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我家中国味作文素材(我家的中国味作文长春1000字)

我家中国味作文素材(我家的中国味作文长春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3-26 19:28:30
我家中国味作文素材(我家的中国味作文长春1000字)

我家中国味作文素材【一】

过年了!这个春节,我终于回到了老家,也终于回到了亲人的怀抱之中。我是多么想念亲人们交谈的声音,亲人们热烈的怀抱啊!

回到老家的第一天,我就看见了在家里一片红火的颜色中,独特的一份紫。看着家人们赞不绝口的表情,我悄悄地想,那是什么东西,真那么好吃?

这是我们湖北的特产,叫菜苔。杭州可是没有的哦!”见我露出疑惑,外婆笑眯地为我解答。我回过神来,看着它,想。我也要尝尝,到底是什么山珍海味?我盯着菜苔,仔细地看着它的模样。它的茎,是稳重的紫,鲜艳又静谧,叶,是鲜艳的绿,成熟又清新。我轻轻尝了一口,啊!茎看起来很老很硬,但在口中却变得丝滑而有嚼劲;叶中混了汁水,不甜不膩,还有一分独特的成味,可在吞下后,却在舌根处隐约品到了一丝甜味。真是美味啊!那独特的味道,我总感觉在哪儿见过似的。我使劲动地想,却总也想不起来。到底在哪儿呢?

大年初二,我回了老家的祖宅。那儿还有一片菜地,里面红的红绿的绿,形成了一道艳丽的风景。当然,其中不乏菜苔的那份紫。我好奇地走到菜苔前,这里看看,那里瞅,想把它拔出来看个究竟。我一只手用力抓住一株菜苔,另一只手努力抜开下面的泥土,把它清理出来。我再用力摇晃着这株菜苔。好像过了很久以后,我终于拔出了菜若!看着它,我的笑绽放在脸上。我紧紧地抓住它,就好像抓住的是我的回忆,我的思念一样。

大年初五,我回到了杭州。吃着饭桌上的莱苔,我想,味道怎么不一样了呢?原来,这就是属于家乡的味道吧!看着它,我又不禁想起老家的生活来。我怔怔的看着它,模样没变,我的眼神却变了。里面包含的,不仅仅是菜昔,而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我家中国味作文素材【二】

家乡的味道,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只是一些家常便饭,但却能扣人心弦。我的家乡在汉中,那里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美食自然不计其数。

我最爱吃的就是我们老家人人都会做的土豆饼。土豆饼的做法很简单,先把土豆去皮,用刀切成细细的丝,放进盆里,加入面粉,打上几个鸡蛋,加入盐、胡椒粉等调料,然后把它们搅拌均匀,使面粉和土豆丝能粘在一起。起锅烧油,把和好的土豆丝夹入油锅,分成小份并用锅铲压成饼状。锅里立刻就发出“嗞嗞嗞”的油炸声音,香味也扑鼻而来。等饼子一面熟了以后,要赶快翻面,不然很容易炸焦。刚出锅的土豆饼金黄油亮,撕下一块放到嘴里,哇,这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人人都说汉中的米皮好吃,我来教大家它的做法:首先,把大米磨成浆,在锅里烧上水,架上蒸笼,铺上油布。然后,把米浆在油布上薄薄地倒上一层,盖上锅盖,大火蒸两三分钟。最后,揭开锅盖,蒸气散开,就会看到雪白的米皮。提起油布的角把米皮粘到案板上,轻轻地把油布揭下来,再将米皮切成条,放到碗里,调上醋、油泼辣子、豆芽……美味的米皮就做好了。

菜豆腐才是汉中最独特的美食。把黄豆磨成浆,滤去豆渣,倒入锅中煮,等快开锅的时候,慢慢地一次次加入浆水,很快就会看到豆腐出现,漂在豆浆上面,由薄到厚,由少到多。等锅里的豆浆由白变透明时,停止加入浆水。把淘净的米放入锅中,加入几片青菜,像煮粥一样把米煮熟。菜豆腐有清热解暑、增强食欲的功效,老少皆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美食都是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做出来的。我爱这些美食,它们真是让人百吃不厌。

我家中国味作文素材【三】

也许,美食的味道让你回味无穷,美景的味道让你流连忘返,而我,独爱家乡的味道。

“河边的小船∕它慢悠悠地摇∕它缓缓停靠∕绿绿的水草∕偷偷地嬉闹∕有时光里的香∕有故事里的妖娆∕墙上的年画∕贴着童年微笑……”这首《家乡的味道》,如余音绕梁,时时在我的耳畔想起。

我的家乡在南丰,风韵江南,人和民丰。虽然我7岁时就离开了南丰到市区就读,平时也就是双休日或节假日到老家走走,但家乡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有过年时放烟花爆竹的欢乐,有钓龙虾时收获的乐趣,有小伙伴相聚时玩耍快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最让我铭记的,就是祭拜祖先的风俗。

