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生命的态度作文议论文(如何看待生命议论文800字)

生命的态度作文议论文(如何看待生命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12-07 23:08:52
生命的态度作文议论文(如何看待生命议论文800字)

生命的态度作文议论文【一】

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泰戈尔

你不是深邃的蓝天,但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你不是广阔的大海,但可以做弯曲的小溪;你不是参天的松柏,但可以做吐绿的小草。

潇洒的青莲

纸醉金迷的宫殿耸入云霄,绮丽非凡的霓裳映入眼帘,你满怀抱负,满腹才华被召入京,供奉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你,本想着高官名爵,封妻荫子,受到众人的景仰,然而命运在和你开玩笑,你的才华得不到玄宗的重用,你的满腹经纶,只不过是权贵们消遣享乐的点缀。

你是青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被赐金放还,从此,你的才情得到洋溢,自此,一株青莲沐浴着春的和煦屹立于生命之巅,这才是你生命的高度,你人生的价值。

隐逸的菊花

三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一万多个日子的蚀气侵蚀,你为国捐躯的美梦化为了大海的泡沫。“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你找到了自己生命的高度,挥一挥衣袖,归去来兮,你走了,离开了那个烦杂尘世,过上了清雅的隐居生活。从此,官场上少了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官,文坛上却迎来了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从此,你过着“采菊东篱下”、“带月荷锄归”的隐逸生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诗句你脱口而出。自此,一株菊花吮吸着天地精华,这才是你生命的高度,人生的价值。

贞洁的香草

端午节至,粽香千里,鹤起湖湘,你——屈夫子,人们永远怀念你。

当楚怀王的靡靡之音萦绕着郢时,你心急如焚;当郑袖巧施心计时,让你百口莫辩;当张仪巧舌如簧时,你心力交瘁。“哀民生之多艰”的你虽被流放,但还是忧国忧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你生命的高度;为了自身的贞洁,你披发行吟江畔,吟出了“无韵之离”,却纵身汩罗江,自此,一株香草,是你在汩罗江畔不散的清魂,是你人生价值的升华。

青莲、菊花、香草是李太白、陶渊明、屈夫子生命的高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生命的态度作文议论文【二】

从出生到现在,我的变化有很多很多,但今天我只想讲一个——我对金钱的概念与使用的变化。

小的时候我总喜欢买小玩意儿:小贴纸、小本子、小弹球、小发夹……我从不考虑这些东西的价值与买的意义。如果我觉得这样东西好玩,我就买了。在柜台上,我也不看价钱,只要我把东西拿到手,就开心了、满足了。可每次回到家,我大都把它们当装饰品一样放在一旁,不舍得拆,不舍得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时常拿出儿时的珍藏看看,许许多多的东西只是我一时冲动买的,比如说布娃娃,有一个大柜子里塞满了各种小熊、小兔、小猴子,小蛇,记得光小狗毛绒玩偶就不下三种。当初买时喜欢了一阵子,慢慢又有了新的替代了旧的。有些时候看着它们仍然可爱的模样,被袋子装着挤在一起时,我心里真的突然难受起来,觉得自己很浪费。我没有精力去接触它们,就是不够珍惜身边的拥有,浪费金钱的同时,也浪费了资源。

幸好我的家还算有较大的收纳空间,妈妈也常常教导我给弟弟和妹妹还有村里的一个贫困孩子送出去一些自己的东西,我的许多小玩意于是有了好去处。比如小贴纸,有的我送给了自己的小伙伴,有的被被妈妈奖励给学生,让每一件事物都发挥它的作用,我心里很开心。

幼时,我随意任性买东西,长大了,这个习惯毕竟还保留了一点儿,但我变得规矩起来,购物前我都会想一想,我要买什么?我买它干嘛?买后有什么用?要用这么多钱算不算贵?作出正确的选择后,我才会从货架上把需要的商品拿下来,放进购物篮。我很少浪费,购的物通通用光后,我才会重新去买新的。

