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关于舌尖上的美味的作文5篇(舌尖上的美味300个字作文)

关于舌尖上的美味的作文5篇(舌尖上的美味300个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12 09:25:16
关于舌尖上的美味的作文5篇(舌尖上的美味300个字作文)

关于舌尖上的美味的作文5篇【一】

今天才开始看舌尖上的中国,真觉得以前没看真是损失不小,完全就是一百科全书啊,信息量真大,眼睛眨一下都会错过很多精彩,感觉中国的历史真是悠久,中国人的祖先真是智慧,中国的传统文化果然精华,中国的饭真好看又好吃。

但是片中也时时在暗示,村里人都去城市打工挣钱了,好多技艺面临失传,让人痛心,机器代替人力,人类得到了闲暇,不用负重劳作,却也失去了最纯朴真实的美味,如陕西老汉所言,还是石磨磨出的香啊。我辈九零后谁还会愿意去学这门技艺呢?以后还能吃到纯正的什么呢?猪肉?大米?还是蔬菜。上帝是多么的公平,人类只有失去重要的东西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

查干湖的捕鱼者每次都只会用大网去捕两公斤以上的鱼,故意漏掉小鱼,这已经成了祖先流传下来的约定,真是令人感动,仿佛与自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人类只取自己所需,不去伤害大鱼,不去打破生态平衡,而大自然供养他们的祖祖辈辈,每年同样的厚爱和馈赠。从来不会食言和背叛,比人的关系都可靠,可如今人类更像是小人得志了,贪婪的让他们目光短浅,能捕到的鱼每年都在减少,不止是鱼,树木,河流,冰川都在慢慢变化,不在乎大自然的人,有一天,大自然也不会管他的活。

节约这个概念以前真不在我心里,只要是免费的,姐们我恨不得多用点,后来身边好多长辈的言传身教让我真是改变了,那么多次的教诲,特别是她们自己那么的节俭,她们可不会区分是不是免费的,我这心里就算是块石头也化了,可是没吃过苦,受过穷的人,真是没法处处都记得啊,今天看了挖藕的人,一天工作下来,腰酸背痛的还要忍受各种折磨,真是让人心疼,菜场的藕只有两块五一斤,可没想到背后的辛苦确是给我250块我都不愿做的,所有的辛劳都应该被尊重,所以我现在都很少在大街上乱丢垃圾,也是考虑环卫工的不容易啊。

所以我是多么感谢我生在这个年代,这个国家,这个地方,我可以吃到那么多好吃的,去那么多好玩的地方,大自然还留有原来一半的风貌,我还能看到雨看到雪,早上出门散步的时候我心里就默念,感谢爹妈,感谢阳光,感谢空气,感谢每一个身边走过的路人,能这样走着,真好。小时候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妈妈的草地,是温暖的摇篮,请不把草地损坏,让妈妈心酸,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热爱妈妈吧,请不要给妈妈增添麻烦,热爱这一切吧,也许下一秒,他就是别的样子了。

关于舌尖上的美味的作文5篇【二】

上下五千年,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造就了讲究的中国人,也便造就了如同山水画一般充满了文化气息的中华美食。

近来《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热播,我也便忙里偷闲地浏览了一下。这一部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纪录片,统共七集,处处充斥着一个又一个让人垂涎三尺的镜头,与满含文艺情节的解说,以如此诱人地诠释着中华美食,也从中渗透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习俗,中国人的质朴,与中国人的智慧。

《舌尖上的中国》,与其说是在介绍中国美食,不如更准确地说是在介绍中国的文化,把文化通过味蕾传给大脑。舌尖上舞动的不仅仅是那些或珍贵或平常,或鲜美或回味的食材,更是那令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的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其实是想借饮食这种人人都有感触体会,来窥探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劳作方式和处事态度。它并不是一部介绍美食的片子,也不是一部宣传地方特色的噱头,而是一种至纯至朴的精神。想来这些制作者们不单跑遍天南地北,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甚至连过年的时候都留守拍摄记录,支撑的动力已不单单是食物的力量了,而是一种渴求探索发现中国民众精神气质的热切愿望。

关于舌尖上的美味的作文5篇【三】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

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齐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而她,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如今,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