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我家的年味作文审题(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题目500字)

我家的年味作文审题(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题目500字)

更新时间:2023-11-25 07:59:10
我家的年味作文审题(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题目500字)

我家的年味作文审题【一】

“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曲童谣可能是孩童时期最具期望值最具诱惑力的话了,那时候哪一个孩子不期望过年?在那时候的我们的眼里,过年就是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还有长大的代名词呢!一切的期盼和欢乐都融入在了过年这个节日里了。

那时候的寒假放的也没有现在早,但总感觉从放假到过年那天总是有过不完的时间,盼啊盼啊盼啊。盼星星盼月亮,盼过年。其实要让现在的我来说,还真的说不出到底在盼着什么,但当时总是感觉那里就是理想的愿景。

从腊八之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过年的事务了,猪鸡宰羊,为的是庆祝一年的丰收和对自己这一年辛苦的犒劳。那时候,不管作业有多么多,都得在刚放假的头几天废寝忘食的把作业写完,为的是在新年伊始的时候能够痛痛快快的玩几天。因为俺妈就教育我,学就学个扎实,玩就玩个痛快。这一点其实至今还让我受用。其实父母作为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从他们那学到的还真是获益匪浅,尤其是作为学为人表的他们。

作业写完了该干点什么呢?那自然是玩了,在我住的大院里,有三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那时候啊,冬天还能下点雪,每到那几天,雪就像和我们约好了似的如约而至,一晚上的撒盐空中造就了

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那时候奶奶经常为我祈祷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个好大学,那时候在我的心中,大学还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各种幻想的梦哩!

大年三十那天,早上五六点就要起来接灶,辞别了灶王爷,自然要把他接回来过年哪,接灶的仪式没有那么复杂,放一盘鞭就行,这个活动总是我爸爸起来做,听到鞭声我也就醒了,那时候五六点醒来自然是特别早,总感觉到无比的兴奋,小心脏砰砰的跳。这天起来后程,现在只要贴一个福字就够了。

那时候春晚的每一个节目都令人充满期待和向往,现在演员却在担心被吐槽被谩骂;那时候一条祝福的短信要苦思冥想很久,现在仅仅是新年快乐;那时候拼命的赶作业为了好好玩,现在都找不到该干什么;那时候过年能闻到浓浓的火药味,现在却充斥着汽车的尾气味;以前早上起床是被公鸡叫醒,现在是被响着公鸡声音的闹钟叫醒;以前的元宵节能看到漫天的烟火,现在连看到星星都难;以前还能在家过元宵节,现在想在家都难那时候的年味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政策越来越到位了,年过的却越来越没味了,不知是长大了思想高端了还是经济腾飞了生活习惯改变了。不知以后的孩子还能不能过上我当时过的那种年。

前几天,有个阿姨问我他家小孩学英语买哪种学习机好?我说学英语还得用学习机吗,有字典不就行了。修车老人都对我说现在某些学校学费越来越贵,放学却越来越早,作业也越来越少。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人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却很伟大,我们这一代人文化水平很高,却能路不扶人,见人撞人。他们开坦克,我们开宝马,他们轧鬼子,我们压他们。看来是一代比一代强啊!

社会在进步,也要跟上时代潮流了!

我家的年味作文审题【二】

xx年2月某日晚,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童年时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学,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思念

岁月无情,光阴飞逝,爷爷奶奶也禁不住时间的考验,随那年寒冬大雪也与我们阴阳相隔了。正是那年也让我知道过年的年味是对亲人牵肠挂肚的思念。想着和爷爷吃年夜饭饭的情景,我的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那一年爸爸刚贴完春联,就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我坐在饭桌旁,看着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饭消灭了,轮到我敬酒,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会用对联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爷爷奶奶虽然走了,但他们仍留在我心中。我相信他们在那边也是开开心心。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我家的年味作文审题【三】

