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8 12:38:20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一】

每每听到庄严的国歌,我的心便激扬澎湃;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定会充满敬畏地行个队礼。啊!尊敬的革命烈士们,这国旗是被你们的鲜染成了红色,你们自豪吗?可我如今只能从书籍和影视中看到长征等红色足迹,《飞夺泸定桥》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在长征中,必须要经过泸定河,那泸定河水流川急,若是掉进河里,连尸首都找不到。泸定河上有一座桥,被称为泸定桥。这桥是下面钉了铁条,上面盖上一块块木板,走起来都摇摇晃晃的。在红军到达这里之前,蒋校长派来的两个团驻守泸定河。狡猾的敌人把木板抽出来,扔到了河里,桥,只剩下了闪着寒光的铁链。天公不作美,在红军赶到泸定河时,正下着倾盆大雨,但红军并不畏惧。红四团立刻爬上铁链,敌人狞笑着用机关枪扫射勇士们,在铁链上放火,火舌包围着他们,这雨也没丝毫作用。但战士们冒着大火,英勇地爬向桥头,红四团在桥头歼灭了许多敌人。胜利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红军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打动了。当有的红军掉下河里去时,其它红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友掉下去却无能为力。看到这时,我内心是多么憎恨那些反动派的人,真想飞进电脑里抡他们一个耳光。红军叔叔用生命创造了这个美好的新时代,我们要守护好新中国,不给红军抹黑。当年红军长征,是多么累,战友们一个个为国捐躯。如今我们只能从他们走过的路去感受他们的艰辛,感受他们的内心。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二】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是建军82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我想过得比以前更有意义。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和表哥阳阳一起去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去缅怀先烈,了解历史。

到了红军广场,我一眼就看见了广场中停放的那架飞机,那是列宁号侦察轻型轰炸机,是红军的第一架飞机。我抚摸着机翼,一种自豪涌上心头。

抬头一望,正对面的建筑物上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我们快步上前,拾级而上,旁边雕花的扶手十分古朴。

从入口进去,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电子屏幕,上面介绍了纪念馆的参观路线和七部分的内容简介,从这里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纪念馆里一尊尊雕像吸引了我的视线。在第一展厅中一排伟人的雕像屹立着,正是他们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再往前走,我看见了徐向前的塑像。徐向前原名叫徐象谦,因为他自己的永远向前的革命精神而将名字改为“向前”。他用自己的一生对“向前”作了最有力的诠释。我们还看见了沈泽民临终前写报告的雕像。他坐在简陋的屋子里,斑驳的墙壁,昏黄的油灯….虽然有一盆炭火,但从他单薄的衣物上可以想象他的寒冷。这至不渝的精神让我感动。

革命的成功不单单靠领袖人物,人民大众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雕像同样让我感到震撼。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信阳站工人2000余人提前拉响了罢工的汽笛。截住了一列由南往北的列车,与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阀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虽然林详谦、施洋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的精神永留人世间。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组雕像是“柳林起义”。红军用“土坦克”打败敌人的“洋碉堡”。“土坦克”就是把棉被浸透水,蒙在一张方桌上。就这样居然把火力猛烈的“洋碉堡”打败了。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在当时红军要取得胜利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展出的实物有:大刀、长矛、红缨枪头、脚鱼叉等,比起日本的东洋刀差远了,更不要说洋枪大炮了。我们还看到了红军穿过的草鞋、军装等。看着这些我心潮起伏,这些锈迹斑斑的武器上不知洒下了多少红军的热与汗水,我也不由得想起红军与敌军搏斗的场面。我的眼睛湿润了。

今天我认识了信阳的革命背景,知道了我们的现在的生活是伟大的红军和广大的农民工人用大刀长矛打拼出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让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吧!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为的人创造幸福吧!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三】

天刚蒙蒙亮,我和妈妈就出门了,到了纪念馆门口,就看到高高飘扬的红旗和穿着红色队服的队员。到了车上我数了一下,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六十多人。原来有这么多人想了解红军的足迹呀!

