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关于苔花精神800字作文(作文生如苔花800字)

关于苔花精神800字作文(作文生如苔花800字)

更新时间:2023-11-18 17:39:11
关于苔花精神800字作文(作文生如苔花800字)

关于苔花精神800字作文【一】

即使你的花朵早就发黄,清香早就消澈,但在我的心里,你始终是最美丽的那朵花。

黄昏,我不经意在大门口发觉了一朵苔花,它就如小米粒般大,我认为,它真是便是“弱小”的代称。

第二天,一场台风突击了大家这一城市。我一些踧踖不安,怕哪个小性命堙没在疾风中。

台风不久停住,我也急急忙忙地跑下楼梯,找寻这一小宝贝。但奇迹了,它仍然绽开,我迫不得已向它投去钦佩的眼光,它沒有向台风低下头,只是骄傲地与明目张胆的台风作斗争。我不再感觉它很弱小,它就是我见过的最顽强的花朵。

苔花生长发育在昏暗的地区,又那麼不值一提,静静地开了,基本上无人过问,可它依然执着地开了。即便 是挫折,苔花都不胆怯,把自己最美丽的時刻不遗余力地绽开给了这世界。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它尽管比不上牡丹花那麼娇艳欲滴,但它勤奋费尽心思为自然界增加一抹颜色;它尽管十分娇小玲珑,但风霜雨雪都坚强不屈地挺了回来;它尽管不清楚自身的将来如何,但也会去努力,给出自身与众不同的花瓣,认真地装饰万千世界,开朗地对外开放出生命的尊严!

静静地凝视着,我愿意我是一朵苔花,静静地对外开放在墙脚的一隅,执着地进行一朵花的重任!

心已考虑,总体目标就在远处。由于相信,苔花虽小,也可以留得遍地清香。

关于苔花精神800字作文【二】

老家那一片铺满石板的广场角落,一棵苔花从缝间探出了头,开着米粒大小的花。

正是万紫千红、百花斗艳的季节,那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漫山遍野地开着。红的、白的.、粉的、紫的、多姿妩媚的芙蓉;带着淡淡清香而又如白雪般烂漫的樱花;顽皮灵动、可爱娇俏的迎春花;就连那叫不出名的野花,也是那般美丽动人。

公园里、马路边,到处都有它们的倩影,每天接受路人对它们注目和赞美。小小的苔花,它默默地,远离繁华热闹,在角落里,与世无争,它只是静默地开着花。它的花儿那么小,那么小,小到让人不敢相信,这也能被称作花?它们的颜色上绿下红,没有花瓣,就好像一颗小小的豆芽儿,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这就是豆芽儿。它浑身上下没有丁点儿香气。真不知道,默默躲在这角落里生长的苔花,它是如何让自己繁殖下去的。

可是,当你仔细观察那小小的花,你就会发现它的身体异常挺拔。它的头向着太阳,是那么自信,那么坚韧。虽不如其他繁花耀眼夺目,也没有百花的多姿,但它自有自己一份傲骨。

我有点儿被它打动了,弯下腰,想随手扯下一块苔藓,但不料它却像用502胶粘上去的一样,任凭我怎么扯也扯不下来。我被它震惊了:这不起眼的小东西,竟有如此大的力量!

后来我又看到了它,那是在一片荒野上。那里,只有野草。还有不起眼的苔花。它的头还是向着天空,它的身体还是那么直。在这儿,那些娇嫩的花朵早已不见影踪。我再一次次被它的生命折服了!

我再也不敢瞧不起这小小的,不起眼的小花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关于苔花精神800字作文【三】

袁枚写过一首短诗这样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说苔花日光皆可不来,我自青春不怠;而即使只在阶前上青苔,我亦亭亭如盖。

这使我总想起红楼诗社里总要推举出诗作好坏,——宝玉落第亦不过笑笑,可黛玉却常会挂心上的。其实这么多年的诗文美学总是这样,人总喜欢谈论谁是“绝代才人”,谁是所谓牡丹。可殊不知,这世界上最庸俗不过是“牡丹之富贵者也”。而苔花却好,不依不凭,不亢不卑,自成一片,独树一方。

我以为诗文最该是苔花。

文人都自怜如苔花。如苔花不到白日却青春自开,旁人的吹捧和冷眼总不占去文人心底的不尽之意、不竭之情。诗以状物、诗以言志,说来说去不过是自己的事情:言不由衷地写着“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太白如何费力堆砌,也绝唱不出“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潇洒大气,酣畅淋漓,因为一句依托于人,一句却的确真心;薛涛为文人宴会写过那许多应酬之作亦不过如大浪淘沙,哪有一句真切的“谁言千里自今昔,离梦杳如关塞长”来得惊心动魄。王国维评价纳兰说“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个“真切”如何解释?我以为便是抒己之真情,抛却旁人之言语。

文人都自负如苔花。如米小的苔花未曾在牡丹面前羞于绽开,文人亦如是。旧日文人把酒言欢相交甚笃,流觞曲水、诗词相和,皆不在意对方的名声身份,亦从未因珠玉在先便罢笔不写,因为他们知道对方皆不是世人以为的牡丹,而只是如自己一般的苔花些些——没准自己还是更好看的那片呢?所以他们似是愤愤“崔颢有诗在上头”,哪个又不是最后自己感叹着“天教分付与疏狂”、“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连自悲命运都要先提一句:学诗漫有惊人句。果然人们说“自恃”都是“才高”,文人才最自负啊。

苔花可开在无人欣赏之处,可“真国色”的牡丹却不可能。甚至在苔花眼里,这世上从没有牡丹,不过是花,皆是烂漫开放而已。所以这千年来文人那自怜又自负的心性,唯是苔花无疑了。

但这其实也提醒着我们:文人做苔花这许多年,我们却一定要一个诗仙诗圣,一定要生拉硬扯着让谁做“小杜甫”,谁做“小李白”,一定要在诗文审美上评出一个“独占鳌头”的牡丹,是否太过俗气?

我想的确俗气。毕竟这世上审美本就各异,这许多年来不尽的诗评词评层出不穷:《人间词话》、《沧浪诗话》、《诗经原始》;一句“关关雎鸠”在方玉润眼里是求爱之美,在朱熹眼里就是后妃之德。诗意分歧既大,又何须提有人爱浪漫主义的旖旎,就有人爱现实主义的沉郁;有人赞宋词独绝天下,就有人言宋诗才集大成。故而不仅文人,这世上诗文本就没有鳌头牡丹,亦不过是各有所爱,独占一阶一台。

——若不愿欣赏便罢了,毕竟苔花也不开给你看。

古时如此,现在亦是。更何况在这个比从前更看重排序、艺术品多成为拍卖场上竞争标价的时代里,当天下文人都开始争名逐利争鳌头牡丹的时候,审美逐渐在商业场上如有乌云蔽日,更加使人担忧。而若要对此有所改变,抑或盼得在此浊景中独善其身,吾辈之人面对诗文艺术,自该保持一颗苔花的心,和是一颗看苔花的心。

毕竟,身为苔花者,则诗可以成,美可以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