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写给朋友建议的作文(写给朋友的5000字小作文)

写给朋友建议的作文(写给朋友的5000字小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14:54:44
写给朋友建议的作文(写给朋友的5000字小作文)

写给朋友建议的作文【一】

教师本身应该是个思想者,用思想去点燃思想,用智慧去碰撞智慧,力求转变自己的一味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苏赫姆林斯基说:”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

写给朋友建议的作文【二】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推荐》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推荐谈谈自我的。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推荐《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此刻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此刻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那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职责呢?你的情绪平静吗?除了每一天应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就应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就应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那里给我们提了两点推荐:

一是阅读。我们能够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推荐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持续下去。他的这一番话,能够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个性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我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我,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推荐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必须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思考。他有一句十分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推荐中。在这条推荐中,他不仅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潜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构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推荐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取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思考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个性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但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写给朋友建议的作文【三】

如果你仔细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你会发现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特别看重,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就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他还强调指出: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那么从大师的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读了大师的这些建议后,我对班里的同学进行了分析,觉得确实是这样的。拿到一篇文章后一般能够流利读下来的同学都是成绩比较好的,而等课文学好后也不能流利读下来的就是学习成绩不行的几位,看来阅读真的很重要,我想,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是一种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多布置阅读文章的作业,给同学们多讲讲故事,以此来引导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对学困生的辅导,将从阅读方面下手,进行新的尝试,从“根“上解决他们贫困的原因。阅读是开启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第一需要吧!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法宝。

写给朋友建议的作文【四】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既能让家长孩子满意,又能让自己工作的顺心愉快。今日有幸拜读《给教师的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最让我收益的是其中的两个有效问题:第一,如何教育好犯错误的学生;第二,如何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对待学生,特别是我们如何对待犯有较严重错误的学生,又特别是我们如何对待特殊家庭的犯有较严重错误的学生。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老师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都感觉很是烦恼。“如果我们能够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与家长有充分、良好的协商和沟通”,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确,“身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对错误行为的矫正,更在于关注学生心灵和健康人格的成长,尤其是那些有特殊成长背景的孩子。也许那些顽劣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幼小心灵在畸形环境中所受到的伤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和宽容。”

那么,如何才能给予犯错误的学生特别的关爱和宽容呢?“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不随意向家长告状。”这些看似寻常简单的话,实践起来却很有难度,教师也是人,也时常会情绪化的去处理一些事情,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如果我们以为这样教师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使性意气的处理一些事情,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倘若教师不能及时化解矛盾,时日一久,必酿大祸。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多加注意,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始终把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第一要务!

诚然,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和汗水。但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得到理解和尊重。

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教师还要承受来自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正因为如此,“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精神压力大,半数中小学教师有调换工作的念头”,“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已成为普遍性的重大的生活和生存问题。那么,如何缓解教师的压力,让所有的教师都能轻装上阵呢?肖川告诉我们,“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将教师的地位提高到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相一致的高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辩证的联系在一起的”。“从责与权相统一的原则来看,只有把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对教师的要求——敬业精神的要求、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的要求——才能理直气壮,才可以毫不含糊”。近年来,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显着提高,国家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从这点上来说,国家没有忘记教师们的巨大贡献,社会也没有忘记教师们的辛勤付出!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时刻感受到学生和家长对我的殷切期望,也时刻体会到学校和社会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好老师!

写给朋友建议的作文【五】

曾经,总是听到师父说起苏霍姆林斯基,自己却从未静下心来去读一读他的著作,还总是振振有词地说:“工作太忙,无心他顾。”其实现在看来,那时的自己真的太不成熟。在这一学期,学校给老师们每人发了一本苏老的《给教师的建议》,相伴随的,还有每日教师读书群分享的《给教师的建议》音频。这样全方位的渲染模式很好地照顾到了老师们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既可以在零碎的时间去听音频,也可以在闲暇的时间里品味书中的味道。说实话,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我想象中不大一样。总以为像他这样的大师,语言之中更多的应是给人一种高深的感觉。然而,看过之后才发现,他的语言简单而平实,看似通俗却又不乏深意,情理、事理丝丝入扣。内里微妙的思考,加之恰到好处的文采,令人读之无比受益。与其说它是一本大师的著作,倒不如说它就是一位拥有着博大胸怀、睿智思维的老师对自己教育生涯所思、所感的娓娓道来。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教育上的这些个琐事,只要你是有心人,能够每天坚持去记录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那么很多年后,你也可能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你的所有经典案例续编在一起,就能成为一本真正的教育学著作。或许苏老就是这么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教育之上,这才有了如今这样的积淀。

苏老的书中,每一篇都能够从一个教育论点出发,然后告诉教师,怎样做能够更好地爱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今天,我在听的是苏老的第57章“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好巧不巧的是,今天下午,刚好有个孩子问我:“老师,我们考完试,您可不可以带我们全班去春游啊?”听完孩子一本正经的发问,我倒有些错愕了。第一点:我是质疑的。在孩子的心里,所有的学校举行的外出游玩,难道都不分季节呀?只要出去,就是春游吗?这一刻,我其实是觉得孩子们真是有意思。不过,很快我又意识到了第二点:孩子们那一种想要一起外出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啊!他们想的不是和自己家人出去玩,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感受那一份真挚的快乐。

这时候,我的思绪也被拉回到了自己小时候,我曾经也是那么地期盼着学校组织集体活动。至今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我在小学时一共春游过两次,秋游过一次。我也还记得初中时候的那一次令人至今难以忘怀的野炊。当时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本组的菜谱,然后由组长分配每位成员的任务。我负责带土豆丝,一路上,我提着那沉甸甸的,装着一半土豆丝、一半水的塑料袋,心情无比愉悦。这是属于孩童时代的回忆,至今想起仍会弯了嘴角。而现在,考虑到多方安全因素,孩子们的这种愿望,怕是很难实现吧。思绪至此停滞,而后豁然开朗。我想到了:我要带着孩子们这样去旅行啦!上午复习《场景歌》时,我就在想,文中给我们提供的四个场景,完全可以作为孩子们游乐的场地啊。让孩子们闭着眼睛,去寻找置身其中的感觉,似乎还有些困难。那怎么办呢?不如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不局限于书中的海鸥、沙滩、军舰,孩子尽可以去具体描述这些场景,哪怕是被螃蟹夹了脚、在鲸喷出的水柱上跳芭蕾,又有何不可呢?带孩子去“旅行”吧,带孩子去领略极光和深海吧!那里会有全新的世界,拥抱着我们,拥抱着这些充满渴望的孩子们。

平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却编纂出了不平凡的人生。苏老用他的坚持与博爱,创作出的文字,值得我们每一位在教育一线上的老师细细品味。怀揣梦想,必得其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