去年到日本旅游,那真是购物的好地方,妈妈一直问我需要什么,仿佛我要什么她都会满足我。我在环球影城看到一个非常特别的包,要不要买呢?考虑了很久,我决定要了。价格虽然贵,但我用起它时,就会想起在日本环球影城的幸福时光,还是值得的。我还买了几样小礼品,回国后送给了好朋友和哥哥、弟弟。但一些衣服什么的,虽然妈妈总让我试,我也比较喜欢,但坚持没有买,因为上学时多数穿校服,我又会一直长高,买多了还是会浪费。

这就是我的变化,我对金钱有了新的概念与新的使用方法。我知道金钱是什么,我知道怎样理智地运用它。

生命的态度作文议论文【三】

我比较喜欢看新闻。今天,我看见了一个惊人动魄的新闻。

在湖南,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和两个初中生去抢劫一个小学老师。为的就是1000块钱和一部手机。无意间,却把老师打了。他们并没有慌张,他们把老师的尸体藏在了床下。

他们真是胡作非为,虽然不是他们的老师。但是也是和他们生活了六年的老师,他们应该尊重老师,可是他们却被金钱诱惑了。

他们打了老师后,竟然从容地将尸体藏在了床底下。我不得不说他们“聪明”,但是,他们却用错了地方。

几天过后,他们落入了法网。记者采访他们的时候,其中一个学生说:“能不能让我继续读书?”他这么说,因为他觉得事情可以按心理去做。退一步说,他们既然去抢劫老师,那就说明他们他们道德已经扭曲了,那再读书有什么用呢。

无知的人说,钱是从银行来的。我认为,这些学生触犯了法律的底线,而且没有对法律的意识。更没有悔过的意思,要不是他们未满十七岁,他们早就被判刑了。所以大家不要贪恋金钱而去抢劫,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生命的态度作文议论文【四】

我便以文章中谈到的父母对孩子生命的态度为例。

妞妞的父母选择放弃手术,而子尤的母亲坚持手术,最后的结果是妞妞亡,而子尤活了下来。我们如果仅从这个结果来分析,就有可能得到与子尤相同的结论,那就是妞妞的父母不是真的爱妞妞,他们对待女儿的生命采取了一种无比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女儿的亡。这是十五岁的'子尤想要说明的逻辑。然而像周国平自己所说的那样,“不该以成败论善恶”,爱与不爱也同样不是根据结果来判断的。

周国平在文中说到的一点我认为非常准确:“同为患癌症,生命的境遇千差万别,不是用癌症就可以划一的。”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就要挖去她的眼珠,这无疑是残酷的,她将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度过一生;而那时候的她还不懂得对生命的眷恋,她的父母选择放弃手术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希望她能够没有痛苦的离开人间。甚至从另一个角度说,妞妞的父母并未放弃妞妞的生命,他们请了很多气功师试图为孩子治疗,子尤认为这是一种迷信,这不可否认,但试想那对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绝对冷静甚至冷酷地选择挖眼珠治病?妞妞的父母也不过是想让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活着,哪怕一线不算希望的希望也不想放弃。我们不应该去指责。

我在读过周国平的文章后又查找了子尤发表的原稿。站在子尤的角度思考,他害怕被人抛弃,所以把妞妞当成了另一个自己,这一点可以被理解,但我无法给予认同。事实上,在读子尤的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感受是心寒,这里面当然有我先读了周国平文章的原因,但也不尽然,我只认为对于一对失去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同情和安慰而绝非嘲讽和批判。我暂且不分析子尤的言论是否岑在偏激,因为我们可以允许一个孩子的评判不公正,但站在人性的角度,我们不需要怀疑也不应该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是一种来自脉中的难以磨灭的爱,怀疑是对它的不尊重。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孩子,绝大多数已经或将会成为父母,理解父母是我们应该学会的能力,而子尤的观点恰恰与之相悖。子尤潜意识里忽略了父母再作决定时的挣扎痛苦,忽略了父母的一切努力,单单抓住最后的结果,这是一种不公平。

