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关于新年的习俗作文初二(初二以春节为题的优秀作文)

关于新年的习俗作文初二(初二以春节为题的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15 15:57:09
关于新年的习俗作文初二(初二以春节为题的优秀作文)

关于新年的习俗作文初二【一】

今天是新年元旦。我早早地起床,妈妈正在精心地准备早餐。洗漱完,我拿起亲手制作的贺卡,把它藏在身后,轻轻地走到妈妈的身后。我很激动,也很紧张。妈妈转身看见我神秘的'样子,惊讶地问:“怎么啦?”我双手拿出贺卡,真诚地说:“祝妈妈新年快乐,请收下我亲手制作的新年贺卡。”妈妈高兴地接过贺卡,捧在手上仔细端详着,红色的心形图案上,用一颗颗亮闪闪的晶钻组成一个醒目的“LOVE”,并配上精心书写的“新年快乐”。妈妈看着封面不停地赞叹道:“真漂亮!”妈妈小心翼翼地把贺卡打开,里面蹦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猴妈妈和一个可爱的小猴子,妈妈笑着说:“哟,这个大猴子多像我啊!还是立体的,我太喜欢了。真可爱!”说完,轻轻地吻了我几下。

“祝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对妈妈说。妈妈笑着点了一下头。“呵,还有一封给我的信呀!”妈妈说道,她轻轻地念着信,渐渐地眼角也湿润了。

“妈妈,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您少为我操心,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我坚定地说。

“宝贝,这个礼物真的太珍贵了,我要把它好好珍藏起来。”妈妈说完,便紧紧地抱住了我。

妈妈把贺卡收在怀中,高兴地哼起歌来,我也高兴地跟着妈妈应和着。

不一会儿,早餐做好了。我们一家人在吃早餐时,妈妈还把贺卡给爸爸看。爸爸说:“你的这个新年礼物非常棒!瑶瑶,什么时候给我做一个贺卡呀?”我回答道:“那等明年吧!哈哈……”

就这样,我们愉快地度过了新年的第一天。

关于新年的习俗作文初二【二】

一.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据考证,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舅”。

二.吃龙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农历二月初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龙抬头吃什么美食推荐

二月二龙抬头,自然要吃点和龙有关的传统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三.金豆开花

春节过后农村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种子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是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子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四.放龙灯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五.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六.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七.接姑娘

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过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尤其那些怀有身孕的小媳妇,有将龙气带回娘家的说法。在娘家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轻松而愉快。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北方大多数地区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八.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的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九.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十.芥菜饭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同时芥菜饭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饭。因为芥菜味苦,用来闷饭代表年已经过完了,大家过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新的一年奋斗的用意。

关于新年的习俗作文初二【三】

“腊月二十四,担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

每年过年以前,看到妈妈一个人忙里忙外地大扫除,心里很想帮妈妈一下。今年我看到妈妈又要大扫除了,就自告奋勇地对妈妈说:“妈妈,每次看到您那么辛苦地打扫卫生,今天我帮您一起打扫好不好。”妈妈看了我一眼说:“欣欣你去做作业吧,这事妈妈会做的”。可是我坚定地说:“我自己的房间我自己来打扫,因为我已经大了。”妈妈看我这么认真就微笑地点头了。

我像妈妈一样,戴上袖套龙,围上围裙,开始整理起我的房间。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我走进房间,“哦,天啊”!书架上堆满了书,复习资料,笔,尺,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场,对于我这个新手,实在太不给力了。还是在妈妈的引导下,我先把书架上所有的书,都搬到书桌上,让他们来一个“叠罗汉”,还有一些笔筒,字典,放在凳子上,只剩一个光脱脱的书架了。仿照妈妈的样子,我先将抹布浸湿,再挤上一点儿洗洁精,在书架上轻轻地来回擦着,泡泡越来越多,犹如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我的手上,书架上,抹布上不停地跳跃着,看着白色的泡沫渐渐地变成了灰白色。这时我把抹布在水斗里洗干净,再擦掉桌子上的泡沫,洗了又擦,擦了又洗,直到把书架上的泡沫全部洗干净,这时的书架像脱去了灰蒙蒙的衣服,换上了一件洁白的衣裳。接下来我把书桌上的书一本一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的第一层,把字典放在书架的第二层,旁边放一些笔筒,还有我书法要用的卡纸。这样原本乱乱的.书架,经过我的整理,完全变了一个模样。

