捡垃圾的。”听着那话,看着手中那皱巴巴的五毛钱,心里不禁一颤,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当老师和同学代表把我们全校师生所捐的物品送到周增茂手中的时候,周增茂扑在老师的怀里,哭得像泪人一样无法自拔。

同学们,我觉得爱无大小,每个人心中装有他人,装有一颗真诚的心。就像那歌词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努力吧,人人都应怀有赤子之心,为充满爱的世界做一点贡献吧。

志不在大小在有无的作文【二】

冬日暖阳

有感于崔万志《不抱怨,靠自己》 济阳县创新中学八年级语文组

前几天的雪业已化作春水,眠藏于大地,我们又迎来了一场瑞雪,沁人心脾,观看了崔万志的演说,感触良多。

残疾的身体,给他设置了一道道关卡,一条轻轻一步就能迈过的小沟,他却用爬去诠释着自己的不屈,告诉我们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曾几何时,你也曾被脚下的石头绊倒,摔个鼻青脸肿,但是你是否如他一般,搬开脚下的那块石头。

紧闭的校门,让他留下了一行行泪水,一所择优录取就能进入的学校,他却用坚忍去诠释着自己的信念,告诉我们不要抱怨,一切靠自己。人生当中有多少次起起落落,你的意志可曾被打垮?你是否埋怨老天的不公、社会的折磨?不必悲伤,不要心急,不灭的信念会为你铺就崭新的道路。

多舛的命运,为他积累了一次次,摆地摊,开书店、超市、网吧、网店以及电子商务公司,每一段痛楚的经历都让他刻骨铭心,他却用乐观去诠释着自己的奋斗史。无论成功与失败,

只要努力的付出,你就会享受到整个过程的欢愉,为什么非要仰望山顶空叹,而错失了山间的美丽风景呢?内心决定了你的世界的颜色,悲观会让你对这个社会充满憎恶,乐观却让你感叹世界如此美好。

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就注定我们无悔的一生。当你觉得收入微薄时,你可曾记得那些连上学都成为一种奢望的山区的孩子们;当你抱怨不是自己站在领奖台时,你可曾记得那些为了秋天的收获而整日泼洒汗水的农民;当你想另谋高就时,你可曾记得那些靠捡拾垃圾变卖成零钱而喜上眉梢的人们。工资不高,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平常心的考验;荣誉得失,何尝不是对我们的付出的检测;教育事业,何尝不是给我们的无上的荣耀!

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暖阳悬空,撒下片片光辉,手指拂过键盘,记录下这份感动,希望能成为一方甘露,润物无声。

志不在大小在有无的作文【三】

曾经,我很迷惑,有人称赞老庄的逍遥,可有人称赞孔孟的激情;有人称赞屈原的执著,可也有人称赞苏轼的洒脱。他们的`是是非非,究竟该如何评判呢?就拿庄子来说吧,是个地地道道看破红尘的人,他学问渊博,思想深远,有着很高的名望,就连楚王都慕名遣使请他为相。可是,他对来使说,他宁愿一生在濮水垂钓,看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哪怕穷困潦倒,也不会去做相国。

而孔子呢?恰恰相反,明明知道自己“克己复礼”的主张不会被人采纳,却还要带着一群弟子边行边乞,周游列国,苦口婆心地去游说各国诸侯,让他们停止争战,要为民施仁术。一个崇尚自然,一个热衷政治,可他们都是人们XX多年来不可忘怀的名人,你说,这是为什么?其实,不用多想就有了答案:人各有志。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志向追求的时候,他就会投入全部的情感,甚至独钟于此。

看看杜甫吧,他青年时就赶赴长安,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才华,被朝廷重用,然后“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他却一生不得志,没有能真正获得过一次报效朝廷的好机会。但是,他的政治抱负从未因此而衰减。自己在战乱中逃亡,而心中惦记的却是广大饱受战乱的百姓,于是,写下了“三吏三别”以抒怀;自己困居浣花溪,屋漏无干处,却还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就是杜甫,他心中只有国家与人民,所以无论他自己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他都在忧国忧民。看看这些古代名人,他们因为自己人生有志,便一生为之倾情。那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沉迷于某事物者,我们就不要把他们想象成异类了,无论是“香港大学之宝”的袁苏妹钟情于做一位杂工,还是肢残也不离开讲台的赵世术,前者不以自己的工作为卑,反为做饭扫地投入了真情,后者不认为自己行动不便,只因为他对孩子们情有独钟。

既然钟情于物的人就会留名青史,而袁苏妹与赵世术理当被人们称道歌颂。如果我们也希望自己在世上能留下点什么,那么,选好对象,钟情于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