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清明节和清明粿作文(描写清明粿的做法作文)

清明节和清明粿作文(描写清明粿的做法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08:37:29
清明节和清明粿作文(描写清明粿的做法作文)

清明节和清明粿作文【一】

清明节三天长假中的第一天,我就非常无聊。爸爸提议说:“我们去鼓浪屿玩怎么样?”我和妹妹异口同声地说:“好啊!”于是,我们踏起了去鼓浪屿的脚步。

首先,我们来到轮渡,买坐船的票。这里人山人海,我们挤在人群中,那种望不到天的感觉可真难受啊!不知过了多久,轮船来了,我们不约而同地上了船。

过了一会儿,我们听到了“叮呤呤”的声音,鼓浪屿到了,大家陆续下了船。我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问爸爸:“接下来要去哪儿?”爸爸思量片刻,说:“就去日光岩吧!”

我们来到日光岩脚下,抬头一看,群峰陡峭的山石印入我的眼帘。我不禁倒退了几步。爸爸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说:“加油,你一定能行!”我鼓起勇气,开始爬着这陡峭的山岭。爬到半山腰时,我已经满头大汗,不想再爬了。可是,一想到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就又爬了起来。

不知爬了多久,一丝丝凉风迎面而来。我抬起头,兴高采烈地说:“太好了,我们到山顶了!”站在山顶眺望,四周云雾迷蒙,在路上飞快行驶的小车,像蚂蚁一样小。房子也都像火柴盒一样小,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爬了日光岩,我们还去了皓月园、菽庄花园等一些好玩的地方,开心极了!

鼓浪屿,这地方虽然小,却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欢乐。

清明节和清明粿作文【二】

放假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安丘老家。听说今天是安丘桃花节的开幕式,所以吃过午饭,我们就似桃花节的地方进发了。

路上,我们边走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路边的田野被划分成了一块一块的,绿色的是麦田,黄色的是油菜花,白色的是盖着薄膜的农作物,红色的是刚刚翻过的土地……田野就似一个调色板,把大地装扮的格外美丽。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路边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花和果树,我的心情越来越兴奋,真想快点看到美丽的桃花。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道路两旁出现了一片一片的桃花园,继续驱车前行,一直到达桃花节开幕式的地方才停下来,我迫不及待地开门下车,放眼望去,一片粉色的海洋。我走到桃花园,呼吸着桃花淡淡的清香,只见桃花粉里透红,一朵挨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干,它们就似一群漂亮的小姑娘,尽情展示着自己美丽的身姿。我小心翼翼地数了一朵大红色的桃花,它的花瓣是六层的,旁边的一朵花瓣却是一层的,原来桃花也有不同的花瓣,真是美丽极了。

看花的时候,我看到了果农们在果园里劳动,他们拿着一个小木棒,在每朵花上挨着授粉,这么多的果树这么多的花朵,每一朵都要授一次粉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会有如此美丽的花海,衷心的祝愿他们有一个好的收成。

天色渐渐黑了,我们坐上车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里,等到桃子成熟的时候我要再来这里品尝美味的桃子。

清明节和清明粿作文【三】

星期六是清明节,上午,我和妈妈跟随着爸爸到华江虎口岭踏。

到了虎口岭,我们把车停在公路边,越过钢丝栏杆之后,来到小河边,就小心翼翼地上了船。船夫划船了,船离开河岸时特别晃,我双手紧紧地抓着船舷。过了一会儿船渐渐平稳,我才敢看河水。河水是那么清,清得能风到河底的沙石。当船划到河中间,河水渐渐深了,水又是那么的绿,那么的蓝。河底的小鱼正在玩耍、嬉闹,它们被我们划过来的小船惊动得四处乱游。河的两岸,星生点点的映山红开得正艳,它向我们绽开了笑脸。过了一冬的芦苇,也变绿了。好一幅动人的山水画,我真正体会到了“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

我们过了河,爬了一段陡峭的山坡,到了一座修建在半山腰的小木屋。小木屋里住着两位经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小木屋的左边有一个简易的侧所,房屋后面的山坡上有一个菜园子,右边有一个大木桶,这木桶里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

老奶奶带我们去摘长在树林里的蕨菜。山路特别的陡,而且到处都有刚刚露出尖儿的小竹笋。它的颜色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一不小心,人就会被它拌倒。老奶奶年纪比我们大,可是走这种陡峭的山路,她可比我们快多了。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我们到了那片树林。满山遍野都长满了肥肥胖胖的蕨菜,那蕨菜刚刚接受了春雨的洗礼,一条条都一个劲儿地往上长。因为树林子刚被人修理过,所以有一些树尖很刺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很快摘了半袋子的蕨菜。我们一边摘一边高兴地唱着:“今儿的老百姓啊,真呀真高兴啊。”我们的歌声和欢笑声久久地回荡在青青的大山里。

啊!春光无限好,它不仅让大地万物复苏,也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起来。

清明节和清明粿作文【四】

清明节和清明粿作文【五】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 上元、 清明、 立夏、 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 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 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 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 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 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 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扫墓?

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清明节和清明粿作文【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踏上了踏青的道路。

春之景

走在通往山上的石子路上,两边的松柏在青紫色的灌木中亭亭玉立。杂草丛生,野花绽放,对于这山来说似乎并不是多余的,倒给春添上了一抹生机。

仰望山顶,黄土大地似乎是海,而碧绿青山似乎是那海上跌宕起伏的浪。

站在山腰,曲折的石子路似乎是梯子,一条通往生机处的梯子,而四周灌木丛林是我们的陪伴。

俯视山底,山底下的高高大树,似乎是山的守护者,青翠外景似乎是春为山披上的山的大衣。

踏着石子路继续前进,迎来的是山腰上那道显眼的风景线:绿色的根顶着黄色的花苞,土坡上的连着土坡下的,似海浪此起彼伏,似地毯绚丽夺目……

春之趣

来到坟墓前,便开始了清明的特俗上香与填坟。

在墓碑前摆上几块面包,烧点冥币,放上响亮的鞭炮。

所谓填坟,简而言之就是再重新挖掘点土倒到坟墓上。

好奇心勾起了我的兴趣,我也加入了义务劳动中,一篮又一篮的挖着……

累了,就与那些弟弟妹妹在油菜花丛中躲猫猫,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心中泛起了快乐的涟漪……

春之感

春,一年的起始点,要珍惜着青春,努力奋斗。

春天珍贵, 青春可贵。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顺着山腰,踩着石子路,踏上回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