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叙事>

有关阅读作文初三(阅读主题作文初中)

有关阅读作文初三(阅读主题作文初中)

更新时间:2023-12-08 23:48:15
有关阅读作文初三(阅读主题作文初中)

有关阅读作文初三【一】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是这样的,读书让我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孩童快乐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呀呀学语时,我总不肯乖乖入睡。妈妈神奇地从身后拿出一本画满图画的绘本给我讲故事,在故事的带领下,我甜蜜入梦。从此,每一天晚上,没有书声的陪伴,我就无法入眠。

慢慢地,我认识了许多字,当妈妈发现我自己能指着文字念的时候,惊讶地亲吻我。我为自己的能干而得意地笑了,从此,开始了我独自的阅读生涯,无需妈妈的陪伴,我就能在书的陪伴中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午后。

后来,我上学一年级了,因为读书,让我早就认识了许多字,于是成了老师的好帮手。老师的表扬又一次让我尝到看书识字的成功喜悦。我逐渐认识到,读书能让我比别人更优秀!

现在,我是三年级的.学生了,看过的书已经有很多了:《笑猫日记》、《胡小闹日记》、马小跳系列丛书、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水浒传》……数也数不过来。各种类型的书我都爱看,它们带我进入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品味世间人情冷暖……

在书陪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只会笑的猫,带着我从严冬到金秋,让我发现了一条通向现实世界和幻想的秘密通道,我在其中感动、流泪、哈哈大笑,学会生命中的爱与思考。我还重新认识了各种动物,曾经以为凶恶、残忍的狼却有着深深的母爱,她身上的机智、勇敢以及谋略让我深深折服,一度认为胆小、懦弱的羊却敢飞渡悬崖,用自己的身躯架起这生命的延续。这都是阅读带给我的一个新世界,我在这个新奇的世界中漫游,比爱丽丝的经历还奇幻。

阅读,让我快乐,让我成长。妈妈说,人生的旅途很长,有时候也会有痛苦,但只要你有书作伴,就会忘却痛苦,遇到幸福。我相信是这样的,有书读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读书,幸福。

有关阅读作文初三【二】

主要题型为填写题、简答题、简述题、概括题、图表题,简答题设题最多,比例最大。次要题型为仿写题、判断题、选择题。

有关阅读作文初三【三】

习惯成自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一个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一个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作者:叶圣陶)

20、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要概括⑥—⑧段的论证过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评分:2分)

21、观察、劳动、读书、做一个好公民等四个事例。意在阐明,只有在“知”的基础上通过“行”去养成某种习惯,才能算是具有了某种能力。(评分:本题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22、第⑥段,承接上文的举例论述,进一步阐述在知的基础上培养习惯的重要;第⑦段,举出反面的例子证明能力和习惯的关系;第⑧段,进行小结,再次强调养成种种习惯的重要。(评分:共4分,每段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