这次去的目的地是东洛乡的\'小水山,那里可是当年红军打游击的根据地。经过三个多小时,车子开到了大山脚下,我们开始步行。此刻,我的眼前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和满眼绿色的森林。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的身影,望着面前陡峭的大山和繁茂的树林,我仿佛听到了当年激烈的枪声……

不知走了多久,我感觉自己的脚越来越不听使唤了……终于,我看到了一个小山村。在这里,我们访问了一个八十岁高龄的老大爷。他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的故事。当时的红军被敌人围困在周围的大山里,饿了吃野菜,冷了躲进山洞,病了只能就地挖些草药治病。就这样在这里坚持打了三年的游击战,度过了三年艰苦的岁月。红军走后,敌人为了找到红军放火烧了整个村庄,村里的老百姓都吓得躲到了外地,直到解放后才回来重建了家园。

看着这个历经苦难的小山村,听着老大爷讲的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如今,我们住在温馨舒适大楼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还有数不清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更应该想起为祖国抛头颅晒热的烈士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四】

近日,参加“红色寻访”活动的同学发起了“百名寻访同学进百个团支部上百堂党课”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团支部学习活动,将自己在寻访过程中的所思所悟传递给更多同学。目前已有60多名寻访学生走进各个团支部。

讲台上,浙大外语学院德语专业研究生罗刚满怀激情,与同学们分享着他寻访中共一大会址的感悟。“一大的召开就像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重新探寻中共一大的历史,我更加深刻感受到党的伟大。”

讲台上3位同学真切地将自己的寻访感受与大家分享。电气工程学院08级本科生白杨赞,来自一个“党员之家”,寒假时,他们一家3名党员走访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作为一名党员,面对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门前的党旗,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入党,我说,我想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人。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很多以前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在那一刻都涌现出来,我为自己是一名党员感到自豪。”白杨赞激动地说。

今年寒假,跨越南北5000公里,从家乡黑龙江来到深圳,浙大工科信息大类大一的学生徐磊追寻着深圳的发展步伐,感悟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徐磊动情地说:“我们年轻党员肩负开拓未来的重任,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新老传承的使命。”坐在前排的学生连冰洁一直听得很专注:“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特别和生动的一堂团支部党史理论学习课,3位同学讲得非常精彩。这一段段红色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我要更加努力提升自我,更好地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

今年1月,由浙江大学与本报联合发起的“红色寻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寻访归来,同学们自发组成了“红色寻访”报告团,举办专题报告会、感悟分享会、座谈会。据悉,下一阶段,同学们还将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和其他高校,分享寻访感悟,播撒红色信仰,在“红五月”里再增一缕青春气息。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五】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作文【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词时不时的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是呀!要不是有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于是,我们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烈士陵园“看望”那些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英雄。

一路上,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烈士陵园行进,每个人似乎都带着些许的悲伤,脸上的表情都是那么地严肃,我想:兴许那些英雄们看到了这一幕,也会高兴吧?随着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走动下,烈士陵园,到了。或许,我是说或许,我并不想来到这儿,我不想看到他们的墓碑,我想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已经了,但是他们得值得,得重于泰山,他们对得起党,更对的起我们老百姓。看着他们的墓碑,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当年与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上厮的情景,迹斑斑,惨不忍睹,每当想到这些,我对日本人的恨就多一些。默哀开始了!同学们都轻轻地把头低下去,默不吱声,四周一般地沉寂,就在这时,我似乎又听到了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在战场怒如狂狮,疯狂般地怒吼着,冲向敌人……他们勇敢、他们善良﹑他们不畏生、他们英勇奋战。他们的好,老百姓们都领略到了;他们在打完胜仗后的欢呼声,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在短暂的失败后,稍稍有些气馁,但很快又恢复了士气,互相鼓劲加油,我们也察觉到了……

他们是人民的公仆,是党的“得力助手”,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