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以年味为题作文600字初二(以年味为话题的作文初三)

以年味为题作文600字初二(以年味为话题的作文初三)

更新时间:2022-05-19 15:28:13
以年味为题作文600字初二(以年味为话题的作文初三)

以年味为题作文600字初二【一】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现在春节气息渐渐变得淡起来,人们的春节意识渐渐降低,春节也不再红火了,人们也不再那么盼望了。

“过年了过年了”,这是爷爷口中呼出的。听闻爷爷幼时的春节,是欢乐多彩的。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人人脸上笑开花。家家门前春联挂,个个字体方方正正,那都是自己家写的。家家忙前忙后,用少得可怜的猪肉做一顿美味佳肴,来犒劳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吃饭时一家子吃得津津有味,其乐融融。除夕晚上放鞭炮,大家一起来辞旧迎新,一块坐在村大队和一村人看春晚,村民之间谈笑风生,一片欢声笑语。第二天大家相继拜年,小孩争先恐后的跑到长辈面前,磕头拜年要压岁钱,老人们看到顽皮的孩子脸上的皱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同龄的孩子们,一起打闹,嘻嘻哈哈。那时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的都很充实快乐,我也盼望自己有一个这样快乐的春节。

随着一声鞭炮响起,春节又来了。这是谁放的呢?幼时的爸爸放的。他们的春节也很充实快乐。孩子们三三俩俩的从自家拿出鞭炮,摆成一字长蛇阵,大家的鞭炮都组合到一起。随着炮声的响起,大家的心里都乐开了花。春节也是他们最盼望的节日,大家争先恐后的跑到,妈妈跟前要新衣服,收到新衣服的孩子们都高兴得跳起来了。大家都能吃到美味的排骨,从口头乐到了心头。他们的春节也是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像这样丰富多彩的春节,谁能不盼呢?

如今到我的春节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还在睡梦中的我不禁怒火重生,说道:“谁家的鞭炮,还让不让人睡觉。”过了一会妈妈叫我起床,睡眼朦胧的我无奈的起床。今天去拜年,听到这我心里不爽的很。“怎么又去拜年?”最后我还是无奈的去了。整个寒假我的度假方式就是游戏、电视和消费。但是余下的时间我却感觉很寂寞。我不知为何?我完全感觉不到年味和快乐。

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但是为什么我却感觉不到年的味道呢?

以年味为题作文600字初二【二】

今天一出门一眼望去,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在白色中盛开着几朵红色的“小花”。白的是雪花,一夜飘雪给大地铺上了白色的地毯。红的“小花”是路边摆放的各式炮竹,那大的、小的、鞭炮、花炮,五彩斑斓,色彩绚丽。还有红红的对联与大福字一起增添喜庆的味道。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看样子今年又是个好年头!

以年味为题作文600字初二【三】

这里正在举办年味节,短短的古街热热闹闹的,各地的游客操着一口家乡方言,喜气洋洋的。街的中间是十几张大桌子,前五张后六张上分别写着‘“塘栖年味节”和“大家新年快乐”。每个字都由一种五谷杂粮拼成,红豆,芝麻,花生。五彩缤纷又不失朴素,代表着农民们一年的收成,一年的劳动,一年的心。过年了,不仅收获了合家团圆的幸福,还收获了大地的馈赠。

不远处的台子上传来讲话声,随着锣鼓声我找到了那舞台的所在地。人渐渐站满了,这里要上演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一个小小戏迷,这里虽然不如大剧院中有字幕,场景更精美,演员唱功也不算好,但还是津津有味地欣赏了起来。戏剧中,京剧是国粹,越剧却也是一颗闪亮的明星。它演绎了美丽的神话,古老的传说,悠久的历史故事。年味不觉更浓了。过年是中国的传统,配上中国传统艺术,年也更美,更欢乐了。(

走过广济桥,眼前的这条巷子,已经挤满了人,熙熙攘攘。去最外头那家店卖特产,顾客太多,商品都看不到,店员也都应接不暇。好不容易看到些什么,有金黄的麻花,又白又软的年糕,松脆微甜的枇杷梗,粉蒸蛋糕,桔红糕……每个人拎一大袋子出来,脸上笑盈盈的,桥上桥下,身影不断。大家一定想得一样:快回家过年了,在这玩顺便买些年货了。是呀,回家,还有什么,比这一袋袋年货所表达的心意更让人温暖,幸福呢。

重新走上广济桥,河神依旧安静伫立,流水缓缓,千年不变。砖块,青苔,高低不同的古老石阶。这个世界变化很快,有些东西逝去了,有些东西一直在。继续走着,越剧声依旧,两旁老房子依旧。手抚摸每一种五谷杂粮,不同的感受。我的思绪在飘飞,再回忆,在这里。

