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写立秋节气的作文(有关立秋的作文素材5篇)

写立秋节气的作文(有关立秋的作文素材5篇)

更新时间:2023-09-26 17:50:20
写立秋节气的作文(有关立秋的作文素材5篇)

写立秋节气的作文【一】

……四季里深爱秋天。许是爱的缘故,每每秋天来临,心便惶惑不安,既渴盼秋的到来,又担心秋的离去。

秋天收敛了往日的燥热,变得宁和、淡远。它像一曲舒缓、优美、教人身心宁静的古典音乐,又像达观的智者在天地间悠闲往来,更像生命里的友谊,让你时时感到一种温情,却不火烈。

秋天是人的心灵与自然最为贴近的季节。这个季节,秋风似歌,落叶如蝶,踩着秋叶散步,恍若走入一幅画里。在自然的怀里,我们渐渐敞开久闭的心扉,又一次成了孩子,又一次领悟自然对人生的某种启示。非常喜欢美国诗人罗。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每至秋天,我的心便无数次地穿越时空的藩篱,跟随诗人在大洋彼岸的乡村林间漫步:“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向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呵,留下一条路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的某一天,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多少次在等待公共汽车,抑或是在无聊时,我总是在心里默读这首诗。这样,我的意识便又回到乡村的林间,感受阳光的暖意、落叶的舞蹈、鸟的鸣唱和晨风吹过秋林的气息。

秋天有果实压弯枝头的辉煌,也有秋风瑟瑟、秋雨绵绵的哀怨,更有“盼望果子成熟,成熟了又怕掉下来”的无奈。晚秋时节的雨夜,熄灯静坐,听风卷落叶,雨打窗扉,体味那种缠绵凄婉的美。这种情境像读一首古诗、听一曲旧歌,像隔世的相思交织着苦涩与恬美。

我的生命季节似乎是夏秋之交,由绿转黄的过渡时期。这时,花还芬芳,叶还浓绿,秋还生在夏里。

这个季节,已不再奢望世界知晓自己,而希望自己了解世界。不再喜欢糖水、香槟,而爱浓茶淡酒;不再喜欢流行歌曲,而爱古典音乐。衣着也由艳丽转为素雅,不逐时髦,而求风格。这时,能在俨然神圣的事物里,发现荒诞和讽刺;能在一贯不对的事物里,发现某些对的东西。这时,观察世界不再用眼,而是用心。

生命的秋天里,画家留下了画,诗人留下了诗,音乐家留下了不朽的音乐,更多的人却只留下了影子,就像鸟儿在窗前飞过,转瞬即逝。

写立秋节气的作文【二】

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因为在夏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北京人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特别是汉满两族。首先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用文火炖。在这里面的料包可不简单,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可以说在这一天里,整个北京城完全沉浸在炖肉的香味里。

写立秋节气的作文【三】

1、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4、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5、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6、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7、悬秤称人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8、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9、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10、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11、称水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12、吃鸡蛋

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13、祈福

在常州的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灾害,在立秋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驱赶蝗虫。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写立秋节气的作文【四】

秋,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农历七月至九月,自古有很多称谓,节在唐人徐坚等人辑撰的《初学记》一书中载有梁元帝 《纂要》云:“秋曰白藏,亦曰收成,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三秋即指初秋、中秋、晚秋。九秋指秋季的九十天,西晋文人张协 《七命》诗有:“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唐代文人陆龟蒙《秋色乐器》一诗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句。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季,色尚白,乐音配商,故有此称。元代文人马祖常的《秋夜》中也有 “素商凄清扬微风,草根知秋有鸣蛩”的诗句。

秋三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并以中秋即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此时炎热的夏季过去,秋天已来临。农业生产有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立秋是早稻收割,晚稻移栽管理,大秋作物灌浆、壮子粒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立秋历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古今文人都把立秋当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史记》上有:“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春华秋实,春种秋收,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世间人们带来无限的欢乐。因粮食、蔬菜、瓜果等在秋天收获,如获金银财宝,又因秋在五行学说中属金,故自古秋天有 “金秋”之美誉。

立秋,自古就是皇宫和民间的传统节日。古时盛行祭祀之礼仪,殷商时有每日进行宾日、饯日的仪礼,到周代时祭祀礼仪要在每年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几个节气转换时举行。早在周代,每逢立秋之日,天子都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都城外的西郊,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迎接秋的到来。到汉代时沿承此俗,并要牲畜以祭天祭神,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汉书· 礼乐志》曾有“飞龙秋,游上天”之语,有因秋季丰收可向?间赠果腹之食物而夸耀扬威之意吧!

民以食为天。在民间,立秋日的天气关系着百姓的日常生活。立秋的民谚农谚很多,如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牛”。立秋这天的天气变化,与农田的收成有很大的关系,如在立秋这天有打雷声,田里的庄稼就 “秀”(即吐穗开花不好,谷子会长不饱满。另外, 在稻秀之时,农家最忌讳立秋这天有浓雾和白虹贯天的 “白鲎”的天象,收获时将会因秕谷多而影响产量。入秋后秋高气爽,天气由热转寒即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的身体也随 “长夏”到 “秋收”而相应改变。正如《黄帝内经》所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秋季,无论起居、饮食、精神、运动、养生哪个方面都要调摄,而且不能离开 “养”、“收”的原则,要收藏阴气要养阴益气防燥,尤其在饮食上注意少辛增酸,注意多补水以润肺生津预防秋燥,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

跟众多其他节令一样,入秋后,民间也有很多讲究,自古在各地传承着称人、贴秋膘儿、吃烤肉、吃螃蟹、吃烤鸭、吃爆肚、“咬秋”、“谢秋宴”、尝秋鲜儿、秋游登高、赏荷赏菊等诸多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