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宋词的美作文(唐诗宋韵的美作文)

宋词的美作文(唐诗宋韵的美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6 00:31:19
宋词的美作文(唐诗宋韵的美作文)

宋词的美作文【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在《宋词三百首》中,有许多我从未听过的词人,像时彦、周紫芝、袁去华,但他们的词句仍让我陶醉:“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梧桐叶上三更语,叶叶声声是别离。”“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宋词,它不用像唐诗,每一行的字都一样多,但却有一定的词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恰当名字,只要有词牌名就足够了,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秋天,还有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或许,一个几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也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绝句。一个人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时,他就像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如果想让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声背一遍岳飞的《满江红》吧:“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里面的语句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鼓起勇气。

宋词就是这样,它不但可以描写各种景色,而且能抒发各时的心情,可谓是“文学大家之绝唱”。我很喜欢这本《宋词三百首》,而且会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长。

宋词的美作文【二】

每个人总会有一两本忘记了的书,时光流逝,偶然再会,才懊悔曾经的错过,也许,那不是错过,只是相遇的时间不对。彼时,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不知愁滋味,无法领悟《宋词三百首》的韵味与境界,而今再读,甚感这是一次美好的遇见。幸好,我们还是遇上了。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先生一语道尽了词与诗的区别。的确,相较二者,在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在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在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

物欲横流,风云变幻的时代,读上这样一本书,如心灵净化,身心俱润。合上书,闭上眼,那些词句情景如现眼前,那些情感誓言如在耳边。到如今,才发现宋词原来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接下来,我就道一道,从《宋词三百首》旖旎的词章中体味的淡淡情怀。人世间最能让人感动而又让人泪下的莫不是一个“情”字,“情”的描写透露于字里行间:“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正是因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笔下的文字,才会撩拨人们喜怒哀乐的心弦,引起共鸣。在词中,我读到了情怨、幽怨与哀怨,无论是“别来不寄一行书”、“渐行渐远渐无书”,还是“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妻子对书信的渴求那是对丈夫无声的关切,也许大丈夫当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赖更与何人说。在词中,我明白了有一种等待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一种思念叫“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一种期望叫“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有一种欣慰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一壶香茗饮出词话。品一句“心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道一声“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思一段“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的款款柔情。心中,似无杂念。原来,词,是可以养性的。

品读宋词,就是在品读一种风骨,品读一段人生,品读一个时代。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语言的韵味雅致一流;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原来男子也可以这般柔情;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国难当头,奇女子也只能无限哀叹;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尽显刚烈性情;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才情出众却未得以施展;苏东坡世事沧桑,仍葆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斯人虽已逝,但他们留下的一首首小词在优美的,隽永的,历史的尘埃中绽放。而我们,已然融化在这样的小词中。

时光清浅,词之境界永恒!

宋词的美作文【三】

读了《宋词》是我每晚的习惯。带着丝丝倦意,放起悠扬小歌,细腻的指尖划过百溜的页面,丝滑享受,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畅想之中,耳畔响起熟悉的旋律,在宋词世界中,独领文学之风。天下乎,还有甚比此乐?这一切都是窒息的美,无与伦比的美。我觉着吧,虽说宋词与唐诗,元曲,同为史诗之丰碑,交相辉映,可宋词应排第一,也比排第一。至于为何?我也说不上,只觉得,唐诗结构过于严谨,不自由元曲曲风过于悲凉,不自然。而宋词不,一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为例,名为婉约,但字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积极向上乐观。下面就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段来品析。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清照一生可谓坎坷,词风以北宋灭亡为界,前多为清新秀丽,后因经历亡国之恨,丧夫之痛,词风变得凄楚哽咽。《凤凰台上忆吹箫》为前之作。同看全段,乃知此篇为清照思夫之作。而我们看文章,不能看表面,有些时候,即使内在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我咋天看了关于此词的鉴赏时,很不以为然。

文中说:“此文渲染她万千心事无从诉说的哀愁,抒发了离别后思念的深情与独居的幽怨”。我认为这篇此不仅表达了这些,更是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试问:清照若不热爱生活,又何会思念丈夫呢?所以看文章,看诗词,要从多角度,换位理解。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理解。词中“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中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更是千古一绝,通过的景物的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所思,也让我看到古时候,交通不方便,想与亲人会面,却只得朝朝暮暮等待。

传来的书信报平安。若是在国家蒙难之时,则更是音讯全无。也让我感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定要好好珍惜。

《宋词》中,好文不止李清照所作之词,还有以苏轼,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风雄壮伟丽,有如太山之巅。与婉约派形成对比,截然不同,生动地表现了宋朝人民的见闻感受,它们形式不同,主体不同,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读了《宋词》养我浩然正气,使我热爱生活,玩味人生真谛。

宋词的美作文【四】

她曾在那百花深处逢着扑蝶的人,她曾在那微醺的雨夜中梦到一滴冰冷的泪,可抖落历史的尘埃总见她在薄瘦的西风中卷起同样瘦弱的花帘,嗔怨着过庭的朔气。

“蹴罢秋千”一个镜头留下了少女如燕般轻快的身影,将那份荡秋千的愉悦天真烂漫流香了千年。“起来慵懒纤纤手”的细节刻画了那慵懒可人的娇憨。“露浓花瘦”薄汗湿轻衣,以静写动以花喻人将她的娇美衬托得淋漓尽致。下片“金钗溜”的“溜”字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了少女急忙回避客人的娇羞,“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则将她羞怯的大胆、清纯的妩媚永远流传。(《点绛唇》)

萧萧的寒日爬上锁窗,染上了词人的百无聊赖与孤寂。“喜”“宜”二字给酒阑梦醒之时的熏香更染清冷孤寂。“莫负东篱菊蕊黄”,虽无心闲适仍痛饮樽中美酒,只求换得片刻的沉醉来忘记现实。(《鹧鸪天》)

千年之后,人们依然能听到那曲调中的欢乐与忧伤起伏成不老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