轻轻地,离开了;轻轻地,告别;轻轻地,回头望最后一眼。

塘栖古镇……我已经找到了心中的年味。

以年味为题作文600字初二【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是个多么富有味道的字啊!这几天,我们就将迎来新的一年——马年。

大家有没有觉得,今年的年味有所不同呢?是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俭”这个字。往年,人们临近过年时,大家都出手大方。而今年,人们花钱都是“小心翼翼”,精打细算——办置年货就是很好的例子。

再说说几个常见的年味。

年味一:贴春联。一提到春联,我会激动起来。我很喜欢春联,更喜欢收集春联。我不仅喜欢这些字的字体,还喜欢它的声律美,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它让我受益多多。我想,很多人也很喜欢春联吧。春联是个“百变小精灵”每年春联都有一大批,我要如饥似渴的阅读春联,丰富词汇量。

年味二:放鞭炮。鞭炮可以说是我非常喜欢的,它的种类很多。我尤其喜欢那“挂”在天上五颜六色的烟花。今年鞭炮的种类又增多了不少,我很高兴,因此我又可以看到许多迷人的色彩了,可是我们放鞭炮一定要小心哦!

年味三:赏花灯。现在花灯真是千变万化,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些是花灯的做工精湛,美丽无比,真是巧夺天工。再说说它的颜色,搭配纯正,人们都纷纷和这些花灯拍照,在想节日到来这一天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我嘛,绝对是花灯的“粉丝”,每当花灯做出来时摆到街边,我都会忍不住拍几张来欣赏,这些花灯每年都不同,令我眼花缭乱。

上面三个是年味比较浓的,像这样的年味还有很多呢!有贴窗花、包饺子、吃团圆饭……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柳开口贺新年。”祝愿我们过的每个年都和和美美,幸福安康,年味十足!

以年味为题作文600字初二【五】

这个冬天始终不太冷,别说雪花,雨滴都没有过几滴!天晴的日子虽然带来生意上的萧条,但过得好像比往年还要快,转眼就是小年。星哥天还未亮就赶赴湘潭参加培训,年底比平常更忙。他起床我也只好起床,看看表比平常早了半个小时,虽然始终也指向了七点,但冬日的天空似乎也还没大亮。心里想着时间还早,要过年了先去市场转转,买点年货也好。

于是说走就走,好在市场离家不远,几分钟就到了。虽然时间还早,但可能正是因为过年的缘故,街道的两边的很多店子都已开门 ,特别是批发部几乎都开了,门庭若市,好不热闹!马路的两边也早早支起了地摊,卖炒货的,卖小食品的,还有卖对联和年画的,当然还有大红的灯笼。进去入场就更热闹了,猪声,宰羊声,剖鱼声,声声入耳,人挤人,人挨人,一片混杂!我好不容易挤进一个卖羊肉的摊位,一问价50块钱一斤,这也太贵了一点吧?正在犹豫着要不要买点时,旁边的一位老大爷挤进来,举着三张红票子,扯着大嗓门;''老板,老板给我来六斤,来六斤,我儿子孙子今天都要回来过年了,已经在路上了。''''老板,老板我也要一腿。''另一位大妈马上把一腿羊肉,提到手里好像怕谁抢了似的;''我的孩子们也要回来过年了。''接着便是这个说三斤,那个说五斤,这么贵的东西,这下好像不要钱似的,一下分光了,而且还远远供不应求。我呢?因为住在镇上,跟老板也算是熟人,好说歹说给了一斤。不过想想我家客也不多,过年这天是要回家陪老人的。回去就是吃现成的,也不要我们操心,一斤应付我们的小日子也够了。提着那一斤的羊肉,慢悠悠地走着想着应该再买点什么?肉嘛,母亲每年都喂了猪,过年总要一只,昨天告诉我今年的年猪阴历的26,一再叮嘱我记得回去吃晚饭,回去拿过年肉。鱼呢?母亲家也有塘喂了一塘的鱼,早几天就开了''戒''最大的草鱼有17斤的,母亲早就帮我准备好了,回家拿就是。至于鸡鸭就更不用说了,年前的最后一天父亲总会帮我搞得干干净净拿过来;小菜更是不要买的,转了一圈后来就买了一斤牛肉,两个大红椒;牛肉虽然比羊肉便宜了十块,但也是比平常贵的,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买到我想吃的牛肚子,红辣椒两个5块钱,嘻嘻,年关的素菜真是吃不起,好在只是年关!