接着我们来谈谈子尤,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事实上,对于一个尚且年轻而且身患症的孩子,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他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激和不公正,但对于大人来说则不然。我本来认为虽然他的言论可能对妞妞的父母造成一定伤害,但介于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这些都值得被原谅,如果子尤还活着,或许这者观点早已被他自己改变,那么我的这篇感悟也可以结束了。然而看到周国平文章的最后一节,我感到无比震惊和痛苦:子尤的文章是他身为一个癌症患者的下意识的反击和挣扎,周国平的书所表现的是一个父亲失去女儿的极大痛苦与忏悔,而在某体眼中这些全部只是一个热点话题。我们一直在谈论生命对生命的态度,而实际上这些炒作的媒体才是真正对生命不尊重。周国平说:“媒体需要制造事件和话题,我不想予以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让女儿的生命完全成为谈资,这是值得庆幸的,然而已经造成的伤害却永远无法弥补。

在此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说子尤的做法可以理解为年幼无知和病痛中的心理脆弱,那么那人们的所作所为又是什么呢?子尤在自己的文中说:“我想告诉读者‘争取生命’这个词的意思。”是的,这是子尤想要表达的,哪怕说法并不公正,至少出发点没有极大恶意。然而大人们把他的文章发表出来引发无数人对周国平的谩骂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替子尤表达,那么也可以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番炒作的目的竟是为了子尤的新书《谁的青春有我狂》作铺垫。我相信这不是子尤自己的意愿,“子尤只是写了文章,‘事件’是大人们的杰作”。如周国平自己所说,那些出版商“根本没有观点也不在乎观点”,这本厚透出的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不尊敬,这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对生命的态度,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牛牛当成一个生命来看待,只是一个新闻话题而已。

我在网上查了关于子尤的简介,其中有一句:“发表于《南方周末》上的长文《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痛斥周国平虚伪的‘父爱’,文笔的犀利和见解的独特更是世人对这个患病少年刮目相看。”原来妞妞的生命到最后只成了让世人对子尤刮目相看的引子。如果子尤知道这件事,他也一定会感到愤怒和悲哀,因为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所表达的只是对妞妞的同情和对周国平的愤满,即使不够公正,把它变成新闻也是一种层次的降低。

说到这里,我可能要偏离题目一些了。如周国平所说:“子尤的故事本来可以很纯粹,可惜遭到了某体时代的扭曲。”我完全同意这一观点。每个孩子倒是单纯的,改变他们的是时代,是社会,是包围在他们身边的大人。我曾想过,如果在子尤写过这篇文章后,他身边的大人,那些出版人和策划人,包括子尤的母亲,如果他们教育子尤如何包容不同的生命对生命的态度,而非用他的文章进行炒作,子尤的想法是否会变得不一样。大人们不明白这些道理吗?他们当然明白,十二岁的嘟儿都知道“上帝是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学会如何想问题,如何做事情,如何宽容别人”。

子尤最终还是离开了,于十六岁的年纪,所以很多事情都不再有“如果”。然而我还是想推测,如果子尤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如果始终没有人愿意纠正他的错误,他会变成怎样的人?我无法给出结论,对于一个已经去的人进行责备也是不尊重的。我只想对那些故意炒作的人说,其实最不懂得如何对待生命的人不是子尤更不是周国平而是他们,生命本身应是纯粹的,不该沦为工具。他们没有将生命看作生命,更没有资格妄谈生命对生命的态度。

回到最初的话题,生命对生命的态度应该如何?再伟大的哲人也无法给出一个绝对标准的态度。我只希望所有人相信,生命对生命的态度在最初都是善意的,只是因为不同的方式才造成了不同的结果,对此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在热爱生命和执著生命的同时,也能够博大地宽容其他对生命的看法和”,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从容和平静”。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