祭拜祖先,这种仪式在我的家乡是必不可少的,每逢重大的日子或者重要的节日都要进行。祭拜时,爷爷奶奶会摆上一桌上好的酒菜和两根蜡烛,然后全家人逐一跪在桌子前进行祷告,每次都是十分的郑重。告知祖先的内容也不多,无非就是祈求祖宗保佑诸事顺利、身体健康以及孙儿辈学习进步之类的话。最后,点燃蜡烛,把先前买的纸钱、金元宝之类的祭品放在锅里焚烧。

至今清晰记得五岁时有一次祭拜祖先的情景。那时候我还小,懵懵懂懂的,便有了我记忆中第一次祭拜祖先的场景。

上午10点钟的时候,全家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了——烧菜的烧菜,买纸钱的买纸钱,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各做各的一份儿事情去。到了将近11点钟的时候,一股浓郁的菜香味从厨房间里飘出来,纸钱等祭品也堆在一旁,一切准备就绪。奶奶和爷爷先将一张好大的桌子搬了出来,然后搬了三张长凳各放一边。紧接着把一盘盘烧好的菜肴端了出来,依次放在桌上。接着,把两支蜡烛拿了出来,点燃,插到香炉里,一会儿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

看着那些菜,我真是口水直流,爬上凳想拿一个吃,结果可想而知——被奶奶打了一屁股。年幼的我号啕大哭,令众人很无奈,但祭祀还是要进行的。奶奶只好抱着我跪在桌前祷告,至今还能依稀回忆起奶奶的脸:是那么的虔诚,又仿佛带着一股思念。渐渐的,我也奇迹般的停止了哭闹,静静地看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渐渐的长大了,对家乡、对风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刚开始,我认为这是封建迷信,是不屑一顾的,可每次看到奶奶虔诚的脸,我总是不愿忤逆她的意思。再后来,我认可了这种风俗——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一种独特的文化。

前一阵看报道,有国外某机构评价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中国人信仰缺失。我想,这是不是也是家乡人的一种信仰?是不是家乡人对亲情、对友善的一种膜拜?尽管时代变迁,尽管物是人非,尽管沧海桑田,也应做到“望得到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啊!

后来,每次祭拜祖先时我都十分的郑重、虔诚。我想,也许到了我这一辈不再、也不会搞这种仪式,但我总会想起奶奶慈祥的脸,还有花白的头发,想起家乡的味道,一辈子不会忘怀……

我家中国味作文素材【四】

记忆里的徽州像一幅山水画,在灰与白的交替中氤氲着徽墨的芳香,不需浓色装点,那典雅的韵味便自然而然地从江南的人物、风景中流淌而出。

但对我来说,即使那闻名天下的徽墨香,仍比不上那双布满皱纹与厚茧的手捧上的一碗热腾腾的疙瘩汤。

清淡的.汤水上飘着几根白菜,看着葱圈在滚水里欢快地打着转儿,从一旁熬了许久的又细心撇去油花的老母鸡汤中舀出黄澄澄的一大勺,放进面疙瘩汤里。煮得冒泡后,再把揉好的面团一手团一个扔进锅里。眼见着浮浮沉沉地面团渐渐变硬,甚至粘到一块儿,那香味也渐渐溢出,让当时生着病极没味口的我竟也口水直流。

外婆迷着眼,极小心地将那碗面疙瘩汤端到桌上,用勺子搅搅让它凉得更快些。那香味浓郁得让我胃中的馋虫早已苏醒,眼巴巴地盯着外婆的手。她这才将碗推到我面前来,一边轻声嘱咐道着:“乖娃,小心烫。”喝口汤,唇齿间弥漫的温暖让我陶醉。继而狼吞虎咽地模样让外婆满脸的皱纹溢满浓浓的笑意。无意间抬头的我,此生再难忘怀如此的笑颜。

……

“想吃什么?”周末母亲围着围裙拿着锅铲,“噌噌噌”地跑来问我。此时我正在作业的天地里埋头苦干,“面疙瘩汤”,我随口说道。但我没想到与疙瘩汤再次见面,它竟然变化如此之大。大块大块的疙瘩覆盖了汤面,味道中也失去了鸡汤的那抹亮色,青菜也切得碎碎的,没法在沸水中翩翩起舞。只有那葱圈独自寂寞地打着转儿。失望在心头漾起,但面对母亲那期待的双眼,我挤出一个微笑:“很好吃。”

过新年,因要上各种补习班,又没回成老家,电话里当我对外婆说想吃面疙瘩汤时,老人的声音带些喜意,又有些哽咽,“好,外婆给你做……”

历经沧桑的徽州对我来说不是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而是家乡的代名词。在那,有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弯着腰驼着背,戴着老花眼镜为她的外孙女做着一碗热腾腾的充满爱意的面疙瘩汤。

我那弥漫着温暖气息的家乡啊,何时才能回到你怀中再尝一尝外婆做的面疙瘩汤的味道?

