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找到存在意义的一天作文(有意义的一天400字作文)

找到存在意义的一天作文(有意义的一天4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13 12:00:38
找到存在意义的一天作文(有意义的一天400字作文)

找到存在意义的一天作文【一】

好吧,你当了职业女性。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找人带孩子,生怕不尽心。自己再涂上口红踩着高跟鞋,一身职场白骨精的干练打扮,去职场跟妖魔鬼怪拼,要笑里藏刀,接住同事的明枪暗箭;每天精疲力尽,却被人戳着脊梁骨,说没有尽到当妈的责任。

这样的女性困境,就是《找到你》的核心母题。在这部电影中,通过一个充满悬念的儿童失踪案,串联起了来自不同阶层、拥有不同背景的三个母亲,她们的人生际遇,正好可以拼凑出在这个苛刻时代挣扎的女性群像。

李捷(姚晨饰作为一名律师,正在与丈夫协议离婚,因为女儿多多的抚养权相持不下,她为了更有胜算,生完孩子不久就立刻投入职场。可是孩子总要有人带,找了保姆又总不称心,还把孩子的头磕破了,好不容易找到孙芳(马伊琍饰,能干勤快、孩子又喜欢,她想着总算可以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趁着年轻,好好拼一番事业将来也可以给女儿更好的生活。

然而,下了班回到家,这个看着老实巴交的孙芳,竟然把多多拐跑了。她急疯了,跑去报案,却被一个男警官没好气地质问:“怎么现在才发现孩子丢了?!”言下之意就是你这人怎么当妈的。

李捷只能用哭哑了声音回答说:“白天要上班。”

一句话,道尽多少职业女性的心酸和无奈。

本质上都是现实中,女性都会遭遇的同一种困境:你忙于事业,不想要小孩,或者分给孩子的时间少,大家就说你不是个好妈妈;你真的全心全意照顾家庭,大家就说,这是你应该做的。

没有理解,没有认可,没有感同身受,社会给女性出的这道难题,足以把心理脆弱的女孩子一万遍。

不结婚是你的错,结了婚不生孩子是你的错,生孩子只生一个是你的错,生了孩子还要加班,也是你的错。

要求老公分担养育责任是你的错,因为老公不顾家和他翻脸是你的错,甚至老公出轨了,你指责他,还是你的错——“男人都这样啊,你为什么不能忍一忍?”。

孙芳这样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照顾多多尽心尽力,懂得哄孩子,大清早还给太太榨果汁,看她脚后跟被高跟鞋磨破了,又贴心地帮她粘上创可贴,实在无可挑剔。

也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会干出拐卖东家孩子的事,李捷不明白,我们作为观众也不明白。可是,随着调查的深入,孙芳多灾多难的`前半生铺展在我们眼前。

她老家穷,到城里来谋生,经人介绍结了婚,可就在婚礼当天,闹洞房的人不规矩,她踢了对方一脚,新郎觉得丢面子,当着人就把她打得鼻青脸肿。

很快,孙芳怀孕了,还以为有了孩子,老公就能安分过日子,没想到还是拳打脚踢。生的是个女儿,又是先天性胆道闭锁,一般来说活不过两岁。治病要花好多钱,老公根本不管,就想让女儿自生自灭。孙芳却舍不得,想给女儿捐肝,可惜配不上型,就自己出来打工,东拼西凑,甚至当起了舞女,为了挣钱什么都豁出去了。

这部电影中的第三母亲,只有寥寥几个侧写。她叫朱敏,是李捷一个离婚案委托人的前妻,同样在争孩子的抚养权。她学历不低,可是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结婚后就一直没上班,被人称为“王总”的老公,没有后顾之忧,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

