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关于科学知识的作文350字题目自拟(最新科学知识作文350字)

关于科学知识的作文350字题目自拟(最新科学知识作文350字)

更新时间:2023-11-14 10:09:33
关于科学知识的作文350字题目自拟(最新科学知识作文350字)

关于科学知识的作文350字题目自拟【一】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手好像有了魔法,碰到什么东西就会带电,有时,还能看到火星。有一次,我脱毛衣时,不仅看到了火星,还听到了“噼里啪啦”的响声。

今天,我做完家庭作业,就玩起了吹气球。我把一只蓝色的气球吹得很大,用线把口系好,大海一样的蓝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美了。我想把气球高高地抛起,没想到气球竟然粘在我的衣服上。我听妈妈说过,这是静电引起的。可是,什么是静电呢?静电又是怎么形成的?

我还是问问“百事通”妈妈吧。

妈妈耐心地说:“静电是指当电荷停留在物体表面时,物体与外部发生摩擦瞬间起电的现象。刚才,气球粘到你的衣服上,是因为气球受到了摩擦,通过摩擦使不带电的中性气球带上了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我对静电产生了好奇,睁大眼睛问妈妈:“妈妈,我们能一起做一个摩擦起电的小实验吗?”

妈妈也高兴地说:“当然可以,你去准备好一把梳子和一些碎纸屑。”

我很快就准备好了所需材料。妈妈让我用梳子梳头发,然后用梳子接近那些碎纸屑,这时梳子吸上了碎纸屑。

妈妈说:“这种吸引纸屑的现象就是由静电引起的。”

“我们试一试两个气球之间会不会吸引呢?”我欢呼雀跃地说。

我把两个气球吹大,摩擦它们的表面,并把它们靠近,没有相互吸引。这是为什么呢?可是气球为什么能粘在衣服上?

妈妈笑着对我说:“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存在斥力而相互排斥。气球能够沾在衣服上,是因为气球带有负电荷,衣服带有正电荷,所以它们才会相互吸引。”

关于科学知识的作文350字题目自拟【二】

日出日落,四季轮回,年复一年……自然界种种现象都隐藏着许多科学。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从身边的自然界中受到启发有所发明创造。

牛顿因为在看书时,被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击中,经过反复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烧开的水能使壶盖被顶起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有国古代的鲁班,发现长有尖齿的小草竟能割破手,发明了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从被风吹了摇摆的吊灯中,发现了等时性原理。

自然界太神奇了。就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科学,我也有几次经历。

在一个夏天,天气很闷热,尤其是苍蝇不断来“扰”我。这些家伙真讨厌,我开始去打苍蝇。苍蝇停在墙上栖息,我猫着身子,摄手摄脚地来到墙边,猛得挥手一打过去,打开一看,被它跑了。试了很多次,我的手都拍痛了,却只打到两只苍蝇。后来,我拿来了苍蝇拍,嘿,效果真不错,一会儿就把苍蝇清除干净。咦,手挥向苍蝇的速度并不慢于苍蝇拍,那为什么苍蝇拍很容易打到苍蝇呢?我真被难到了。我反复琢磨,各处查找答案。经于有了眉目:原来用手来打苍蝇,所带去的气流比较大。苍蝇的翅膀很薄很薄,这一点气流已感觉到了,便一下飞走了。要知道,苍蝇挥动翅膀的劲远大于自己的体重,再加上苍蝇有2对翅膀,当然能轻而易举地逃走了。而用苍蝇拍来打,因为苍蝇拍上有许多洞,所带去的气流相对而言少些,所以容易打到苍蝇。

