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马龙樊振东东京奥运会决赛作文)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马龙樊振东东京奥运会决赛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15:32:13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马龙樊振东东京奥运会决赛作文)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北京大学体育馆里奏起了中华民族共和国国歌,三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这便意味着金、银、铜牌这三个奖项全都属于中国的:金牌获得者张怡宁,银牌获得者王楠,铜牌获得者郭跃。在他们成功的背后,也有着艰辛的努力和付出……

第一场球是季军争夺赛,中国队的小将郭跃对新加坡的李佳薇。第一局郭跃发球,她发了一个反手球,李佳薇马上打了回去,郭跃见挡不住,便把球挑了起来,李佳薇一心急,把球扣了回去,可没想到打网上了,郭跃便暂时领先;第二局李佳薇发球,她发了一个正手球,可郭跃又挑了起来,李佳薇见郭跃左边有空,又扣了一球,这郭跃一闪身,把球又挡了回去,漂亮!接着是长球,郭跃用力挡了回去,由于用力过猛,打出了界……第三局又是郭跃发球,她们两个打来打去,越打越漂亮,最后中国的小将郭跃以4:3战胜了新加坡的李佳薇。不过更漂亮的`还是王楠对张怡宁。

第二场球是万人睹目的冠亚军争夺赛。虽然王楠是老将,但动作很敏捷,没有一丝破绽和误差,打得仍很高超;张怡宁也不甘示弱,打得很有强劲。第一局开始了,王楠发球,张怡宁一下把球挑了起来,王楠用力把球削了回去,张怡宁一把扣,扣到了王楠右边部位,但王楠猛地一闪,又把球打了回去,漂亮!张怡宁再次扣,王楠再次回击,赛场上的气氛涌向了高潮,我也在电视机前为他们加油助威,之后由于张怡宁扣得太猛了,打出了界……最后张怡宁发球,王楠把球削了回去,张怡宁又大板扣,王楠没接住,便1:1平了。她们两个虽然都是中国队的,但谁也不让谁,非要打得不分上下才肯罢休,最终张怡宁以4:1取胜。

乒乓球女子单打总决赛结束了,我很高兴,因为这场比赛的金、银、铜牌全都属于中国的,她们为中国再创辉煌。最后我从这几位运动员身上得到了一个道理“只要你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二】

??州亚运会女团射箭决赛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上完培训班,打开电视,调到中央五套。这时正在直播的是第16届广州和韩国。上次北京奥运会的该项目决赛仿佛就再昨天,大家也许还记得:也是中国对韩国,中国队的三位姑娘在雨中战胜了两届奥运会冠军——强大的韩国队,取得了金牌。由此可以看出,今天的冠军,不只是亚洲第一,应该算是世界第一才对。

再回过来,看赛场上的情况,韩国队已全部射完,领先10环,而中国队还有最后一箭,这一箭必须10环,将比赛拖入加时赛,才有夺金的希望!

只见一枝箭飞出,正中靶心:“10环!”观众的掌声响了起来,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长出一口气,放松了紧绷了许久的身体,把背靠到了背垫上,心想:至少不会输得太早了!甚至还会有新的机会!果然,比赛被拖入了加时赛。

加时赛每人只射一箭,韩国队首先射了3箭得到了28环,中国队前两箭射了19环,第三箭却迟迟不射,观众的掌声响了起来,我也喊道:“再来个10环,干掉韩国队!”一枝箭飞出去,广播里传出“9环!”的'声音!哎呀,比赛又被拖入了第二次加时赛!

第2次加时赛韩国队一上来就3个10环!中国队面临巨大的压力,第1箭10环!我紧张的心再次被提起,可得稳住啊!谁知上帝就这么不眷顾我们,第2箭只有7环——发挥失常!这次败局已定!我也万念俱灰!但是我国的运动员还是射出了最后一箭,最终屈居亚军!

这次比赛虽然我们输了,但是却依然精彩。我们中国队面对两届奥运冠军韩国队,在开局失利的情况下,还能拖到最后,实在了不起。其实我看到运动员们都已经尽力了,这比奖牌还重要。她们的精神也很可嘉,即使败局已定,她们也不认输,顽强抵抗直到最后,我想最后那一箭一定是她们含泪射出的,是为尊严而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结果不一定最重要,精神才是最重要的,你们说对吗?