接下来我要整理我的书桌,电热台板,台灯都用抹布仔仔细细地擦干净,把他们的位置重新布置了一下。我还把我心爱的电子琴换上可爱的套子,床头柜和大衣柜也被我洗了一把脸。最后是我的拿手好戏,就是拖地板,因为这是我在学校经常做的事。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忙碌,看看一尘不染的房间,我大喊“妈妈,我大功告成了”!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通过了这次劳动,使我更加明白妈妈劳动的辛苦;

通过了这次劳动,使我明白了快乐在劳动之中;

通过了这次劳动,使我明白了快乐是用汗水换来的!

关于新年的习俗作文初二【四】

快过年了,为了迎来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分配任务:爸爸负责擦瓷砖 、擦灯、扫地;妈妈负责擦玻璃、拖地、擦柜子;而我则要打扫楼梯、擦楼梯扶手、整理书桌。我不禁暗暗叫苦,可老妈的命令不可 违抗,只能乖乖地服从。于是我开始擦楼梯扶手。不是吧,多少天没擦了,上面都是厚厚的灰尘,我擦了好几遍,才擦干净。然后我又拿起扫把一丝不苟地扫楼梯,扫完大汗淋漓。休息片刻后,我又开始整理我凌乱的书桌,这书桌,不知多久没整理过了,大小不一的书堆满了整个书桌,我开始分类,经常用的放在书桌上,不经常用的放在箱子里,大书放一摞,小书放在一摞。然后我又开始擦桌子,不一会儿,我就完成了妈妈布置的任务,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看看爸爸妈妈,他们还在埋头干呢,我心想:去帮他们一下吧。我又帮他们擦瓷砖和柜子,不一会儿,我们就打扫完了。望着干净整洁的家,我们都很高兴。

关于新年的习俗作文初二【五】

入夜,窗台前。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呼吸着凉风,想着什么……

窗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下雨,雨丝中隐隐地带着雷鸣。悠悠的雨点声把我带回了小村的瓦屋。昨日的岁月又在我心湖荡漾。我寻找那骑在牛背上的小娃娃,寻找那背着书包放学归家的小学生,寻找那追花蝴蝶、小蜻蜓的少年……寻找那天真无暇的童年。

夜里,根根银丝洗礼着大地,雨水滋润着家乡的梧桐,滋润着家门口的小菜园子。远处的田野上堆积着一大片乌云,倾泻而下的雨水冲洗着、洗礼着乡间那不知走了多少遍的小路,泥泞着。路旁的野草也都低着头,默许着秋雨的洗礼,尽管雨水降去了温度,有些冰凉。

今晚的雨,滋润着田里的庄稼,池塘里的鱼虾。我仿佛看见了爷爷的笑脸,仿佛听见邻居们轻捷的'脚步,丰收的季节,迎来丰收前的洗礼。

昔日的村庄早已逝去,只留下田野一片,残留的废墟,那昔日拆迁的痕迹。

往日的繁华已悄然逝去,秋雨滋润着泥土,扑鼻的芳香。雨滴打落枯黄的树叶,缓缓降下的岁月,一股曾有的青春,在那一刹,凋零了……少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少了四季的鸟语花香,土地它依旧被秋雨洗礼着,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思念。

一滴雨滴,打在我脸上,凉凉的。我望着这银丝,我凌乱的思绪,我闭上眼睛,静静倾听秋雨的喧哗,那么美妙,那么清晰……

今晚的雨,温柔的落下,凉凉的,甜甜的。

关于新年的习俗作文初二【六】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北方多炒豆子的习俗,就是将黄豆、豌豆、玉米等豆子放到锅里炒,然后食用,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