小小苍蝇拍竟有这么多学问,在生活中,只要对大自然认真考察,勤于思考,悉心探求就能解开自然界的一个个谜团。

关于科学知识的作文350字题目自拟【三】

一阵雷雨过后,妈妈说:“现在的空气最新鲜,我们下楼散步吧!”户外空气真的格外新鲜,闷热被驱除一空,房屋、道路被冲刷得干干净净,树木显得青翠欲滴,漫步在小区花园里,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你知道为什么雷雨过后会感到空气格外新鲜吗?看了《十万个为什么》,我找出了答案。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倾盆大雨给空气洗了个“淋浴”,把那些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大部分都冲掉了;另一个原因是在闪电时,发生了一场化学变化——空气中的氧气变成了臭氧。

臭氧也是氧,而且还是氧气的“亲姐妹”,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而臭氧却含有三个氧原子。

臭氧从哪里来的呢?诞生臭氧的摇篮是电动机。因为在电动机里,电压很高,电动机里的电刷老是产生电火花。周围的氧气受到激发,就变成了臭氧。

雷雨时的臭氧,也是这样产生的。雷,实际上就是一块带正电的云,与一块带负电的云遇在一起,发生放电。云所带的电荷更多,电位差常常高达几亿到几十亿伏特,所以常常产生巨大的电火花,把氧气激发成臭氧。

浓的臭氧是淡蓝色的,很臭,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稀薄的臭氧却一点也不臭,反而会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雷雨后,空气中就弥漫着少量的臭氧,因此它能净化空气,使空气清新。古谚说:“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雷声,是大自然的夏之歌。

雷雨后走到户外吧!你漫步在街头、花园、田野里,一股泥土的清香会扑鼻而来,空气像被过滤了似的,格外清新。尽情地享受这美丽的大自然吧!

关于科学知识的作文350字题目自拟【四】

众所周知的千手千眼观音以及卧佛自有其妙处,在此我不必多谈,而使我兴趣十足的圆觉洞,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这一组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才是感悟最多之处。

圆觉洞中运用的光学、声学及排水系统

来到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有一座让人惊叹的洞穴――圆觉洞,窟高6米,宽近10米,深12米,洞口左下方刻有宋代著名学者魏了翁书写的“宝顶山”三字。进入洞中,洞内即使大白天也显得十分昏暗,唯一清晰可见的只有背对着我们,跪在供案前的菩萨,他与“天龙八部”里那位向来以背视人的枯荣大师倒有几分神似。石像雕刻精细,质感特强,供台犹如丝绸。可是,为什么只有这樽跪佛像在黑暗的洞里可以看得见呢?环顾洞内,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在石像背对的方向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而天窗与石像又呈45度角,光线透过天窗,正好射到了佛像上。这就是古代的“聚光灯”。古人在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光学的原理,就解决了照明问题,而且还环保不用其他火种光源造成洞内的污染,这也是古人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体现,这不得不让人折服,堪称大足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在洞里轻言几句,就会发现没有明显的回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是因为洞内石壁凹凸不平,从而减少的回音,这说明古人对声波的反射原理是清楚的,因而,就运用石壁凹凸不平使声波发射紊乱,相互抵消而导致回声消失。这简直与解放后修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回声处理不谋而合,但前者却比后者早了整整800多年。

而还有更绝的,那便是它的排水系统。若是在雨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环绕洞中的额众多石像中,有一坐石像的手不停在接水。随着手臂往上看,可以看到一条长龙在石壁上蜿蜒。石龙把水吞入体内,又顺着身子排出,排出的水又通过石像的手流入地下的暗道,再排到洞外去,真是巧夺天工,而比起现代的地下排水系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的力学、透视原理

来到宝顶山上,有一组很独特石刻,它就是“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间释迦身着敞领袈裟,普贤、文殊在左右内饰缨络赤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手托大宝楼阁,文殊左手捧着7层宝塔。石刻独特之处就在于这座文殊像。文殊捧着的7层宝塔高近1。8米,重达350-400公斤,倾斜10度,可是却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而未坠落,原因就在于袈裟与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支撑着宝塔。在多种结构中,惟有三角形稳定性最强,这是教科书里告诉我们的东西。可是这种力学中的的原理在这里却得到具体的运用。我们只有为古代的能人巧匠惊叹了。