让我们期待在两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该项目的最高领奖台上见到中国队!让我们期待吧!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三】

二双的争夺也是打满三局,这对没有苏菲那么强的统治力,而张楠刘成又表现的足够沉稳。当主场的欢呼变成无形的压力时,想要获胜变得更加困难。最终楠成有惊无险的拿下比赛,让林丹再次躺赢冠军。恭喜中国男队3比1战胜印尼获得冠军!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四】

万万没想到,男团决赛的一单竟然是这样一种结果。金廷的抽经有三分之一的'功劳要记在桃田贤斗身上,另外三分之二,只能怪自己在第二局的赛点上没有把握住机会,几乎到手的胜利变成了第三局的决战。

金廷第一局打的顺风顺水,第二局大部分时间也领先,石宇奇已经被打的没有什么气势了。比分能够咬住,更多的是因为金廷自己的失误,而不是石宇奇找到了应对之法。其实在第二局后半段,金廷的体力已经无法维持高强度的进攻,进攻效率也开始下降。但是石宇奇并没有把握机会反超比分。可惜在拿到赛点以后,金廷的体力和精力都到了极点,让石宇奇追到20平。之后体力不济的金廷被石宇奇逆转,比赛进入决胜局。

此时,石宇奇已经逆转了赛场上的势。第三局开始,金廷依然处于体力极点处,石宇奇有个不错的开局。但是金廷依靠主场优势,在后期体力缓过来的情况下,硬生生的将比分反超。第三局两个人的消耗都很大,所以进攻不多,更多的是依靠拉吊找机会。可是因为前期消耗太大,金廷在19:18领先之后,腿部受伤,无法移动,最终退赛。

但是看完比赛后,我很难将这场比赛定为石宇奇的胜利。要不是桃田昨天的助攻,如果金廷更懂得合理分配体力,这场比赛真不好说。在比赛中,即便是在金廷拼尽全力体力透支的情况下,也没有见到石宇奇稳定压制金廷。以石宇奇现在这样的表现,还不足以称霸羽坛。不过胜利总是好的,石宇奇很不容易,如此年轻就承担了一单的压力,并且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五】

8月7日,里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打响,中国运动员孙杨以0.13秒的差距遗憾失金,获得银牌,澳大利亚的霍顿以3分41秒55夺金!

前半程,孙杨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最后50米孙杨全力提速,几乎与霍顿并驾齐驱,不过最终还是未能反超,以微弱劣势输给霍顿,未能实现该项目两连冠。

不管怎样,孙杨在我们的心里,都是第一名。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六】

王者归来,举国振奋。以3:2逆袭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后,中国女排18日在半决赛中面对“苦主”荷兰队释放“洪荒之力”,最终以3:1艰难实现“复仇”,时隔12年后再进奥运决赛。21日在与塞尔维亚队的巅峰对决中,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中国女排更是以3-1完成惊天逆转,站在了里约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黄灿灿的金牌见证着女排姑娘们的顽强拼搏,也诠释出中国的大国自信。

“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击败卫冕冠军巴西队后,中国女排姑娘们在场上高声大喊:“我们是最棒的!”;战胜强劲对手荷兰队后,洪钢和前奥运冠军冯坤盛赞中国女排赢下史诗般战役,无愧为王者之师;巅峰对决中,中国姑娘们再次用汗水和拼搏向全世界诠释了什么是“女排精神”。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奋起,正是这种敢打敢拼的精神,屡屡让中国女排无论落后多少分、无论形势多么恶劣,都足以完成荡气回肠的绝地反击。淘汰卫冕冠军巴西队后,看台上亲临现场的80岁高龄前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就曾激动不已,“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中国女排!”;打败强敌荷兰队,中国女排已经越来越接近夺冠梦想;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奥运冠军,中国女排更是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中国骄傲。

岁月轮回,精神不老。噙着热泪看完整场比赛,耳边依稀萦绕着女排姑娘们的阵阵呐喊声。不管是比分落后,还是稍稍领先,或者不相上下,我们的女排姑娘们都体现出每球必争的决心,诠释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拼搏精神永远是中国竞技体育之魂”,这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拼搏精神,不仅能够唤醒大国梦想,也足以振奋13亿多中国人民。

里约奥运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女排奋力拼搏站在最高领奖台,既激励着中国体育健儿放手一搏,也鼓舞着亿万国人砥砺前行。这种敢胜利、能胜利,顽强拼搏决不放弃的精神,更是已经成为了13亿中华儿女昂首前行的底气所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我们向女排队员和教练们致敬,因为她们创造了奇迹;我们更向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致以礼赞,因为其必能凝聚中华民族洪荒之力,共筑复兴梦想。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七】

