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作文什么节100字(关于节日100字作文)

作文什么节100字(关于节日1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8-01 22:48:19
作文什么节100字(关于节日100字作文)

作文什么节100字【一】

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那在这一天,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1、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2、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也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3、吃节令食品。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4、修斋设醮。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二节食斋,三心斋。

作文什么节100字【二】

在过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庙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

民间的地藏节可遥接目连救母的中元节 。说是老百姓怕目连在地狱救母眼睛 不看见,故在此夜,家家敬王之后,插燃香烛 ,街市 满地皆红,香是敬佛,烛是与目连照明。又有人家屋檐下插上一排棒香,有的则是在茄子 周身插满棒香排在屋檐下称作“落苏灯 ”。 落苏是茄子的别称, 《本草纲目》 记载“茄,一名落苏,名义未详,按《五代贻子录》 作酪酥,盖以其味如酪酥也,于义似通。”,而宋时的《渑水燕谈录》 说是因犯了钱王 的忌讳,至今沪语中茄子仍叫落苏。插落苏 灯或取其谐音“落得舒适安逸” 意求地藏王保佑全家平安?孩童们也有自己的落苏灯。就是在落苏当中挖一个洞,里面插上一根小蜡烛 ,便成了一盏落苏灯。孩童们聚在一起,比谁的落苏大,比谁的灯儿亮,或追逐、或雀跃、或欢叫,或嬉闹,走家串户,忽有一阵风吹过,如吹灭了其中的.灯儿,笑声中就会爆起一阵惶急的哭叫,因此地藏节又称落苏节 。

在南京的清凉山相传为地藏菩萨修炼之所,从月初起烧香膜拜者就络绎不绝,到二十五日以后尤为兴旺,清凉山上下游人很多,到处设有茶棚。茶棚的布置,各种各样,一直到月底过了,方才停止香火,叫做“盖山门”。

地藏节活动图册常州地藏节以东郊三官堂为集会之所,拜香的人络绎于道,农民多于这天将田具 及木制品陈列 于路边任人购买。如皋县和泰县都于晚间用各种颜色 纸剪成荷花瓣 形状,粘贴碗口一周,碗内放只酒杯,燃以灯芯,放在门前,家家如此,叫做“地藏灯 ”,亦称“碗儿灯 ”。

苏州地区,是晚人家各在庭院四角,几重门以及围墙下地面遍插棒香,同时点燃,叫做“烧地头香”,俗称“烧狗矢香”。传说,元朝末年,张士诚统治苏州时期较得民心,后苏州人还怀念他,就借用地藏节烧地头香的形式,寄托他们的哀思,名为“烧九四香”,因为张士诚的乳名叫“九四”。日子一久,"烧九四香"便讹作“烧狗矢香”了。

九华山庙会 ,自唐代以来,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吉诞日前后,佛教徒和当地工商界都联合举办盛大纪念活动,远近朝山拜佛者和游人纷至。 现在九华山庙会的内容由佛事活动,以旅游招商信息发布会、旅游业务洽谈会为主要内容的经贸交流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有板龙灯会,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梅戏演出、佛教音乐演奏会等。

宁波宁海地藏节的一些记忆,“七月种,八月拔,呒不根,呒不叶” 七月最后一个晚上家家户户插香。把房前、房后、路边、院子都插上香。嘴里念着地藏王菩萨保佑,说不清楚为插香的真正含义, 听老人们说,以前村大路,还有四合院的院子都是用河卵石铺起来的! 又很多很多图案造型的! 大家就按照这个图案造型插上去看上去亮亮的非常漂亮! 还有如果是没有图案的,大家都自己想,什么龙、凤、花的…… 看上去非常漂亮!

作文什么节100字【三】

农历十月在古代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时为了彰显自己顺应天时,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上早朝的时候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所以南京有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在古代人们也将冬衣捎给边疆的将士,或者外地经商的商人、外出的游子。表达人们之间的牵挂和关怀。

作文什么节100字【四】

在过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庙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特别是南京的清凉山相传为地藏菩萨修炼之所,从月初起烧香膜拜者就络绎不绝,到二十五日以后尤为兴旺,清凉山上下游人很多,到处设有茶棚。茶棚的布置,各种各样,一直到月底过了,方才停止香火,叫做“盖山门”。

常州地藏节以东郊三官堂为集会之所,拜香的人络绎于道,农民多于这天将田具及木制品陈列于路边任人购买。如皋县和泰县都于晚间用各种颜色纸剪成荷花瓣形状,粘贴碗口一周,碗内放只酒杯,燃以灯芯,放在门前,家家如此,叫做“地藏灯”,亦称“碗儿灯”。

苏州地区,是晚人家各在庭院四角,几重门以及围墙下地面遍插棒香,同时点燃,叫做“烧地头香”,俗称“烧狗矢香”。传说,元朝末年,张士诚统治苏州时期较得民心,后苏州人还怀念他,就借用地藏节烧地头香的形式,寄托他们的哀思,名为“烧九四香”,因为张士诚的乳名叫“九四”。日子一久,“烧九四香”便讹作“烧狗矢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