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关于高中苔花的作文(苔花议论文800字)

关于高中苔花的作文(苔花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3-08 08:29:19
关于高中苔花的作文(苔花议论文800字)

关于高中苔花的作文【一】

天性使然,人喜欢喜剧,喜欢壮阔,喜欢鲜艳的花朵。鲜有人会注意石缝间盛开的苔花,那般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可它依旧怒放,不亚于群芳,在永恒之间,生命显眼。

大人物是亮眼,浩瀚的历史尽是人物的表演。我们看到风云残卷,浪淘英雄,不曾想自己更可能是无名之辈中的一个。这样的无名之辈真的卑微吗?苔花真的无足轻重吗?

正如百花园离不了苔花,历史少不了普通人的参与。孟子云“民如水,君为鱼,民为贵,君为轻”。没有战士,岳飞霍去病何能叱咤风云,没有百姓,孔明董仲舒如何使天下太平。进而讲中国是农耕社会,无辛苦劳作的农民,华夏文明将不复存在,此无名辈之重要。

是无名人与苏子泛舟赤壁之上,也是无名辈授张良神书。恰如苔花,这些人无名无姓,无人赏识,但他们依旧无意间影响了世界的运转,证明了自己的存在。长城,故宫,大运河都是凡人智慧的结晶,生命的体现,他们无声无息,悄然开放的生命意义。

《悟空传》中悟空曾道“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为之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这正是生命的意义啊。不要老想着流芳千古,存在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何为存在?存在是苔花在石缝间的悄然开放,是银翼手乔触碰到的晶莹雪花,是生命每一瞬的呼吸。

苔花小隐隐于林,怒放无人欣赏,士人大隐隐与市,学识无人问津。有才与学在自身,能否被欣赏还要看时运。孔丘怀韬晦而流亡各国,昭睢空负家世而掌相印。前者隐于林而使儒学垂千古,后者权倾朝招万世骂名,由此看来,像苔花这种无人欣赏的盛开亦有其价值所在。

每个人都爱做梦,爱成为被众人簇拥的鲜花,鲜花固然好,但众星捧月的不过那两三只,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做小小的苔花,但此苔花是暗淡凋零,还是悄然花开,是芸芸众生中平凡还是伟大的,终还在于自身。毕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地见证我们的存在,日月见证我们的价值。

关于高中苔花的作文【二】

今年暑假,经好友介绍,我阅读了《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个退休的老男人哈德罗,有一天突然收到多年不曾联系的一个朋友寄来的一封告别信,因为癌症已经到了生的边缘。老人回完信,在寄信的时候,没有果断的塞进邮筒,而是往下一个邮局走去,在这个过程中,他萌生了走路去看那位朋友的想法,于是他就真的这么做了。图书记录了老人行走的87天,穿越627里(不知道是英里还是华里,译者没注)英格兰南端的布里奇走到了苏格兰东北的布里克。

图书的前半部份,有点乏善可陈,只是讲述了老人纠结于是不是该走下去,纠结于这么做对还是不对,从周围的人对于他要长途跋涉的不同看法,展示了他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当读到老人在自责“为什么唯一的儿子溺水的时候,他还停下来解鞋带?”的时候,他说是因为害怕用光了所有借口以后,他最终还是没有办法成功把孩子救回来。隐约的感受到他对儿子不想活下去却又不知道如何挽留的无奈。因为文中经常出现老人的太太和他儿子的对话,于是在读到老人想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推开父母,离他们越来越远。当他们的儿子终于永远的拒绝了他们的照顾,他们就要艰难地去适应”的时候,我以为只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还想到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离父母越来越远。直到书的末尾,才知道原来事实不是想像的那样简单。于是原本枯燥的故事变得丰厚起来,原本留存的种种疑惑被解开。

老人在二十年前就失去了儿子,他的儿子有抑郁症和酒精上瘾,在自家花园的棚架上上吊自了,老人亲手掩埋了他的儿子。而他的太太觉得他原本可以做一个更好的父亲,因为孩子的去世,两个人的感情走到了破裂的边缘,婚姻名存实亡了二十年。老人的太太一直无法面对失去儿子的的事实,于是每天和孩子的对话变成了自言自语,在她看来那不是鬼魂,而是一种存在,因为她能感受到儿子,那是他唯一的安慰。

在读到后面的故事之前,我和书中提到的许多人一样,觉得一个老男人在未经商量的情况下离开自己的妻子,不远千里的徒步去看另外一个女人(虽然那是一个即将离世的人)肯定是因为爱情,很可能是婚外情。因为这样很容易解释他和他的太太之间感情不合,很容易把他的这种执著与坚持理解为是爱所赋予的动力。直到谜底被逐一揭晓的时候,才发现我和书中提到的许多路人一样很俗。