朱敏(陶欣然饰什么都不要,只要孩子,但她的情况显然处于劣势,甚至跑去苦求前夫的代理律师李捷。朱敏在法院外拉着李捷不撒手,求她看在都是女人、都是母亲的份上,不要夺走她的孩子。换来的,是李捷冰冷得像刀一样的话语:“你知道我为什么努力工作挣钱吗?我就是不愿意自己变得跟你一样,什么都没有,连自己的孩子都留不住!”眼看胜诉无望,她心灰意冷,点了煤气自。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中国女性最真实的生存现状。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

任何问题,在被解决以前,首先要被更多人看见。我想,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找到存在意义的一天作文【二】

李捷是一个只讲原则不讲感情的女律师,因为女儿被拐,在一路寻找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了孙芳这个社会最底层的母亲的不易,最后理解了朱敏作为一个为家庭放弃一些的全权太太的不公平。

当下的社会,因为感情而结婚,因为感情而离婚,现在是稀松平常的事,作为职场女性,为了赢得孩子的抚养权,就必须经济独立,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你连自己都养不起,怎么有能力养活孩子,在争取抚养权时就没有话语权,没有资格。因此很多女性就会在职场上很拼,因此疏于孩子的陪伴,疏于夫妻的沟通和陪伴,最后,有了所谓的.事业,却输掉了婚姻。

孙芳是一个最典型不过的社会最底层的家庭主妇,这样的家庭是最经不起一场意外或一场大病,女儿珠珠得了肝病,需要大笔的钱去支付医疗费,因为没有及时缴清费用,孩子被强行出院,床位被李捷家的多多占用,因为多多的父亲是医院的医生,因为他们有钱,当孙芳的孩子在雨夜去世后,孙芳恨所有的人,恨孩子的父亲的无情,恨有特权阶层,对社会有一种报复心理,因此通过一张名片找到了李捷的小区,找到了李捷的孩子,当上了李捷家的保姆。

朱敏是一个全职太太,全世界最危险的职业就是全职太太,因为全心在家照顾家人和孩子,和社会脱离了,总以为另一半可以依靠一辈子,自己不求上进,最后被老公抛弃,等到打官司时,连孩子的抚养权都拿不到,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遇到渣男,会输得一无所有,遇到还有点良心的男人,他会让你衣食无忧,但离你没商量。很多女人因为家庭被下岗,因此就自我否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害怕与人交往,要么一蹶不振,怨妇一枚,要么自暴自弃,从此玩世不恭。

找到存在意义的一天作文【三】

最近,我正在读一本书,这本书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李鹏程翻译,作者是(美丹尼尔·克莱恩,书名是:《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这本书用39个哲学金句唠一唠生命终极意义。

苏格拉底说,人要过一种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约束地嬉闹作乐。他的学生、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却认为,“纯粹的快乐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而在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眼里,“不想太过悲惨的话,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不过,罗素却认为叔本华本人其实是一个生活放荡享乐的伪君子。在最烧脑的哲学生涯中,这些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头脑是如何思考人生意义的呢?从伊壁鸠鲁到尼采,从叔本华到萨特,关于“如何尽可能活出最棒的人生”,藏在39个哲学金句里的生活智慧。

推介这本书,有时间不妨读读这本书。

我摘录了作者的部分前言。

前言

不久之前,我在收拾一些书的时候,偶然翻出了一个封皮上写着“金句”(Pithies)的破旧笔记本,里面是些哲学家讲过的名言短句,都是我匆匆忙忙记下来的,每页一句,而且基本上每句下面都有一些字迹潦草难辨的评论。

我笑了起来。我都差点儿忘记还曾有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摘抄本了。开头的记录里那些斑斑点点的污渍,无疑是钢笔的墨渍和污点。高中毕业时,父母曾送给我一支钢笔作为毕业礼物,这些笔记就是五十多年前的我用那支笔写给自己的。当时我应该已经十九、二十岁了,刚刚决定要到大学里攻读哲学专业。