从市场出来,去了一趟超市,买了准备回老家用的日用品;本来想买点零食,想着这些平常都是婆婆从市里帮我带回来,从来没要我操心,而婆婆前天就带着儿子去市里了,这次一定也不会例外。想来我们还是 享了两边父母的福,吃现成的不说,回来时还是大包小包的提回家。正想着母亲的电话响了过来告诉我天气预报说今天又是大晴天;母亲一早就打扫了我们的房子,她问我是盖家里的棉花被呢?还是我自己买的蚕丝被?母亲说天气好拿出去晒晒,这样被子里就有阳光的味道,而我此刻正享受着阳光!

从超市打道回府,又在路边的小摊买了一副对联,两个灯笼,鞭炮嘛,等着儿子回家再买,因为他是喜欢放烟花的,过年了这个小愿望得满足他!嘻嘻,我的年货也买齐了,不多几张红票子而已!

以年味为题作文600字初二【六】

人的岁数越大,这年味就距离人越远。年味也随着年龄在内心的体验从简单的物化变成复杂的情化。

物化的年味,是你儿时的鞭炮,长辈给的压岁钱,广场上五颜六色的烟花和兄弟姐妹挤在狭小的空间,看父母租来的武侠片。是一大家子聚餐桌子上的饺子,是身上穿着姑姑姑父送来的新衣裳,是街面上的张灯结彩和马路牙子的烟花摊子,是看到别人家屋檐下的灯笼,也吵着自己家也要挂一个。也许还有更多,这些都是你看得见摸的着,那都是情真意切的摆在面前。

年龄越大,懂的越多,这年味如同一笔笔被风化的遥远记忆。你越大了越会感觉这“年”是到了,但是那个“味”就越发不如从前。一个人若常年的离家在外,赶不上春运的火车,不能耽误工作,这除夕之夜就越发凄凉。这不是空中的烟花,桌上美酒,同事间的嬉闹,还有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就能满足的。

中国年在中国的节日意义上,备受万千宠爱。炮竹一声旧岁除,这年可能还让人感觉伤感,所有的期待和等待在这个全家团聚的日子,但转眼你又老了一岁。

体现年味的样子,随着时代的不同,表现的方式也不同。年景是越过越好了,但是年味越来越少了。过去要准备一些浆糊,现在一副春联贴在家门上,用一透明胶带足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狭小的铁皮建筑也没有地方让你去挂灯笼了,最多只能在室内贴几幅年画。不过在我们小镇里那些土坡上的平房人家,还是可以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挂上几口灯笼,灯笼里面不是蜡烛,而是灯泡了。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父亲在一个特殊的乳白状的透明纸上画上几朵梅花,粘在一个扇形铁架子上,这就是每家过年门上必备的灯罩,晚上看着时候极具观赏性。还有门神,现在别说城市里,就连我们家的小镇子也没有谁家挂门神了,秦琼尉迟恭也快要退出舞台了。

说道门神,记得小时候做的一件做的挺惭愧的事儿。那个时候家里已经搬到楼房了。在三楼的石爷家门上,我看到一对门神,不是很大,是白描的关羽和张飞,是镶嵌在对联上面。我看那画的真是漂亮,因为从小对绘画的喜爱,用剪子偷偷的把两个门神剪了下来,回到家中如获至宝。那些过往仿佛就在昨天,我还记得那美髯关公的长长的胡须。

儿时的爆竹声已经流逝,似乎还在耳边响起,真是一阵胜过一阵。丢去的是难以复返的年味,老去的这一年年的年华。我还记得楼下拥了好多孩子,石爷会带着我们放烟花,二踢响,那光柱瞬时的冲天而起,真是好看。几个男孩子嚷嚷的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纸壳筒子来当武器。

也就是在去年,石爷已经过世了,在2011年的年末,一楼的张爷也过世了。我们这个五层高的楼,年岁就这样逼着那些我称之为爷爷奶奶的一代,都陆续离开了我们,而我的父母也要成为爷爷奶奶了,真是叫人感伤。

我还记得啄木鸟鞭炮,小时候和哥哥弟弟,把几百响的鞭炮都一个一个的拆开,然后如同发扑克一样,平均的分配。到楼下插在雪地上,一根香燃起,只听砰的一声。胆子大的可以在手中点起,然后潇洒的抛在空中。那响声似乎依然,不过那满天的纸屑与硝烟,只能徘徊在过去了!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年一年,冰灯前,在花坛上,在楼下的空地里,那一张张的兄弟合影,全家合影。在奶奶爷爷在世的时候,姑姑们和表兄弟们都在上面。但是随着爷爷奶奶的过世,相片上的人越来越没有那么全了。

如今依然盼望过年。但年味,却成了一缕缕的伤感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