不知不觉又快要过年了,按照老家余干农村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到了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忙过年得事情了,每逢回老家过年都觉得很有情趣,除了感受到浓浓的乡情、亲情之外,我还感受到了老家浓浓的年味。

老家的年味是从腊八开始浓起来的,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熬腊八粥,说是祭祖、祭神的,各家各户做的腊八粥不同,大多是用各种米、豆、花生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寓意昭示着五谷丰登,粮食的丰收。在我老家腊八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蒜瓣放到装有高醋的缸或大瓶子里,密封起来,蒜的颜色就会慢慢地变成绿色,这种自然形成的绿色看起来很好看,腊八蒜吃起来有醋酸和微辣的味道,吃起来很好吃,陪着过年吃饺子,更有情趣和食欲。我怀着好奇之心,接连几年在腊八前后揣摩着泡腊八蒜的时间、方法,说来也怪,只有过腊八时才能泡出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来,每年临近腊八时,我就叮咛着妻子,千万别忘了泡腊八蒜,现在离腊八节还有上十天的时间,妻又在念叨着泡腊八蒜的事儿,使我顿觉2015年农历羊年越来越近了。

从腊八开始陆续着,老家集市大大小小的店铺就开始上年货了,每个集市上大小店铺五、六家,都在想方设法把年货备得齐齐全全的,生怕让别人抢了生意,不停地忙活着,有上烟酒糖茶的,有上鸡鸭鱼肉的,有上鞭炮香纸的,有上年糕、干果的,有上春联、年画的,各忙各的。看着店铺里上了那么多的年货,各家各户也开始忙着准备开了,溜达着到这个店铺看看,买点这个,到那个店铺买点那个,平日里相对平静的大街上就开始流动起来,好不热闹,这就叫“忙过年活儿”。

准备好了年货,在腊月二十三日前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每家每户都要进行大扫除,辞旧迎新,这种大扫除在我老家叫“扫屋”,儿时的我觉得扫屋很有意思,看到大人们都在忙,怕灰尘弄脏了自己,男人们便戴上了帽子,女人们则围上了头巾,戴上了套袖,包扎得严严实实,把笤帚绑到木头杆子上,房子的樑、檩及边边角角都能扫得着,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开始把房子里的箱子、柜子、桌子等所有能搬动的家具都搬到院子里,对房屋灰尘进行彻底扫除,等彻底清扫干净了,再把地上均匀地洒上水,然后就把橱箱桌椅的搬回来,或者把仅有的几件家具再变换变换位置,顿觉焕然一新,清清洁洁迎大年。

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就是辞灶,我的故乡也叫“小年”,差不多也就是过年这场“大戏”的“彩排”。儿时经常听我慈祥的母亲念叨着:“过了腊八过辞灶,过了辞灶年来到。”意思是说,过了辞灶,离大年就不远了,那时只懂得时令,不知道“辞灶”是什么意思,一直困惑了我许多年,直到后来才听我慈祥的母亲说过:“辞灶就是灶王爷告辞,这天晚上,各家各户都要祭灶王爷,因灶王爷是家里的守护神,一家人的功过得失都在他的监控之中,辞灶这天,他要向上天报告这一家人一年的功过得失”。听了我慈祥的母亲解释,再默默地观察乡里乡亲的祭神就更加有意思了,天刚一擦黑,就忙着在院子里放上大盘子,摆满供品,开始供祭、烧纸、烧香、放鞭炮,鞭炮声一阵接一阵,连绵不断,随着欢快的鞭炮声,有人就把“请”来的灶王爷的纸像焚化,有人就在烧香、烧纸时念叨几句,请灶王爷保佑一家老少平安,这就叫“送灶王爷上天”。等到除夕这一天再把灶王爷接回来,他要赏罚这一家人。

