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忐忑不安心理描写400字作文(描写忐忑不安的心情的作文题目)

忐忑不安心理描写400字作文(描写忐忑不安的心情的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3-09-04 21:25:50
忐忑不安心理描写400字作文(描写忐忑不安的心情的作文题目)

忐忑不安心理描写400字作文【一】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 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比如张兴华老师在《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到:南京师大涂荣豹教授在其著作《数学教学认识论》中鲜明地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郑毓信教授也曾经说:“建构主义似乎并不能看成一个全新的主张。”张老师据此提出:实现建构的途径无非是传统心理学中“同化和顺应”的缘故,意义建构的过程无非是同化和顺应。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当时看到这里时心中打了个问号。这一次,算是对此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书中这样说:“学习的同化论或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同化(或建构)新知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同化和建构是同一件事情。因此,说“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是完全正确的。换句话说,传统心理学虽然只是研究动物和低级思维,例如机械记忆或反应之类的,但其原理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是通用的。

再如,我们来思考“用圆规画圆”属于什么学习?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动作技能。而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来看,“用圆规画圆”是智慧技能。既然是智慧技能,那么在教学时就得按照智慧技能的教学策略展开,而不是去思考“动作”的问题。

忐忑不安心理描写400字作文【二】

一个人、一座城。一个摄影、一段过往。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是一本写给千万年轻人的人生成长之书。

最励志、最温暖的作者谢姣姣触及灵魂的人生感悟。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飞翔的翅膀。

本书含数十

一直欣赏,那种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某项特质的人,比如绘画,比如摄影或者音乐,他不一定要非常精通,甚至不需要很多人知道它,重要的是,他能够凭借自己这点对热爱的坚持活得安稳。因为我发现,这种人不会对生活有太多抱怨,也不会依附于某个人,更不会偏执萎靡,他们就像被时光打磨过的玉石般温润,让人舒服且生出好感。

我们最大的幸福不是拥有很多财富,而是自己的健康平安和快乐。既然不能无所不能,那就尽己所能。我们要在成长中去发现自己,去认识自己。只要心中有梦,就不会流浪。只有兼具沁人心脾的寒冷和深入肺腑的温暖,才是完整的一生。

父母是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不要等他们离开了才想到没有时时陪伴他们,要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爱,是生命中最伟大的东西,它有着最伟大最无穷的力量,学会生活,学会爱。不要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小事或无关紧要的人身上,因为这根本不值得。你不确定谁会离你而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对留在身边的人更好,享受人生的平淡与热闹。

当我要过安稳的生活,就可以摆脱世俗的影响;当我要过富有激情的生活,就可以抵御现实的考验。

成为更好的自己,生活因此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所以,亲爱的,独立、勇敢、真诚,内心强大且骄傲地活着吧!

时间的跨度不过是一次遇见和告别,短的是三两行情诗,长的是用一生陪伴。

生活中既有给人以力量和希望的温暖,也有给人以警醒的刺骨的寒冷,这才是完整的一生。若有所待便是人生,若有所憾也是人生。

在悠悠岁月中,接住人生所有好坏喜悲的馈赠,不慌不忙地坚强。

“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位置,容纳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宇宙中有个安顿的归宿。”

很多时候,没有变化,才更让人恐慌。它意味着我们期待的未来可能没有实现的机会,我们向往的生活可能没有到来的一天。终于承认:好的生活不是充满惊喜,而是没有坏事发生。执念一起,万般皆是怒。很多时候,一颗包容的心,是我们对自己的善待。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人生从来不缺少各种各样的起起落落,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不会明白命运为何会这般对你,只有在经历了人生种种滋味之后,才会褪尽最初的浮华,得以窥见生活的一丝前因后果,开始以一种谦卑的姿态来看待这个世界,这也许就是人生最大的收获,反省错误,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醒悟。

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于我看来能够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是一种很美好的姿态。如作者所说爱是人的本能,但是人的需求各有不同,有人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人哪怕受到伤害也愿意热爱这个世界,各有选择各有优劣。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

忐忑不安心理描写400字作文【三】

本书主编是吴庆麟博士,现任上海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心理学,曾著有《认知教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著作。副主编胡谊博士,现任上海华东师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专家心理学、能力发展与评估、教育心理学。曾著有《专长心理学》、《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