释迦、普贤、文殊为什么要向前倾斜10度呢?这是因为石刻不仅要结实更要注重美观。为了避免人的视觉上出现雕像身体与头像的比例不协调,这几樽雕像的身体都有十几度的倾斜。我们知道这是运用了透视原理,这可是在当代美术教科书上才会学到的。能工巧匠却在宋代就知道了,还把它应用的炉火纯青,不得不让人称赞。

关于科学知识的作文350字题目自拟【五】

科学,无处不在,只有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索、去研究,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只有用勤劳的双手,去实践、去验证,才能得知蕴藏在其中的真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哇!往往,越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的事物,越发隐藏着许多知识。一次,我在喝矿泉水时,因为瓶口太小了,所以想将水倒在杯子里。当我将它灌入另一个杯子里的时候,惊奇地发现:瓶子里的水总是不能一下子倒出来,而是一股一股地向下漏。水量时猛时弱,时大时小,还会使瓶子晃来晃去。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又把杯子里面的水灌入了小口瓶里,但是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水一下子就乖乖地流了下去。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小口瓶里的水会涌起一阵一阵的水浪,而杯子里的水却通畅无阻地流了出来?我有些怀疑,是不是因为瓶子的质量问题引起的效果呢?我取来另一个小口瓶,灌满水后,倒向杯子里,可实验结果险些让我叫出来——水仍然是一股一股地向下涌,然而,杯里的水还是能顺畅地流下来。我又试着将水一点一点地往下渗,但水依然会晃动着流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阻止了瓶子里的水一下子流出呢?我询问了妈妈。“呵呵,我们都知道,水倒进瓶子里的时候,瓶子里的空气都被赶出来了。把瓶子倒过来,水接受不到来自上面的空气压力,而在瓶口外部又有大气压托着。在水向外流时,外部的空气就一点一点地往瓶子里钻,而水也只能一点一点地往外流,在流出来的时候还会发出‘噗噗’的声音。”从瓶里往外倒水,是受到空气的压力作用。原来是这样啊!科学真是神奇,多动动手、动动脑,答案就在眼前,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哇!

关于科学知识的作文350字题目自拟【六】

这天,我正在家画画。不经意间看见爷爷拿来了一根塑料制品管子,原来他要给金鱼缸换水,我很奇怪,就主动要求去帮忙。爷爷答应了。

他叫我拿着装满了水的管子,让我用手指头堵住管子的一头,然后,我们走到金鱼缸旁边,我看见金鱼缸放在冰箱上,下面放了一个塑料桶子,我心里在想:这根管子有什么用处呢?它能把鱼缸里的水抽到桶子里去吗?

爷爷让我把管子低的一头放进桶子里,手还是堵住,让我听到他说放的时候再放开手。爷爷把管子的另一头放进鱼缸的水里,然后就叫我松开手指,我惊讶的看见鱼缸里的水竟然沿着管道向上流,越过了鱼缸壁之后再向下哗哗的流到了下面的桶子里。爷爷的手在鱼缸不断地移动,那些黑色的鱼屎统统被吮进了管道,都流到桶子去了,

换完水,我立刻问爷爷这是什么原理,爷爷给我画了一张图纸,一边指着图一边回答道:“当我们把管子装满水并堵住一头时,管子中就不会存在空气。你把管子一头放进桶子里,我把管子另一头放进鱼缸中,由于桶子的位置低,地心引力的作用,管子里原来的水会往下流,那久在管子的中间就形成了一个真空,中空有很大的吸力,就象抽水机一样,会把鱼缸里的水吸起来,经过管道流到桶子里去,只要上面的管口不离开水,水就会不停的流。因为鱼缸的水面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而管子里的真空却没有大气压,所以压力很小,而水总是从压力大的地方流向压力小的地方,所以那些水只有管子那一个出口可以流,就乖乖地从鱼缸里经过管子流到桶子里了,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的给金鱼换好了水!”

我高兴的喊道:“太好了,太好了,我又学到了一个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