过了腊月二十四日,各家各户就更忙了,特别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屋里贴福帖,请财神,挂年画、“寿”字,大门前挂上红灯笼,门上贴好红红的春联,昭示着红红火火过大年,全家人高高兴兴放鞭炮,包饺子,团团圆圆,好不热闹,这才有了真正的“年味”。说起贴春联来,我记忆最深。二十多年来,只要我全家回到老家过年,大年三十这一天,都是我忙着贴、贴福帖,挂年画等。每年我都在揣摩着对联应该怎样贴,福帖应该贴到什么位置,“福”字红纸、方形,尖角向上,还要考虑哪个位置应该贴几副,是否对称、醒目、粘得牢,应该正着贴还是倒着贴,都有一番考究。例如:有的把“福”字倒着贴,寓意是“福马上就要到了”。贴好了春联、福帖,还要在门框上贴上横帖如:“富贵之家”、“吉祥如意”,在正屋还要贴上诸如“富贵满堂”之类的横帖,在大门外还要竖着贴上“出门见喜”、“出入平安”等,在猪圈里还要竖着贴上“六畜兴旺”、“猪肥牛壮”等,春联上方还要贴上尖角向上的“福”字,哪一样忘记贴了,就好像缺少点什么似的。所以贴春联之类也是一门小小的学问,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印记,家乡的年俗曾经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腊月三十这一天,上了年纪的母亲便会按照传统规矩,一一叮嘱:今天是大年三十,灯的油要添满,水缸里的水要盛满,明天的垃圾不能扫出屋;还要把鸡鸭鱼肉、年糕、各种青菜都准备充足,至少准备到正月十五前,还要在除夕这天把该切的的菜、肉都切出来,正月初一不能动刀。还说,这一天注定一年的运气。一定要小心,不能打碎家里的任何东西,不能大声说话,特别要多说好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仿佛新年的顺与不顺,全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意境之中了,显得是那么神秘,还真有点像大年夜里驴不好也好的意味,不过一辈一辈都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大年夜的感觉似乎都一样,我们也无可奈何,都是鸡啄米似的点头称是,都这么拿捏着。

老家的年味是一辈一辈父老乡亲延续下来的,营造出这种浓浓的'过年氛围,值得我们留恋,值得我们回味,往往很长很长时间仍滞留在我们的心间,老家的年味,也勾勒起了我对老家余干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

我家的年味作文审题【四】

大过年的,鞭炮成了新年的“开门贺语”。户户人家点燃包装精美的鞭炮,一个光影,鞭炮在天上炸开了,五颜六色的烟火把黑漆漆的夜空划开了。“噼噼啪啪”“噼里啪啦”的炸着,小孩子可不管则么多,捂上耳朵,仰头常视或低头看着扎落得红纸。

大人玩的鞭炮响过之后,小孩的鞭炮声犹如春雨中的春笋。这种鞭炮都十分的小巧,好玩。小孩子当然不会放过这玩爆竹的好机会,个个精神抖擞,右手一个 鞭炮,左手紧握着打火机,似乎恐怕被人把它抢走似的。“咔嚓”打火机被打开,火红的火焰喷了出来,点燃了爆竹,小孩子紧张的面孔霎时间眉开眼笑,跳着喊 着,一团绿色的火焰从爆竹的口中飞了出来,飞的又高又远,随着时间的消磨,火焰渐渐的消失,最后只剩下黑漆漆的一片,别人家的小孩看的手舞足蹈,而为这美丽的时光献上一份力使着更美,更为华丽。当然,别的小孩子也不甘示弱,用着尖头闪闪发光的爆竹,在画什么,哦,大大的五角星,有的则是拿着这打着武术,荧光 也跟着飞舞起来。

最后大地上铺满了红纸,才作罢。

年纪稍大点听着老人讲爆竹的来历,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而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人们于是在家门口燃烧竹节(或者用红 色的物品贴在房外,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并且声响超过人耳所能承受的,每次大型鞭炮响过后我的耳朵总是剧痛无比或是雯雯的.响半天。

爆竹声中一岁除,望大家在爆竹声中一路顺风,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