作为我国三大球中唯一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女排从不缺少这种拼搏精神,也一次又一次带给国人感动。女排精神,不是一两场比赛胜利的快感,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奖杯的荣耀,而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并且不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褪色,反而愈加可贵闪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被全世界认可,这个过程,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

正值50后、60后最青春的时候,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多少人挤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在最热的时候,遇到了最激情的女排,这个印记,就这样刻进了他们这代人之后的人生里。郎平、陈招娣、孙晋芳、张蓉芳、周晓兰、陈亚琼、杨希等等,这些女排队员们的名字,他们一直记得,并且时常提起。

自1981年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到去年世界杯再度封王,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本世纪初的再度中兴,期间虽然多次历经波折,但中国女排总能在陷入低谷后回归正途而崛起,用实力和汗水延续神话。作为体育单项中参与度、普及度最高,也是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三大球”始终是国人的“痛点”,尤其是近几届奥运会,男排男足缺席、男篮女篮连败,女足差强人意。唯独女排,总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屹立不倒。

有一种奇迹叫中国女排,对于80后、90后来说,终于有幸通过里约奥运会见证,终于对父辈们久久执念的女排精神感同身受。在这个网络化、娱乐化充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女排精神的归来,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正如56岁的郎平所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35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这个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的顽强拼搏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并且推动着一代代人砥砺前进。 

马龙奥运会决赛作文【八】

“女排精神”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热词强势复活,郎平的传奇经历被以各种形式在舆论场上一遍遍重放,她成为不同年龄和经历、乃至不同价值观的人们眼里的共同英雄。她不仅是“女排精神”的象征,而且她对很多人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展示了这个国家一路走过来的顽强和宽阔度。

女排是“80年代”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它激昂、正面,像蓝天白云般晴朗。之后的中国变得丰富,也复杂了不少,很多靓丽风景和突出争议让成绩走下巅峰的女排少了关注。这次里约奥运会,女排不是夺冠热门。它在分组赛中输3赢2,更不被看好。

希望是从女排1/4决赛战胜巴西队开始重燃的,那是场空前艰苦的比赛和近乎奇迹般的胜利。半决赛它战胜荷兰队,打得同样艰苦。21日与中国女排争冠的塞尔维亚队分组赛中曾3:0击败中国队,决赛一开始又1:0先声夺人。郎平带领的年轻队伍完全处于逆境,她们绝地反击,一分一分咬着牙打,通过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全中国社会重现了与女排姑娘们一起心跳一起呼吸回肠荡气的一幕。

在今天,体育几乎“回归体育了”,但21日的这一刻,女排重新超越了体育。当队长惠若琪拿下最后一分奠定胜利时,女排姑娘们喜极而泣,惠若琪激动得痛哭,而电视机前不知有多少中国人同时泪奔。大家为女排姑娘们的不容易而感动,为郎平高兴,同时我们还忍不住为女排甚至这个国家几十年一路走来的沧桑而唏嘘,百感交集。

80年代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几经沉浮,郎平作为女排的最突出符号则选择了坎坷的人生之路,留学,为生计打球,直至在西方体育市场上二次崛起。她在中国举国体制与西方市场化体制之间穿梭,执教过中国国家队和美国国家队,既得赞扬,也受争议,她大概是中国女运动员中体育生涯最长,经历最广、维度最多的人。

郎平的成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体育的想象力,她的付出不仅创造了个人传奇,也为中国体育贡献了一份独特的。很多人为郎平鼓掌,既是祝贺她率女排夺冠,也是对她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一份钦佩。

女排的这次胜利来得可谓正是时候。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我们过去不熟悉的困难。来自国际上的政治压力是改革开放以来少见的,国内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冲突,有部分人感到困惑,对不确定性的谈论在增多。

本届奥运会前半程对中国队来说是近20年相对“最沉闷”的一次,不能不说,人们心中积蓄了许多期待,需要一次爆发。

女排21日充满惊险的逆转胜利为中国人创造了这样决堤般的释放。我们这一次的激动和受到的鼓舞几乎可以和30多年前女排第一次夺冠时相比。已经复杂、多元了的中国社会竟然能为了女排如此集合起来,一起呐喊,一起流泪,这也是蛮意外的。

中国社会依然充满了信仰,并且不忘初心。一种与“中国”连在一起的神圣情感仍在我们的社会中流淌。我们绝大多数人过着平凡的日子,但我们的精神并不卑微,我们更个性化了,但对集体与国家荣誉的渴望从没有离开过我们的潜意识。就在今天,我们的那些美好情感随着女排的'胜利哗的一声奔涌而出,那种特殊的幸福感永远不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