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六年级作文心灵的伤疤(伤疤优秀小学生作文600字)

六年级作文心灵的伤疤(伤疤优秀小学生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9-02 12:00:46
六年级作文心灵的伤疤(伤疤优秀小学生作文600字)

六年级作文心灵的伤疤【一】

那是半年前的一个假日里,我和爸爸、妈妈去南乐看望住在奶奶家的小妹妹。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碧空如洗,温暖的春风吹得人心旷神怡。我们全家都在院子里吃饭,刚会走的小妹妹在我们身边快活地跑来跑去,一会儿跑到我身边亲切地喊“姐姐”,一会儿跑到妈妈身边亲切地喊:”妈妈”,一会儿又跑到奶奶那儿叫声“奶奶”,妹妹玩得多么开心啊!

我坐在摩托车旁边端着碗,因为劲小,端着碗有点不舒服,所以就把腿伸开了。妹妹玩够了,爸爸就在摩托车的一侧逗妹妹:“来,小涵涵,坐车了!”“来,小涵涵,坐车了!”妹妹就来找爸爸,我没在意,腿仍一直伸着。“新新,快把腿挪开!”“新新,快把腿挪开!”爸爸喊着。可是迟了,我的腿将妹妹绊到了,而且额头碰到了摩托车的排气筒上,妹妹的头上立刻鲜直流。妹妹疼得哭起来。爸爸抱起妹妹飞快地向医院跑去。

妹妹的.止住了,但是那个瓶盖似的伤疤却留在了妹妹的额头上。

“姐姐”一声稚嫩的童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立刻抱起了小妹妹,我可再也不想让妹妹绊倒了。

六年级作文心灵的伤疤【二】

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关于手上那条伤疤的短文,终是拖了又拖,每次细细看它的时候,总会想起童年的时光.那条长长的疤痕,就宛如一道岁月的年轮.

这条伤痕位于左手食指的第二指节,斜斜的长长的'贯穿整个第二指节和第三指节之间,白白的一条,用手细压感觉有些发硬,这么多年过去,颜色终是还没有变得与周围皮肤一样.

我的家在一个普通的小乡村,乡域淳朴,人们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夏天的时候大人们耕田种地,孩子们放学后便三五成群,尽情嬉戏,享受着无忧无虑的时光.我在家排行老大,放学后多数是跟弟妹写完作业后再到前后的菜园里看看,没有其它的事就会拿着镰刀,准备去田边或草地里割草.因为家里养着一头老黄牛,碰上下雨天不能出去放牛,就要在家里存些草,这样就不会因为牛没有草吃而发愁了.

村子的东面有一个小山头,山脚下种着大片的玉米, 由于这片田的主人管理不善,玉米地里长着很多水稗草,又嫩又高,而且离家不远,所以隔三差五的就会一个人来割草.

夏天的七八月份,玉米已经长得很高,割草时不用带太多的工具,只需要一把镰刀,割完草用长蒿子杆捆成一捆即可.钻进地里,四下张望着寻找水稗草,这种草好辨认,多是一簇簇的,碰到长势好,只需寻找更换几个地方就会割到一大捆.

那天,照例是一个人去地里割草,可能是着急,也可能是没在意,割草的时候镰刀碰到垄台上的硬土块,当时镰刀被挡了一下没拽动,就顺势又用力拽了一下,没有想到的是,镰刀顺着力气弹了回来,刀刃不偏不倚正好碰到了左手手指上,放下镰刀一看,只见手指割了一个很长的口子,刚开始只看到外翻的刀口和里面白色的肉,然后便渗出点点的粒,粒一慢慢变大,随后混合到一块.....大滴大滴的便流出来,红色的一滴接着一滴流,手指开始发麻,指尖一点点变凉,看到这个情景着实是有些害怕了,便扯过脖子上的红领巾,顺势缠在手指上,又回头看看割完的一大堆草,实在舍不得扔下,便割下几根长蒿子,捆好草,急速的往家走.

急匆匆的赶到家时,爹妈也干完农活回来了,一路上还很坚强的我这时看到了爹妈便扔了刀忍不住大哭起来, 当时妈妈也吓坏了,看着红领巾上还滴着,急忙把我带到村卫生所,我更是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只记得当时的大夫说;这是怎么弄的呀,这么大的口子,赶紧上药吧!清洗,上药,包扎,虽然不记得当时痛成什么样儿,却也是过了好长时间,伤口才算是愈合.

有一次,女儿问起这条伤疤是怎么来的,听完我的叙述,她沉默了一会说:手都割成那么厉害了还舍不得把草扔掉!当时要是快点跑回家,处理及时的话,伤疤肯定会愈合得比现在好.我没有说话,只是想,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大城市里怎么能体会当时的情景?别说割草了,恐怕连草和庄稼都不会区分.

那条划破手指的伤疤,就这样悄悄的划破童年时光.

现在想想,也许,这就叫做"成长"吧!

?

六年级作文心灵的伤疤【三】

香,生于土;味,凝于火。

这便是“灶”。

小时候,最向往灶房。是麦秆熟透的香气,刚劈的木柴幽幽的淡香,放久的木柴醇厚的浓香,长年累月的烟尘味,还有一股愈淡愈浓的乡土气息,都令我小小的内心溢满了欢喜和满足。

阿婆与邻里笑着走来,把我打发走,自己在灶房里忙碌起来。等我再来看时,阿婆已准备好“烧锅”了。她扔了一根火柴进灶肚,斑驳的泥墙上零星几点火的影。起初,麦秆烧得微卷,只听到几声细碎的“噼里啪啦”,轻巧、可爱。不一会儿,火才大片大片烧起来,墙上映红了一片,成熟的香气一下子饱满了。蓦地,一声闷响,震散了烟尘,在灶肚里回荡,将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起来——阿婆抖擞精神,娴熟地拉起风箱。那风箱的摩擦、振动的快慢、强弱,全凭她一手操控。还有火势的起伏,灶肚里的回响,随着长拉、短拉、快拉、慢拉的节奏变动,宛如一首浑然天成的自然杰作——是大江淘沙,是秋雁一鸣,是空谷长风,是“独坐幽篁里”的'意境,是“过桥千尺浪”的豪气,是“风急天高”的悲壮,又是“大道无痕”的简单和质朴,犹如乡间黑土地上的车辙,是历史的痕迹,是过去的味道,是天与人的合作……等到掀开锅盖,浑身上下的细胞都能感受到一场盛宴的到来——香喷喷的白米饭,肥而不腻的红烧肉,绿得滴水的青菜,任何平凡的食材都能呈现它独特的美。

生活,这么多就够了。

过去,是土灶的时代;现在,是电饭煲的时代。但快与不快,简单与繁琐又有多大区别呢?我只是怀念只有老灶才烧得出的原汁原味的锅巴,只有老灶才烧得出的纯正红烧肉,也只有老灶才烧得出农人平淡的内心和对生活别无他求的朴实。难道一种文化的诞生非要拿另一种文化作祭奠吗?难道一个世纪以后,我们的后人就再也听不到风箱的“呼呼”声了吗?

无他,我只是怀念风箱里的那些声音。

那是久处都市唯一牵动我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