我家中国味作文素材【五】

走进小镇,一阵清香便扑鼻而来。细闻,这清香夹杂着些许甜蜜。循着香味走到尽头,这是一家破旧的老店,店牌已经微微斑驳。

走进小店,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香味更是越发浓郁,我看向老爷爷正忙活着制作甜点—梅花糕。我点了一个梅花糕,坐在店里静静地等候。没过多久,一块热腾腾的梅花糕便做好了。老爷爷手里端着我的梅花糕,快步向我走来。这时,我才注意到老爷爷满头闪闪的银丝与满脸细细的皱纹。可偏偏是这样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纯真、和蔼的笑容,那笑容,是我见过最真实、最热情的。“小朋友,你的梅花糕!”老爷爷用不太清楚的普通话一字一顿地说。我接过糕点,回给爷爷一个灿烂的笑容。爷爷嘴角一咧,回去工作了。我看向手中的梅花糕,软软的面团上撒着彩色的糖丝,底部是脆脆的蛋筒。我使劲地咬了一口,热热的梅花糕顿时把我烫得热泪直流,我一口把梅花糕咽了下去,伸出舌头为自己降温。

我小口地咬着手中的梅花糕,软软的面团伴着糯糯的豆沙,久久回味在我嘴里。那甜蜜,丝丝的,润进了我的心里。我舔了舔嘴唇,正准备狠狠地再咬一口,斜眼却见妈妈站在门外,向我挥着手。我抬起手,手表上的时针赫然指向了5,该回家了!我匆忙地把梅花糕塞入嘴里,迅速地冲向门外。十几年来,我总是一手牵着爸爸,一手牵着妈妈,嘴里还塞着一口香香的梅花糕,用自己不成熟的呢喃软语,做着一个不成熟的新苏州人。

夕阳斜斜地挂在天边,余晖撒向大地。三个紧紧地身影,慢慢地走在小镇上,走过了春天,走过了四季,一走就是十几年!

苏州的味道就像这梅花糕一样甜蜜,像老爷爷那样亲切,像父母那样温暖。不知不觉,当身边传来阵阵吴侬软语时,我已把它当作了乡音。

我家中国味作文素材【六】

故乡,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而家乡味道,也是永远令人怀念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逢年过节,奶奶就会包包子。一到那时,我便会在奶奶周围,看她包包子。只见她一手拿面皮,一手用勺子往里扣了勺馅,然后用灵巧的双手往里捏几下,轻轻一转,像变魔术似的,一个又白又胖的包子就在奶奶的手中诞生了。仔细一看,包子上的褶捏得十分自然,像河流,像飘带,又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令我羡慕不已。

待到她全包好,蒸包子时,我便会在灶台下烧火。等待包子蒸熟是一个漫长但又享受的过程,我尽可能地往里多添柴火,想让里面的火烧得更旺些。一会儿,奶奶来了,只见她掀开锅盖,一股清香便扑面而来,使我垂涎三尺,我擦了擦口水,继续往里添柴,奶奶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别急,一会儿就能吃了。”我抬头望着奶奶慈祥的脸庞,点了点头。包子熟了,奶奶掀开锅盖,只见包子一个个变得更加圆润饱满,菜和肉的香味混杂在空气中,看着狼吞虎咽吃包子的我,奶奶笑了,我也笑了。

奶奶的手艺足以让我们全家人饱享口福了。儿时的

故乡这片土地,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无论身在何处,内心的最深处总装着故乡。而家乡味道,也成为内心中最朴实,最自然,最本真的味道,虽品尝过千百种美味,但一提起家乡,想起奶奶的手艺,便会的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我家中国味作文素材【七】

湖边,伴随着升起的朝阳。有风吹过,带来阵阵芳草的清香。一缕醉人的芳香随风而来,转眼望去,一抹嫣红在翠绿的掩映下映入眼帘。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的,那在春风中盈盈含笑的不就是桃花吗?顿时,眼前,耳畔一片空明,喧嚣不在了,吵闹不在了,唯有那醉人的芳香,带着我梦回故乡。

如今我已步入初中,那份乡情被深深的埋在心中。终于在烦闷的心情爆发前,我又一次来到故乡,那片熟悉的桃林。

时间青葱过岁月,渲染过繁华,妖娆过四季,可它却从未冲淡旅行时的孤独与疲惫。乡情,那种对故乡真正的爱啊,在旅行时却胜过回家。

刹那间,梦醒了,抬头看着那嫣红映着明月,越发的迷人。

曾记得幼年时,那时的我时常在桃林中徘徊,每每在我的欢笑中,总藏着一阵姥姥的呼唤:“慢点儿,别摔着。”每当我偷偷的藏在树后,总能听到姥姥焦急的脚步声从身边跑过。我总会跑出来,吓了一跳,每当听到姥姥说:“下次别跑了,可把我吓坏了。”听到这样的话,我总觉得心中一暖,每每想到故乡,让我有所羁绊的,唯有姥姥那浓浓的爱与桃树那股熟悉的香味儿,那是家乡的味道,那是爱的味道。

坐在河边,蓝天,白云,桃花,顿时熟悉的感觉又重回心头。那种真正轻松、真正旅行时该有的感觉,让我长吐了一口气。

旅行时。拾起这份最美的行囊,抬头,看看那轮暗夜中的皎洁的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绵绵的乡情将会化作无穷的动力,助你向前。

旅行前,千万记得要把乡情带好,让它做一份最美好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