在老人行走的一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赋予了他的旅途许多别样的意义。老人从这些人身上的故事中,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于是老人做了很多的思考。包括对自已的思考,在书的内芯封面上是一双帆布鞋和五个字“那么,我是谁?”在旅途中思考自我的过程,无疑是一个自我成长和自我疗愈的过程,这一点我有深切的体会。老人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诚实地做一个哈罗德而不是扮演成其他任何人,就变得更加重要。”

对于将的人,如果心里有牵挂,是不太容易撒手人间的,除非是突如其来的事件。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说,对于一个年长即将仙逝的老人,能在走之前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就满意了。我曾亲历过一位老奶奶,在神智不清之后仍然坚持了两三天,就为了等女儿从远方回来看她一眼,虽然已经不省人世,但气息就刚好保留到女儿回来道别。所以书中说到老人让他那亡边缘的朋友一定要等他走路过去的时候,我也相信这样的牵挂可以让她的生命得到延续。然而,当老人见到他那即将去世的朋友时,他的内心却有些犹豫了,因为这个等待的过程太过痛苦,如果不是走路走了那么久。只是给她回了一封信,也许她早就到天堂了。

老人通过行走的过程疗愈了自己,打开了尘封太久太久的心门,而通过这样的行程也疗愈了他的`家庭,让两夫妻能够重归于好。只是这个过程太过漫长了。因为行走,老人回忆起了许多往事。老人说“有些回忆很不容易,但大部份都很美。我很害怕,怕有一天,或许很快,就会把它们弄丢,这一次永远都找不回来了。”这是一种对年老失忆的恐惧。读到这里,我在想,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多关心一下自己年迈的父母了,因为父母恩情难忘。

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看了一部电影,一部很写实很饱满的电影。读完以后,让我意识到了需要更加地珍惜当下,需要保持一份执著的信念。于是我觉得这是一本蛮不错的书。

关于高中苔花的作文【三】

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道德经》,看完后虽然觉得不能完全地读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还是感觉一片坦荡,觉得此书对我们深有益处。

《道德经》这部著作是老子所写,但不是介绍老子生平事迹,而是讲道论德,所以叫做《道德经》。《道德经》全书原本分为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老子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是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此时的人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会树敌太多,甚至招来生之祸。在老子看来,福气来临时,我们要提醒自己祸根也来临了,自己不要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失意时就会走投无路。还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无敌,强中自有强中手,肯定有人比你会更厉害,更出色。但我们达到目标时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要有谦虚之心。

老子说“是以圣人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不言的教导;只有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干涉,而生养的万物又不据为自己所有;为万物的生长尽力而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一个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总是不会失去,而是永存。

无为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修养。假如我们能够做到无为,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的稳定。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许许多多的人在利欲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们能够做得到无为,那么我们也将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道理还得我们亲自阅读才能理会,《道德经》是一部值得永远学习,永远研究的经典之作。

关于高中苔花的作文【四】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无需别人理解,因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关于高中苔花的作文【五】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何靖以梅为知己;子猷以竹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在那湿润而又阴暗的青石板上总会有一片绿意盎然的青苔,而在那一片青绿中总会有一株傲立于其上的苔花,而它也正是我人生的一个知己。

仍记得在夏日之时,外公总会同我一起去爬西山,嗅得树草之芳香,也赏得一片变样的青绿。外公同我说过万物皆有灵,花亦有意,如代表浪漫和梦想的是樱花的花语一样;而苔花则是占一席之地却既不绽放自我;正如诗中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不久前的考试中,我一再失利,就连我最擅长的科目也失了良机。我游走在家旁边的一条小巷,仿佛整个世界与我无关,我亦不知去处。走着走着,我在小巷的围墙下一阴暗之处寻到了一抹青绿。我缓缓蹲下身子,去看那不一样的绿色,只见那一片青苔中有一株苔花努力地向上生长着,虽然渺小,但是它却保持着自己挺拔的身躯,静静地等待着春风的来临,如牡丹一样的绽放。

我看着墙角的这一片青苔,像极了此刻悲伤却又无奈的我,但就算是青苔,却也能在自己的一隅,努力的绽放着自我。我缓缓地站了起来,朝着家的方向,踏着被时间所侵蚀的青石板走去。此刻我心中已有了属于自己的知己,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有了不变的信念。

一月之后,我再次站上了考场,我的成绩也随小巷中的那株苔花一般有了起色,那一刻我真正地明白了诗中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含义。

苔花长得小小的,嫩嫩的,白白的;亭亭于众绿之间,花色雅而不俗,丽而不娇;仔细的闻一闻,香味淡而不浓,清而不俗。花朵虽香,凝聚的却也是自己的努力付出,凝聚的是辛勤的汗水。我不敢窃自欣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我去征服,但墙角的那一株苔花,是我的知己,也是激励着我前进的一盏明灯。

我愿以苔花为知己,享受它带来的震撼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