做出这个决定——还有记这本笔记——的原因是,我希望从那些伟大的哲学家身上寻找到一些启迪,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更好地去生活。因为当时我对毕业之后想干什么完全没有头绪,只知道我不想当医生、律师、商人。结果,这样的排除法让我成了同学中“鸡立鹤群”的少数派。所以我就想,学哲学吧,正好可以给我指点一下迷津。

本子翻过大概一半之后,批注从钢笔换成了圆珠笔,下面的评论也减少为三言两语,全是“肯定还有更好的办法”或者“救命啊!”这种。最后一则笔记,是神学家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名言:“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改了。”这句话下面,我写的是:“你怎么现在才说!”当我最终合上“金句”,不再往里边记东西的时候,应该已经三十好几了。

几十年一晃而过,当我再翻看这个笔记本时,第一反应竟是对自己当年的幼稚程度感到羞愧难当。我真以为可以从哲学家身上学到如何过好我的人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可都生活在几千年前啊。我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做学生时,在那些哲学课本中读到的人生建议少之又少,无章可循。当时首先要回答的,是类似“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伦理原则有理性根据吗”以及“‘意义’的意义是什么”这种问题。毕竟,我连“意义”有什么意义都还没搞清楚,就思考我或他人生命的意义,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这是真话。但与此同时,毕业季很快就会飞速到来,我也将要郑重地开始进入成年生活,所以我十分迫切地想得到一些关于接下来该做什么的建议。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在几个研究生院的哲学系进了又退,退了又进,而且为了养活自己,还给电视游戏节目编写过智力问答和搞笑环节,给单口秀演员撰写过喜剧段子,出版过悬疑小说。我还到过不少地方游历,而且通常都会拖着几本哲学书去。我仍然在上下求索着,想知道如何才能活出最好的人生。

时不时地,我还真碰到了一些极具启发性的建议,把它们抄在那个越来越破的笔记本里。直到某一刻,我突然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心中所怀的使命感其实很幼稚后,便把“金句”和其他一些旧课本一同塞进了箱子里。也差不多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听到了约翰·列侬唱出的那句著名歌词:“你左顾右盼做着各种打算,却不知道生活已然过去大半。”

曾经,如何尽可能地活出最好的人生这个问题,是哲学的核心追问,一直萦绕在亚里斯提卜、伊壁鸠鲁、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心头最紧要的位置。在此后的世纪中,从人文主义者到自然神论者再到存在主义者,这个问题又是一大批哲学家眼中最根本的疑问。

真是可惜——我边翻我的旧笔记本,边这么想着。嘲笑完自己的年少无知后,现在我意识到,原来那些如何生活的问题仍然在我的脑子里活蹦乱跳着。当然,逝者如斯夫,我这有起有落的.人生也就这个样子了,因为生活本就是如此,但我对有关生命的哲学观点的渴求,却丝毫没有消减。事实上,当我站在耄耋之年的制高点回望这一生时,仍然会想要以最好的方式去安度自己的晚年。不过更让人难以抗拒的是,我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那种想最后再好好端详一下我的个人历史的阶段。我很好奇,若以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关美好生活的想法来衡量,我这一生合格吗?

因此,在“金句”中的最后一则笔记过去四十年后,我再次记录下了自己对很久以前抄录在笔记本里的那些哲学家名言的新思考,并开始收集、玩味一些新的语录。说真的,沉浸其中让我实在是乐此不疲。

所以在这里,我把自己收集的那些讨论如何生活的精练的哲学警句,以及针对它们逐一做出的个人评价,一并贡献了出来。尽管我的这些评论本意是想抛砖引玉,但有时候也会离题万里、恣意而为地信马由缰一下。而且,到现在我都没能为这些不相干的题外话找到什么令人满意的借口。

喏,这就是我的“金句”了,旧的、新的都有,还附带了我的那些沉思与见解,年轻时的、年长后的。它们提出的问题可能比提供的答案要多很多,不过,这些问题是多么饶有趣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