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舌尖上的春天作文200字(美食类的作文200字)

舌尖上的春天作文200字(美食类的作文200字)

更新时间:2022-07-18 19:04:25
舌尖上的春天作文200字(美食类的作文200字)

舌尖上的春天作文200字【一】

北风呼呼的吹,雪花飘飘洒洒。村头的二踢脚响起,临近春节了,街头巷尾家家户户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妈妈的石磨又启用了。经过泡制的黄豆再加上两勺水灌进石磨顶端的小孔里,蒙起眼睛的小毛驴绕着石磨慢悠悠的拉磨转圈,一会功夫,白花花的生豆浆沿着石磨下边沿流了出来,一盆、两盆,满满当当,这便是水磨豆腐的食材。

大火呼呼的吞噬着锅底,开水在锅里翻滚,一双布满裂纹的手在使劲的挤压着装满生豆浆的纱布袋,豆汁沿着木板流进开水锅里,沸腾着,翻滚着,等挤压完全部的豆腐食材,锅里的火候也差不多了,妈妈最拿手的就是拿出一种叫卤水的添加剂,慢慢的点入翻腾的豆浆锅里,奇迹就在这里,大锅里的豆浆开始分离,一会功夫,豆花开始成形。屋内屋外弥漫着浓厚的豆腐味,我们孩子们自然很馋,口水已经在喉咙里下咽多次,这时候妈妈便会先盛出两勺加上佐料让我们解解馋。接下来,妈妈会用大漏勺把大锅里分离好的豆花装入一个大竹筛子,上面加一块洗干净的木板,木板上面放置一块大石头进行挤压,卤水从筛子的空隙里流淌下来,小狗小鸡们也都闻出原汁原味的豆腐味儿了,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哄抢豆腐渣儿解馋。个把小时后,筛子里的卤水已经被挤压干净,掀开木板,这原味豆腐算是完工了,妈妈会小心翼翼的把筛子里的豆腐切成方方正正的块存起,以便春节享用。

农村人过年,最实诚的就是每家每户都自己宰一头大肥猪,猪便是这时候收集的。

入秋,天高气爽,在陇东北部山区,荞麦花开遍漫山遍野,充足的吸收了大自然的阳光、水分,辛苦的农民在秋后便储存好这冬天用来享用的荞麦面。荞麦面加上新鲜的猪,经过精心的揉搓,精洗之后,像山东人摊煎饼一样,一张一张,妈妈在节前马不停蹄的赶制,

摊好猪荞麦面以后。白里透红的荞面在案板上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大的食材算是准备好了

干净清亮的胡麻油在锅底 旋转,陇东特有的干菜加入锅底沙沙作响,妈妈利索的向锅里添加各种佐料,自然少不了猪荞面,少不了香气四溢的豆腐,葱是刚从地窖里挖出来的,嫩绿色的葱花撒在猪豆腐的碗里,看着都让人垂涎三尺,口水直流。

在陇东,把日子过好了叫“殷实”,谁家殷实不殷实,就看那一碗猪豆腐了!

舌尖上的春天作文200字【二】

秋冬季节,当然是最适合尝一尝令人垂涎三尺的太湖大闸蟹了。

大闸蟹做起来十分方便,只要你从菜市场买几只太湖大闸蟹,洗净后放进蒸锅里,用不了一会儿,那些“群魔乱舞”的螃蟹们,可就成了一个个“偃旗息鼓”的“红将军”了!

“哇!真香”我欣喜地叫道。贪婪地闻着螃蟹散发出的'香味。突然有一种不知名的气味钻进我的鼻子。咦?是什么?这一定不是螃蟹的味儿。

是……呀!我傻啊!那是醋!妈妈说,谁吃螃蟹不放醋呢!我赶紧张罗起来,万事俱备,只欠蟹熟了。

我轻轻地把蟹肚上白白的块状掰掉,一边小心翼翼地吹着,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蟹壳掀开。

这时,看到了“最爱”:蟹黄。太赞了!原本想吃完蟹脚和蟹钳再吃蟹黄的,但那香味急不可耐地在往鼻子里钻,仿佛在说,快快趁热吃,立刻让你的小舌头飘上太湖之巅!

我猛地吞了两大口口水,但这并不能阻止香味儿刺激我的味觉细胞。实在忍不住了,一把抓起蟹黄沾进醋里,再放进我那张早已克制不住的小馋嘴里。

这时,不禁两眼放光,香腻腻的酥味立刻浸透了我的小舌头。没想到哇,一丁点小小的蟹黄竟能如此之香糯!我仿佛乘上了小舟荡漾在碧波万顷的太湖之上。

大口咀嚼着美味的蟹黄,一边把蟹脚掰下。用蟹脚尖把肥美的蟹肉捅出,外黑里白的嫩蟹肉就探出了脑袋。

啊!这蟹肉的鲜美绝对是“天下第一棒”!妈妈说吃蟹要绅士。我就轻轻地咬开,将洁白无瑕的蟹肉放进醋碟里蘸一下,一“饮”而尽。不仅满嘴都是香味,还是胃与精神的极大享受呢。

今天的大闸蟹太好吃了!而我,更是吃到了属于苏州特有的味道,这更是美丽太湖的味道。

舌尖上的春天作文200字【三】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看过了《舌尖上的中国》这档纪录片了吧,在今天上映的《舌尖上的年味》相信还有很多朋友没有来得及看吧。那么今天我就向你们讲述一下我家舌尖上的年味吧。

在新年的时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做饺子,今天我决定我也要参与其中。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的样,把饺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大师手法下,白白嫩嫩的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蒋氏的创意饺子组!”

“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的在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的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就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就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的萝卜馅的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的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春天作文200字【四】

舌尖上的中国味,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更是人情的味道。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也空前的受欢迎,我想这应是与其本身独特的定位有关吧。与其说它是在介绍中国美食,更不如说是在介绍中国的文化,把文化通过味蕾传给大脑。

看《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只是看菜品,更能看到每个地区的文化特点。每一道菜,与其说是菜,倒不如说是一本书,它讲述着中国人文的演变,也是一部电影,它演绎着一个家庭或是一个人的一生。或许菜品的口味是不同的,但它传达的精神却是所有人的。

一方人成一方魂,就像是每集的标题名,不论菜品还是文化,它承袭自然的馈赠,讲自己的故事,在转换中收集灵感,在味蕾中品生活。《舌尖上的中国》它所讲的并不是某个菜系或某些极其“高大上”的菜品,而是每个人心中最熟悉的味道,最平凡的生活。五岁的宁宁与外婆一起做年糕,艾草被一遍遍揉搓取汁,老人,孩童——最温馨又最落寞的风景;历经四代人的百年兴虾铺,76岁的郭绍芬看着老伴的遗照,回忆50年里做虾酱的日子,“爱的不是它的味道,而是与你的过往。”

当然,《舌尖上的中国》在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与感动的同事,又反应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长大后的宁宁,是否记得年糕的做法?做虾酱的酱缸又是怎样的命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若我们不去传承,它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舌尖上的春天作文200字【五】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

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齐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而她,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如今,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