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有关空巢青年的建议信作文(以空巢青年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有关空巢青年的建议信作文(以空巢青年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11-17 06:08:25
有关空巢青年的建议信作文(以空巢青年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有关空巢青年的建议信作文【一】

尊敬的老人家:

你好!启信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首先表示我心中的歉意,很抱歉没能亲自登门拜访您,只能从这遥远的地方寄来这些文字。对不起!

冰雪消融,初春以至,我生活的城市已经被春光包裹,想必您那里也是一番明媚的气象吧。在这美丽的天气里问候您,希望您的心情也如这春光一般温暖。

近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感染者的数字每日急剧上升,不知道老人家这边可好?我希望窗外生机盎然的环境可以带给您愉悦,但也请您一定做好防范措施,戴好口罩,做好消毒工作。如果这些物资缺乏,也请您一定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十分愿意帮助您。

我很喜欢岳飞那首《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语句中难以掩盖那种年老有志的乐观精神。我从未认同年龄对人的束缚,因为精神是不朽的。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今天,离不开你们当年的辛勤付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曾在祖国的江山挥洒汗水,整个社会也都将永远感谢你们。

夕阳的美不在于落幕,而在于辉煌过后的从容与淡然。

从小我就喜欢与老人聊天,现在的我还未走进社会,身上难免会有太多不合时宜的锋芒,你们身上的智慧,人情练达、世事洞明是我一生学习的目标。所以请您不要觉得孤独,因为有着无数的青年人在向您靠拢。

忆往昔,你们呕心沥谱写生命的赞歌;看今朝,社会齐心协力打造你们晚年的美好。我们国家的福利制度在不断的完善,校园里的孩子们也都争先恐后地想要来看望你们。愿你们可以从这中间感受到温暖,这是我们最大的期盼。

我家里也有几位老人,每每看见她们头上的银丝,我都会默默祈求时光变慢。我知道您思念孩子,我也相信您的孩子也如我思念长辈那样在远方想念着你。只是如今的社会太多身不由己,她们也过于忙碌。只要儿女过得好,就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指责与抱怨中。年龄不是限制,您可以出门找上自己的朋友,去交流、娱乐,用这些来驱走忧郁。如过您感受到孤独,可以随时给我写信,我将永远是你精神上的知己。如果条件允许,我一定亲自来看望您。

愿您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写信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有关空巢青年的建议信作文【二】

尊敬的老人家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

他们在许多人的眼里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成为了负担。在他们眼里老人是曾经盛开的花朵,现在已经凋零,曾经茂盛的大树,现在已经落叶。可老人是不会凋零,不会落叶的!他们虽然老了,却还为社会做着无私的贡献。

在我们小区就有很多老人在节假日的时候显得很>孤独,他们或许都是子孙满堂,但是他们的子女却都因为生意忘了回家陪陪老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时间多带老人去公园散散步,多陪他们聊聊天,使他们感觉到>温暖,让老人们不会感觉到寂寞。用感恩的真情,温馨的话语、宽广的胸怀,平凡的举动,无私的付出、真诚的服务,呵护每一位空巢老人,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温暖老人,奉献一片爱心。关爱老人,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让我们“常怀尊老之情,常扬敬老之意,常兴敬老之风,常尽为老之责,常办利老之事”,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由孟子说的古话就告诉我们在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写信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有关空巢青年的建议信作文【三】

家住营市西街社区的吴继英老人今年87岁了,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一人居住,是典型的空巢老人。为了使像吴继英这样的空巢老人安享晚年,营市街每周会让居家养老服务员为老人提供3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而且完全免费。社区居民蒋大君就是这样一名服务员,她每周一、三、五来到老人家,给老人收拾家务洗衣做饭、陪老人聊聊天。除此之外,老人们还能得到“爱心使者”们提供的`志愿服务。社区居民李志萍就是这样一位“爱心使者”,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社区“五彩虹”艺术团的成员,擅长唱歌跳舞。今天她也来到老人家里,看到老人家里已经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了,她便陪着老人唱唱歌。

有关空巢青年的建议信作文【四】

古往今来,有许多尊老爱老的故事: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九岁龄童小黄香扇枕温席,王翔卧冰求鲤,孟宗哭竹求笋等。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通过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古代是以孝为主,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从芦衣顺母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即使没有缘关系的亲人,也应该互帮互助。从埋儿奉母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有些孝子为了父母宁愿牺牲自己的.子女,这种精神太伟大了。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些有些人表面上很孝顺父母,实际上是让父母住在地下室,车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儿时的人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摔了。天天守在你的身边。现在,有些人半年都不回家一次,只有过年才回去住几天。还有一些人,一点也不关心父母。

曾经有个栏目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调查:请问,你是否知道父母生日?10个小时内,有1840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1274票占69.24%;都不知道的有338票占18.37%;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228票占12.39%。说实话,看了这些数据,实在是有些刺眼,实在令人担忧。

现在因社会发展,人们都出去打工了,忙着挣钱,忽略了老人,所以导致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的人一年只能回去两三次,这已经算多的了,还有一些人两年才能回去两三次。有些人,也很孝顺父母,可是他们都认为挣了钱能让老人吃好喝好,让父母过上富裕的生活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可他们却忽略了老人的自身感受,老人要的只是一家人团园,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是所以空巢老人最大的心愿。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0%,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就像歌中所唱常回家看看,多抽时间回家陪陪父母,哪怕带回去的是是一条围巾,哪怕是一套衣服,哪怕是一声爸,妈,都会使父母感到欣慰。多回家聚聚,别让父母感到孤独,别让你的父母成为空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